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十九章 真正的铜墙铁壁 山东临沂地区的同志.约我写一篇解放战争时期在他们那个地区作战的回忆 录。在回顾中,我不禁想起,山东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援。那些可亲可 敬的父老乡亲,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些军民相依,鱼本情谊的动人情景, 至今仍历历在目,激荡胸怀。 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高度政治觉悟的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 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对山东人民一直怀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 的盛激。 人民是父母 一九四六年六月底,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撕毁了《停战协定》, 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战争,妄图在三至六个月内,侵吞解放区,消灭解放军。 华东地区,南连京沪,北近平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华中野战军的部分主力 为执行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任务,于同年七月中旬至八月底,在华东解放区前沿 的江苏泰兴,如皋、海安、邵伯地区,胜利地进行了苏中战役,歼敌五万余人。 之后,与山东野战军在苏北会师,组成了华东野战军。一九四七年一月北撤山东。 华东野战军北撤山东,是为了进一步集中优势兵力,在解放区内大踏步前进、 大踏步后退地机动作战.以更多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时,不少同志对这一发 展的重大意义,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而且,原华中野战军的指战员多数是苏中 子弟兵,要他们在刚刚打了胜仗之后,就撤离自己用生命和鲜血保卫过的土地, 使养育自己的人民群众遭受国民党军队带来的可以想象的灾难,思想上的弯一时 也不容易完生转过来。加之由苏中到山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使许多同志 思想情绪上有所动荡。所以,解决普通存在着的这些问题,是巩固和提高战斗力 的关键,是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当时,部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干 部,进行了大量的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山东 的党,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特别是原华中部队进入山东后驻扎的临沂地区的人 民群众,在天寒地冻的严冬季节,给部队以热烈的欢迎和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 照顾,那种深情厚谊、鱼水之情,使全体指战员感到无比的温暖。临沂地区的人 民,宁肯自己吃糠,吃地瓜叶,甚至以树叶,野菜充饥,也要把用小麦、玉米、 小米、高梁做的煎饼送给部队。宿营时,有的群众把刚结婚的新房也腾给我们住, 妇救会、“识字班”的妇女到各班去问寒问暖.抢着缝衣服、鞋袜;许多老大娘 把自己赖以换取油盐的鸡蛋拿出来,甚至杀了老母鸡,送给部队的伤病员。山东 人民在战争中组成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车轮滚滚,担架如林,前送粮弹,后运 伤员,放哨带路,看押俘虏……他们是那样地坚强勇敢,不怕困难,奋不顾身, 竭尽全力地支援人民子弟兵。但是.对蒋介石他们又有着刻骨的阶级仇恨,要求 部队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保卫解放区,扩大解敢区,解放还在苦难火海中的 人民。他们这种坚定鲜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炽烈的革命感情,使原华中野战军的 同志受到了生动而实际的教育。对部队的思想转弯,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人 民对了弟兵的热爱,关怀,始终是鼓舞部队前进的巨大力量。 一切为了前线 一九四七年一月,陈毅同志主持召开了鲁南会议,照中央的指示,华东野战 军进行了统―整编。这时,山东已成为敌人进攻的主要方向之―,华东战区一系 列重大战役大都是在山东境内进行的。当时,全国解放区处于被分割的状态。各 解放区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解决战争的一切需要。除了武器弹药主要取之 于敌人外,其它一切都要依靠人民群众。当时华东野战军,连同地方党政机关共 约三十多万人。山东人民不仅要担负这三十多万人衣食住用的物资供应,还要担 负起战争的巨大消耗。而那时的山东解放区只有十二万六千平方公里的面积,二 千六百多万人口,大部分城镇和铁路交通线又被敌人占领,抗日战争期间惨遭日 本侵略军破坏的经济,还没有得到恢复,广大农民少吃缺穿,生活极为贫困。在 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英雄的山东人民始终以无私无畏的革命气概,勇敢地承担起 了支援连续进行的、大规模战争的重担。 mpanel(1); 在中共中央华东局的直接领导下,山东的党和人民政府,贯彻执行“一面打 仗,一面建设‘的方针,积极发展战时经济,把解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科学 地调动和组织起来,既照顾到军队的需要,又注意到人民负担的可能性,实行” 耕战互助“、”以战养战“,把土改、生产,支前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较 好地解决了解放区经济的主要支柱――粮食问题,为支援战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山东的党、政府和人民,在蒋介石发动军事进攻的前夕,就积极贯彻执行中 央的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土改运动是一场解决广大 农民根本利益的伟大革命,反映了中国农民上百年来的愿望,几百万亩土地回到 了农民手中,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热情。他们第一次在自己分 到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努力生产。虽然还是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但是摆脱了 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生产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土改的胜利为战争提供了坚实 的物质基础,前线战争的胜利,又保卫了土改的胜利果实。翻身农民是战争重担 的主要承担者。蒋介石的疯狂进攻,使千百万翻身农民,从切身利害中更深刻地 体验到解放战争的正义性质,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和战争的胜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把对战争的支援看作是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 “一切为了前线, ―切为了战争胜利“.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响亮口号。尽管是在遭受敌人摧残, 自然灾害严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山东广大翻身农 民却自觉自愿地为革命节衣缩食、茹苦含辛,甚至不惜破产毁家,承担着战争对 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消耗,全心全意地爱护军队,支援前线,把自己的一切 献给了神圣的人民解放战争。 不竭之源 华东野战军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连续打了宿北、鲁南、莱芜、盂良崮等战 役,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战争进入到第二年,为彻底粉碎蒋介石妄图将战 争继续引向解放区,以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人力物力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 军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指示,以主力打到外线,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 线大量歼敌。同时,以―部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留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 人,收复失地。华东战场上的战争越打越大,而且打的大都是硬仗、恶仗,我军 有了较大的伤亡、减员。因此,补充兵员的任务十分繁重、艰巨。 为保证华东野战军有充足的兵员,山东解放区的党和政府,在领导人民进行 土改、复查、反霸斗争的基础上、结合蒋介石疯狂进攻解放区残酷杀害人民的现 实,深入开展反蒋诉苦、庆祝翻身和土地还家等活动,号召人民群众“到前线去, 到主力去”。千百万翻身农民把参军当作一项最光荣的任务,争先恐后、积极报 名,涌现出许许多多“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相争”,“村干带头” 的动人事例。他们说;“穷人挨冻受饿,就是因为没有土地,有地没人保.还是 不牢靠。”有家农民两个儿子争着参军,互不相让.只得开家庭会解决。他们在 参军大会上说:“国民党害了咱,共产党救了咱,没有解放军上哪捞胜利,咱不 参军谁参军”。有个农民,战争开始时,送大儿子参了军、后来又送来了二儿子, 为打败蒋介石,他还要把三儿子送来。胶东莱阳县赤山区,一千名民兵集体参军, 编为―个营,加入了主力,成为当时闻名胶东的“赤山营”。淄川县当时只有四 十余万人,土改复查后,一次扩大一个团,两千余人补进了主力。仅一九四七年 一年间,就有二十九万五千余名翻身农民的优秀子弟光荣入伍。在战争中,我军 补充了大量解放战士。翻身农民的优秀子弟,作为人民军队的主体和骨干,对把 解放战士教育改造成为人民而战的革命军人,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山东人民共发动了四次大的参军运动,送出了五十八 万九千余名优秀子弟参军。他们象千百条小溪流渠,汇成了奔腾万里的大江长河, 源远流长,滚滚向前,使华东野战军越打越多,越战越强。有这样的人民.还有 什么敌人不可战胜呢? 英雄的山东民兵 在解放战争中,山东的民兵和地方武装,发扬了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光荣 传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谱写了野战军、地方军和广大民兵三结合武装力 量体制巨大威力的新篇章。一九四六年底,我军进行鲁南战役前夕,鲁南第三军 分区地方武装在郯城县码头、新村一线,沿沂河东岸进行防御,保证了北上主力 侧翼安全,维护了华中至山东的交通线。一支支民兵爆炸队,深入到兰陵、邳县, 峄县、台儿庄等边沿区,在敌人经常出没的河边、路旁,直至据点周围,大摆地 雷阵,袭扰、杀伤敌人,迟滞敌人的行动。鲁中沂南县高、金飞行爆炸队,从博 山调至鲁南后,转战于锄头林、兰陵、洪山等地,四次用地雷阻击了二十六倍于 自己的敌人,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广大民兵、地方武装的积极配合下,我军于一 九四七年一月,取得了鲁南战役的巨大胜利,歼敌五万二千余人。 鲁南战役后,蒋介石判断我华东野战军在苏北、鲁南连续作战,“伤亡重大, 不堪再战”,临沂又是山东解放区首府,我必固守。遂集结了十一个整编师(军) 于第一线,企图在鲁南与我决战。我华东野战军根据敌我情况,遵照中央军委指 示,果断改变诱歼南线之敌的方案,出敌不意,挥戈北上,先打莱芜的李仙洲。 此时,地方武装进逼兖州,大造欲攻兖州的声势.并在运河上架桥,在黄河岸边 筹集渡,制造西渡黄河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会合的假象,迷惑欺骗敌人.使其判断 错误,保证了我主力部队隐蔽开进。战役打响后,山东的党和政府组织了一百二 十个子弟兵团,村村布雷,节节阻击,日夜袭敌,积极配合主力作战,发挥了人 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胶济线两侧的广大民兵和地方武装,一夜之间将坊子至兰村 一百余公里的铁路完全破坏。莱芜县委组织十万余民兵,连续七夜大破袭,敌人 白天修,他们夜间扒,完全切断了敌人的交通线,使敌人前进不得,后退无路, 联络中断,咫尺不能相援,成了瓮中之鳖,为主力部队分割歼敌创造了条件,为 保证战役胜利赢得了时间。 民兵,虽然不能象野战军那样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和阵地战,但是,他们却 是野战军的得力助手。有了这个得力助手,就使野战军如虎添翼,耍打就打,要 走就走,在运动中选定有利战机和战场,集中优势兵力,歼敌有生力量。孟良崮 战役后,敌人经过四十天的休整,再次调集了十一个整编师,问鲁中山区进攻。 为配合主力转入外线作战,鲁中军区监护营―连,在蒙阴县方圆只有―千多平方 米的岱崮山顶上,凭借着险要的地形,依靠人民的支援和民兵的积极配合.坚持 了四十一个昼夜。他们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忍受着疾病和伤口溃烂的折磨,以 惊人的革命毅力,主动派小股部队下崮打击敌人,炸毁了敌人的弹药库和车辆, 烧毁了敌人的粮食和被服,搞掉了敌人的一个师供绐所,有力地牵制了敌人。这 个连队,战后被鲁中军区授予“岱崮英雄连”的光荣称号。 一九四七年秋,华东野战军大部主力挺进中原转入外线作战后,国民党加紧 了对胶东解放区的进攻。胶东有二百多个民兵爆炸营、队,配合坚持内线作战的 第二,第七、第九纵队开展阵前爆炸,同主力部队一起,迫使敌人付出惨重代价, 费了近个月的时间,才爬行似地到达烟台,占领了几座空城。当时,整个鲁南地 区坚持敌后斗争的都是地方武装和广人民兵。他们有时分散作战,有时集中作战, 担负着围困、打击敌人孤立据点.歼灭匪特、土顽、还乡团,保卫生产和巩固后 方的重大任务。英雄的鲁南赵博县民兵和地方武装,在我军主力撤出后,坚持斗 争十个月,粉碎了敌人多次“清剿”、“扫荡”,与敌作战千余次。消灭瓦解残 匪、土顽四千五百余人。一九四七年底便收复了失陷的全部地区。沂南县委组织 几十个村的民兵进行联防作战,在沂河一线五十公里长的边沿区,开展“万雷区” 活动,阻止了土顽及还乡团的进犯,保证了秋收秋种顺利进行。鲁中区民兵和地 方武装,全力以赴地围剿残匪,七天之内收复了临朐、蒙阴、沂源、莱芜之间纵 横一百五十余公里的敌伪统治区.打通了蒙山区和沂山区的联系。我主力部队回 来后,如同走进了温暖的家门。为部队休整,准备再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除 此之外,他们还担负了警卫桥梁、看守公路、电线、仓库、以及站岗、放哨,守 护战利品、押送俘虏,打扫战场、捕捉逃敌等繁重的战勤任务。―九四八年秋, 我军攻克济南后,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副司令牟中珩、伪山东省 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等人,化装潜逃。但是,不久我们就接到报告,这三个国民 党的高级将领和要员,虽然侥幸逃出济南,还是分别在寿光县、胶县和滕县被勇 敢机智的民兵捉住了。人民战争是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这是一条真理。 三年解放战争中,我山东民兵和地方武装直接歼敌灭匪即达六十九万余人。 在野战军获取的巨大战绩中,也都包含着山东以及华东解放区其他地区的民兵、 武装力量和全体人民群众的不可磨灭的功勋。 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 我国革命战争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是大兵团作战。战场范围广,参战 兵力多,战役规模大,机动性强。要取得胜利,需要有雄厚的后勤支援力量。当 时华东野战军本身的后勤力量有限.衣食住用及计多战勤工作几乎全靠人民群众 来承担。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山东人民有七百多万人参加了支前行列。将四亿二 千五百多万公斤粮食及巨量的作战物资运达前方,保证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使我数十万华东野战军,在大兵闭运动作战中,有了可靠的物资保障。鲁南战役 后,我军原拟在南线继续歼敌,庞大数量的支前物资都已运往南线。由于敌情变 化,我军为抓住有利战机,大量歼敌,决定改变作战部署,主力部队突然迅速北 上围歼李仙洲。当时,我们最为担心的是粮草、弹药等能否及时转移。在这个长 达一百七十余公里的战场上,几乎全靠人挑,畜驮、独轮小车装,要把数以亿万 公斤计算的弹药物资运往前线,困难是很大的。但是,英雄的山东支前群众,毅 然掉转方向,随军北上,以顽强的意志,高度的智慧和艰苦卓绝的行动,长途跋 涉,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昼夜不停,将急需的粮弹和各种物资,及时转运到北 线,从而有力地保证了莱芜战役的胜利。一九四七年秋天,为解决我转入外线作 战部队的冬装,华东野战军领导同志要后勤部门,在十月前务使前方战士都穿上 棉衣。但原在滨海地区做好的棉衣,无法运到,后勤部门的同志带着这一紧急任 务,来到惠民地区。那里的地方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听说要为子弟兵赶做棉衣, 全力以赴组织布匹,棉花和生产工具,日夜赶制,有的群众甚至把自己棉衣、棉 被中的棉花取出来,絮在指战员的棉军装里边。在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 他们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间,就提前完成了赶做棉衣的任务。 山东人民对战争的伟大支援,在淮海战役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淮海战役是 华东野战军同中原野战军的联合作战。参战兵力约六十万人。作战地域,东起海 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参战部队加支前民工等每日需粮食数百万 公斤。加之气候寒冷,供应线长,运输不便。因此,粮食的供应,就成为淮海战 设能否取胜的一个重要关键。为此,毛泽东同志一再指示我们,必须统筹解决全 军连同民工一百三十万人三至五个月的口粮、以及弹药、草料和伤员的治疗等问 题。华东局发出了“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的指示,提出了“解放军打到哪里, 就支援到那里”的口号,组成了华东支前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支前工作的统 一领导。山东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省吃俭用,保证了部队用粮。鲁中有个区, 预征一百万公斤粮食,群众却提前两天征粮六百―十五万公斤,超出原计划六倍。 解放不久的济南市宝丰面粉厂全体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抢修机器,夜以继 日地生产,产量提高一倍,为前方突击生产面粉六百万公斤。在整个淮海战役期 间,山东解放区每天平均运出原粮一百五十万公斤,在各解放区支援前线的二亿 二千五百万公斤粮食中,山东就占一亿一千五百万公斤。准海战役后期,敌人在 我军重重围困中,因断粮而互相殴斗、火并,甚至掘地挖坟,以棺木死尸为柴, 烤烧战马充饥。我军阵地上.却是粮足饭香,兵强马壮。待战役结束时,前方尚 存余粮二千多万公斤。 山东人民不仅无私地献出大量的粮食,而且及时克服种种田难,将粮、弹、 草料源源送往前线,表现了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运送中,有的民工遇到雨雪. 就把自己随身携带的蓑衣、狗皮,甚至脱下棉衣盖在粮弹上。遇到山高坡陡、道 路泥泞,不便推车,就卸下粮弹,改用肩扛。遇到敌机轰炸扫射,自己的同伴不 幸牺牲了,就把他们车上的粮弹装到自己车上,继续前进。有的民工在自己带的 粮食吃完的情况下,宁肯饿着肚子,也不动用车上一粒粮。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 我军在河南水域东北陈官庄地区围歼杜聿明集团时,北风刺骨,地冻天寒。鲁中 一分区为给前线送粮,从泰安经兖州、济宁、韩庄、徐州、肖县,到随军粮站, 最后运到部队炊事单位,共用了小车、火车、木船,汽车、小挑等五种运输工具, 经过七道手续,征途千里,辗转换载,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腔东有位农民, 为给前线送粮,涉冰河、顶风雪,日夜奔波,鞋子磨烂了,就光着脚推车子。他 带了―根在旧社会讨饭用的小竹棍,每到一地就在上面刻上地名.支前结束时, 上面别满了山东。汀苏、安徽三个省八十八个城镇和乡村的名宇。这不是普通的 里程记录.而是千百万英雄民工所走过的艰苦光荣的战斗历程的缩影,是山东人 民英勇支前的有力见证。 大兵团作战,部队总会有伤亡,能否把伤员及时抢救下来,直接关系到伤员 的安危,影响着部队的土气。在炮火纷飞的战斗中,在敌我厮杀的阵地上,担架 队员们拚着生命抢救伤员,有时在敌人火力底下不能抬也不能背,就趴在地上, 再把伤员背到自己身上,驮着往前爬行。为了减少伤员的痛苦,天冷时,许多民 工把自己的被子,狗皮给伤员垫在身下,把棉衣盖在伤员身上,天热时,在担架 上搭棚给伤员遮荫凉。不少民工用嘴给伤员吸痰,用自己的吃饭小瓢给伤员接屎 接尿,遇到敌机轰炸扫射,就争相掩护伤员,宁愿自己牺牲,也不使伤员再次负 伤。原藏马县子弟兵团,冒着炮火抢救伤员,冲破敌人数道封锁线,一次行军千 余里,把伤员安全送到后方,荣获“陈毅子弟兵团”的称号。渤海一分区某担架 团,在淮海战役中,得了六十多面奖旗,荣获“模范担架团‘的称号。该团有位 特等功臣,将自己棉袍中的棉花撕下来给伤员擦污物、血迹,一件棉袍竞撕去了 半截。华东野战军的指战员们都深深感谢山东人民。他们说;有这样的担架队随 军救护,打起仗来心里踏实,负了伤准能被抢救下来,从而更加鼓舞起战斗的勇 气和信心。 山东解放区的广大妇女和儿童,在男青壮年大部出工支前的情况下,积极参 加生产,为前线多作贡献。她们日夜赶做军鞋,家家碾米磨面,在柴草缺乏的时 候.她们甚至拆掉自己的草房当柴,烙出煎饼支援前线。伤员从村里转运时,她 们精心服侍,洗衣烧水送鸡蛋;部队行军从村里通过时,她们在路两旁摆设茶水 站,将一碗碗深情的大枣水、绿豆汤送到每个战士的面前;部队道路不熟时,她 们就主动当向导,带路走在前;部队住下时,她们又带上针线,补补连连,挨班 慰问。指战员们亲身体会到,解放区处处有亲人,村村都温暖。 山东人民还在我军前进时,修桥补路,使部队行军作战,畅通无阻。有的农 民将自己的大车推到河水中,给部队架桥,有的甚至拆了自己的房子,用木料作 桥梁。淮海战役前,敌人将徐州北边茅村铁桥炸毁,妄图阻止我军前进,要修复 需半月时间。我军为能迅速前进,围歼敌人,必须尽快将桥修好。为此我们要求 鲁中南区党委想尽一切办法,三天之内将桥修通。鲁中南区党委派专人负责,发 动群众,结果只用两天半就把桥修通了。当我们在指挥所里接到这个报告时,都 被山东人民这种英勇顽强,战胜困难,坚决完成任务的精神所感动。 每当回忆山东人民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援,我就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华东战 场,听到了那隆隆的炮声和千万辆支前小车发出的有节奏的鸣响,也仿佛看到了 英雄的山东民兵和浩浩荡荡的支前民工在随军转战、奋勇支前的情景。我不由地 想起了陈毅同志在《记准海前线见闻》中的诗句: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 随军旋转逐西东, 前线争立功。 担架队,几夜不曾睡, 稳步轻行问伤病: 同志带花最高贵, 疼痛可减退? …… 这就是对当时民工支前的真实写照。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山东人民又“推 起小车下江南”,同其他解放区的人民―起,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上海, 一直随军打到浙江、福建等地。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的英雄业绩,将永垂史册, 永放光辉。 早在一九三四年一月,毛泽东同志就曾经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 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今天,当我们回忆山东人民对 解放战争的巨大支援的时候,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仍然感到十分亲切,完 全正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了作战方法的变革,未来的反侵略战争 必将极大地不同于过去的革命战争。但是,人民战争的根本性质,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要蠃得战争的胜利,仍然必须坚持人民战争的思想。真正的铜墙铁壁,仍然 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人民群众,这是肯定无疑的。   --------   梦远书城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