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从江泽民访日看中日外交意图与台北对策》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从江泽民访日看中日外交意图与台北对策 作者:潘锡堂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对日访问业已结束。国际反应褒贬不一,即使连大陆与 香港媒体亦有“圆满成功”或“略表遗憾”之不同评价。江泽民与小渊惠三高峰会 后的共同宣言并未签字,显然中共并不满意此行结果,究竟日本为何向中共说“不”? 中、日意图何在?台湾如何因应?颇值关注。 首先是历史认识问题。江泽民表示,日方过去对中国侵略所造成的伤害至深且 钜,要求正视与承认,坚持必须比照日方与10月间到访的韩国金大中总统所签署的 共同声明将“道歉”明文化。然而日本政府却认为,它之所以愿将“殖民统治”、 “反省”、“道歉”三者全列入对韩共同宣言形诸文字,乃在于金大中访日行前先 表示此行“要厘清历史、告别过去而迈入新时代”,除将日本大众文化解禁外,也 保证今后“不再计较过去的历史”;反观中国,日方认为,尽管1972年中日建交共 同声明已列入道歉条款,再者,1992年明仁天皇赴大陆访问亦曾公开道歉,惟北京 却始终认为历史问题未了,以后还会继续对历史问题要求日本表态,致使日方基于 谨慎考量只能口头表述道歉而在文书内列入反省。 日本有前瞻考虑 平实而论,尽管日方举江泽民诸如“不可忘记过去历史”,“要谈中、日关系 不能避谈历史问题”谈话为由,为本身无法将“道歉” 书面化辩护,却也凸显东京在与北京建构植基于战略性调整的跨世纪友好合作 关系之际,不愿留下伏笔,使成为日后中国要胁制约之筹码与可乘之机,可见日本 政府是有前瞻性之政治战略考虑。 其次,关于台湾问题与“三不”。表面观之,日本政府基于开罗宣言、波茨坦 宣言,甚至旧金山和约,早已放弃台湾,根本无权针对地位早已归属定案的台湾问 题置喙;何况日方认为,立足1972年中日建交共同声明中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及1978 年两国“友好合作条约”的精神,日本始终主张“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 之一贯原则,未曾稍有改变,因此此次小渊只同意在共同宣言中将“中国只有一个, 维持与台湾民间与地区性往来”词句明文化,既不列入“三不”,也不列入中共要 求的“承认台湾为中国的一部分”或“台湾问题为中国内政问题”,而只由口头表 示“不支持台独”之“一不”,系著眼于避免引发曾有不遵守所谓“一个中国”原 则之疑虑或联想。 然而事实上,东京拒绝宣示“三不”真正的考量在于:(一)日本与美国之政 治体制不同,克林顿上海口述对台“三不”,美国国会有不同立场之平衡机制,日 本并没有;(二)北京考察华府对台北言行不一,不断逼迫美方宣示“三不”,东 京对台北关系不可相提并论;(三)日本不想成为北京压缩台北国际空间之刽子手, 被迫卷入两岸激烈之外交竞逐。 克林顿先一步到访 再者,尤值注意的是美日安保问题。克林顿先于江泽民一步会晤小渊,顺利协 助日本排除江藉访俄优势逼日之压力,除明示美日安保所缔同盟关系之位阶与分量 高于美中所结成“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之“非同盟关系”,亦磋商如何坚守不可将台湾排除在美日安保范畴外,避免 冲击安保体系之底线与立场,诚为东京在北京相逼之下,成功抗压之主因。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江泽民接连访问俄、日,其外交战略意图有二:一为挟访 俄优势,迫日就范,包括宣示对台“三不”――中国推动“大国外交”,压缩台北 国际空间,认为台北抗拒北京“一国两制”是有外国势力支撑,其中以美日为最。 既然克林顿在上海口头表述对台“三不”有利于窄化台北的国际空间,因此继俄罗 斯宣示对台“四不”后,也要日本至少表述“三不”;另一为拉拢俄、日,建构跨 世纪“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以制衡美国。尤有进者,北京周旋于俄、日两国之 间,欲获取之亚太政经利益为何?我认为,北京拉拢俄罗斯,可强化中俄战略协作 伙伴关系,提升美、中、俄战略三角关系中本身之地位;至于拉拢日本,亦可抵销 与分化美日之同盟关系。同时中国亦可对日获取贷款与经贸利益,对俄提供解决财 政危机的经验。其中,日本承诺给予3900亿日元贷款,双方设置热线,加强高层互 访,以及军事交流等协议,可消弭彼此分歧,增进政治经贸之合作关系,对于亚太 区域安全与稳定,或多或少具有重要的影响。 mpanel(1); 日本要争取平等地位 其次,日本的意图与战略考量如何?日本总是想以平等的地位与北京讨论国际 安全问题,但北京却从不认为应该与日本讨论,在北京心目中,东京仅是华府的附 件,日本亟思以强大的经济力来扩充其政治影响力,以期在亚洲向中国挑战霸主的 地位,其未来趋势深值注意。我认为,日本一方面主动拉拢对俄关系,一方面又期 盼与北京发展关系乃在于避免在美、俄、中、日之互动中遭到孤立;换句话说,日 本意图跳脱“美国联日制中”把日本当牌打的格局,又亟欲扭转“美国联中制日” 使得日本流于被压制角色之困境。尤有甚者,日本“防卫白皮书”始终认知中国是 日本威胁的最大来源,中日双方均要在东南亚争取领导地位,可见两国未来还是有 地缘上竞争与经贸上合作之双重辩证关系。 面临北京挟“大国外交”思维加紧对台湾外交的封锁,台北应如何因应?我认 为,美、日、欧盟、中、俄关系强化之格局已呈现,台北应加强与美、日、欧盟之 关系,强化与重点大国之无邦交实质关系,及争取邦交国,双轨并重,双边关系与 多边组织之参与,齐头并进,并且慎重处理两岸关系,以因应国际新权力格局的挑 战。 (作者现任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协会副 理事长) -------- 苍茫书海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