加书签
《小约翰》〔1〕
引言〔2〕
在我那《马上支日记》〔3〕里,有这样的一段:――
“到中央公园,径向约定的一个僻静处所,寿山已先到,略一休息,便开手对
译《小约翰》。这是一本好书,然而得来却是偶然的事。大约二十年前罢,我在日
本东京的旧书店头买到几十本旧的德文文学杂志,内中有着这书的绍介和作者的评
传,因为那时刚译成德文。觉得有趣,便托丸善书店〔4〕去买来了;想译,没有这
力。后来也常常想到,但是总被别的事情岔开。直到去年,才决计在暑假中将它译
好,并且登出广告去,而不料那一暑假〔5〕过得比别的时候还艰难。今年又记得起
来,翻检一过,疑难之处很不少,还是没有这力。问寿山可肯同译,他答应了,于
是就开手,并且约定,必须在这暑假期中译完。”
这是去年,即一九二六年七月六日的事。那么,二十年前自然是一九○六年。
所谓文学杂志,绍介着《小约翰》的,是一八九九年八月一日出版的《文学的反响》
(Das litter^arische Echo)〔6〕,现在是大概早成了旧派文学的机关了,但
那一本却还是第一卷的第二十一期。原作的发表在一八八七年,作者只二十八岁;
后十三年,德文译本才印出,译成还在其前,而翻作中文是在发表的四十整年之后,
他已经六十八岁了。
日记上的话写得很简单,但包含的琐事却多。留学时候,除了听讲教科书,及
抄写和教科书同种的讲义之外,也自有些乐趣,在我,其一是看看神田区〔7〕一带
的旧书坊。日本大地震后,想必很是两样了罢,那时是这一带书店颇不少,每当夏
晚,常常猬集着一群破衣旧帽的学生。店的左右两壁和中央的大床上都是书,里面
深处大抵跪坐着一个精明的掌柜,双目炯炯,从我看去很像一个静踞网上的大蜘蛛,
在等候自投罗网者的有限的学费。但我总不免也如别人一样,不觉逡巡而入,去看
一通,到底是买几本,弄得很觉得怀里有些空虚。
但那破旧的半月刊《文学的反响》,却也从这样的处所得到的。
我还记得那时买它的目标是很可笑的,不过想看看他们每半月所出版的书名和
各国文坛的消息,总算过屠门而大嚼〔8〕,比不过屠门而空咽者好一些,至于进而
购读群书的野心,却连梦中也未尝有。但偶然看见其中所载《小约翰》译本的标本,
即本书的第五章,却使我非常神往了。几天以后,便跑到南江堂〔9〕去买,没有这
书,又跑到丸善书店,也没有,只好就托他向德国去定购。大约三个月之后,这书
居然在我手里了,是
|
Sear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