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二战线 第 34 章 掠夺阿富汗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掠夺阿富汗 从地图上看,阿富汗有如镶嵌在西亚大地上的一张妇女侧面头像,而东部的兴 都库什山正像一束高高束起的发髻,如果仔细看,还能发现发髻的最后面还伸出一 支精美的玉簪,这支玉簪就是瓦罕。 瓦罕地形,东西狭长,南北较窄,长度大约240 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32公里。 苏联和巴基斯坦被分隔在它的南北两侧,最东边与中国的新疆地区接壤。瓦罕是亚 洲大陆上一段勾通东西方的重要桥梁,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当年马可・波 罗正是通过这里走向中国的。 雄踞在亚洲大陆中央的帕米尔高原的余脉,是瓦罕地区北部的天然屏障,瓦罕 河自东向西奔流不息,河的两岸偶尔会出现一些星星点点的村舍。这里人烟稀少, 仅住着大约1200多名吉尔吉斯族人,他们非常好客,对于初到的客人,总要彬彬有 礼地献出用布包裹着的自己烘烤的面包。瓦罕出产畜产品,还有珍贵的青金石,当 地编织的毛织品以色泽鲜艳、质地柔软而遐尔闻名。但由于关山阻隔,交通不便, 这里的人们只能靠骆驼与外界来往。虽然瓦罕气候不太好,夏季会出现山洪暴发, 造成道路泥泞,行走不便,而冬季又有刺骨的寒风,到处冰封雪覆。但是这里也有 高原地区所特有的迷人风光,特别是夏季的雨后,湛蓝的天幕下,雪山高耸,白云 缭绕,广阔的田野上鲜花繁盛,圆顶的帐篷三三两两地散布在水草丰茂的高原牧场, 成群的羊、马、骆驼悠闲地啃着青草,兀鹰在蓝天上自由地翱翔,宁静、优美的环 境犹如世外桃园。 瓦罕的人民非常热爱这些地方,他们骁勇异常,精于骑术,扬鞍飞马,挥刀舞 枪,出没于崇山峻岭之中,如履平地。 但到1980年下半年,因为瓦罕重要的战略位置,苏联人看上了这个阿富汗人世 代居住的地区,大批苏军塔吉克族士兵侵入了瓦罕。吉尔吉斯人奋勇抵抗,但终因 寡不敌众而惨遭屠杀,剩下的少数难民在苏联灭绝性屠杀的压力下逃难到巴基斯坦 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之后,苏联大兴土木,加宽了从苏联穿过卡拉潘贾山口通往 瓦罕的公路,重新铺设了路面,沿途安装了先进的通讯联络系统,并在高原上建造 停机场,在深山中修建军火库。苏联还在通往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各个山口以布设地 雷和设置边防巡逻队的方法予以封锁,实现了对瓦罕的实际控制。 早在19世纪下半叶,瓦罕就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当时统治印度并负责阿富汗政 府外交的英国,为了阻止俄国沙皇南下印度洋,把阿富汗作为所谓的“缓冲地带”。 在阿富汗人民英勇的斗争下,1873年俄国和英国同时承认巴达赫尚省及其瓦罕地区 属于阿富汗。但从1889年开始,沙皇俄国对这个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渗透活动。 1891年,沙皇一支所谓的探险队就企图吞并这个地区。英国为避免俄国吞并瓦 罕,与当时的英属印度直接接壤,于1895~1896年间,成立了由英国、沙俄和阿富 汗参加的联合边界委员会,划定了瓦罕北部与俄国之间的边界,这是国际k 公认的 国界线,并且在1946年被“苏联一阿富汗条约”所确认。 但现在苏联人却厚着脸皮,再度抢占了这个地区。而且在抢占之后,苏联并不 满足,总想能通过法律程序将这个地方永久地归属于自己。 卡尔迈勒得知苏联的这一意图后,马上曲意逢迎。1981年6 月16日,阿富汗与 苏联在喀布尔签订了关于从佐尔湖西岸到波瓦洛一什维伊科夫斯基峰地段边界走向 的条约,正式将瓦罕地区划给苏联。 1981年7 月下旬,卡尔迈勒乘飞机到了莫斯科,为勃列日涅夫带来了两样令苏 联喜笑颜开的礼物,第一件礼物就是阿富汗政府同意将瓦罕地区并人苏联的正式文 件,第二件则是卡尔迈勒为让苏联确信他确实将永远把瓦罕让给苏联的宣誓书,7 月24日,卡尔迈勒将宣誓书的一份副本送给莫斯科列宁中央博物馆,宣誓书说,阿 富汗政府全体官员向苏共中央发誓,瓦罕将永远成为苏联领土的一部分。尽管卡尔 迈勒政府的主要官员都在宣誓书上签了名,但很多政府官员却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反 对和愤慨,而国际上也对苏联的行为进行了谴责。 但苏联人诡称,这个边界条约涉及的仅仅是苏联和阿富汗之间的问题,与任何 第三国都无关,而且,苏阿边界仅仅做了小小的调整,之所以调整是因为该地的河 床发生了移动,以及地理上发生了其他类似的小小变化。苏联外交人员还称,瓦罕 地区划人苏联,是阿富汗政府主动提出的,“没有证据表明莫斯科曾提出对那个地 区合法的领土要求。” 瓦罕划人苏联后,苏联边境直接向南推进,与巴基斯坦接壤,而中国也失去了 一个领土接壤的邻国。直到最后戈尔巴乔夫从阿富汗撤军后,瓦罕这个被从母亲的 怀中抢走了长达8 年的孩子才再度重归阿富汗。 抢占瓦汗只是苏联在掠夺阿富汗过程中人人都能看到的一只黑手,而苏联伸向 阿富汗的另一只更大的黑手则是对阿富汗经济的无尽掠夺。 到7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已经明显地走过了高峰期,正在向低谷中跌落,用 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四月全会上的话说,苏联“正处于危机前的状态”。在赫鲁晓 夫对苏联进行经济改革失败之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一直处于漫长的停滞 阶段,经济发展明显落后,1981~1985年,苏联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仅维持在3 %, 一连3 个五年计划都没有完成任务,而且农业也连续6 年歉收。同时,在国际上, 自70年代以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兴起,美国和日本都走在了前面,它们先后 制订了着眼于21世纪的国家战略,如日本的“科技兴国”战略、美国的高边疆战略、 欧洲的“尤里卡”战略。据西方专家估计,由于经济跟不上,苏联的科学技术水平 至少比西方落后15年。 就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侵入阿富汗后,为了扶植卡尔迈勒政府,却不得不源源 不断地向阿富汗政府提供大批的经济援助。 仅在1980年12月,苏联与阿富汗签订的一批议定书中,苏联就答应卡尔迈勒政 府:苏联将为阿富汗培训一大批技术人员;从1981年开始,苏联向阿富汗提供消费 品三年,包括提供小麦。甜菜以及棉花的改良种子和化肥,并向阿富汗的一些城市 输送电力,提供电报电讯设备;苏联人帮助阿富汗勘探石油和矿石;苏联在阿富汗 帮助建立水电站并为在喀布尔及其他城市的建房业提供大量援助。而且这些项目都 是无偿的。 正在被经济困扰的苏联领导人从哪里挖掘来源以向阿富汗提供这些无偿援助呢? 当然,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在苏联攻占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后,大规模的经济掠夺同时也开始了。据《巴 基斯坦时报》报道,从1980年起,苏联便开始开发阿富汗赫尔曼德的铀矿,并将矿 砂秘密地运回苏联,此外,苏联还控制了坎大哈的金矿、巴达赫尚的天青石矿、哈 吉加克的铁矿、基纳克的铜矿,这些矿区只有苏联人在开采,甚至不容任何阿富汗 人踏进半步,苏联惟一与阿富汗签有购买合同的是天然气,而且还是在苏联已控制 了全部的天然气田的前提下,苏联只给阿富汗以国际市场价格的一半,每1000立方 米83美元。其支付方式却是以阿富汗的欠债和苏联的驻军费来结算。而经过苏联人 的计算,阿富汗在1981年就已欠苏联约30亿美元的债务。在交易过程中,苏联将天 然气开采后,直接通过输气管输人自己国内,而不容阿富汗人管理甚至监督同苏联 的账目。另一方面,苏联却将本国西伯利亚的天然气高价出口,卖给欧洲,以换取 外汇。仅在1980年,苏联就从阿富汗进口了2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同时,苏联还通过各种协定垄断了阿富汗的对外贸易,仅1980年,苏联就以低 价从阿富汗进口了价值1100万美元的水果和植物油,而这笔钱也完全用来抵债。更 可笑的一条合同是1981年初,苏联与阿富汗签订了一项合同,相互提供一批数量完 全等同的水泥,这种奇怪的贸易几乎在向世人展示,苏联是怎样通过耍花招来用劣 质产品与阿富汗的优质产品进行等价交换的。 据苏联对外贸易部称,“苏联是阿富汗的主要贸易伙伴”,“1981年阿富汗的 国营经济成分在对苏联的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70%”,“根据苏联和阿富汗共和国 1981~1985年长期贸易协定,在对外贸易部系统内相互供货总额估计为30亿卢布, 而上一个五年计划中仅为11亿卢布。”“阿富汗依靠向苏联购货几乎完全满足了它 对机器、设备、石油产品、小麦和糖的需求。苏联的一些商品,如植物油、肥皂、 纸张、布匹、鞋、火柴和药品等在供货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阿富汗向苏联出口 的却是大批的原料或是半成品,如天然气、尿素、棉织纤维、毛料(含毛量100 %)、 皮革制品、油料种籽、柑桔、葡萄干、核桃、油橄榄和毯制品。当然,阿富汗获得 苏联的物品是“通过苏联对外贸易部系统提供消费商品,作为苏联提供的国家贷款, 供阿富汗方面用于建设苏阿合作项目的国内开支”的。至于那些无偿援助项目,苏 联则在履行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例如,根据1979年3 月1 日和1980年 12月24日签署的协议,1980~1981年计划无偿提供价值4000万卢布的商品,截止1982 年10月1 日才提供了价值3830万卢布的商品。”“计划在1982年无偿供应价值3000 万卢布的商品,截止同年10月1 日才供应了价值1000万卢布的商品”,其余部分计 划在年底发运完毕,但其中“价值70万卢布的化妆品除外,因为苏联食品工业部耽 误了供应。”应该向阿富汗无偿供应的化肥在1981年为9600吨,“截止1982年1 月 1 日仅提供了3200吨,到10月1 日又提供了4700吨。根据从苏联国家部长会议国家 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得到的消息,剩下的1700吨化肥由于缺乏游资看来已不可能提 供了。”此外,“国家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还借口缺少资金,不去寻找确保1982年 按时供应化肥的可能性,供货义务规定的10000 吨化肥中,工业部门证实只能发运 7500吨,可截止到1982年的10月1 日仅供应了2700吨。”苏联不仅大批的拖欠他们 大肆向外界宣传的对阿富汗的无偿援助。而且,很明显,苏联倚仗自己对阿富汗进 出口的垄断,大规模地从阿富汗进口原材料,然后再向阿富汗出口制成品,仅就石 油来说,苏联一面在阿富汗进行大量的开采,一面却又大量地向阿富汗回输石油制 品,这种做法,不仅受到了国际上有识之士的谴责,甚至一向乖顺的阿富汗也时而 找借口对此拒绝接收,阿富汗的借口是“有一系列的组织和技术问题尚未解决,接 收机构人员不满编、有关油罐车的提收集和重新配置的程序问题尚未同苏联铁路部 门达成协议、有关石油基地的供电、供水、供应技术、蒸汽等问题尚未同阿苏运输 股份公司商妥”等,但是由于阿富汗不敢提出他们真正的理由,所以尽管有种种原 因,苏联最后都能想办法堵住阿富汗那张怯弱的嘴,石油制品还是强行出售给了他 们,并进而更加助长了苏联对阿富汗大肆掠夺的嚣张气焰。 为了便于将掠夺到的物资运回国内,苏联大规模地在阿富汗北部和苏阿边境地 区架桥修路,甚至还在苏阿边境修建了阿姆河铁路公路桥、在加拉巴和海拉顿之间 修筑了边境铁路。1982年5 月,这条铁路极为迅速地被宣布竣工,紧接着,苏联马 上与卡尔迈勒政府签订了该铁路道口转交货物和车辆的暂行条款,并且还商定了双 方直接铁路货运协定的文本和就使用海拉顿转运基地及港口建立合股公司协定的条 文。此外,苏联还在阿富汗境内修建了累积长度2500公里的公路,无一条不利于苏 阿之间的货物运输。 1981年10月,苏阿两国又一次性地签订了161 个“苏阿合作工程”,并纷纷上 马,其中苏联建造的最大项目是在喀布尔南部艾纳克建造的投资为6 亿美元生产铜 矿的项目,据苏联专家称,这里的铜矿质量非常好,储量有350 万吨。此外,苏联 还称,阿境内的石油储量有1400万吨,而哈杰加克一个储量为20亿吨的铁矿,苏联 也非常感兴趣,当然,苏联感兴趣的不仅仅这几个,还有一个储量大约50万吨的铬 矿和坎大哈地区卡克里兹的一个新铀矿。 随着苏联专家的宣布,人们也都认识到: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是与 此同时,阿富汗却陷入了资源缺乏期,由于苏联的垄断,很多阿富汗原有企业不得 不停产,好一点的如马扎里沙里夫的化肥厂和热电厂,也因苏联垄断天然气而改为 使用煤。阿内地城市的轻工业和家用燃料也不得不用液化煤气罐,这些液化煤气过 去需从巴基斯坦进口,而现在则从苏联进口。1981年阿富汗共向苏联出口的天然气 占阿富汗国民生产总值的 32 %以上,但由于从苏联的进口激增,它们都用来抵债 了。 由于苏联对阿富汗进出口的控制,1978年,阿富汗同东欧经互会国家的贸易额 只占它对外贸易额的 39 .5 %,到1982年则猛增为71%,其中苏联为56%,对于 那些苏联和东欧国家不能提供的货物,则由苏联从中作掮客用外汇购入。如从韩国 进口肥皂,从马来西亚进口食用油,“1982年9 月,苏联同印度方面达成了关于苏 联在1982~1983年在印度购买总价值将近3000万卢布商品以便向阿富汗再出口的协 议,其中包括茶叶、电器设备、自行车、药品、轮胎、布匹、肥皂、佐料、火柴、 染料等。”而苏联在作掮客时也自行定价,从中渔利。再加上苏联坚持与阿富汗进 行以货易货的贸易,阿富汗无法获得更多的外汇,使外汇储备在1980年3 月至1981 年底不到2 年的时间,迅猛由37500 万美元减至23800 万美元,下降了三分之一。 1982年2 月6 日,苏联与阿富汗又签订了一项新合同,规定苏联对阿富汗的经 济计划全权负责,使阿富汗的经济命脉完全掌握在了苏联的手中。 由于苏联对阿富汗经济计划的控制,1982-1983年的发展项目中37.6 %的资 金都用于工矿业和运输业,而农业投资仅占10.4 %,同时又造成本来粮食可以自 给自足的阿富汗出现了缺粮现象,面粉和大米在阿富汗已被禁止自由买卖,只能由 政府实行定量配给制度,而大量的玉米、大麦、大米、白糖都要从苏联进口。到1982 年底,阿富汗的农业已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同1978年相比,1982年阿富汗农业播种 面积仅为原来的一半,由330 万公顷下降为115 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不到原 来的三分之一,小麦的产量仅为1978年的20%,玉米、水稻、大麦和棉花的产量也 分别下降为 1978 年的23O 、26%、26O 和 12 %,而喀布尔市的通货膨胀率已高 达200 %,卡尔迈勒也不得不在10月份发表的一次讲话中承认,阿富汗的物资缺乏 正在“日益严重”。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