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三节 大西洋海战的高潮和转折 一、1942 年初大西洋战场的形势 1、英国在大西洋战场的形势 美国参战后,使大西洋战场的海军力量的对比向更加有利于盟国方面变化。但 是,在1942年初,英国在大西洋战场却遇到严重危机,面临着严峻考验。 这个危机主要来自英国内部以及美国方面的影响。1942年上半年,正值英国调 整和改组国家战略体制处在转换的过程中,制度上有待完善。英国内部海军和空军 为飞机配备大费周折。美国为英国建造新的快速护航舰服役日期不如预料的那么快。 美国虽然参战,并且同意在大西洋战场投入兵力承担护航的责任,但是珍珠港灾难 的打击,德国潜艇在美国东海岸的威胁,牵制了美国的力量,不得不把护航舰艇和 飞机撤退到美国沿海水域,造成英国运输船损失增大。此时,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交 通线上的作战更加主动和活跃。 邓尼茨认为:美国的参战,使德国潜艇在大西洋有更大的行动自由,有更多的 机会捕捉到没有护航的目标。 1942年3 月以后,德国潜艇的频繁出击,给盟国运输舰队造成极大损失。 1942年,英国进口物资下降到2850万吨,相当于战前水平的42%。商船损失吨 位超过了新造船只吨位。以致1942年7 月,盟国不得不暂时停止从大西洋到苏联北 部海区航线的运输。面对大西洋战场危机的形势,英国海军大臣达德利・庞德海军 上将强调英国力量所依赖的准则:“如果我们在海战中失利,我们就将输掉整个战 争。” 1942年初,英国在大西洋护航的主要兵力,由海军上将珀西・诺布尔统帅的西 航道司令部负责,指挥利物浦、格里诺克和伦敦德里等3 个大作战基地,控制着25 个护航舰特混舰群,约70艘驱逐舰和95艘小舰艇,另还保持1 支实力强劲的机动兵 力。 2、德国的战略态势 1941年2 月美国参战后,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活动范围又扩展了两个海 区:一个是美国和加拿大沿岸(从纽芬兰到佛罗里达),一个是包括墨西哥湾、加 勒比海延伸到包括接近巴拿马运河通道在内的南美东北沿岸。 1942年初,希特勒在研究欧洲战局时判断盟国将要进攻挪威。在1 月22日的会 议上,他宣称挪威是:“决定命运的地带”,坚持所有可以利用的舰艇都要向北转 移,阻止盟国的进攻。1 月下旬,德国海军战列舰“梯比兹” 号、“海军上将舍尔”号,“吕佐夫”号向挪威基地集结。3 天以后,邓尼茨 首批派出8 艘潜艇去掩护挪威的海上航道。希特勒还命令在布勒斯特港的“桑贺斯 特”号、“格尼斯诺”号、“欧根亲王”号3 艘主力舰冒险突破英国海空军封锁的 英吉利海峡,撤回挪威基地集中。此时德国空军主力陷入苏联战场,不能更多地参 加大西洋作战。 希特勒战略计划的改变,减少了在大西洋战场的兵力,对德国的大西洋海战来 说,尤其是1942年1 月至2 月期间的作战带来不利影响。尽管如此,德国在大西洋 战场的战略企图非常明确,利用潜艇大量消耗盟国船只,实施“吨位战”,力图使 击沉的船舶吨位超过盟国造船吨位。邓尼茨和他的参谋,在1942年5 月估计,要打 败英国,平均每月必须击沉70万吨船只。由于邓尼茨选择盟国防御薄弱的海域,采 取有效的艇群攻击战术,在1942年1 月至4 月初,美国商船的损失近50万吨(其中 57%是油船);5 月损失了35万吨;6 月损失了36.5万吨。1942年前7 个月,盟国 总共损失476 万吨,比上1 年高出46万吨,平均每4 小时就有1 艘盟国船只被击沉。 此时,德国不断地增加潜艇服役数量。1942年4 月,德国海军拥有288 艇潜艇, 其中有125 舰参加作战,在大西洋战场集中了81艘,当时德国海军造船厂每月可以 生产20~25艘潜艇。新造数量超过了损失的数量,计划到1942年底,服役潜艇将达 到400 艘。1942年上半年的大西洋战场,德国在战略上处于优势地位。 mpanel(1); 二、德国海军战列舰编队突破英吉利海峡 1、德、英海军的作战企图 德国海军战列舰编队突破英吉利海峡,是德国在海狮计划破产后组织的1 次重 大战役行动。 英国早已侦知德国海军战列舰“桑贺斯特”号和“格尼斯诺”号以及重巡洋舰 “欧根亲王”号驻泊于布勒斯特。1941年1 月初,“桑贺斯特”号和“格尼斯诺” 号驶人大西洋,进行海上袭击作战,击沉运输船22艘(115622吨)。因屡遭英军飞 机空袭,于3 月28日被迫驶回布勒斯特港。6 月上旬,为战列舰“俾斯麦”号护航 的“欧根亲王”号在“俾斯麦”号被击沉后也驶入布勒斯特港。英国空军和海军舰 艇曾对德国补给船和“欧根亲王”号进行搜索,空袭布勒斯特港。但在6 、7 月英 国空袭布勒斯特期间,“桑贺斯特” 号隐蔽地转移到了布勒斯特。虽然8 、9 月间,英机又对该港实施了袭击,但 由于港口防空设施比较完善,使英军的空袭几乎毫无成效。 德军统帅部鉴于侵苏战争以来,海军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海区的最初几次海战中 均因兵力不足而进展迟缓,而“桑贺斯特”号和“格尼斯诺”号被封锁在布勒斯特 港内无所作为,决定实行“刻尔柏洛斯”行动,将这2 艘战列舰和重巡洋舰突入北 海,切断苏联和盟国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从濒海的侧翼支援苏德战场上德军作战。 尽管突破海峡可能遭受损失,但比在布勒斯特停泊坐以侍毙好。德军统帅部在拟定 突破英吉利海峡计划时考虑到了有利和不利因素。其有利因素是在全部突破航线附 近有岸基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英国海军大型水面军舰在海峡内进行展开的可能性 不大,在战役开始后从远处基地及时调兵也很困难。德国驻法国沿海的远程炮兵必 要时可以压制多佛尔海峡的英国炮兵,直接排斥突破。不利因素是通过多佛尔海峡 时不能避开英军的攻击,特别是海峡的最狭窄部分可能遭受强大的远程海岸炮兵的 攻击,而且还得在白天通过。英军在海峡中布有水雷,突破航线又不可能选在离开 水雷的安全区,也雄于在突破前进行扫雷。 英国预料德舰将选择夜间突破海峡返回德国海区,于1942年2 月3 日至9 日, 在德舰可能突破的韦桑岛至布伦航线上布设了约1000枚水雷,派遣2 艘潜艇在布勒 斯特海区担任巡逻,还派出了海岸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分3 路沿韦桑岛经布勒斯特、 勒阿佛尔直到布伦进行巡逻。 2 、德国海军的作战行动 1942年2 月11日23时,德舰“桑贺斯特”号、“格尼斯诺”号、“欧根亲王” 号、6 艘舰队驱逐舰和3 艘驱逐舰在齐利亚克斯海军中将指挥下驶离布勒斯特港。 德军统帅部为确保突围成功,沿勒阿佛尔至荷兰部署了14艘鱼雷艇、3 支快艇分队 和多艘扫雷舰组成的战斗群掩护。 英国海军部由于确认英国飞机于2 月11日白天对“桑贺斯特”号的侦察照相, 而未加对比分析,估计该舰装有防鱼雷网,未准备出航。分3 路担任空中巡逻的飞 机,一路由于雷达失灵中断了夜间搜索,致使德舰于11日夜间驶离了布勒斯特港而 未被发现;一路于12日昼间发现德军快艇和大型舰只组成编队,误认为是运输队而 来加注意,一路为了保持无线电静默返回机场后再作报告,致使德舰在12日昼间4 小时内已通过了很长一段距离,其中包括最危险的一段航程,于12日11时35分航至 格林海角而未遭攻击。此后,德舰由于有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各机场起飞的约250 架战斗机掩护,在驱逐舰等舰艇的护航下,经过与英军空军和鱼雷快艇的战斗,通 过了多佛尔海峡,并在当日晚抵达赫耳果兰湾。 英国海军部获悉德舰驶向多佛尔后,尽全力攻击德舰,但收效甚微。当日12时 20分起飞的英军6 架“剑鱼”式鱼雷机,因未能与战斗机会合,没有战斗机掩护, 结果全部被德军战斗机击落。当日11时35分出动的英国海军5 艘鱼雷快艇在距德国 海军担任战列舰警戒的掩护艇500 ~800 米处发射了鱼雷,也都未命中,后在己方 迟迟赶来的护卫艇掩护下撤退。继鱼雷快艇之后,英国海岸航空兵和舰队驱逐舰也 先后发射鱼雷攻击了德舰。13时16分,德舰进入宽阔海区,英国海岸炮兵进行射击, 但1 发也没命中。在阻击德战列舰中,空军轰炸机和战斗机起了较大作用。从发现 德舰起,战斗共持续了18个小时。结果,德国损失17架飞机和1 艘护卫舰,1 艘舰 队驱逐舰受伤,“桑贺斯特”号、“欧根亲王”号各中1 弹,“格尼斯诺”号中数 弹,并触碰了英机所布水雷,后在基尔港船坞修理。此外,德军还有数艘小型船只 和1 艘驱逐舰被击沉。英军损失战斗机17架、轰炸机15架。 3、作战简评 德国海军战列舰编队突破英吉利海峡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英军过分地估计 了对布勒斯特港轰炸的效果。实际上德军在布勒斯特早已进行了模型伪装,英军空 袭轰炸的往往是些假目标,而英军又未能认真检查空中照相侦察的结果。英国空军 侦察兵力发现德国海军分舰队的时间太晚,未能在德军可能突破的海区内部署足够 的兵力予以突击。轰炸机编队与战斗机编队的协同攻击组织得不好,航空兵与水面 舰艇的动作也不协调。在德舰停留布勒斯特港和实施突破期间,没有设立一个负责 协调作战行动的指挥机构。英军的岸炮也未能阻止和击沉德舰。这些都给德国海军 战列舰编队突破封锁以可乘之机。德国统帅部对情况判断准确,组织周密,行动果 断,采取隐蔽出航,选定正确的突破方向,组织强大的空中掩护兵力,密切海空协 同,这些都给德舰突破创造了有利条件。 德舰突破英吉利海峡后,其它水面舰艇也开始向挪威西北海区集中。从1942年 1月起,战列舰“梯比兹”号、战列巡洋舰“海军上将舍尔”号、“吕佐夫”号和重 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相继移驻该海区。当时,德国海军己损失3 艘巡洋舰 (“希留赫尔”号、“加尔斯卢合”号和“凯尼哥斯堡”号)、战列巡洋舰“施佩 海军上将”号和战列舰“俾斯麦”号,原指定进行巡洋作战的大型水面军舰仅剩下 半数。因此,德国海军放弃了在大西洋交通线上进行的巡洋作战,而开始以水面舰 艇、潜艇和航空兵协同作战攻击英、美开往苏联北方港口的护航运输队。 三、美国海军的近海护航行动 1 、德国潜艇在北、中美洲沿岸海区的威胁 美国参战后,一方面是大西洋上的海军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盟国方面的变化, 另一方面是德国海军潜艇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大。1941年12月9 日德国统帅部就不再 限制对美国商船和军舰的一切行动,允许潜艇在西经26°范围以外的北大西洋任何 海区内,包括在泛美安全区内,搜索并攻击目标。 12月12日,希特勒和雷德尔决定发起“击鼓”战役,派遣潜艇袭击美国沿岸。 但是,邓尼茨鉴于11月和12月在葡萄牙沿岸和直布罗陀海峡英国海军兵力和航空兵 击沉了很多潜艇,约50艘潜艇被派遣到地中海支援隆美尔在北非的进攻,潜艇不敷 使用。要求先给予潜艇一个月的展开时间。1941年底,德国海军共有潜艇236 艘, 其中150 艘在训练和试验中,直到1942年1 月12日才有5 艘潜艇(排水量500 吨) 在美国东部圣劳伦斯河与哈特拉斯角之间开始投入作战。 这天,德国海军“U ―123 ”号潜艇在科德角以东约300 海里处,用鱼雷击沉 了英国客轮“赛克洛皮斯”号。14日,在哈特拉斯角附近击沉巴拿马油船“诺内斯” 号。15日,击沉英国油船“科因布腊”号。18日,击沉美国油船“阿兰・杰克逊” 号。19日,击沉加拿大“累迪・博次”型商船1 艘和2 艘货船,至月底又击沉6 艘 油船。1 月份,德国海军潜艇在大西洋总共击沉盟军船只43艘(276795吨),连同 轴心国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击沉的船只,总共为62艘(约32.8万吨)。 1 月中旬,德国统帅部又向美国沿岸派出3 艘大型潜艇。月底,从亚速尔群岛 抽调7 艘潜艇,以后再没有增加。2 月初,5 艘大型潜艇被派往加勒比海攻击油船 和阿鲁巴岛及库拉索岛上的石油库。2 月份,轴心国潜艇击沉盟国商船总吨位达47 万吨。3 月底,为了弥补潜艇的不足,提高潜艇的参战率,德国海军开始使用潜水 油船(号称“奶牛”)给潜艇加油。这种潜水油船每艘能载运400 ~500 吨左右的 油料。中型潜艇在海上加油后可在海上多逗留4 周时间,大型潜艇可多逗留8 周时 间。一般供油点选择在佛得角群岛西南300 ~400 海里的大西洋中部或格陵兰东南 300 ~500 海里的地方。这样,在安的列斯群岛海区和西非沿岸作战的中型潜艇经 加油后甚至可到加勒比海活动,大型潜艇的航程更不受限制,从而提高了潜艇的使 用率,扩大了作战范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潜艇的不足。自1942年1 月中旬至4 月 底止,德国海军潜艇的威胁,美国改进防御系统的工作却进行的十分缓慢。德国海 军潜艇在美国海区共击沉148 艘船只(115 万吨),其中油船占57%。 战争初期,美国尚未组织好对潜防御,沿岸没有实行灯火管制,船只在夜间开 灯航行,根本没料到德国海军潜艇的夜袭。德国海军潜艇在美国沿岸遇到的都是单 独航行的运输船,没有编成护航运输队,所以,采取的活动方式是单艇作战。白天 潜入海底,夜间浮出水面搜索,通常逼近目标到最小距离才发射鱼雷攻击。袭击小 型船只则用火炮。目标多时,首先选择油船和满载的运输船攻击。面对德国潜艇在 美国海区活动几周后,美国才关闭航路灯塔。几个月后(4 月18日),才在沿海地 区实行灯火管制,运输船船长才意识到不加限制的无线电通信给德国海军潜艇提供 了宝贵的情报。到4 月底,美国在英国政府一再催促下组织海上运输队,开始只局 限在哈特拉斯角以北。从5 月中旬起,沿美国整个东海岸都建立了护航体系。这种 体系最初仍然是局部护航体系,由隶属于美国海防区的各海军军区所辖兵力将运输 船由一个锚地护送到另一个锚地。5 月份才又扩大近海护航体系,对护航运输队实 施空中掩护。5 月15日起,运输船才比较安全地在基韦特斯――哈利法克斯和北方 各港航线上航行。5 月23日,邓尼茨将潜艇从美国沿岸撤出,下令实施布雷。从此, 德国海军潜艇在美国东海岸的战果下降。但是,5 月至6 月,一支强大的大型(X 型)潜艇群在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安的列斯群岛海区却取得了显著战果。意大利 海军5 艘潜艇在上述海区也取得了很大战果。6 月,德国海军潜艇在加勒比海海防 区、墨西哥湾海防区以及加勒比海海防区击沉的运输船数量超过了1942年以前在任 何地方每月击沉运输船数。轴心国潜艇在1942年6 月击沉盟国运输船吨位总数,第 一次达到了邓尼茨认为要打败英国必须每月击沉的吨位数字――70万吨。 1942年1 月至6 月,盟国和中立国共损失船只989 艘(414.7 万吨),其中被 潜艇击沉的为585 艘(30.8万吨),绝大部分是在美洲沿岸被击沉。 6 月中旬,波多黎哥岛居民和驻军由于给他们运送物资的船只有五分之一被德 国海军潜艇击沉,得不到足够的粮食的其它必需品。美国国内对砂糖和咖啡也采取 了定量供应。在被击沉的船只中,大型油船每月损失量所占比量比较大,美国石油 储备量因而急剧下降,国内汽油消费也不得不实行严格的定量供应。从荷属西印度 群岛和美国向英国和太平洋美国基地运油量的减少,使得欧洲、非洲和远东的军事 行动也受到很大影响。7 月份,美国把护航体系延伸到加勒比海。7 月19日,邓尼 茨命令把作战重点再次转移到北大西洋的海运航线上。8 月份,美国对近海护航体 系进行了重要改组,把近海1000多海里的交通线(包括加勒比海和巴拿马运河区的 交通线)上的所有海上运输队的航线,都纳入了“连锁护航体系”。1942年最后三 个月,在美国东海防区、巴拿马运河海防区和墨西哥湾海防区,运输船的安全得到 了保障。 在加勒比海海防区损失也很少。1942年7 月,运输船航行最危险的海区是冰岛 至苏联北部的海上交通线。8 月份,德国海军潜艇除在加勒比海仍加紧活动外,其 主要精力集中在盟国护航运输队得不到空中掩护的大西洋中部海区,并开始采用新 的战术。 1942 年1 月至7 月盟国和中立国商船损失情况 时间总损失潜艇造成的损失 (船只数/吨位数)(船只数/吨位数) 1 月106/419907 62/327357 2 月154/670632 85/476451 3 月273/834164 95/537980 4 月132/674457 74/431664 5 月151/705050 125/607247 6 月173/834196 144/700235 7 月128/618113 96/476065 2、美国海军的近海护航体系 1942年1 月,德国海军潜艇向美国近海航运和加勒比海与南美洲的航线发动进 攻时,美国对反潜作战的准备不足,配置在各海疆军区和基地的海军轻型兵力数量 不多,未进行过保护海上交通线的演练。无论是在海上战役指挥部的编制内,还是 在海军司令的所辖范围内,都没设置负责对潜防御的机构。美国海军的反潜兵力中 只有14艘猎潜艇、11艘炮舰和23艘改装的巡逻艇。此外,还有76艘舰队驱逐舰和56 艘扫雷舰可以参加对潜防御。用于对潜防御的舰艇总数不超过280 艘。美国在大西 洋沿岸的反潜航空兵有6 个巡逻中队(每个中队12架飞机)。 当时,在美国东海疆区内每天就有120 ~130 艘运输船需要护航,然而,可以 用来担任护航的水面舰艇只有28艘。如果将所有的舰艇都派出护送运输队,所有的 近海交通线和港口的入口就将失去保护。4 月1 日,美国东海疆区司令阿道法斯・ 安得鲁斯海军中将提出了局部护航体系,即由隶属于美国东海疆区司令的各海军军 区的地方兵力将运输船由一个锚地护送到另一个锚地,白天船只尽可能靠近海岸航 行,夜间在有隐蔽的锚地停泊。大西洋海岸从哈特腊斯角向北大约每隔120 海里的 海域就有便于船只出入的港湾。在日间即使是航速慢的运输船也可以这样航行。从 亨利角以南由于没有便于停泊的港湾,于是美国东海疆区司令部在每隔120 海里的 地方,修建一个设有防潜网的锚地。但是1942年最初4 个月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 不能充分有效地实施对潜防御。为了确实保 护航运,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护航体系。5 月,美国扩大了近海护航体系。 大西洋舰队司令罗亚尔・伊・英格索尔海军上将给美国东海疆区司令增拨了一 些舰艇,组成了6 个护航队(每队一般由2 艘驱逐舰、2 艘拖网渔船和3 艘其它船 只编成,由1 艘驱逐舰的舰长担任护航队队长)以保障海上护航运输队在关塔那摩 和哈利法克斯之间以及近海护航运输队在纽约和基维斯特之间的航行安全。后来纽 约至哈利法克斯航线也编人这个护航体系。从5 月下旬起,运输船能比较安全地在 基韦斯特和哈利法克斯的航线上航行了。4 月份为23艘船,5 月份下降为5 艘,6 月份为13艘,7 月份降至3 艘。1942年5 月至9 月,德国海军把潜艇集中在加勒比 海和墨西哥湾。7 月份,美国海军把护航体系延伸到加勒比海,并开辟了4 条新的 护航航线:即由哈利法克斯至荷属西印度群岛;由巴拿马运河至关塔那摩;由特里 尼达岛经阿津巴岛至基韦斯特;由特里尼达岛向东的航线。 1942年8 月末,美国近海护航体系进行了重要的改组,海军制定了分段护航体 系。这样,在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所有海上运输队,包括许多条不同航线的几千艘船 只都纳入了这个体系。按照这个体系北行的护航运输队应该在横渡大西洋的护航运 输队开往英国之前,到达纽约。其它的护航运输队都编入往返于基韦斯特和纽约之 间的护航运输队(RN―NR)与往返于关塔那厚和纽约之间的护航运输队(GN―NG)。 纽约是整个南方航运最北的终点站,基韦斯特和关塔那摩是南方的两个终点站。为 了消除终点站负担过重的现象,拟订了护航运输队的专门时间表,以保证直达纽约 的护航运输队不必进入中间港口,在基韦斯特或关塔那摩交接警戒,更换代号就可 继续向前航行。 分段护航体系在1943年推广,一直保留到1944年,到欧洲战争结束以前没有多 大的变动。这个体系实行的结果,在1942年最后3 个月内,在美国东海疆区、巴拿 马运河海疆区和墨西哥湾海疆区1 艘船也没有被德国海军潜艇击毁,只是在加勒比 海海疆区被击沉30艘船只。在1942年7 月1 日至12月7 日期间内损失39艘船,占527 个近海护航运输队编成中9064艘船舶总数的0.5 %,近海护航运输队的损失率比横 渡大西洋护航运输队的损失率(1.4 %)还少。这证明建立完善有效的护航体系在 海上交通线争夺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德国海军在北大西洋的“狼群”作战 1、德国海军的作战企图 1942年春,德国不再有组织地用潜艇攻击英国海上运输队。英国也进行适当调 整,开始采取沿北海峡到纽芬兰的大圆圈航行。因为沿最短航线航行危险性较小, 大圆圈航线距离短,可以节省时间。邓尼茨得知此情况后,就把一些刚巧同时开往 美国海岸或从挪威开往法国的潜艇集中起来,组成1 个单独的潜艇群,沿着从北海 峡到纽芬兰的大圆圈航线进行搜索。遇上了英国护航运输队,就发起攻击,然后再 返回,碰不上,就驶向纽芬兰南面的1 艘德国海军潜水油船去加油,尔后沿美洲海 岸南行。到7 月19日,邓尼茨下令把作战重点再次转移到北大西洋,并制定了大西 洋作战计划。他从德国和法国抽调潜艇组成艇群部署在大西洋东部,从盟军驻北爱 尔兰和冰岛的海岸巡逻队封锁海区边缘出发,沿着护航运输队可能经过的航线不断 西行。若碰上西行的护航运输队,就横渡大西洋进行追击,一直追到百慕大东北的 正规航线以外,与己方潜水油船会合加油,然后在纽芬兰沿海岸部署成新的巡逻线, 希望以同样方式碰上东行的护航运输队。若在大西洋东部结束战斗,可返回法国的 基地加油和补雷;剩有充分油料和鱼雷的潜艇可集合在一起组成新的潜艇群。雷德 尔和驻法国海军指挥部认为只有东行满载的护航运输队值得攻击。但邓尼茨认为, 为了发挥潜艇效能,对东行和西行的护航运输队都应加以攻击。 盟国在大西洋交通线上分4 段护航:西段(纽约至西经49°)以哈利法克斯和 波士顿为基地;中段(西经49°至西经22°)以圣约翰斯和阿根夏为基地;冰岛地 段以赫瓦尔海峡湾为基地;东段(西经22°至北海峡)以伦敦德里、克莱德湾和利 特浦为基地。由于缺乏给护航加油的油船和其它加油设备,护航舰从纽约到北海峡 就需要替换2 ~3 次,如果每月4 支HX和ON号快速运输队和2 支SC或ONS 慢速运输 队都要得到足够的保护,西、中、东每一地段需要有8 个护航编组,冰岛地段也需 要2 个护航编组,每组以3 艘驱逐舰和6 艘驱潜快艇计算(考虑定期入坞检修在内), 就得有78艘驱逐舰和156 艘驱潜快艇。尽管盟国造船业不断发展,但仍不能满足对 护航舰艇的需求。1942年下半年在摩尔曼斯克航线上和地中海航线上的海上运输活 动,以及代号为“火炬”的北非登陆作战行动,都要求有更多的护航舰艇。因此, 在北大西洋航线上,往往不能给运输队提供上述数量的护航舰艇。 2、德国海军的“狼群”作战行动 1942年德国海军潜艇不断增加。年初时有249 艘潜艇,年底达到393 艘,平均 每月有17~18艘新潜艇服役(该年月均损失约7 艘)。1942年9 月,德国海军在大 西洋上的作战潜艇第一次达到了100 艘。10月中旬,在作战海区的德国海军潜艇已 由原先的20~30艘增加到40艘。这样,就可以同时在北大西洋东西两边建立1 ―2 道巡逻线。如果在巡逻线中央发现运输队,还能联系上另一个潜艇群,一次作战就 可以集中到15~20艘潜艇,给护航运输队以沉重打击。9 、10月份,德国海军潜艇 多次攻击了护航运输队。10月13、14日,“U ―221 ”号潜艇两个晚上击沉“SC― 104 ”号护航运输队40艘运输船中的7 艘运输船(4 万吨)。10月27日,还击沉 “SL―125 ” 号护航运输队的12艘运输船(约8 万吨)。1942年8 月至10月,盟国被潜艇击 沉的运输船平均每月50万吨以上。11月初,盟国发起“火炬”战役,为了保护北非 登陆的运输队,削弱了大西洋上护航运输队的舰艇。德国为了抗击盟军登陆,把大 量潜艇调到摩洛哥海岸附近,并要求在北大西洋所有油料充足的潜艇向直布罗陀海 区集中。导致11月下半月北大西洋海区出现了“德国海军潜艇空缺”的现象。即使 这样,11月盟国船只损失仍达到战争以来的最高峰数字――72万余吨。至12月初, 德国海军从法、德两国基地派出潜艇在北大西洋组成新的潜艇群。面对德国潜艇威 胁的增加,盟国也加强了护航。12月,德国海军潜艇在取得一系列小的胜利基础上, 于12月底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使盟国的“ONS ―154 ”号护航运输队损失了 14艘般只(7.5 万吨)。 1942年,盟国共损失1664艘船只(779 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1160艘(626.6 万吨)。而该年,盟国仅有700 万吨左右新船服役。由于船只损失严重,1942年, 英国进口量降到3400万吨,比1939年少三分之一。特别是英国运输船用的油料储备 告急,贮存量仅有30万吨,而每月就要消耗13万吨。 1943年初,英国海军增加护航舰艇数量,油船开始随运输队航行,随时给护航 舰加油。英国海军再次采取以前的战术,1 月中旬被邓尼茨察觉。1 月下旬,德国 海军攻击“HX―224 ”号护航运输队和“SC―118 ”号慢速护航运输队,都取得了 成功。但整个1 月份,盟国被潜艇击沉的运输船吨位下降到20万吨。尽管如此,l 月下旬,德国已有3 个潜艇群(分别为7 艘、17艘和18艘潜艇)在北大西洋活动, 不间断搜索目标。2 月下半月对“ON―166 ”号运输队进行的一次潜艇战,击沉运 输船14艘。所以2 月份潜艇击沉的吨位又开始上升(近36万吨)。3 月份,潜艇击 沉的吨位上升到62.7万吨。3 月中旬的一次潜艇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 大的一次。当时德国海军集中了38艘潜艇,协同攻击了两支凑巧驶在一起的返航护 航运输队“HX―229 ” 和“SC―122 ”号。在英国海军恢复空中掩护之前,总共击沉其中21艘船只 (14.1万吨),而德国海军仅损失1 艘潜艇,形成了大西佯海战的高潮。 大西洋战场发生转机,盟国运输队船只损失减少一半。德国海军重新调整部署, 集结潜艇主力对盟国“ONS ―5 ”号护航运输队进行攻击。这次作战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德国海军进行的1 次大规模的潜艇破交战,德国海军集中了51艘潜艇对英 美“ONS ―5 ”号护航运输队进行了连续7 天的攻击。 4 月28日7 时,“椋鸟”(或称“燕八哥”)群15艘潜艇,在北纬56°30′和 61°30′之间,距费尔韦尔角以东420 海里,沿南北方向占领阵位;“啄木鸟”群 (19艘潜艇)在费尔韦尔角和纽芬兰岛费勒密史沙滩中间沿西北和东南方向占领阵 位:“画眉鸟”群(13艘后增至17艘)配置在“啄木鸟”群东南。 4 月22日,“ONS ―5 ”号护航运输队(40艘运输船)由2 艘舰队驱逐舰、5 艘驱潜快艇、2 艘武装拖网船护航,驶离克莱德河口。沿途由冰岛和纽芬兰岛机场 的远程航空兵掩护。26日与冰岛驶出的1 支小护航运输队(3 艘运输船、1 艘舰队 驱逐舰)会合。 4 月28日,日出不久,“ONS ―5 ”号被“椋鸟”群最北的“U ―650 ”号潜 艇发现,该群15艘潜艇立即向“ONS ―5 ”号周围集中,但黄昏向柏林报告时,被 英国海军2 艘驱逐舰的高频无线电测向仪测出了艇位。英国海军护航舰迅速前往攻 击,结果28日夜里2 艘潜艇被深水炸弹炸伤,7 艘被逐入水中。 “U ―650 ”号顽强地与“ONS ―5 ”号保持接触,并引导“U ―258 ”号在 4月29 日黎明进行了1 次成功的水中攻击,击沉1 艘运输船。“ONS ―5 ”号尽量 在冰岛岸基飞机巡逻范围之内航行。4 月29日,由冰岛起飞的1 架“卡塔林娜”式 飞机炸伤了“U ―258 ”号,该艇被迫返回法国修理。4 月30日至5 月1 日,由于 冰岛和格陵兰的岸基飞机日夜巡逻,德国海军潜艇不敢轻举妄动。 5 月2 日,“ONS ―5 ”号由于风浪掉队的11~12艘运输般,编成两个组尾随 护航运输队,由“维德特”号驱逐舰和“平克”号驱潜快艇护航。5 月4 日,德国 海军调整了部署,把“椋鸟”群与“啄木鸟”群合并为“碛弱鸟”群(或称“莺” 群),共30艘潜艇,在护航运输队的垂直方向展开。“画眉乌”群增至21艘,分为 4个小群,两个小群横跨“ONS―5 ”号的航向,沿北纬50°占领阵位;另两个在费 勒密史沙滩以东,沿南北方向占领阵位,既便于投入对“ONS ―5 ”号的战斗,又 便于截击航向偏南的其它护航运输队,处于机动的位置上。 5 月4 日昼间,加拿大空军第5 中队1 架的“卡塔林娜”式飞机在距甘德基地 600 海里处击沉了准备袭击掉队船只的“U ―610 ”号潜艇。“碛弱鸟”群30艘潜 艇从前后和两翼合围,把“ONS ―5 ”号船队团团围住。夜间,以2 ~3 艘潜艇为 1组,对掉队的运输船逐个进行攻击,并向密集的“ONS―5 ”号本队连续发射了很 多鱼雷,共击沉运输船7 艘。5 月5 日上午,为掉队船只护航的“平克”号驱潜快 艇追击“U ―192 ”号潜艇,用刺猖弹进行了7 次攻击,将“U ―192 ”号潜艇击 沉,但本身也损失运输船1 艘。 战斗到下午,“ONS ―5 ”号本队的4 艘运输船被击沉,德国海军“U ―266 ” 号潜艇被击伤。 5 月5 日夜间,“ONS ―5 ”号驶近纽芬兰,德国海军潜艇害怕天亮后护航运 输队的空中掩护加强,极力组织夜间水面攻击。护航舰冒着碰船的危险,冲到由雷 达或声纳发现的每个目标附近。“珍珠菜”号驱潜快艇与“U ―638 ”号炮战,在 躲开“U ―638 ”号发射的两条鱼雷后,投射了一连串深水炸弹,将“U ―638 号” 击沉。5 月6 日晨,护航舰继续实施反击。驱逐舰“维德特”号在浓雾中用刺猬弹 炸沉“U ―531 ”号,驱潜快艇“向日葵”号撞上“U ―533 ”号潜艇,使其重创。 黎明前,由圣约翰斯驶来的第1 支援舰队(4 艘驱逐舰和1艘海岸炮舰)到达,在 “ONS―5 ”号前后对潜艇进行搜索攻击。海岸炮舰“塘鹅”号乘“U ―438 ”号不 备,对其进行齐射,并用深水炸弹将其击沉。 驱逐舰“森纳”号击中“U ―267 ”号的指挥塔,“U ―267 ”号下潜撤走。 5 月6 日9 时,柏林命令潜艇停止攻击,向东返航。5 月7 日,“ONS ―5 ” 号护航运输队到达西大西洋会合点,由加拿大护航舰艇接替护航。 3、作战简评 这次战斗,德国海军击沉盟军运输船13艘,自己损失潜艇6 艘,伤4 艘。德国 海军潜艇作战不利的原因。主要是潜艇在夜间浓雾中观察和攻击的能力均不如护航 舰。护航舰能先敌发现潜艇。潜艇一被发现即遭炮击或遭冲撞,负伤以后下潜,又 遭深水炸弹攻击;英、美在爱尔兰、冰岛、格陵兰和纽芬兰均配置有岸基飞机,远 程飞机的巡逻半径达600 ―800 海里,近程飞机的巡逻半径为300 海里,全天候 (除雾天外)执行任务,而英国护航运输队的航线始终保持在岸基飞机的巡逻范围 以内,能够及时得到空中掩护;德国海军潜艇作战由柏林集中指挥。潜艇向柏林报 告情况时暴露了自己,易遭攻击,或丧失战斗的突然性;英、美护航舰使用所谓 “威吓战术”,在得知有关潜艇的情报后,乘潜艇距护航运输队尚远时,派出护航 舰迫使潜艇下潜,这种方法也收到一定效果。 5 月6 日,德国的战争日志中写道:“一、敌人安装在飞机和水面舰只上的雷 达不仅极大地妨碍了单个潜艇的作战,而且使敌人有机会发现潜艇的待机位置而设 法加以规避。潜艇本身不易被发现这一最重要的优点现在却有丧失的危险。 “二、敌人的空军现在几乎已能对整个北大西洋海区的运输队提供空中掩护。 我们可以料定留下的那些‘空中缺口’,敌人将不久会利用岸基飞机或舰载飞机加 以填补。 “这种形式的护航作战,当以大量飞机在运输队周围广大地区实施时,总是导 致潜艇绝望地落在运输队的后面,再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果,尤其是敌海空护航巧 妙合作时更是如此。。” 这份日志清楚地表明了德军潜艇在这次作战中失败的原因。5 月,德国海军潜 艇损失严重,在21天时间内损失31艘。5 月23日,邓尼茨决定从大西洋撤回潜艇, 德国潜艇开展的“狼群”战,从此开始破产。 1942 年8 月至1943 年5 月 同盟国和中立国商船损失情况 年月总损失潜艇造成的损失 船只数/吨位数船只数/吨位数 1942 年8 月123/661133 108/544410 9 月114/567327 98/485413 10 月101/637833 94/619417 11 月134/807754 119/729160 12 月75/351131 60/330816 1943 年1 月50/261359 37/203128 2 月73/403062 63/359328 3 月120/693319 108/627377 4 月64/344680 56/327943 5 月58/299428 50/264852 五、德国海军在北极海区的破交战 在德军入侵挪威后,希特勒一直担心挪威战局。害怕盟国军队占领挪威北部。 他认为“挪威是一个决定战争命运的地区”。1942年,他下令把相当大的部分海军 和空军力量调到挪威西北海区,用以控制北极诸海区,1942年3 月,德军统帅部明 确规定,在北极诸海区作战的潜艇(16~20艘)一律属北方海军指挥部指挥,其任 务是与航空兵和水面舰艇协同作战,袭击驶往苏联北部的护航运输队。 当时通注苏联的运输航线一共有三条:一条是苏联用自己的船只把军事物资从 美国运送到海参崴,经西伯利亚运到苏联各地;一条是从美国大西洋的港湾,经过 伊朗运往苏联;一条是从冰岛出发,经北极诸海直接运往苏联北部的摩尔曼斯克或 阿尔汉格尔斯克。 1941年6 月德军入侵苏联后,苏联损失了大量的军事装备,1941年8 、9 月份, 英国开始向苏联运送补给物资。冬季,这些补给物资只能运送到阿尔汉格尔斯克或 摩尔曼斯克,护航运输队均须通过德军控制的挪威海岸。夏季,北极是白昼天,德 国空军远程轰炸机和水面舰艇极易攻击护航运输队。 当轰炸机空中投弹时,潜艇也对运输船及其护航舰艇进行攻击。冬季潜艇对护 航运输队造成很大的威胁,有时一连数夜在北冰洋上对护航运输队采用“狼群”战 术攻击。 从英国或冰岛驶向苏联的护航运输队用PQ表示,反方向航行的护航运输队用QP 表示。1941年内从“PQ―1 ”号到“PQ―6 ”号护航运输队都顺利地到达了预定的 目的地。 自1942年起,护航运输队逐渐遭到损失。从1 月的“PQ―7 ”号到2 月的“pQ ―11”号护航运输队共损失运输船2 艘和驱逐舰1 艘。3 月至6 月损失增大。3 月 9日,齐利亚克斯将军指挥“梯比兹”号和3艘驱逐舰企图截击“pQ―12”号护航运 输队。担任护航运输队警戒的战斗舰群,由3 艘战列舰、1 艘航空母舰、数艘巡洋 舰和舰队驱逐舰组成。这天,护航运输队首先发现德军目标,从航空母舰“胜利” 号起飞了12架鱼雷机,对“梯比兹”号投下鱼雷,但“梯比兹”号的舰长托普海军 上校沉着冷静,熟练地躲避了鱼雷的攻击,英机却遭到了重创。3 月28、29日,德 国海军潜艇群、飞机和3 艘舰队驱逐舰攻击了“pQ―13”号护航运输队,击沉、击 伤其中10艘船只,还击伤了护航的轻巡洋舰“特立尼达”号,德军损失1 艘驱逐舰。 总之,从3 月的“PQ―12”号至6 月初的“PQ―16”号护航运输队84艘船只,共损 失船只23艘,还损失了几艘英国巡洋舰和驱逐舰。 6 月底,“PQ―17”号由冰岛驶向苏联北部港口,这个运输队共有运输船33艘、 油船1 艘、救生船3 艘,为其护航的除直接掩护的舰艇外,在航行中有哈密顿少将 率领的巡洋舰分队(包括4 艘巡洋舰、2 艘防空巡洋舰、9 艘驱逐舰、17艘小型护 卫艇)护航。在北海还有盟国的掩护舰艇(包括战列舰2 艘、航空母舰1 艘、巡洋 舰3 艘、驱逐舰8 艘)。当大型水面军舰通过挪威沿岸时,在可能经过的航线上, 还展开9 艘英国海军潜艇和4 艘苏联海军潜艇。德国为了袭击“pQ―17”号护航运 输队,于7 月初派出了一个由战列舰“梯比兹”号、战列巡洋舰“希尔海军上将” 号和“吕佐夫”号以及数艘巡洋舰、舰队驱逐舰组成的分舰队。同时,在运输队可 能行驶的航线上展开了大量潜艇,在挪威北部各机场上还部署了大量飞机待命。 7 月4 日,“PQ―17”号运输队遭到了德国潜艇和鱼雷机的袭击,损失运输船 3艘,1艘油船受重创。当日下午,英国海军部获悉德国海军舰艇编队出海,担心在 盟国掩护舰艇赶到之前,遭受德国海、空军的协同攻击,为了诱开敌舰,命令为该 运输队护航的巡洋舰支队高速向西驶离,运输船在巴伦支海散开,各自驶往摩尔曼 斯克。此后,运输队失去了护航和掩护兵力,行驶在德国空军和潜艇威胁最大的海 区之内,连遭德国潜艇和飞机的轮番协同攻击,损失19艘运输船,最终这支运输队 只有11艘运输船陆续到达了摩尔曼斯克。运送的297 架飞机损失了210 架、594 辆 坦克损失了430 辆、4240辆非战斗车辆损失了3350辆,其它物资损失三分之二(共 约99316 吨)。在“pQ―17”号护航运输队遭受这场灾难之后,盟国不得不暂时中 断驶往摩尔曼斯克的航线,直到1942年9 月,盟国有了足够的护航舰为运输队提供 较强的掩护时,才恢复使用这条航线。 英国后来承认,让运输队分散独自航行的做法是个严重错误。如果德国水面舰 艇分舰队真的象英国预料的那样驶近护航运输队,那么为运输队护航的巡逻舰就可 以攻击德军舰艇,拖住德军舰艇一个较长时间,以等待盟国支援舰队的到达。英国 海军部命令护航舰艇离开之后,运输船分散在海面上,失去保护,反而给了德国海 军潜艇和飞机以可乘之机,发挥其机动灵活的优势各个击破。 事实上,7 月2 日德国海军分舰队从特隆赫姆出航后,7 月4 日就驶出劳普海。 7月5日18时许,当其接近护航运输队的主航线时,遭到了苏联“K ―21”号潜艇的 拦击。苏军潜艇用鱼雷攻击,击伤了“梯比兹”号,迫其返回阿尔腾海湾修理。这 说明英国海军下令运输队散开时,德国海军战列舰并没有构成对运输队的威胁,即 使有威胁,也并不是不可以克服的。更何况除挪威沿岸各阵位上展开有苏、英军潜 艇外,运输队的掩护队中还有英、美军大型军舰。 “pQ―17”号事件发生后,英国海军拒绝派遣护航运输队驶往苏联北方。 此时苏联请求美国运送粮食、飞机和弹药等物资。1942年8 月12日,美国派遣 了1 支特混舰队伪装成运输船队,在英国克莱德河畔的格里诺克装载了3000多吨物 资,经斯卡帕到达冰岛东部赛迪斯菲约杜尔。8 月19日晚由冰岛出发,24日安全抵 达了苏联北方,28日又返回冰岛。虽然往返途中曾遭到德国侦察机的监视,但未遭 到攻击。9 月初,英国海军部恢复了驶往苏联北方的护航运输队。9 月7 日,“PQ ―18”号从冰岛驶出。这次接受了“PQ―17”号的教训,在冰岛加强了护航兵力。 运输队共有33艘运输船,护航的兵力有护航航空母舰1 艘(搭载飞机15架)、防空 巡洋舰1 艘、驱逐舰16艘、潜艇2 艘和数艘小型舰艇。这是1 支武器装备较强的护 航运输队。数艘运输船上除了3 英寸火炮外,还安装了8 门20毫米自动炮。但是, 途中仍然遭到了德国潜艇和“容克―88”、“亨克尔―Ⅲ”式飞机的袭击。这次攻 击,德国航空兵尽了最大的努力。9 月13日至15日,3 天内有100 多架次鱼雷机和 100 多架次轰炸机参加了空袭。9 月18日至20日,护航运输队进入白海后,空袭的 飞机又增加了2 倍。损失13艘运输船和1 艘救生船,其中8 艘是英国运输船。在损 失的船只中有10艘是被飞机击沉的,只有3 艘是在13、14日在斯瓦尔巴特群岛附近 被潜艇击沉的。由于英国护航兵力强大,德国海军损失了潜艇3 艘,飞机约40架。 德军由于飞机损失惨重,从此不再在苏联北方投入这样大的空军力量了。10月至12 月初,盟国抽调了大量驱逐舰参加“火炬”战役,英国海军部和美国海军部决定派 遣有警戒的单艘船只利用秋夜长的特点驶向苏联北部,在被派遣的37艘船只中有9 艘被击沉。12月中旬,英、美再次派遣小型护航运输队,采取从冰岛和苏联北部港 口交替出发的办法实施护航。并将护航运输队改代号为JW(北行)和RA(南行)。 1942年12月15日,第一个北行的“JW―51A ”号(16艘运输船、8 艘驱逐舰护 航)由洛赫伊伍出航,安全抵达苏联北方港口。驻在拉普兰迪亚的德国航空兵整个 冬季没有出动。12月31日,“JW―51B ”号(14艘运输船,由15艘英国海军驱逐舰 和轻护卫舰、2 艘轻巡洋舰护航)驶至熊岛东南约100 海里处,遭到德国特混舰队 (包括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战列巡洋舰“吕佐夫”号及3 艘舰队驱逐 舰)的远距离攻击。英国2 艘驱逐舰被击沉。但1 艘德国舰队驱逐舰误将英轻巡洋 舰“谢菲尔德”号,当成了德国的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结果遭到“谢 菲尔德”号的炮击,军舰沉没。这次战斗,德国海军“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也遭到 英国海军巡洋舰炮击受伤。“JW―51B ”号全部运输船,除1 艘巴拿马货船在科拉 湾入口搁浅外,都安全到达指定港口。希特勒对1942年除夕的这场战斗,非常愤怒。 他曾命令不许出动所有大型军舰妨碍挪威的防御,责令海军撤回大军舰。1943年1 月后,邓尼茨接任海军总司令,兼任潜艇司令职务,具体的潜艇作战指挥由他以前 的参谋长戈特海军少将负责。邓尼茨经过努力,终于得到希特勒同意把“梯比兹” 号、“吕佐夫”号和“桑贺斯特”号留在挪威。 自1941年8 月至1942年年底,盟国21支北行护航运输队(共有运输船301 艘) 被击沉53艘,16支南行护航运输队(共有运输船232 艘)被击沉16艘。被击沉的运 输船中一半是美国的,英国海军还损失2 艘轻巡洋舰、4 艘驱逐舰、4 艘扫雷舰和 1艘潜艇。 1943年的头几个月,有几支拥有强大警戒兵力的护航运输队到达苏联北部,只 受到很轻微的损失。1943年3 月至年底,由于大西洋形势危急,盟国的护航舰主力 都转移到了大西洋战场,北极诸海区的航运被迫停止。这一阶段,盟国在4 月份德 军从突尼斯撤退以前,已经控制了地中海航线。由美国出发的护航运输队沿着直布 罗陀――苏伊士――波斯湾航线运送,至1943年底,摩尔曼斯克航线上恢复航行时, 护航运输队的航行已经没有多大困难了。 六、大西洋海战的转折 1942年下半年开始,德国在北大西洋广阔的交通线上掀起了“狼群”作战的巨 浪,严重地威胁了盟国的交通线。面对大西洋战场的危急形势,英国迅速加强反潜 力量,成立了以丘吉尔为首的反潜艇战委员会,于11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准备调 集3100多艘舰艇和2000多架飞机投入反潜作战。但是由于盟国北非“火炬”登陆战 役的开始,极大地影响了大西洋战场的反潜兵力,使得德国潜艇作战的气焰更加嚣 张。 1943年1 月,英、美等国在摩洛哥海岸的卡萨布兰卡召开同盟国会议,部署下 一步盟军战略时,面前放着一张极其令人不安的运输船吨位资产负债表,非常清醒 地表明,在克服德国潜艇威胁和赢得大西洋之战前,要对欧洲进行登陆作战,开辟 第二战场是不切实际的。“大西洋之战已同1940年的英国之战一样,成为决定全局 的一战。” 1943年3 月,美国、英国、加拿大在华盛顿专门召开的大西洋护航会议,调整 了盟国护航体系,采用新的护航时刻表,组建了由统一指挥的反潜支援队,尤其是 加强了空中力量,广泛使用护航航空母舰和新式雷达,将护航运输队的反潜作战由 单纯的被动防御转为主动的搜索和进攻。会上还采纳了英国海军的建议,对各国承 担的护航责任进行了重新调整,由英国和加拿大负责北大西洋的护航,美国承担大 西洋中部(哈利法克斯南部港口以南至地中海)的护航和整个护航体系的连结部。 由于盟国加强了在大西洋战场的作战兵力,改消极防御为攻势防御的护航体制, 1943年3 月下旬,盟国在北大西洋战场的形势开始出现转机。英国海军西航道总司 令马克斯・霍顿海军上将统一指挥以驱逐舰和护卫舰(有时派遣护航航母参加)组 成的6 支反潜支援舰队(其中包括1 支美国的航母编队),对德国潜艇展开了更强 大、更集中的反击。 1943年2 月中下旬,德国海军潜艇结束对运输队的第3 次战斗后,至3 月5 日 止,德国海军聚集了50艘以上的潜艇在北大西洋一些延长了的巡逻线上作战。德国 海军潜艇使用“梅托克思”接收装置,能及时发现盟国护航舰队的雷达搜索而免遭 袭击,并依靠无线电监听探测盟国运输队的航线,尽管受到大西洋风暴的影响,但 在3 周时间内,仍成功地攻击了几乎所有盟国“HX”号快速护航运输队和“SC”号 慢速护航运输队。 3 月上中旬,盟国共损失运输船85艘,有67艘是在护航运输队航行中被击沉的, 其中41艘是在北大西洋航线上被击沉的。严重的损失使英国海军部感到震惊。它说 明在德国海军潜艇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试图通过改变航线来躲避德国海军潜艇的攻 击已无济于事,这引起英国海军部对护航体系的担心。护航体系在开始的3 年半时 间内一直是盟国在大西洋的战略支柱。英国海军部事后记载道:“德军从来没有象 1943年3 月前20天那样近乎切断新旧世界之间的交通(注:新世界指美洲,旧世界 指欧洲。)。”海军部甚至怀疑能否继续把护航队看成并用作有效的防御系统。 但是,在这次潜艇战高潮之后,形势骤变。3 月下旬,盟国在北大西洋被击沉 的船只降至15艘。4 月份,大西洋海战出现了转机,盟国在大西洋的损失减少一半。 5月份再次递减。而德国海军潜艇却损失惨重,从此德国海军潜艇“狼群”战便开始 破产。 盟国在大西洋战场的转机,使大西洋海战出现了转折。这主要是英、美在卡萨 布兰卡召开的大西洋护航会议逐渐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以及3 月间英国马克斯・霍 顿海军上将组织的支援舰队协同反潜起到了巨大作用。盟国这6 个支援舰队与护航 舰群密切协同作战。当护航舰进入空中掩护缺口时,支援舰队便去进行支援,对大 西洋中部德国海军潜艇以更有力、更集中的反击。 改变由于小型护卫舰和其它小艇速度慢,同德国海军潜艇战斗时,无法坚持到 底;追得过远,又赶不上护航运输队的弱点。支援舰队中单独行动的驱逐舰和护卫 舰却可以穷追不舍。在3 月最后的10天里,这些支援舰队显示了作用。3 月21日, “SC―123 ”号和“HX―230 ”号运输队在费尔韦尔角东南的“空中缺口”,正碰 上了德国强大的“安康”潜艇群。26日傍晚,“SC―123 ”号运输队的儿艘运输船 驶入该艇群中间,被德国“U ―564 ”号潜艇和“U ―663 ”号潜艇发现。由于 “U―663”号潜艇很快被第3 支援舰队的高频测向仪发现,还没来得及报告运输队 的航向和航速,就被支援舰队逼入水中。当迹象表明“SC―123 ”号运输队周围再 没有任何潜艇时,该支援舰队奉命全速返回去支援随后而来的“HX―230 ”号运输 队。邓尼茨又命令南边的“站鱼” 潜艇群(28艘潜艇)全速北上去攻击“HX―230 ”号运输队,结果又被支援舰 队的高频测向仪发现,受到驱逐舰驱赶而撤退。 4 月上旬,由于德国只有1 艘潜水油船能保证给潜艇供油,加上一批潜艇要进 行休整,准备重新展开,因此在大西洋作战的潜艇数量减少。 4 月起,美国加强了大西洋海区的空中力量,抽调了大量“解放者”式轰炸机 在北大西洋海区作战,使这一海区现有超远程飞机的数量,由3 月底的20架上升到 4月中旬的41 架,5 月份达到约70架。这些飞机的活动半径(600 ~800 海里)逐 渐堵住了费尔韦尔角东南大西洋上的“空中缺口”。这样,盟国随时都有可能派遣 飞机在空中指挥火力支援舰队作战,使德国海军潜艇难以进行“狼群”战。4 月份, 盟国仅损失25万吨运输船,而德国海军潜艇却被击沉13艘。4 月23日至5 月6 日, 德国海军潜艇群在对“ONS ―5 ” 号护航运输队作战中,虽然击沉了13艘运输船,但自己又损失潜艇6 艘,另4 艘潜艇遭受重创。在以后的14天中,德国“易比河”潜艇群(18艘)、“莱茵河” 潜艇群(12艘)、“多瑙河”潜艇群(17艘)和“摩泽尔河”潜艇群(21艘)在对 “SC―129 ”号、“HX―237 ”号、“SC―130 ”号、“ON―184 ” 号和“HX―239 ”号护航运输队的作战中,损失也很严重。至5 月22日,德国 海军共损失潜艇31艘。在5 月的作战中,德国海军118 艘潜艇中被击沉38艘,损失 率达到了30%。如果说以前损失1 艘潜艇可击沉10万吨位,那么5 月份只能击沉1 万吨位。正如邓尼茨在5 且24日的战争日记中写道:“5 月份到目前为止,我们的 损失已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鉴于潜艇损失严重,德国海军决定暂时停止潜艇在北大西洋的作战,把一些储 油量不是很大的潜艇留在这个海区,以等待新式潜艇和装备新的武器、技术来挽回 战局,将其它潜艇全部撤到了亚速尔群岛西南海区。德国海军没有意识到大西洋海 战开始发生了转折,没有估计到德国的潜艇战却从此一蹶不振。 -------- 泉石书库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