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38 章 新中国的第一任总参谋长,就碰上朝鲜战争。奉命前往莫斯科谈判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38 新中国的第一任总参谋长,就碰上朝鲜战争。 奉命前往莫斯科谈判 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历史上辉煌壮丽的一天。隆隆的礼炮声,送走了黑暗的 时代,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伟大的新中国诞生了。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徐向前没有出现在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没能同毛 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和三十万首都人民群众一起欢庆这人民当家作 主的伟大胜利。此时,他正在青岛海滨休养治病,他和夫人黄杰坐在一台老式收音 机旁,收听开国大典的实况转播。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 宏亮声音,如同一声声春雷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滚动。徐向前和黄杰心潮起伏,思绪 万千。这两位大革命时期入党,走上革命征程的老战士,无比激动地互勉:我们为 之奋斗的愿望实现了! 徐向前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载入中国史册。在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的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 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月19日,又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徐 向前因病没有出席会议。党中央、毛泽东对他的关怀和信任,使他的心境久久不能 平静。当时百废待兴,军队的任务异常繁重。作战、剿匪、建军、军管、整编、支 援新区土改、参加生产劳动等等,事情千头万绪,徐向前心急如焚,这副重担让副 总参谋长(后为代总长)聂荣臻一个人来挑,实在感到内疚。聂老总后来曾对徐向 前说:这一段是他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 1950年5月,徐向前的身体刚好转,便从青岛来到北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他第 一次来北京,看到首都和各方面工作都走上了正规,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心 情无比喜悦。 6月6日至9日,他出席了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35人, 候补中央委员27人,中央机关、国家机关和各省、市负责人列席43人。会议分析了 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七届二中全会以来的工作。毛泽东同志作了题为《为争取国 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刘少 奇、陈云、周恩来、聂荣臻、薄一波、安子文、胡乔木等分别就土地改革、财政经 济、外交工作和统一战线、人民解放军整编、税收、党的建设和整党问题作了报告。 此次会议,进一步确定了陆、海、空军和公安部队的编制定额,继续削减陆军 兵员,以加强海、空军建设。徐向前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总参谋长,虽然病 魔缠身,仍然日夜关心着军队建设。他不能负责繁重的工作,就利用会前会后或制 定文件时,谈些想法,提些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的各位负责人,都十分关心徐向 前的身体,再三嘱咐他安心静养,争取早日康复。中央军委还指定由聂荣臻代行总 长工作,徐向前深情地对他说: “聂总,你多辛苦了!” 聂荣臻同徐向前共事多年,很理解徐向前的心情,爽快地说:“大事共同研究, 请示中央。日常工作就请徐总放心好了。” 会议结束时,聂总握着徐总的手,再一次请他放心,安心养病。革命的友谊, 强劲的暖流,在两位老战友全身涌动。 mpanel(1); 徐向前身为总参谋长,仍保持他那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艰苦奋斗的好作风。 回到青岛后,首先精简了身边的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和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徐 向前和黄杰亲自找工作人员谈话,讲解部队整编的意义,帮助他们识大体,顾大局, 跳出个人感情的“小圈子”,不论到哪里,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 努力工作,好好学习,争当英雄模范。这些同志愉快地走上新的岗位。有的归建第 十八兵团,奔赴大西南;有的转业到地方工作,当了干部;有的复员回乡,解甲归 田。这些人跟随徐向前多年,战争年代为了保护首长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徐向 前为减轻身边工作人员的劳累,也经常自己动手做些事情,相互间结下了浓厚的感 情。 徐向前任总参谋长后,文件越来越多,可他一直坚持使用跟随他南征北战的那 个连油漆都没刷过的木板箱子,就是到北京参加三中全会带的也是这个箱子。秘书 建议买个好一点的皮包,他说:“我看这就行啦,不必买了。帝国主义包围着我们, 国家财政又很困难,我们能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把钱用到军队建设上。” 他身体刚一好转,就告诉炊事员不要为他单独做饭,和大家一起就餐。一件衬 衣,一双袜子都是穿了补,补了再穿。他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嘛!”徐向前一生就是这样:衣不求华,食不厌粗。 身在青岛,心系世界风云。徐向前身为总参谋长,从新中国成立那一天起,就 时刻警惕着美帝国主义的军事动态。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周恩来的报告,更引 起了他对国际形势特别是朝鲜半岛的关注。果然不出所料,6月25日凌晨,朝鲜爆发 了战争。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并命令美军对南朝鲜军队提供“掩护” 和“支持”,派兵入侵朝鲜。与此同时,又派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侵 占了中国台湾。 面对即将席卷新中国的战争风云,国家主席毛泽东于6月28日发表词严义正的讲 话,他强调指出:“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 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中国人民既不受帝国主义的利诱,也不 怕帝国主义的威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也在这一天发表声明,对美帝 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提出强烈抗议,他指出:“杜鲁门二十七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 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 徐向前反复细读毛泽东、周恩来的讲话和声明,越来越感到形势严峻,中国被 卷入这场战争已不可避免。他对夫人黄杰说:“新中国成立了,我们是一心一意想 搞建设,可帝国主义不允许你搞,怎么办?打!只有打完了,打胜了,我们才能继 续搞建设。”黄杰知道丈夫的心思,晚上让炊事员加了两个菜。开饭时,徐向前觉 得餐桌上“超规”了,问黄杰是怎么回事,黄杰取笑说:“要打仗了,总参谋长没 有好身体怎么行啊!”说得徐向前乖乖地动筷吃饭。从此,对活动也参加得多了, 经常出去散步,打太极拳,晒太阳。 一天清晨,他独自一人走到海边,去看“观海楼”。这是面海背山。用花岗岩 盖起的一座小楼。据说是侵略者德国总督为他爱女建的别墅。后因蒋介石和宋美龄 来青岛时,到此观赏过海景,于是便得雅号“观海楼”。徐向前来到此处时,空无 一人,石壁斑绿的古堡式建筑,在朝霞映照下,光怪陆离。看到这种景象,想到朝 鲜战火对中国的威胁,他不禁吟出了“群魔已为浪淘尽,此地空余观海楼”的词句。 说也怪,不知是战争在呼唤一个军事家,还是医生们的医术高明?徐向前的身 体一天天好起来。9月初,在青岛治疗休养14个月的徐向前,在战火即将烧到祖国东 北边境的严峻时刻,全家来到了北京。 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房子,有关部门便暂时把他安排在颐和国佛香阁下的一个 小院里。 在朝鲜半岛,战火已越烧越烈。朝鲜人民军一鼓作气突破三八线,打到南朝鲜 东南端的洛东江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从日本和太平洋 地区集结7万大军,在海、空军的运送和掩护下,于9月15日在汉城西南仁川港登陆, 拦腰截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方交通线,人民举腰背受敌,伤亡严重,被迫后撤,面 临被歼的危险。 中朝亲如兄弟,中国人民绝不允许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半岛为所欲为,把战火烧 到鸭绿江边。9月下旬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他的办公室会议厅召开会议。徐 向前接到通知后,预感到是入朝参战问题。及时赶到会场,在会议厅后排坐下。周 恩来进来后,用目光扫视一下会场,一眼看到了徐向前,马上指着他身边一张空着 的沙发说:“向前同志,你是病人,来,换个座位!”此刻,所有在场的高级领导 同志和徐向前一样,都被周总理无微不至的关怀所感动。果然不出徐向前所料,这 次会议是在比较小的范围传达党中央、毛主席关于中国人民应当参战,必须参战的 决定。 10月8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 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 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 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分路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10月25日,中央 军委决定以十三兵团机关为基础组成志愿军总部。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 华任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副司令员陈赓、宋时轮、韩先楚、洪学智、 杨得志,副政治委员甘泗淇,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下辖第九兵团、第十 九兵团、第三兵团、第二十兵团、第二十三兵团以及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 第四十二、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五十、第六十六、第十六、第一、第二十一、 第五十四等军,空军、海军、防空军、铁道兵、工兵部队、装甲兵部队各一部。徐 向前为成立志愿军的决策和部队的调动与编成尽心尽职。 为了朝鲜战场的胜利,。为了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建设,毛泽东点将徐向前,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兵工代表团”出访莫斯科。那是1951年“五一”节 后的一个夜晚,徐向前和夫人黄杰正在庭院里散步,忽然,中央办公厅打来电话通 知:毛泽东主席约见徐向前。毛泽东深夜约见,必有要事。徐向前急忙驱车前往中 南海丰泽园。 毛泽东正在办公室和统战部长李维汉谈工作。见到徐向前到来,中断了谈话, 迎到客厅门口,一边握手,一边指着沙发要徐向前坐下。毛泽东亲切地问:“近来 身体好一些吗?我看气色比上回好一些喽!” 徐向前回答说:“天气一暖和,就好多了。我感到可以工作啦。” 毛泽东听了很高兴,先向徐向前讲了朝鲜战场的形势,他说:朝鲜战场的形势 对我有利。已经打了4次战役,5次战役正在进行。美帝国主义和蒋介右一洋,都是 顽固派,你不打他,他就不舒服,现在打掉他23方人,那个麦克阿瑟不得不下台嘤 1我看啊,李奇微也没有让地球倒转的本事!彭德怀率百万大军人朝参战已半年多, 先后发动了5次战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志愿军急需补充武器装备,人民军队的正 规化、现代化建设急需武器装备。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求助苏联了。 接着毛泽东向徐向前交待去苏谈判的任务:一是购买武器装备,二是多搞工技 术项目,发展自己的兵工生产。他说:帝国主义欺人大甚,我们没有自己的兵工工 业,不解决部队的武器装备,是不行的。过去有蒋介石那个“运输大队长”;现在 靠谁?朝鲜战场消耗大,缴获少,打仗要靠我们自己造枪造炮造坦克! 徐向前全神贯注地听着,一边点头,一边记录。 毛泽东最后说:这次去谈判,代表团去哪些人,谈判哪些具体项目,还有什么 困难,可同政务院和彭德怀商量。彭德怀从朝鲜回来治病,对外保密,你要去听听 他的意见。 徐向前说:“请主席尽管放心,交给我的任务,一定努力完成。” 毛泽东习惯晚上办公,还有很多事要处理,徐向前受领任务后,告别毛泽东和 李维汉后,没有回家,便驱车去彭德怀的住处,商谈此事,连夜拟定了代表团名单 和谈判内容。 经政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代表团由徐向前任团长,成员有空军副司令王秉漳、 重工业部副部长刘鼎、科技专家钱志道、炮兵参谋长贾陶、总参作战局副局长张清 化、中国驻苏联使馆商务参赞江泽民,武官吉合。代表团正式成员8人。另外还有3 名工作人员。代表团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购买60个师的武器装备;二是请求苏联 援助我国兵工厂的建设,统一步兵武器制式和生产152口径以下各种火炮的技术转让 问题。双方商定:此次谈判是秘密的,对外不公开。 徐向前率代表团于5月25日由北京乘火车出发,陪同代表团出访的有苏联驻华使 馆武官、军事总顾问柯道夫中将及夫人。列车横贯亚欧,走行9昼夜,于6月4日抵莫 斯科。苏军总参谋长什捷缅科大将等人到车站迎接,并送代表团到莫斯科大旅馆下 榻。什捷缅科大将给徐向前的第一印象是高大而匀称的身材,仪表堂堂,一言一行 都是十足的军人风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苏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副总参 谋长,陪同斯大林到过前线视察,是位有勇有谋的军事将领,颇受斯大林的器重和 信任。 在徐向前下榻的会客厅,两位总长就谈判事宜交换了初步意见。徐向前向他说 明了代表团来苏联谈判的主要任务,希望苏方大力协助,以便早日达成协议。什捷 缅科再次表示,对中国代表团的到来致以最诚挚、最友好的兄弟般的欢迎。他仿效 斯大林与毛泽东前年冬天在莫斯科的会谈模式,对徐向前说:“我奉斯大林的指示, 也组成了8人的谈判代表团。具体项目可由双方代表团的专家们磋商。高一级的谈判 放在后面进行。” 徐向前初次出访,没有外交工作经验,但他懂得“客随主便”之礼仪,认为朝 鲜战场打得这么激烈,请“老大哥”支援一点武器装备和技术,不会有什么困难。 故表示同意什捷缅科的安排,没想到这一谈竟用了4个月,直到10月中旬才达成协议。 在徐向前和什捷缅科的高级谈判中,什捷缅科说:斯大林给苏军总参谋部的任 务,是要帮助中国把军队建设好。这个任务,主要由我负责,请徐总长放心,一定 会办好。军队编制要适应战争需要,搞得合理才能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我 们卫国战争的经验,健全后勤组织及编制步兵、炮兵、坦克、骑兵师团是十分必要 的。 什捷缅科建议:根据朝鲜战场和中国的国情,中国军队师的编制不应一个模式, 不要强求一步进入机械化,师属火炮可用汽车牵引,团以下的火炮用骡马牵引和驼 载即可,便于随行步兵作战。坦克团必不可少,宁肯少编几个军,也要把师属坦克 团编配好。在师进攻和师防御的主要方向,一定要加强坦克,这是机动自由的、快 捷的、钢铁的堡垒。 当徐向前问及军事订货的问题时,什捷缅科回答:我们的运输能力有限,今年 还有6个月,只能给你们发运16个师的装备,其余44个师按每年运送三分之一计算, 至1954年完成。徐向前提及援建兵工工厂问题时,几次谈判什捷缅科都以外交词令 回避,毫无进展。徐向前感到,他率代表团来苏联,总的说来,苏方是友好的,热 情的。他们对中国革命胜利只有一年时间,就出兵抗美援朝,表示钦佩,也愿意提 供一些军援。但是,他们怕和美国打仗,怕中国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因此办事吞 吞吐吐,缩手缩脚,很不痛快。 徐向前陆续将谈判情况通过中国驻苏大使馆电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并提出如 下建议: 第一,能否参照苏方对我军步兵师的编制意见,初步确定我们的编制方案,以 便统盘考虑购置装备的问题。 第H。今年16个师的装备订货,可否根据朝鲜战场的急需,多定些高射武器、战 防武器,步兵武器则不定或少定。 第三,明后年的订货项目应视兵工生产谈判的结果而定。原则上我们能生产者 不定货;主产不足者根据需要少定货;不能生产又急需者全部定货。 根据徐向前的建议,6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又派高岗来到莫斯科,带来了60个师 的装备定货单,由徐向前转交什捷缅科。因朝鲜战场急需的作战物资品种繁多;数 量甚大,在徐向前没去苏联前,往往是毛泽东直接致电斯大林来解决这些重大事宜。 现在,只得由徐向前出面交涉,弄得苏方颇为头痛。 当时,苏联也正忙于医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一个牺牲了2000万人的民族, 恢复元气很不容易。莫斯科的房舍、街道,仍是战前的,新建筑很少。男人牺牲很 多,男女比例为1:8。旅馆里的招待人员,多为伤残人。斯大林格勒到处是断垣残 壁,工厂开工的没几家。人民生活品匾乏,买黑面包都要排长队。而我国当时的宣 传只讲苏联如何强大,对人家的困难讲得极少,徐向前来到莫斯科,才有了一个比 较全面的了解。他向毛泽东发电报,反映自己焦急的心情,毛泽东复电:不管怎样, 耐心等待,要把技术学到手。 10月的一天,布尔加宁在莫斯科同时接见金日成、高岗和徐向前。他对三位客 人说: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只有5年多,一直忙于恢复经济建设。对于中朝两国人 民的抗美斗争,我们愿意提供援助。可以援助的,应当援助的,一定会援助。徐向 前听得出,他讲话的意思是有困难,不能满足中朝方面的要求,希望谅解。不久, 苏方通知徐向前的代表团,原定今年提供16个师的装备订货,减为10个师。其余50 个师的装备,从1952年1月算起,每月发运l个半师,到1954年上半年,全部发运中 国。徐向前和高岗商议,请高岗出面去找布尔加宁,要求仍维持原计划不变,但没 能如愿。10月间,什捷缅科正式答复徐向前;同意转让几种兵工生产的技术资料, 帮助中国建设一些军工工厂。至此,双方达成了谈判协议,互相签字交换蓝本,敬 酒祝贺。 10月下旬,徐向前一行离开初冬的莫斯科,乘火车启程回国。因劳累过度,路 途中受了风寒,列车刚刚进入祖国边境满洲里,他开始发高烧,又病倒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