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一部 慈禧前传 第010章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十 十月初九甲子日,六岁的皇帝在御前大臣的扶持夹辅之下,在太和殿行了登极大典,紧 接着是慈禧太后的万寿,重重喜事刚过,被肃顺一派所抑制排挤的官僚,又复弹冠相庆,各 衙门送旧迎新,热闹非凡。 这一朝天子一朝臣,绝大部分出于恭王的安排。为了此一番大调动,他和文祥等人,煞 费苦心,党同伐异,隐隐中的派系,要一一安抚妥帖,而清议又不能不顾,人才更不能不 讲,除了这些以外,恭王还有一层只有他自己和极少数心腹才知道的私心,在垂帘之议定局 以前,先要把自己的势力建立起来。 王公大臣、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为了拟议“垂帘章程”,已在内阁开过好几次会了。无 疑地,这是件天字第一号的大事,没有一个人敢于轻率发言,所以会议的进度极慢,甚至因 为过分持重,座间的气氛,显得相当沉闷。但在私底下,三数友好,书斋清谈,那情形就完 全不同了,引经据典,相互辩驳,许多深刻的见解,都在各抒所见,比较异同之间呈露。 恭王和他的心腹们,所重视的正是这些比较坦率的议论。 议论中最坦率的一种看法,认为贾桢、周祖培等人的奏折上,已有“权不可下移,移则 日替”的话,胜保一疏说得更明白:“朝廷政柄,操之自上,非臣下所得而专,我朝君臣之 分极严,尤非前朝可比。”既然如此,则两宫太后的垂帘听政,实在是代行皇帝的全部权 力。而且慈禧太后的为人如何,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天之中,已显示得相当明白,她是非象宋 朝的章献刘皇后那样大权独揽不可的。 果然,几次“酌古准今,折衷定议”的章程,送了上去,都为慈禧太后随意找个小毛病 发了下来,面谕重新拟议。 这样一再挑剔,逼得军机处和内阁的重臣,非照宋朝垂帘的故事来办不可。宋哲宗的祖 母,宣仁高太后有“女中尧舜”之称,不足为虑。宋仁宗的嫡母章献刘皇后,虽亦被颂扬为 “今世任姒”,其实是个极厉害的脚色,慈禧太后的性格,与她颇为相象,因此,恭王不得 不有所顾虑。 那一阵子,科甲出身的官员,把酒闲叙,常谈宋史,宋史中又常谈章献和宣仁的事迹, 于是传说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也常被人提到了。 有人谈到这个故事,说“狸猫换太子”是对章献刘皇后的厚诬,但宋仁宗在章献生前, 始终不知道他的生母是李宸妃,以及章献亏待了李宸妃,都是事实。当李宸妃守陵病殁,宰 相吕夷简向章献进言,主张加以厚葬,章献大怒,责问吕夷简,何出此言?吕夷简的答复 是:“臣待罪相位,事无内外,皆当预闻。” 由此可以推想而得一结论,宋仁宗以冲人即位,章献垂帘听政,如果不是李迪、王曾、 张知白、杜衍,以及吕夷简、范仲淹这些大臣,正色立朝,遇事裁抑,那么,以车驾卤簿, 同于皇帝,乘玉辂,谒太庙的章献刘皇后,可能会成为武则天第二。 这些议论。对恭王是一大刺激,也是一大启发。诛杀肃顺,不过是他复起当国所必先排 除的一个障碍,促成垂帘,才是他重掌政柄所必须履行的一个交换条件,但说到头来,这是 违反祖制的,所以他早就内疚神明。而自肃顺伏法,几乎一夕之间,舆论大变,以前说肃顺 跋扈专擅的,这时都在往他好的地方去想了,认为他的反对垂帘,并不算错,相形之下,显 得错的倒是赞成垂帘的那些人。这一来,恭王内疚之余,而且也得要外惭清议,力图补救。 补救的办法,就是鉴于章献刘皇后的往事,设法在慈禧太后尚未独揽大权之前,先谋裁 抑之道。今古异制,依清朝的传统,那怕贵为议政王,也不能握有如唐宋那样与君权对等的 相权,这样就只有多方面安插为自己所信得过的人,一方面是为了合力对付慈禧太后,另一 方面也是培植自己的势力所必须采取的手段。 这时的慈禧太后,还看不透这一层。灯前枕上,想了又想的,只是两件事,一件是如何 才能使恭王照自己的意思,议定垂帘章程?一件是等到垂帘听政之后,如何才能把已取得的 大权,紧紧握定,不致失坠。 为了前一个目的,她的笼络恭王,无所不至,每一召见,“六爷”长,“六爷”短的, 喊不停口。常常军机全班见面以后,又单独召见恭王,稍微谈得久些,到了传膳的时刻,必 又传旨,从御膳中撤出几样菜来赏议政王。 mpanel(1); 除去这些小节,又因为先帝与恭王手足的参商,起因于恭王的生母,一直未获尊封,直 到临死以前,才很勉强地得了个“康慈皇太后”的尊号。等康慈崩逝,先帝余憾不释,一面 命恭王退出军机,回上书房读书,以示惩罚,一面只上康慈太后的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