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9 章 重返“羊城”。凭着两支手枪,率队参加广州起义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9 重返“羊城”。赤卫队长“纸上谈兵”。 凭着两支手枪,率队参加广州起义 旧中国普通的农民,多是一生一世苦守着祖上传的那个家,那片故土,这就是 他唯一的故乡。而徐向前这一代的革命家,从走出农舍,就“四海为家”了。他一 生中把山西五台县作为第一故乡,把广东看成第二故乡。 1927年9月底,一个夜晚,徐向前和一位姓张的同伴,走进了广州市。他们从上 海乘火车,一路转车多次,好不容易才到达目的地。本来从上海出发说是乘火轮船 的,等了几天都难买到票。行程急,改坐火车,谁知这一路那么难,车上找不到座 位,喝不上水,囚犯似地,好几天好几夜不得睡;饥一天饱一餐,下了火车,那位 张同志像喝醉似的,已分不出东南西北。徐向前身体虽然瘦弱,却经得起折磨。他 领着路,按接头地点、暗号,顺利地找到中共广东省委设的一个秘密联络点,接上 头,被安排住进一个小客栈。、和在上海二样,也叫“泰安客栈”。 第三天,那位姓张的同志被分配走了。“交通”一再嘱咐徐向前,不要外出, 听候安排。白色恐怖下,稍有差错会发生意外,每个处在“地下”的共产党员,都 懂得这一点。徐向前经过大革命失败后这几个月,已经学会了许多。他不喜欢广东 这地方。小客栈阴暗潮湿,夜晚蚊虫飞舞,白天小咬叮脸和脖子、耳朵。当地人语 言生硬,说话像吵架,对外乡人更是冷眼相看。吃的东西多是半生不熟,鸡块带着 血上桌。只有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让徐向前记在心上。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广州是块饥荒地,种下五谷皆不长。五位神仙骑着羊儿 路过广州上空,看着地下许多人因饥饿死去实在可怜,神仙遂指使五头羊去天宫采 来谷穗,把神仙种的谷子撒到广州这片土地上。从此,广州大地长出了肥大的谷穗, 人们从饥饿中得救。可是,那五只羊却触犯了天规,被逐出天宫,飘落在广州观音 山下,化成五具石头羊。从那以后,广州才有“五羊城”的美称。徐向前喜欢这个 传说。 五羊城,成了徐向前的第二故乡。他从这里走上革命的征程,如今又重返了故 土。 旧地重游,唤起了许多往事的回忆。三年前徐向前投考黄埔军校,曾经来到过 广州。那时,他满腔热血,头脑单纯,只担心复试落榜。那时,广州的一切,都使 他新奇。这儿是国民革命的中心,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 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国民党与共产党亲如一家人。广州城大街小巷、珠江岸 边、黄埔岛上,到处是革命的军人、工人纠察队,日夜响彻着革命的歌声。孙中山 和一些党政名人,经常在学校、工厂演说。徐向前复试通过被黄埔军校录取后,踏 上黄埔岛、穿上军衣,唱起了“以血洒花、以校为家?的军歌。 现今他重游“羊城”,街道、车站、商店虽然是老模样、政治气氛却完全不同 当年。国民党和共产党从“同志”变为仇敌。三年前,徐向前威武地走在街上,那 身黄军装吸引着行人;如今他一副商人打扮,不敢外出,躲在小客栈中阴暗的小屋 里。他在客栈住宿登记册上,留下的是“余立仁”名字。他和其他共产党人一样, 是“危险分子”,随时都可能被捕,投入监狱。 他生性话语不多,却爱活动。特别是这两三年以来,几乎都在滚滚洪流里。他 闷在小客栈,每天吃饭、看报、睡觉,着实憋得慌。一大吃过午饭,便信步走出客 栈,漫步来到珠江岸边。这儿行人不多,偶尔才碰上几个人匆匆走过。他看到江水 奔流,又不由得想到,顺江东去就会到黄埔码头。想着,走着,不知走了多远,才 想到不该乱走。于是转回身走了一段路,不知不觉竟走到一条大街上了。他怕碰到 意外,急急忙忙转弯,却忘了来路。好在他记住了客栈的方位,估摸着方向寻找珠 江。猛然听到一声呼唤,回头一看,不由得惊了一下,原来是一位熟人――黄埔三 期的一个学生。他身穿军官制服,却没精打彩。 mpanel(1); “好久不见啊?”那军官高兴地和徐向前握手。 “你现在……”徐向前想说“干什么”,没开口。 “啊,唔……”那人含含糊糊不知说了句什么。 徐向前从前只和这人见过几回,他叫什么名,哪里人都记不住了。如今这人汁 么底细,更难摸清。他镇静地略略微笑,装出一副平淡无奇的神色,说自己现在经 商做生意了,官场上的事一字不提。那人哼哼哈哈,看来也不想和除向前深谈,又 说了几句无关疼痒的话,二人便分手了。 回到泰安小客栈,徐向前心慌意乱。悔不该外出,万一暴露出去,怎么好呢? 从此他格外小心,再不出房门。一本看破了皮的书和几张报纸,伴随着他熬过白天、 黑夜。 又过了几天,夜晚来了位“交通”,把徐向前带走了。说是省委们指示,叫他 去训练工人赤卫队。 军人有了用武之地,徐向前高兴极了。他这些年舞刀弄枪,爱上了领兵打仗这 一行。他从自己的经历中也体验到,中国革命,空喊不行,游行示威不成,写文章 讲道理也不成、最好的办法,是武装起来。蒋介石所以敢那么凶,就是他有军队。 听说让他去训练工人赤卫队,想想赤卫队定是不少。但不知集结在何处? 他摸着黑,一路行走,好不容易,才找到珠江边一户人家。低矮的小房,使身 材高瘦的徐向前进门都得躬身低头。这哪有什么工人赤卫队,迎接他的是位抱着娃 儿的老太太。她说的是纯而又纯的广东方言,徐向前这个在广州生活过二年多的人, 几乎听不懂几句。他借着暗淡的灯光,看见这小屋里满是秤杆,明白了,这家是做 秤的手工业工人。 “广州的工人阶级经受过省港大罢工和轰轰烈烈大革命运动的锻炼,觉悟高, 基础好。”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记述着,“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工会和工 人纠察队组织,在支援两次东征、广州平叛和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济琛 发动‘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职工会和纠察队转入秘密状态,先是自立名称, 分散活动,后来统一改称工人赤卫队。工人赤卫队是我党领导和掌握的一支重要力 量。为准备起义,中共广东省委将全市的赤卫队按地区编为联队,分区进行军事训 练。” 徐向前来到这家做秤的工人小屋里,开始了对第六联队的军事训练。说起来让 这位从上海来的指挥官闷气,他的联队,名义上是下设几个大队,大队下又有中队, 中队下又有许多小队,大约三百多人,其实一个都看不见。他们分散在大大小小的 工厂和作访中,有的是五金厂工人,有的当海员,有的当店员、印刷工、面粉工、 火柴工、铁路工,还有拉洋车的、制蒲团的、做秤的、缝衣的。最先来和徐向前接 头的人,是位叫阿陈的同志。他自我介绍,是第六联队的党代表。 “听说你来广州好多天了,”阿陈高兴地向徐向前笑着,“我们正盼着你哩。 你来就有办法哩。” 徐向前说:“我是外乡人,人生地不熟,话不懂呀!” 阿陈说:“莫客气,听说你是黄埔呀!”说着翘起拇指,对黄埔军校出身的人, 表现出诚挚的敬意。看来这位党代表对徐向前的到来,十分欢迎。他说一口中听的 普通话,自我介绍了一番,接下去就说起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的组织状况、人员情 况。最后,两个人一块商定了一个军事训练计划。 白天,徐向前在屋里看看书报,自己起伙做做饭吃。他从小虽然跟母亲学过家 务事,可是从没做过饭,他只会熬稀饭、吃咸菜。房东老太太瞧见这“北方佬”饭 不是饭,菜不是菜,向他比比划划说什么。徐向前似懂非懂,意思听得出,老太太 嫌他饭菜单调,要帮助他做饭菜,或者请他过去一块儿吃饭。徐向前摆摆手,意思 是他这伙食挺好。 晚上,党代表阿陈和赤卫队的骨干分子,三三两两来参加军事训练了。十几个 人,挤在一堆,听徐向前讲军事课。他讲的内容,从一般的军人常识到轻武装性能。 没有教科书、没有黑板,没有一件武器,唯一能帮助他讲解的,是一支铅笔和一张 白纸。对当时组织工人武装的情形,徐向前在《奔向海陆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南昌起义失败后,广东省就积极准备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前党派我到 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去,对工人进行一些秘密的军事训练。说是军事训练,其实一 没枪,二没手榴弹,每天晚上只是把赤卫队员集合在工人家里围着一张破桌子,用 铅笔在纸上画着怎么利甩地形,怎么扔手榴弹,怎么冲锋……这些工人有许多是参 加过省港罢工的。有的是党员,有的是赞助革命的左派,革命热情很高,学习很认 真。可惜我是外乡人,广东话说不来,有些话翻来覆去讲半天,同志们还是听不懂。 幸得联队的党代表是本地人,是一个精干的工人,会说普通话,由他当翻译……” 徐向前每夜训练的,多是中队长以上的骨干。工人们开始不大接近这个“外乡 佬”。由于他热情又耐心,很快工人同他亲近起来。老工人叫他“阿弟”,年轻人 称“阿哥”,他成了工人兄弟知心的朋友。他买菜做饭,工人来帮忙;工人有什么 难处,也向他倾诉。他们赤手空拳“纸上谈兵”,每晚都在上课。 武装起义什么时候发动,徐向前不了解;工人赤卫队到哪里搞武器,没人说。 军事训练会有什么成绩,不射击,不演习,很难看出来。徐向前逐渐意识到,不应 光“纸上谈兵”,要着重训练人的思想,而不是军事技术。他在每天的课目中,加 上些社会发展史的内容,讲些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他讲林则徐禁大烟的故事;讲 戚继光率兵收复台湾、讲文天祥的正气歌。工人赤卫队员的情绪,越来越活路。深 夜,大家情不自禁地轻轻唱起了《国际歌》。 已经快入冬了,中国的北方冰雪封门,广州却仍是温暖如春。树是绿的,山是 青的,人们还穿着单衣,脚拖木屐。徐向前来广州城已经两个多月,整天整夜间在 屋里,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心里很不是滋味。想想前几年,不是在军校操练,就是 出征行军打仗,生活多么新鲜有趣!现在不军不民,不男不女,蹲在屋里还自己做 饭。他真想跑出去,看看观音山,看看黄埔岛,会会朋友!可是,党组织规定的纪 律不能违犯,他无权外出。再说,昔日黄埔的战友、同事,眼下不是反共就是反蒋, 已经各走各的道路了。他绝对不能外出。 夜晚,训练又开始了。工人赤卫队员们提出,听说有的联队有武器了,问徐向 前会不会发枪。徐向前说:“不会,不会。” “打仗,哪有空着手的道理!”有人埋怨说。 “打狗,还要棍棍呀!”有人笑着说。 “不要急嘛!”徐向前耐性解释着,“到那一天,枪会有的,弹会有的,飞机、 大炮也会有的!” 他的鼓动和劝说,使渴求武器的工人赤卫队员笑起来。他心里明白,说大话不 解决眼前的问题,就向大家说:“没武器,每人先预备根棍棒、铁尺、菜刀也行哩!” 大伙听了,有的发笑,有的摇头,都认为这“山西佬”开玩笑。徐向前却认真 地说:“每个人是要先备件武器,赤手空拳怎么上战场!我们工人阶级有两只手, 自己解放自己,不靠神仙皇帝,要拿木棍、菜刀、铁尺去夺敌人的枪!” 一番实实在在、又富有鼓动性的话,把大伙儿劲头鼓得足足的。可是,等大伙 儿散去,徐向前又暗暗发愁:武装起义不是儿戏,棍棒怎能和持有洋枪、洋炮的军 队拚命呢?他这个指挥官,也要有件武器呀!哪里去找呀?他的两眼在屋子四处搜 寻,除了秤杆,就是秤砣,连根木头棒都没有。他随手摸起一个铁秤砣,掂量几下, 笑了。 广州起义的准备,在暗中策划进行着。11月26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从香港 潜入广州城,秘密召开了多次会议,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12月7日,在工农兵代表 参加的会上,张太雷说:“苏联十月革命,首先有列宁格勒的两团士兵同情工人, 后来影响了帝俄在前方作战的部队,终于取得革命成功。今天我们起义,也有两个 团的士兵同情我们,如果打响之后,能够影响军阀们在梧州混战的部队,我们也有 可能完成革命任务!”他要求各区的工人赤卫队要听从指令,加紧准备,一声令下, 全线出动。在这次会上,决定了起义的时间。12月12日。徐向前听了会议传达。加 紧了对工人的训练。 正在这个关头,一个秘密的武器转运站被暗探侦破了。蒋介石、汪精卫等反革 命头目,正被南昌暴动、秋收暴动搞得惊魂未定,得知广州又要闹事,即调兵遣将, 准备扑灭这团烈火。南京方面连发三个电报给厂“州的陈公博和公安局长朱晖日, 要他们火速解散教导团,严查工人赤卫队总部的行迹。汪精卫的老婆陈壁君特地从 上海到广东,面向张发奎传达镇压共产党暴动的指令。 生死搏斗,你死我活。广东省委领导下的行动委员会临时决定,把起义的时间 提前到11日凌晨举行。 “我当时是个一般党员干部,”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说,“不了解全面 情况,也不知道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谁。根据广东省委的要求,我们的训练一直紧 张地进行着,至起义前夕,共训练了40多名骨干……” 起义提前,徐向前和他率领的工人赤卫队,仓促集合编队。第六联队说是有50 0人,好不容易集合起来不满300人。 10日深夜,在那个造秤的小工厂里,徐向前根据革命军事委员会紧急会议的决 定,传达了武装起义的计划: 一、起义发动的时间在11日凌晨3时半; 二、夜间普通口令为“暴动”,特别口令为“夺取政权”; 三、参加起义的军人、工人赤卫队员,一律在颈上系红布条; 四、先除掉军队中的反动军官,收缴的枪支首先武装工人赤卫队。 这时,徐向前才听说:起义总负责人为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军事行动总指挥 为叶挺;总参谋长徐光英;工人赤卫队总指挥为周文雍。 传达完命令,徐向前和党代表阿陈,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布条,像发证书似的, ―一分发给队员们。此时,徐向前最盼望的是发给他们几支枪。 利用进入战斗前的分分秒秒,徐向前还向大家作战斗动员,讲解巷战中应特别 注意的事项。忽然,从门外走进一位青年妇女。她挎着个买菜的篮子,包着头,只 露出两只机灵灵的大眼睛。没说话,徐向前便认了出来,是女“交通”。 她放下篮子,掀掉盖在上边的青菜瓜果,露出两支手枪,七八个手榴弹。 “哟,武器!”徐向前高兴地先叫出声。 “还有吗?”党代表阿陈数着手榴弹,似乎嫌少。 “没呀!”女“交通”摇摇头说,“发给你们的就这些。等打开敌人的仓库, 枪和手榴弹多的是。” 一个联队近300人,这几件武器实在太少了。徐向前后来才知道,工人赤卫队在 小北一家米店的武器转运站,被公安局侦破了,原定起义前给工人发武器的计划落 空了。“交通”送来的这两支手枪和几个手榴弹,还是从别处匀来的。战斗就要打 响了,事到如今,徐向前和党代表只好说:有这几件武器,总比光是棍棒、铁尺好 多了。他当即决定,两支枪由他和党代表用,一是他们便于率领冲杀,二是他俩会 放枪。手榴弹,先分发给三个大队长和几个当过兵的工人。大家也没说什么,有的 摸摸身上的匕首,有的拍拍别在腰带上的铁尺、菜刀之类的武器,表现出工人阶级 一种无畏的英勇气概。 “好啊!我有刀!”有的得意地说。 “我有剑!”有人拔出剑,在空中挥舞一下。 “我有炮!”一个老工人,拿出个短把的装火药的小统枪。还说,这是他祖父 留下的。 笑声、热情豪爽的言语,使徐向前感动中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他这两年经 历过无数次战斗,亲身体验了战争、流血,亲眼见过战友的牺牲。他看见过,许多 士兵上战场前,满脸笑容,可是枪声一响,有人倒下,那脸就变了。他想,这些从 来没经过枪炮的工人,战斗打响以后,会是怎样啊! 徐向前一生身经百战,但对率部参加广州起义,只有两支手枪和七八个手榴弹, 却终生不忘。在他83岁高龄著作的《历史的回顾》中写着: “……敌军大部队驻在城外,城内兵力空虚,对起义有利。起义的主力军是张 发奎部叶剑英同志当过团长的教导团,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底子,共一 千三百多人,武器装备较好,有一定战斗力。他们是不久前随张发奎部南下进驻广 州的。另有警卫团、炮团和黄埔警卫营一部,也有武器。只有工人赤卫队是赤手空 拳。原说起义前要给各联队送武器来的。我们左等右等,等了半夜,不见人影。大 家心急火燎,议论纷纷。这时,有位提着菜篮子的年轻女同志走了进来,从篮子里 拿出两支手枪、几枚手榴弹。这点东西,加上些铁尺、木棒、菜刀,便是我们联队 起义的武器。” 深夜的广州,像火山爆发前那样平静。徐向前和他的弟兄们,等待着出击的命 令。震惊中国的广州武装起义,就要爆发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