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读了《娥并与桑洛》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读了《娥并与桑洛》   傣族民间的叙事长诗,《葫芦信》、《召树屯》、《娥并与桑洛》,我都读过 了。它们都很可爱。前二本被朋友借去,一时不能征引、评论,就只谈谈《娥并与 桑洛》吧。   这部长诗是由云南省民间文学德宏调查队,在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下,搜集整 理并译为汉文的。感谢党的正确领导,感谢调查队的热情劳动,给我们整理出这么 优美的长篇叙事诗!   先说语言。我以为诗的语言特色之一,就是尽管不字字精雕细琢,可还极生动 地写出一幅画图来。请看:景多昂四面都是高山,泉水在山间流淌。   竹楼成排成行,   楼角指着星星和月亮。   这四行里,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诗人仿佛信笔写来,不多事推敲。可是,那 么一行啊――“楼角指着星星和月亮”,却描绘出地方的全貌,有山,有楼,星光 月色,高处不胜寒。这是大手笔,若不是久居此地,闭上眼睛也能看见地方的全景, 便无从写出这样似乎毫不费力,而效果惊人的诗句来。我学到:诗人的生活经验的 确比雕字琢句的功夫还更重要。堆砌一大堆华丽而空洞的词藻,大概不易成为好诗。   是的,诗人必须有生活。这部长诗是历代口头相传,随时由人民充实、丰富起 来的。人民以生活经验给它加工。说到青年姑娘爱慕桑洛,便是:阿佐姑娘早已戴 上耳环,套上漂亮的手镯,   把小凳子背在背上,   学妈妈哄娃娃。   形容一个心地狭隘的姑娘呢,则:她脚上的藤圈,   有绳子一样粗,   她嘴里讲的,   都是别家姑娘的坏处。   诗中这样描写桑洛的心毒意狠的母亲:她一见娥并,   鼻子就翘起来。   弯弯扭扭的心啊,   像狗尾巴一样摇摆。   她去端来饭菜,   放在娥并面前。   她的脸酸得像木瓜,   她的声音装得像蜜糖。   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这种生动的刻画和精妙的设喻,都使我们喜 悦,感到亲切。它们不是知识分子的那种惨淡经营、镂词剖字,而是人民从生活中 提炼出来的。这种刻画与设喻随时叫我们看到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所以既生动可喜, 又亲切可爱。这种作品与书生们的咬言咂字、堆砌许多典故的作品截然不同。这是 由图像到图像,以生活的各方面形象地述说一个故事的手法。人民喜爱有血有肉的 作品。   这是民间文学的特色之一,也是我所应当学习的。   在情节上,这部长诗并不复杂。它简单朴素,没有故作惊人之笔。真的,有的 地方甚至使我们觉得不够丰满,希望看到更多的描绘。   这可不是说,它既欠完整,又不感人。它是具有一种魅力,使人爱不释手的作 品。它既不用故作惊人之笔,又不平铺直叙。它像一湖春水,反映着天上的云峰变 幻。它那些有欠丰满的地方只使我们希望更多看见一些珍贵的东西,而不是感到贫 乏枯窘。   在此诗的序言与后记中也都提到它有欠圆满之处,我希望明天会再发现一种或 几种底本,有足够的资料,使它更加丰满起来。这也许是可能的。   这部长诗不但给了我美好的艺术享受,而且使我看见历史中傣族人民的一般生 活。它使我同情娥并、桑洛这一对真纯相爱的青年,憎恨桑洛的母亲――封建制度 的凶恶化身。杀死这一对青年的是那个罪恶的制度。可是,这杀人的制度并没有把 人民吓倒。他们创造了敢以生命与这个制度相抗的悲剧。浪漫情调与斗争精神使诗 篇飞翔起来。它的情节简单,可并非平淡无奇。   今天,我们既能把千百年来流传在口头上的娥并、桑洛画在纸面上,印成了书, 使傣族以外的人民也得以吟咏享受,又能使今日的男女青年今昔对比,代娥并、桑 洛心抱不平,从而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多么幸福,多么美丽的今天啊!是呀, 我们今天的各民族团结一致,齐心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现实与革命的浪漫精神, 怎能不是比《娥并与桑洛》更美着十倍百倍的诗歌内容呢!   载一九六○年《边疆文艺》九月号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