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16 为此,约德尔开始制定进攻发起后的计划。整个进攻将在蒙绍和埃希特纳赫 (位于亚琛南部32公里)之间约96公里的正面上展开;第6 装甲集团军将在蒙绍和 洛斯海姆之间的突破口发起进攻,整个集团军将经过列日南部,穿越列日,向安特 卫普前进;在第6 装甲集团军的左侧,第5 装甲集团军将首先进攻圣维特,然后顺 势而下,直逼默兹河,随后在那慕尔上游数公里处渡河,向西北方向前进,绕过布 鲁塞尔,支援第6 装甲集团军的南部侧翼;勃兰登堡指挥的以步兵为主的第7 集团 军将进攻埃希特纳赫两侧,然后挥师西进,同时命令部分部队攻占埃希特纳赫南部。 最后的准备 计划工作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如何将参战部队部署到各自战区。前面已经 说过,由于美军的进攻严重阻碍了德军的准备工作,参战部队必须快速运抵战场。 事实上,虽然德国的铁路系统有能力担当此项重任,但运输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 人员、坦克、火炮以及相关的支援设备必须从东普鲁士、荷兰、挪威、丹麦、奥地 利和波兰运抵集结地区(从此可以看出当时德军力量多么分散)。多数情况下,一 些参战部队要从前线上撤退下来重新休整,然后才被运往集结区。所有这一切都要 依靠德国铁路网络,这就要求它在管理和运行上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德军将铁路系 统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自有其中的道理。德国盛产原煤,它在19世纪末的工业化 进程中修建了大量铁路。德国的铁路已被纳入军事体系(许多铁路是在总参谋部的 指导下为满足军事需求、而非民事需求而修建的),运行效率非常高。虽然盟军的 轰炸致使德国的车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但以德国国家铁路部门的规模和实力, 这些损失很快就得到了弥补。 然而,德国人虽然可以控制其铁路运输,但无法阻止盟军对其铁路设施的日益 猛烈的轰炸。幸运的是,盟军并没有将铁路作为其优先轰炸的目标。在轰炸目标上, 英军和美军轰炸机部队领导人一直没能达成一致意见。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司 令、空军上将阿瑟・哈里斯爵士认为,轰炸德国重要城市将彻底摧毁德军的战斗能 力;而他的美国同行则认为,轰炸德国的油料设施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因此,德 国运输系统一直没有被当作优先轰炸的重要目标。直到登陆日前夕,艾森豪威尔才 决定,如果轰炸机部队司令官们再不执行轰炸德国运输目标的命令,他就将辞职。 在当时,这一威胁非常奏效,这是因为轰炸机部队指挥官们认为,如果让伦敦和华 盛顿的政治家们在自己和这位盟军最高司令之间做出选择,他们肯定会选择后者。 虽然哈里斯直到临死那天仍然对轰炸运输设施的价值充满疑惑,他还是被迫将其列 入优先轰炸的目标之中。美军仍然认为油料设施是最重要的轰炸目标。从轰炸的优 先顺序上讲,铁路与弹药库和机动车辆生产基地相比,重要性确实要稍逊一筹。在 巨大的压力下,英军被迫将铁路放在第二优先轰炸目标,位居油料设施之后。 保卫机车 这样一来,德军在铁路运输方面就有了一定的回旋余地,能够在阿登战役开始 之前将66个师的兵力运往前线。盟军对这些运输行动进行了27次空袭,但在时间上 只给德军造成两天的延误。许多部队在运输过程中丢失了装备,极大地影响了在战 争中作战能力的发挥,但空袭并没有阻止德军到达各自的战区。德军采取了一系列 措施对付空袭的威胁:迫使战斗轰炸机的飞行员从高空投弹(精确度必然受到影响) ;所有火车配备了轻型高射火炮;火车驾驶室配备了装甲,保护机组人员免遭机枪 火力和弹片的袭击。很显然,最后一个措施非常重要,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空袭不 会给机车造成多大损伤,但机组人员可能会中弹身亡,毫无疑问,没有他们火车是 无法继续前进的。 mpanel(1); 但是,这些措施只是对付空袭的迫不得已的办法。主要的应对措施是设法将机 车隐蔽起来。大多数火车选择夜晚或天气不利于飞机出动的时间里出行。为此,当 地火车站和气象部门紧密合作,根据天气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另外,艾费尔高原浓 密的森林以及铁路线上的许多隧道都为德军的运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掩护。德军对 运输行动的精心策划和控制使盟军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的打击,确保了人员和装备能 够快速到达前线。但这并不能够说明,德军在运输行动中的灵活性使盟军轰炸完全 失去了作用,因为轰炸本身就是一种威胁,使得许多重要物资的运输受到拖延。进 攻所需的油料和弹药量非常庞大,由于空袭造成的拖延和混乱,使得这些物资无法 全部准确、及时地运抵战区。此时,弹药储备量基本能够满足计划需要,但不容忽 视的是,整个作战计划是建立在快速进攻的基础上的,一旦进攻受阻、战争拖延, 弹药消耗量将会剧增,军需品就会出现严重匮乏。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