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真伪篇 第03节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三节 药商竞富 有三个从外地来的商人都在同一个集市上卖药材。第一位药材商专门从产地购 进货真质优的上等药材,根据进价定售价,差价不大,从不谋取暴利。按理说,这 种诚实商人应该先富起来,可他的生意萧条,铺面冷清,只有少数知根底的人来买 他的药,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第二位药材商对质优质劣的药材都收购进来,售价随顾客的意愿而定,出价高 就给优等品,出价低就给劣等货。因为选择余地较大,利润有大有小,所以生意总 的说来还比较好,综合效益还比较可观。于是,两年以后,这位药商成了一名殷实 的小财主。 第三位药材商则专门去大量收购价廉质劣的药材,然后略作加工,再换上精美 的包装,俨然是一种名牌精品的派头,可售价并不比另两家高多少,有时顾客还价 或者添加一点的要求往往也能得到满足。因为“一个便宜三个爱”,外观也挺有档 次,经营也灵活,所以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地来买药,生意总是特别兴隆,从不愁销 路。不到两年,这位商人大发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一个大富翁。 这个故事说明不同的经营之道有不同的结果。第一位药商可贵,第二位药商可 叹,第三位药商则可耻。不仅在市场,而且在其他方面都应当一要诚实、二要灵活、 三要不断改进。 鲍君神 有一个人到野地里去打柴,在经过一片沼泽地的时候,意外地得到了一只麋鹿。 他非常高兴,但没有立即把麋鹿带回家去,而是找了棵树,将麋鹿拴在那里,打算 忙完了活计再去牵麋鹿。 碰巧,有10多辆经商的车子从这片沼泽地经过。车上的人看见树旁拴着一只麋 鹿,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他们走过去把麋鹿牵走了。没走多远,这些人觉得 自己不劳而获太不像话,就从车上拿了一条备在路上吃的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 以作补偿,然后心安理得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过了半晌,打柴的人来取他拴着的那头麋鹿,可是树旁的麋鹿不见了,却有一 条大干咸鱼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他觉得太奇怪了。看看四周,不见一个人影。这一 片沼泽地中也没有人走的道路,这干咸鱼是从哪里来的呢?就算是从附近湖塘中蹦 出来的鱼,那也应该是鲜鱼呀!凭空冒出一条干咸鱼来,它不是神又是什么呢?想 到这里,这人恭恭敬敬地抱起干咸鱼回家去了。 回家后,打柴人把这事说给妻子和四邻八舍的人听了,他们都觉得很奇怪。很 快,这件事便传开了,而且被人们越说越神奇,竟然引来了许多前来祈祷的人。他 们到沼泽地里的小树边求福消灾,治病祛邪,有许多祈祷的人竟然也灵验了。这样 一来,人们对这干咸鱼是神的传说深信不疑。大家凑钱为干咸鱼建了一座祀庙,将 干咸鱼供奉在里面,在庙里设了多达几十人的专职祝巫,并给干咸鱼送了一个“鲍 君神”的尊号(“鲍”就是“咸鱼”的意思)。从此,“鲍君神”庙内神帐高挂, 钟鼓齐鸣,香火不断。祈祷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方圆几百里内外赴来朝圣。 好几年过去了,一天,一支经商的车队路过这里,当年放干咸鱼的人也坐在车 上。当他经过庙前的时候,看了这热闹的场面和庙门高悬的“鲍君神”扁额,感到 十分奇怪,便下车向人打听原因。有人向他讲了这座庙宇和“鲍君神”的来历,他 不禁大声说道:“这是我的鱼,是我几年前亲手拴在一棵树上的,哪来的什么鲍君 神呢!”他走进庙内,上前去将干咸鱼取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庙里的祝巫和 那些祈祷的人被弄得哭笑不得、十分尴尬。从此以后,再也无人来朝拜这个庙,渐 渐地,庙的四周长满了野草。又过了一些时候,这座庙也倒塌了。 mpanel(1); 遇事不仔细想想,只凭主观臆断、人为地编造神话去盲目顶礼膜拜的做法,既 无任何实效,又劳民伤财、愚昧可笑。 司原氏打猎 从前,有一个叫司原氏的人在一次夜间打猎时,发现了一只鹿。这只鹿听到野 地里传来的声音,突然警觉起来。当它看到司原氏正拉弓搭箭瞄准自己的时候,撒 腿就朝东面方向跑了。司原氏并不气馁,他知道在大黑天鹿跑不快,于是跟在后面 紧紧追赶,并且一边追赶一边大声地喊叫,试图以此把鹿吓懵。 正在这时,西面来了一伙追赶猪的人。他们听到司原氏的喊声,以为是东面有 人在堵截这头猪,于是就跟着喊叫起来。司原氏不知那伙人在喊叫什么。他看到那 边喊叫的人很多,心想必定也是在追赶猎物,于是他放弃了自己追赶的鹿,朝众人 喊叫的方向跑去,并且在半路上找了个地方隐蔽起来。那伙人叫着喊着从司原氏隐 蔽的地方跑过去了。 过了一会儿,司原氏竟然发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有一头浑身白色、肥肥胖胖的 笨兽。他十分兴奋,以为自己得到了一头吉祥的珍贵动物。司原氏扑上前去把它捉 住,然后带着这吉祥的野兽回了家。 司原氏拿出家中所有精、粗食料来喂养这头珍贵的兽。这头兽也十分亲近司原 氏。它一见到司原氏便摇头摆尾,朝司原氏发出可爱的“哼哼”声,因此司原氏越 发喜爱它了。 没过几天,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暴雨淋在这头白兽身上,将附着在它身 上的白色泥土全都冲刷掉了。司原氏仔细一看,才发现它原来竟是自己家里丢失的 老公猪,而今却被司原氏当作宝贝从外面带回了家里。 遇事不动脑筋,司原氏在追猪人的喊叫声中随声附和,放弃了追鹿,结果一无 所获。因此,大凡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人,追求到手的往往不是真理。 不曾杀陈佗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 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县官手下的人告诉他说:“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 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满怀信心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 读些什么书?” 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 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 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 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说:“我平生确实不曾 杀过人,更不知有个叫陈佗的人被杀。” 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 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于是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 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他边跑边大声说:“我刚 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 再来吧。”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懂装懂的 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求知进步,又会闹出愚昧无知的笑话来。 狂泉 从前有一个国家,一国的人都得了癫狂病,整天闹呀、叫呀,干一些荒唐至极 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个国家有一眼叫做“狂泉”的井,谁要是喝了那里的水,立刻就会变得 癫狂起来。而这一国的人除国君外,全都喝“狂泉”的水,所以一个个都疯疯癫癫 的。 这个国家的国君之所以没有得癫狂病,是因为国君另有一口专供他一个人饮用 的水井。然而全国的人都得了癫狂病,在他们眼里,无病的国君与众不同的样子倒 成了一种病态。因此他们商量好,大家一起动手给国君治“病”。这些人轮番给国 君拔火罐、扎针灸、熏艾蒿、服草药,能用的办法全用上了。国君实在不堪忍受这 种折磨,只好到“狂泉”去饮水。 国君喝了“狂泉”的水以后,马上就得了癫狂病,也变成了疯子。于是,这个 国家从上到下,无论国君还是臣民,都一样癫狂;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一样荒谬。 所有的人都一样疯疯癫癫,这样,大家反而都高高兴兴、心安理得了。 “狂泉”只不过是一个假想的故事。不过,它却告诉我们:在举国上下只流行 一种荒诞的意识、只贯彻一种虚伪的做法的情况下,一个有健康头脑和正常行为的 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里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 假博学出洋相 从前魏地有个人,素以博学多识而著称。很多奇物古玩,据说只要他看一眼就 能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器具,并且解说得头头是道,大家都很佩服他,他自己也 常常引以为自豪。 一天,他去河边散步,不小心踢到一件硬东西,把脚也碰痛了。他恨恨地一边 揉脚一边四下张望,原来是一件铜器。他顿时忘了脚疼,拾起来细细察看。这件铜 器的形状像一个酒杯,两边还各有一个孔,上面刻的花纹光彩夺口,俨然是一件珍 稀的古董。 魏人得了这样的宝贝非常高兴,决定大宴宾客庆贺一番。他摆下酒席,请来了 众多亲朋好友,对大家说:“我最近得到一个夏商时期的器物,现在拿出来让大伙 儿赏玩赏玩。”于是他小心地将那铜器取出,斟满了酒,敬献给各位宾客。大家看 了又看,摸了又摸,都装出懂行的样子交口称赞不已,恭喜主人得了一件宝物。可 是宾主欢饮还不到一轮,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个从仇山来的人一见到魏人用 来盛酒的铜器,就惊愕地问:“你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这东西?这是一个铜护裆,是 角抵的人用来保护生殖器的。”这一来,举座哗然,魏人羞愧万分,立刻把铜器扔 了,不敢再看一眼。 无独有偶。楚邱地方有个文人,其博学多识的名声并不亚于魏人。一天,他得 了一个形状像马的古物,造得十分精致,颈毛与尾巴俱全,只是背部有个洞。楚邱 文人怎么也想不出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就到处打听,可是问遍了街坊远近许多人, 都没一个人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只有一个号称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人听到消息后 找上门来,研究了一番这古物,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古代有牺牛形状的酒杯,也 有大象形状的酒杯,这个东西大概是马形酒杯吧?”楚邱文人一听大喜,把它装进 匣子收藏起来,每当设宴款待贵客时,就拿出来盛酒。 有一次,仇山人偶然经过这个楚邱文人家,看到他用这个东西盛酒,便惊愕地 说:“你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这个东西?这是尿壶呀,也就是那些贵妇人所说的‘兽 子’,怎么可以用来作酒杯呢?”楚邱文人听了这话,脸噌地一下红到了耳朵根, 羞惭得恨不得立刻在地上挖个洞钻进去,赶紧把那古物扔得远远的,像魏人一样不 敢再看。世上的人为此全都嘲笑他。 明明不学无术,却偏要装作博学多识的人,最终只能自欺欺人,出尽洋相。 后来居上 汉武帝时,朝中有3 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 个人 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 两个人还只不过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 绩显著,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 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 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 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通往御花园 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 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 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你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 他们却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 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不通情 理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 拂袖而去。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来者居上,原本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 问题了。汲黯认为提拔人才一定要论资排辈,反对后来居上,是不可取的。 雄鸡与鸿雁 有个叫田饶的人,在鲁哀公身边做事已经好几年了,可是鲁哀公并不了解田饶 的远大志向,总是待田饶平平的。田饶的才智得不到施展,他决意离开鲁哀公到别 国去。 田饶对鲁哀公说:“我打算离开您,像鸿雁那样远走高飞。” 鲁哀公不明白田饶的意思,问道:“你在这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走呢?” 田饶说:“大王您经常见到那雄鸡吧!你看它头上戴着大红的鸡冠,非常文雅 ;它双脚长有锋利的爪子,十分英武;它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敢斗敢拼,格外勇敢 ;它看见食物时总是‘格格’叫着招呼同伴们一起来享用,特别仁义;它还忠于职 守,早起报时从不误事,极其守信。尽管雄鸡有着这么多长处,可是大王还是漫不 经心地吩咐把它煮了吃掉。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雄鸡经常在您身边,您每天见惯 了它,习以为常,它的光彩在大王眼里便黯然失色,大王感觉不到它的那些杰出的 优点与才能。而那鸿雁,从千里之外飞来,落在大王的水池边,它啄吃大王池中的 鱼鳖;落在大王的田园里,毁坏大王的庄稼。鸿雁尽管没有雄鸡的那些长处,可是 大王依然很器重鸿雁。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鸿雁是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大王对它 怀有一种神奇感,它的一切作为,大王都认为是非常伟大的。所以,请大王让我也 像鸿雁一样远走高飞吧。” 鲁哀公说:“请你别走,我愿意把你说的这些话都记下来。” 田饶说:“您认为我平淡无奇,并不觉得留下我有什么大用,即使写下我的话, 也不起什么作用。”于是田饶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去了。 燕王让田饶做了相国,田饶从此有了机会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本领。3 年以后, 田饶把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内富足安定,边境平安没有盗贼。田饶名声大振, 燕王也十分得意。 鲁哀公知道了这些情况后,万分感叹,对当年没能留下田饶真是后悔莫及。为 此,他一个人独居3 个月,深刻反省;又降低自己的衣食标准,以示自责。鲁哀公 发自内心地慨叹道:“以前由于不能知人善任,才使得田饶离我而去,以至于造成 了今天的悔恨。真希望田饶能再回到我身边,可是,我知道已经很难了。”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人们往往对自己身边的优秀人才视而不见, 只是一味好高骛远,崇拜引进的人才,认为他们才有真才实学。特别是做领导的人, 应该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知人善任,不要舍近求远,放跑了本来就在手边的人才。 ---------- 中国读书网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