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二部 玉座珠帘 第036章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三六 人事如此,天象可虑。钦天监的官员发现西北出彗星,夜夜观察,经历十天不灭,迹象 是“紫微藩卫为彗星所扫”。 彗星俗名“扫帚星”,见之不祥,何况亘历十日不灭,而且扫着作为“帝星”的紫微星 的藩卫,则出警入跸,大为可虞。所以在弘德殿行走的徐桐和广寿,正好借此立言,说皇帝 屡次巡幸圆明园,视察工程,是孝养心殷,非一般游观可比,但炎暑之际,风雨不时,海淀 路远,十分劳累,万一马惊兽逸,有失敬身之道。皇帝负宗庙社稷之重,承两宫太后之欢, 不宜再有临幸巡视园工的举动。 就在这时候,李光昭与洋商发生了纠纷。当福州旗昌洋行的代表,自从押运木料到达天 津,找不到李光昭,便向美国领事署提出申诉。副领事毕德格,将旗昌洋行的信,交了给天 津海关道孙士达,其中详细说明了合约内容,三船木料,总值不过银洋五万四千余元,已到 的一船,连同迟延贴补的费用,应付一万五千元。 这一下李光昭的西洋镜,完全拆穿。李鸿章听取了孙士达的报告,勃然大怒,但一时还 不预备抓他办罪,只叫孙士达通知李光昭,赶紧跟洋商将帐目结算清楚。 洋商找不到李光昭,孙士达也找不到,转托天津道丁寿昌派人四处查访,才在一处客栈 里把他寻着,当面交付了海关道的公事。 李光昭已经悄悄到京里去了一趟,目的是找成麟去借钱,照他的想法,一万五千银元, 折算不过一万一千银子,成麟无论如何,可以筹措得到。那知成麟不但不肯替他想办法,而 且还追着他要年前所借的五百两银子。李光昭一看路数不对,连夜溜回天津,四处跟人套交 情,拿着内务府的公事和洋商的合同,想找到一个肯垫款的人,交款取货,然后再跟内务府 去打交道。如果没有确切的结果,不能先拨几万银子出来,他打算私下卖掉这一批木料,溜 之大吉。 李光昭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而况有公文、有合同、还有停泊在新关的 货色,自更易于措词,居然有个长芦盐商,愿意借钱给他,不要利息,只要将来内务府奏请 奖励时,为他加上一个名字。有此成议,李光昭有恃无恐,想好一套说法,从从容容地去见 孙士达。 “老兄太不成话了!”孙士达一见面便开了教训,“既称报效,何以欠了人家的货价不 给?赶快去了结!别丢人现眼了。” “回大人的话,”李光昭不慌不忙地答道:“货价我早已预备妥当,随时可付。只是不 能付!为什么呢?因为木植的尺寸,与原议不符。钦命要件,不敢草率从事。我请大人照会 美国领事,转饬旗昌洋行,交出原订的尺寸底单,一看就可以明白。” “底单?”孙士达也是办洋务的,知道与洋商贸易的规矩,想了想问:“底单彼此各执 一份,你的呢?” “我的在这里。”李光昭从靴页子里取出一张纸,恭恭敬敬地双手呈上。 “是个抄件?” “是。”李光昭答道:“原本是洋文,我特为译了出来,大人看了,才会明白。” “喔!”孙士达问道,“你会洋文?” “是!我能说能写。” 孙士达听他这一说,倒不敢小觑他,点点头作了个嘉许的表示。 于是李光昭把握机会,要求孙士达跟美国领事提出交涉,说木料延误已久,必须严饬洋 商,限期照原订底单的尺寸,赶运到京,以便解到圆明园应用。 孙士达接受了他的要求,跟美国领事署交涉,要他们转饬旗昌洋行交出底单。押运的洋 商,不曾料到有此变故,自然不会把合同带在身上,这一来便变成李光昭有理了。美国领事 署仔细研究案情,发觉贸易的主体是在法国木商勃威利身上,旗昌洋行不会受多大的损失。 既然如此,犯不着为法国的利益跟中国起交涉,因而采取了一个很明快的措施,一面叫洋商 向法国领事署去申诉;一面通知孙士达,此案美方已经不管,归法国领事处理。 mpanel(1); 开是法国领事狄隆,照会天津海关道,说明案情,要求“设法拘留”李光昭,理由是怕 他逃走。孙士达很帮李光昭的忙,不但拒绝法领事的要求,而且将李光昭所送的“底单”抄 了一份,随着复照一起送达,希望“公平成交”。 狄隆办事,不象美国领事署那样和平,立刻提出一件措词强硬的照会,说是“此案本拟 秉公会审,兹关道据李光昭一面之词,胸有成见,只可另行控办。”孙士达还在回护李光 昭,据理辩驳,但总督衙门的洋务文案,知道了这件事,颇生忧虑,因为照狄隆的照会来 看,是预备向总理衙门提出交涉。是非曲直,姑且不论,为了一个商人,万把两银子货款的 地方事件,搞成两国政府之间的纠纷,这办的是什么洋务? 因此,总督衙门通知孙士达,不必打笔墨官司,约集法国领事会商,和平了结。孙士达 遵照命令,带着译员与法国领事署的代表,面对面坐下来谈判。无奈双方各执一词,一面说 木料尺寸短小,一面说木料尺寸与合同所订相符,但合同在福州,一时无从摊开在桌子上公 评,就无论如何也谈不出一个结果了。 这些情形皇帝都还不知道。李鸿章虽对李光昭异常不满,但其中关碍着“钦命”和内务 府的人,能够让他付了价款,运木进京,是为上策,所以对孙士达回护李光昭,亦就听他去 办,能将真相瞒得一天是一天。这样到了七月初,终于不能再瞒了。 不能瞒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李光昭的行径,虽还未上达天听,却已成了宫廷以外的一 件大新闻。由此又引起修园的奏谏,除了两江总督李宗羲明请停园工,暗劝绝微行的一疏以 外,南书房翰林李文田,还为此跟宝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