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社会科学类
佚名:《尚书》
《尚书》的意思是上古帝王的书,是中国最古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
代,大部分是帝王的号令,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文字。大体上说,平时的叫“诰”,
战时的叫“誓”,君告臣的叫“命”,臣告君的叫“谟”。
《尚书》是五经之一。它被称为经,始于《荀子》劝学篇,到了汉朝,才开始
以经的面目流行。五经中《尚书》的问题很多,因为它出现了两种版本,闹得乌烟
瘴气。
第一种版本――秦始皇烧书时,秦博士伏生把尚书藏在墙壁里,就逃难了。汉
文帝时候,挖开墙,发现只剩二十九篇,他的学生就用当时的文字(隶书)流传下
来,叫做《今文尚书》;第二种版本――汉景帝时候,鲁恭王翻修自己的宫殿,拆
毁了孔子的旧宅,在墙壁里发现了用晚周民间别体字写的《尚书》,经过孔安国的
整理,发现比通行本多出十六篇,叫做《古文尚书》。可是因为语言和文字的困难,
大家都不太懂。直到成帝时候,刘向刘歆父子先后在皇家图书馆把两种版本校勘,
才重新推出,结果因为权位之争,闹出今古文之争。其中掺进王肃做的伪书,冒名
顶替一千年之久。直到清朝学者出来,才算理出它的面目。
管仲:《管子》
管仲(约前七一九~前六四五).字夷吾,安徽颖上人。他年轻时候很穷,但
是碰到一个知已――鲍叔牙。两人在齐国内乱时,分别在公子纠和小白两个继承人
身上押宝,结果管仲押的公子纠失败,管仲被关起来;鲍叔牙押的小白成功,变为
齐桓公。鲍叔牙深知管仲有才干,乃请齐桓公放管仲出来,并用之为相。结果九合
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大的功业。管仲后来回忆说: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
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
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这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
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在管仲名下的这部《管子》,包含的思想很杂,有儒、道、名、法、纵横、兵
等各家,并包含管仲死后的史实,当然不是管仲所作,该是祖述其说的战国稷下学
派所作。朱熹说:“其书恐只是战国时人收拾〔管〕仲当时行事言语之类著之,并
附以他书。”是可信的。
晏婴:《晏子春秋》
晏婴(?~前五○○),字平仲,莱之夷维(山东高密)人。他一生跟过齐灵
公、齐庄公、齐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因为他有这种美德,所以柳宗元把
他列为墨家。柳宗元《辩晏子春秋》说:
司马迁读《晏子春秋》,高之,而莫知其所以为书。或曰:“晏子为之而人接
焉。”或曰:“晏子之后为之。”皆非也。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
晏予以俭名于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且其旨多尚同、兼爱、非
乐、节用、非厚葬久丧者,是皆出墨子;又非孔子,好言鬼事,非儒、明鬼又出墨
子,其言问枣及古冶子等尤怪诞,又往往言墨子闻其道而称之,此甚显白者。自刘
向、歆、班彪、固父子,皆录之“儒家”中,甚矣!数子之不详也。盖非齐人不能
具其事,非墨子之徒则其言不若是。后之录诸子书者,宜列之“墨家”,非晏子为
墨也,为是书者墨之道也。照柳宗元说法,人是晏子的,书是墨家的,这种见解是
很高明的。虽然晏子在墨子之前,但是《晏子春秋》这部书,写的却是墨家的思想。
晏婴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他的言行,开了墨家的先河,他给墨家选中了做尾闾,
是可能的。
mpanel(1);
慎到:《慎子》
慎到(约前三九五~约前三一五),《史记》在《孟子苟卿列传)后面带了他
一笔,说他是“赵人”,“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著十二论”。
《庄子》说:
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子虑,不谋子知,于物无
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骄、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
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
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
者矣。”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冷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
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
|
Sear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