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十一章 苏中战役后的华中战局和宿北战役 从苏中战役结束后到宿北战役,即一九四六年九月到十二月中旬的三个半月, 是华中战事由前部转向纵深,我军进一步集中兵力,调整布局,把运动战、歼灭 战推向更大规模的重要时期。 华中野战军主力由苏中北移 从一九四六年七月中旬起,华中野战军在苏中解放区前部机动作战的一个半 月里,主动放弃了如皋、海安两城,取得了七战七捷。但是,敌人继续增加进攻 我华中的兵力,为了进一步大量歼灭敌人,战局必然向华中纵深转移,这是可以 预见到的。然而,转移的时机和方向的选择以及转移后的战略布局,则是带全局 性的问题。当时并没有预案,我们必须很好地去体会中央的意图和结合战争的实 际来解决。 苏中战役即将结束时,我和谭震林同志商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考虑军委八 月十五日来电指出的:“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继续在那里作战一个月”的要 求。照此推算,我军在苏中作战的时间应延续到九月中旬。促是,经过四十多天 的激战,部队急需休整和补充。实际上,我们已经几次推迟了休整时间。早在七 月二十日,我曾拟电请示军委:为“保持与巩固已得胜利,争取部队休整。争取 主动,暴露敌人的弱点,制造敌人错误,拟即乘胜收兵”。中央复电“同意粟电 乘胜收兵,休整两星期再战”。后因敌人的弱点很快暴露,再出现战机,我们当 然应该不顾疲劳,连续作战。现在战役目的即将完成,部队实在需要抓紧作一短 暂的休整。因此,我们于八月二十七日报告中央、陈毅、张鼎丞、邓子恢:“我 军必须休整才能再战,故决定以包围如皋、海安形势,开展政治攻势,争取八十 五军一六○师。”八月二十九日我们又建议,以第五旅攻占黄桥,第一、第六师 部署于如皋、海安之西部,一面休整,一而对海安采取进攻姿态,暂时围而不攻。 如果敌人不能在十天之内向海安增援,我则攻占海安,以争取补充近万参军战士 和解决部队的冬衣;如敌人在十日内增援海安,我则打援。我们的这一部署是过 渡性的,我们预期只要实现其中一个设想,均有利于下一步转兵他去;即使军委 仍命令我们在原地作战,也比较主动。八月三十一日军委复电指示:“粟谭二十 九日电悉,所见甚是。不管敌情变化如何,一、六师至少休整十天,加以补充, 五旅攻占黄桥后,亦须休整,养精蓄锐,以备再战”。陈毅同志也批准了我们的 部署。 这时,华中战场的改我态势是:苏中之敌被我阻于海安、如皋以南,海安、 如皋已成孤点;淮北之敌与我对峙在泗阳、众兴之线。八月底,驻守于徐州之敌 有逐步向东打通陇海线,并有威胁我淮阴、临沂的模样。其企图当是切断我华中 与山东的联系,进而围歼我华中的主力。这个变化,引起军委的关注。八月二十 七日中央军委电示陈毅同志:在津捕线上,在陇海线上,或在两线之间,或在他 处,寻机歼敌,以改变战局。并于八月二十九日发电询问我们,在东线作战一时 期后,“西调攻击泰州、宜陵、仙女庙、扬州之线,有攻克把握否?假如攻击该 线得手后,第二步开往淮南作战,以期恢复第三、第四两分区并相机切断蚌浦线, 其便利与困难条件各如何? ”我们上报了有关情况。八月三十一日第五旅攻克黄 桥,苏中战役结束。九月四日军委指示:“希望能于九月上半月完成东面作战任 务;下半月休整。十月上旬攻取扬泰线,中旬休整,下旬进入淮南作战”。可以 看出,军委的设想是,山东野战军主力先给徐州东犯之敌以相当的打击,然后集 中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从淮北、淮南两面夹击敌人。陈毅同志十分关注华中 与山东的联系,在军委八月二十七日电示后,于九月四日提出了山东野战军主力 的三个作战方案,并权衡其利弊:“第一案,北移沭阳,迎击东进之七十四师、 六十九师,可保持鲁南的联系,但只能留九纵守泗阳、众兴,力量是不够的;第 二案,就地出击攻洋河,估计要打桂系两个师,必拼消耗,不合算;第三案,留 现地待机”。 mpanel(1); 我和震林同志接到华中分局转来的陈毅同志的电报后,反复研究,认为两淮 ( 淮阴、淮安) 是苏皖边区的首府,又是苏中前线的后方,苏中战役之能够顺利 实施,得助于陈毅同志率数万大军作战于淮北,使我们的翼侧与后方有所保障。 如山东野战军不先给对峙于泗阳、众兴之敌以打击即转至沭阳作战,有使该敌迅 速乘隙占领两淮和运河线,迫使我军放弃华中的危险。因此我们于九月七日和八 日连电建议山野主力先在泗阳寻机歼敌;如必须北移作战,则苏中主力撤围海安, 争取十天左右的休整后北移泗阳地区,以保障两淮的安全。九月九日五时,军委 复示:“同意放弃( 攻取) 海安,休整十天,准备向北机动”。这是华中主力作 战方向的一次重要调整,即:由原定向西机动,调整为向北机动。 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九月八日,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领的晋冀 鲁豫野战军在定陶获得大捷,全国振奋。军委于当日发电指示陈( 毅) 张( 云逸 ) 黎 (玉) 张( 鼎丞) 邓( 子恢) :“我刘邓已大胜,对你们必有帮助。同意八 师暂不北调,俟秋高水落,集中兵力在淮海歼敌,并与粟潭南北配合,巩固两淮 开展局面”。我们接获此电很受鼓舞。为了使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向北机动之前得 到兵员及冬衣的补充,我便于九日发电给中央和陈毅同志,建议在打下海安后再 北移。电报发出后,就接到陈毅同志于同日来电:“淮北敌情正在变化中,如蒋 军由宿迁东进,我军即时出击,或在宿迁、沭阳、新安之间歼敌,或西进攻睢宿 地区,保证可以改变战局。如是沭阳、两淮、鲁南均不致引起突变”。要我们 “仍以打下海安,争取休整,相机转移为好”。华中分局的鼎丞、子恢同志也发 电主张先攻占海安,“以免功亏一签”。这几个电报几乎同时发出,可谓所见略 同。 但是,军委综观全局,于九日亥时来电指示:“粟谭部连战疲劳,亟待休整, 目前各方敌情正在改变,无论将来向何方作战,似以放弃( 攻取) 海安,即时休 整”。这时震林同志已赴华中分局,这一指示引起我的高度重视。虽然中央在十 日又复电:“九日电悉。如你们以为攻占海安于大局有利,则可决心攻取海安”。 但我体会到这是中央对战区指挥员意见的尊重,我们更应该认真领会军委九日亥 电指示的精神,研究战局可能发生的变化。这时我们获悉敌汤恩伯将接替李默庵 指挥苏北军事,并限于九月底完成一切准备,十月初开始第二期进攻。随即军委 也向我们通报了这一情况。我分析攻占海安固然对坚持苏中和动员参军以及解决 冬衣有所帮助,但预计要付出一千五百人左右的伤亡代价。从今后战局的发展来 看,似须诱敌更深入一些,以便于大量歼敌,我如攻下海安,亦仍须放弃。不如 放弃攻占海安的计划,将攻取海安所付代价,留作以后在运动中歼敌之用更为有 利。我立即于九月十日将上述意见报告军委、陈毅同志和张鼎承、邓子恢、谭震 林同志。 此时,淮北敌情在急剧变化。敌第七军、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二十八军向泗 阳和两淮发起了进攻。陈毅同志电称拟率第二、第七、第八师及九纵坚决歼灭进 攻之敌。军委赞同这一建议,并根据这一情况,于十一日八时指示我们:“主力 即开两淮机动”。于是我们立即收拢队伍,兼程北上。 以上说明,华中主力北移的行动,是军委、毛泽东同志依据淮北和苏中两个 战场的敌我形势的急剧变化,经过同战区指挥员的商讨后定下来的。从九月九日 复示我们:“准备向北机动”,到十一日指示我们:“即开两淮”。前后仅三天 时间,其中还有若干反复变化。有一种说法:军委早就确定了华中主力北移作战, 由于华中战区指挥员有不同意见给延误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主动放弃两淮 针对敌军的动向,军委的意图是调动山野、华野两大主力,歼灭进犯两淮之 敌。毛泽东同志于十一日亲自拟电指示陈毅同志和我们:“1 .敌六个旅南下, 两淮危急,粟率苏中主力( 一、六师) 立即开两淮,准备配合陈宋主力彻底歼灭 该敌。但陈宋现应独立作战,务于粟谭到达前,歼灭南下之敌一至两个旅,顿挫 敌之前进,争取时间以待苏中主力到达,协力歼灭全部;2 .同时张邓要注意邵 伯、高邮、洪泽湖诸防务,严防敌偷渡进袭;3 .两淮工厂资材速迁安全地带”。 海安距两淮约二百五十公里,一路水网,既少陆路,又少船只,且值天雨不 断,预计先头部队于九月十八日才能到达,大部队要二十五日才能到达。而两淮 战局的发展不如人意,敌人的攻势未能受到顿挫。谭震林同志于九月十一日由淮 安向中央陈述:“华中主力最快要到二十日才能赶到两淮,恐到达高( 邮) 、宝 ( 应) 时,两淮已失”( 高、宝分别距淮阴一百五十公里和七十五公里) 。陈毅 同志也于九月十五日致电中央:“苏中主力已北调,要二十五日才能到达两淮地 区,已来不及参战。” 九月十九日十八时,我军在给敌人以一定杀伤后,为保存有生力量,主动撤 出两淮。 两淮是华中的首府,放弃两淮是件大事,当时正值伪国大召开前夕,敌人大 吹大大擂自不待言,即在我们内部也引起种种议论,有的同志认为是打了败仗。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华东战局的发展呢?现在作些探讨是有益的。 首先,研究这个问题不能脱离我们的战略方针。经过七八两个月的初期作战, 我军分别在几个方向上迎击敌人,以暂时撤出部分土地和城市为代价,换取了歼 灭敌十余万人的重大胜利。两淮并无死守之必要,为保存有生力量,主动撤出两 淮是符合我军战略方针的。若因两淮是华中首府,便以保守这个城市为目标,同 敌人进行战役决战,则是错误的。 其次,回想当时的战场实际情况,我军还不具备歼灭敌先头部队――国民党 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条件。后来在孟良崮能够歼灭它是我军经过宿 北、鲁南、莱芜三个大歼灭战,我军的装备、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积累了大歼灭 战的经验,才以五倍于它的兵力,达到全歼该师的目的的。解放战争开始,敌强 我弱的形势很明显,打歼灭战的规模必须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一直认 为,即使第一、第六师赶到淮阴,并在淮阴同敌人作战,不仅不会讨便宜,还会 吃大亏。华中主力在苏中几仗打得比较顺利,没有吃过什么大亏,由小到大,逐 步发展作战的规模,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记得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五日我曾应 新华社记者之约,谈了我军主动撤出两淮后之华中战局,其中说到,“我军的撤 出两淮,绝对不是我们军事上的失败,而是对蒋军大规模歼灭战的开始”。这个 分析是符合战争发展的实际的。 决心在淮海打一个大歼灭战 我军撤出两淮后,华中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是南北两线敌军,对我 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苏中已成为敌后;另方面则是我华中、山东两野战军靠拢, 兵力更加集中。于是九月二十日我们华中分局的几个同志,联名向军委和新四军 军部报告:“华中形势起了基本变化,沿运河线之淮安、宝应、高邮一线,因地 形关系很难求得歼灭,只能取得在战术上的胜利,整个运河线以东地区成长蛇形, 不利主力作战。为了改变华中局势,我们建议,以集中华中、山东两个野战军攻 下宿迁,得手后再向西扩张战果……”与此同时,我们对坚持苏中敌后斗争作了 具体部署,使留在敌后坚持原地斗争的干部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工作上 有所准备。 次日,陈毅同志复电:“我同意华中分局二十日建议,山野、华野集中由淮 海区向西行动”的办法,并主张两个野指合成一个。 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二日,中央电示“同意集中两个野战军统一指挥,向淮 海行动打开战局,望即按此方针坚决执行”。次日又来电指示:“山野、华野两 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谭 震林为副政委,如同意请即公布( 对内) 执行”。 对于两个野战军会合后的作战方针和任务,毛泽东同志九月二十八日亲拟一 份电文指示:“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我们意见:1 、不要打桂系,先打中 央系;2 、不要分兵打两个敌人,必须集中打一个敌人”。 陈毅同志亲自来到华中分局,在他领导下,共同商定了以下各点:第一,集 中山野、华野主力于宿迁与沭阳之间、六塘河以北地区。十月五日前后集中完毕, 如敌此时东进即歼敌于运河东岸,敌如不进,即西渡运河,恢复淮北。第二,在 涟水、两淮、宝应地区设指挥所,作为箝制方向并掩护做冬衣。第三,部署盐阜、 淮海、两淮、高( 邮) 、兴( 化) 、宝( 应) 各地之坚持斗争。重点是集中主力 出击以及确保和坚持华中地区。十月一日,陈毅同志将上述部署报告了中央。中 央随即复电:“部署甚好,望坚决执行”。 但是,敌情又起变化,鲁南之敌进占峄县、枣庄,威胁临沂。陈毅同志提出 山野回鲁南,华野留淮海区作战;或者全军入鲁作战的主张。十月十四日,军委 来电询问我们:“你们觉得全军去鲁南歼敌把握如何?如确有歼敌把握,自以去 鲁南打较在淮海打为有利。因鲁南敌歼灭后,即可出陇海、淮泗对华中局面并非 不利,问题是歼敌究以在何地为宜”。 我对陈毅同志的建议和军委的来示进行了认真的考虑。在毛泽东、朱德同志 的长期培育下,我对于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是熟悉的。但是,诱敌深 入到何地域,是战略性的问题。我作为战区指挥员,守土有责,首先考虑的还是 在华中地区作战。十月十一日,我曾建议集中山野、华野主力,沿陇海路西进, 在邵 (县) 睢( 宁) 铜( 山) 地区寻歼蒋军主力。这时,我对比了淮海与鲁南的 战场条件。淮海地区地势平坦,交通发达,通道多,有利于敌人的调动和集中。 战争初期敌人兵力、火力、机动能力都比我们强得多,而且淮南、淮北已失,西 部已暴露于敌,我军要在这一地域达成战役优势相当困难。鲁南的地形条件很好, 群众条件、供应条件也是很好的。从战略防御阶段来看,把鲁南作为诱敌深入的 底线自然比淮海好。但是,我又考虑到:第一,当前蒋介石的进攻重点在华中, 如我即刻全军入鲁,敌之进攻重点也将立即由华中进至山东,而华中将过早地丧 失,对于长期作战不利。第二,两淮失守后,敌已对我形成半包围的态势,如果 我不能在淮海打一个规模较大的歼灭战,则下一步转移作战将陷于腹背受敌的困 境。第三,我军撤出两淮,群众中已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波动,如不能再打一 个胜仗就全军入鲁,对民心、军心不利。第四,为开展苏北地区的敌后游击战争, 也需要再打一仗。几个月的战争经验表明,主力仗打得好,土地改革进行得彻底, 干部下决心坚持是坚持敌后原地游击战争的三个必要条件。前一段的仗是在苏中 地区打的,苏北地区还没有打过胜仗。所以我认为全军入鲁作战的设想是很好的。 但似宜在入鲁之前争取在淮海打一个好仗。经过各方面的郑重商讨,十月十五日 子时再次决定暂缓去鲁南,先在淮海打一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并将此意见立即 报告军委。 同日十二时,毛泽东同志来电:“十五日子时电悉,决心在淮北打仗甚慰。” “陈( 毅) 张( 鼎丞) 邓( 子恢) 曾( 山) 粟( 裕) 谭( 震林) 团结协和极为必 要。在陈( 毅) 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 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复电 商贻误戎机) ,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在山东、华中两路野战军靠拢后,十月一 日陈毅同志在向军委报告作战部署时即提出:“华野、山野统一指挥”‘“在军 事上多由粟下决心”。我长期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工作,对他十分尊敬和钦佩,在 他领导下心情很舒畅。现在中央、陈毅同志要我担负这个重责,我决心竭尽全力 地挑起这副担子,当好陈毅同志的助手,使陈毅同志用更多的力量抓全局。 从十月底到十一月初,我们在涟水西北陈师庵等地先后召开了多次干部会议。 陈毅同志针对当前战局和两个野战军统一作战的新情况,在会上讲解形势,总结 初期作战的经验,号召全军进一步学习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所制定的“集中优势兵 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树立高度集中统一的思想,同心协力克服暂时 的困难,积极完成作战和建军等任务。这些会议,对于提高华东全军干部特别是 高级干部对当时形势的认识,正确理解保存地方与歼敌有生力量的关系,以及增 强军内外的团结等,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广大群众继续进行土地 改革,开展节约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检查和总结了前一段的支前工作,成立了华 中北线支前司令部,统一调度苏北地区的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并将华中后方机 关和物资逐渐向山东转移。 集中兵力,打敌一路 我军撤出两淮,敌人十分骄狂。十一月底十二月初,蒋介石为配合伪国大召 开后的声势,拟定了一个以十二个整编师( 军) 二十八个旅,分四路向华中解放 区进攻的计划,妄想切断我山东与华中的联系,聚歼我华中主力,在年底以前 “结束苏北战事”。到十二月上旬,我们逐渐侦知和判明敌四路进攻的部署是: ( 一) 以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协同整编第六十九师共六个半旅,由 徐州绥署副主任吴奇伟指挥,以整编第十一师师长胡琏为前线指挥,由宿迁向新 安镇 (现新沂县) 、沭阳进攻;( 二) 以另一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协 同整编第二十八师、第七军( 同整编师) 共七个旅,由徐州绥署副主任李延年指 挥,由淮阴、淮安向涟水进攻,尔后继续北犯阿湖,配合宿迁北犯之敌打通陇海 路东段交通,并策应该地阴谋叛变之原起义伪军郝鹏举部的所谓“反正”;( 三 ) 以第一绥区李默庵部之整编第六十五师、第八十三师、第二十五师共六个旅, 由东台向盐城、阜宁进攻;( 四) 以整编第二十六师( 附第一快速纵队) 、第五 十一师、第五十九师、第七十七师共九个旅,由峄县( 现峄城) 、枣庄、台儿庄 地区向临沂、郯城进攻。各路敌军进攻的时间,统限于十二月十三日开始。 面对敌人四路进攻的形势,我军打不打?何时打?怎么打?要求战役指挥员 从错综复杂的情况中迅速作出决择。这时陈毅同志在鲁南,正密切注视着战局的 发展,运筹着我军的作战行动。他从十二月三日到七日曾提出五个作战方案上报 中央并征询我们的意见。这五个作战方案是:第一,我军部署不变,分别在盐城、 涟水、沭阳、鲁南地区迎击四路进犯之敌。第二,华中野战军担任歼击进攻盐城、 涟水两路敌人,山东野战军负责歼击进攻鲁南、沭阳两路敌人。在各自担任歼击 的两路敌人中,先打哪一路,由野战军领导视情而定。第三,华中野战军首先集 中兵力歼击进攻涟水或盐城之敌,尔后协同山东野战军全力夹击进攻沭阳之敌。 第四,集中山东、华中两野战军主力歼灭进攻沭阳之敌,以部分兵力牵制其他三 路敌人。第五,不怕敌人进占沭阳,我军均在原地待机,待进一步判明敌之具体 行动后再作处置。陈毅同志认为,上述五个方案各有利弊,但以集中力量歼灭进 攻沭阳一路敌人为最好。为此,华中野战军主力,应集结在涟水附近适当的机动 位置,山东野战军应集结在陇海路北沂河沿岸的机动位置,以便于三日行程内赶 到进入战斗。 接到陈毅同志的五个作战方案时,我正在盐城以南指挥作战。我结合当面的 敌我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在四路敌军中以进攻沭、新一路对我威胁最大。 只有集中主力歼灭这路敌人,才能取得主动。但目前我军阻击该路敌人的兵力比 较单薄。为此,我与谭震林同志商量联名建议陈毅同志率山东野战军主力迅速南 下,至少进到陇海路边的机动位置上,以便决心打进攻沭阳一路敌人时,能在约 二日内赶到参战。 十二月九日,陈毅同志复示,决定亲率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和第八师于当夜 移到郯城西北的码头镇以西地区,兼顾打击鲁南之敌,如需南下歼击宿沭地区之 敌,两夜即可赶到。这样,集中兵力,先打宿沭一路敌人的决心,基本上定下来 了。 军委对宿沭这个方向极为关注。十二月九日军委来电要我待盐城作战结束, 敌情完全明了后,考虑部署,提出计划,电报军委。十二月十一日下午,军委来 电“庆祝盐城大胜”,并指示我“即日北返部署沭阳作战”。我立即由盐城兼程 出发,于十二日到达陈毅同志处。十三日,毛泽东同志认为我尚未赶到陈总处, 又再次给我和震林同志发电指示:整编第十一师到达宿迁后,必配合整编第六十 九师向沭阳进攻,只有歼灭该敌方能保持沭阳在我手中。如沭阳失守,华中野战 军主力即难以在苏北连续作战;有被迫转至鲁南的可能,对比点的严重性必须估 计到,并要我们将处理意见及作战部署报告军委。 我们进一步调整了部署:( 一) 华中第九纵队位于叶海子、五花顶地区( 均 宿迁以北) ,监视宿迁的敌人,( 二) 第六师、华中第十纵队的第六旅、第七师 的第十九旅,位于涟水地区,监视淮阴的敌人;( 三) 华中第七纵队的第三十一 旅、第十纵队的第十三旅和第三十旅,位于盐城地区,监视东台的敌人,鲁南第 十师、滨海警备旅位于峄县以东地区,监视台( 儿庄) 、峄( 县) 、枣( 庄) 之 敌;( 四) 第一纵队、第八师集结于郯城西南地区;( 五) 第二纵队与第七师的 第五旅集结于沭阳南北地区,执行机动作战任务;( 六) 第一师由盐城向涟水地 区转移。这是一个以寻歼宿、沭之敌为重点,兼顾苏鲁两个方向的部署。 在这里我要补叙一下。我放弃两淮后,自十月中旬至十二月初,山东野战军 和华中野战军分别在鲁南、涟( 水) 南、盐( 城) 南抗击来犯之敌。其中战斗规 模较大的有:( 一) 东台防御战,自十月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我苏中第七纵队杀 伤自海安北犯东台之敌两千余人。( 二) 涟水保卫战,自十月十九日至十一月一 日,歼敌七十四师八千余人。( 三) 峄县以东傅山口之战。自十月二十七日至三 十日,反击峄县东犯之敌,给敌七十七师两个团以歼灭性打击。( 四) 台( 儿庄 ) 枣( 庄) 反击战,自十一月十日至十一日歼敌七十七师一部。( 五) 淮( 阴) 沭( 阳) 路反击战,自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歼敌四千余人。( 六) 盐南反 击战,自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八日反击由东台北犯之敌,歼敌五千余人。以 上六次战斗共歼敌约三万人。其中涟水作战,虽然基本上是一个消耗战,但保住 了涟水城,掩护了华中领导机关北移山东,是六仗中坚持时间最长,杀伤敌人数 字最多的一仗,把敌人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师打伤了。有人认为,既然已经决 定集中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在淮海地区打一个歼灭战,这几仗就不应该打。这 个看法是片面的。当时敌人对我形成半包围态势,敌军下一步的动向尚不明朗, 我军集中兵力,寻歼敌一路的战机尚未出现,而华中解放区仅剩下四城( 盐城、 阜宁、涟水、沭阳) ,南线之敌向涟水、盐城等地推进,企图夺取上述四城,进 一步迂回、压缩我们。我们必须打破敌人这一计划,开拓战场。在作战指导中要 注意处理好第一仗与第二仗、第三仗的关系,打第一仗要为第二仗、第三仗创造 条件。须知我们兵力集中了,敌人兵力也更加集中,如果战场被压缩得太狭窄, 到敌人向我们全面进攻时,我军缺乏回旋余地,就更被动了。如果不打这几仗, 放敌人长驱直入,后来集中兵力先打宿沭一路敌人的决心就不那样好下了。 整编第六十九师全军覆没 我协助陈毅同志指挥宿北战役深感责任重大,心情紧张。这是因为即将开始 的这一仗,是山东、华中两野战军合并后共同作战的第一仗。由于我军这一段战 事进展不算顺利,部分同志产生了一些埋怨和怀疑情绪,虽然作了许多工作,思 想认识有所提高,但是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打胜仗。何况敌人已对我形成了半 包围的态势,我们处于敌人四个方向的进攻之中,这一仗是我摆脱被动夺取战场 主动权的关键一仗,只能打胜,不能打败。但是,从战役指挥来说,我对情况却 比较生疏。这次直接参战的部队基本上都是山东野战军。叶飞同志指挥的第一纵 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是了解的,但日本投降后他们北上山东,已一年多了。 对其它部队就更不了解。同时,两个野战军合并后,指挥机关尚未统一,我只身 前来,对司令部工作的同志也是生疏的。我对淮海地区的民情、地形诸情况也远 不如对苏中地区熟悉。至于作战对象,许多部队都是新交手,这些都使我感到心 中无底。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指挥的特点都是慎重,而就我个人的心情来说,宿 北战役时更为紧张一些。 我们密切注视着敌情的变化。十三日,宿迁之敌分左右两个纵队沿宿( 迁) 新( 安镇) 、宿( 迁) 沭( 阳) 公路发起进攻,其左纵队先头部队占领晓店子、 嶂山镇( 宿迁以北) ,其右纵队先头占领曹家集、高圩( 宿迁以北) 等地。只是 整编第十一师是否参战,仍末得到证实。我们的作战方案有两个:第一方案是首 先歼灭向新安镇进攻之敌左纵队于五花顶地区,尔后再歼灭进攻沭阳之敌。第二 方案是如敌左纵队迟迟不进,而敌右纵队发起进攻,则首先集中兵力歼灭该敌于 耿圩以西、颜集以南( 宿迁以东) 地区。为了保证不失时机地发起战役,令第一 纵队、第八师于当晚向新安镇西南的新店子以北地区隐蔽开进。 十二月十四日,敌继续向我军进攻。中午,查明:由曹家集向来龙庵进攻之 敌右纵队确系整编第十一师;向五花顶、邵店方向进攻之敌为整编第六十九师。 我们又根据这一情况,进一步的分析判断:第一,向华东进攻之四路敌人中,东 台、两淮、峄枣三路敌人因遭到我军打击,顾虑较多,进攻速度不会太快。而宿 迂之敌,见我主力分别部署于盐城、涟水和陇海路以北地区,可能集中兵力乘虚 进犯沭阳和新安镇。第二,敌整编第十一师( 还附属炮兵第十五团及第二十五团 一个营) ,装备精良,兵多将骄,可能冒进。整编第六十九师新任师长戴之奇是 三青团中央委员,反共的死硬分子,该师曾受我歼灭性打击( 曾歼其两个旅) , 这次必图邀功请赏,冒险的劲头可能比整编十一师还大。第三,整编第六十九师 是由三个不同建制单位的旅( 整编五十七师的预备第三旅,整编二十六师的第四 十一旅,整编六十九师的第六十旅和第九十二旅各一个团) 重新组成的,内部矛 盾较多,战斗力弱;整编第十一师是刚由他区调来,对苏北地形民情不熟。第四, 宿迁以北公路两侧有几个小高地,宿迁东北地形开阔,村落小而密,房屋不坚固, 运河、六塘河、沭河横贯其间,不能徒涉,有利于我分割包围、各个歼敌。此时, 我山东野战军主力和华中野战军一部已进入机动位置,可在两天内抵达进攻出发 地域,向敌两翼实施突然攻击,造成战役优势,在运动中歼灭敌人。这一仗如能 打好,我们就可变被动为主动,南下可以围歼进攻涟水之敌,北上可以歼灭鲁南 之敌,西进可以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威胁徐州,调动敌人寻歼回援之敌。 我们于当日定下决心,即以二十四个团的兵力,除以一部割裂敌整编第六十 九师与整编第十一师的联系,并阻击整编第十一师外,集中三倍于敌的兵力,首 先围歼立足未稳之整编第六十九师于宿迁、沭阳、新安镇三角地区,尔后视战况 发展,如有可能,再转移兵力会同北上的第一师( 八个团) 歼灭整编第十一师。 我们命令各部队于当夜隐蔽开进:第一纵队、第八师按原计划于十五日拂晓前进 到新安镇西南新店子以北地区集结;第七师第五旅于十五日拂晓前进至西鲍圩( 宿迁北) ,并准备西渡沭河,控制宿新公路峒( 山吾) 镇地区;第二纵队于十五 日拂晓前进到韩集、泰山集地区;第九纵队坚守五花顶、叶海子、来龙庵等既设 阵地、迟滞敌前进,掩护主力开进;第一师昼夜兼程北上,准备参战。 为策应宿、沭、新方向作战,我们以二十八个团的兵力分别监视和阻击其它 三路敌人:( 一) 以第六师、第十纵队的第六旅、第七师的第十九旅共十三个团 的兵力,在涟水一带监视和阻击自淮阴出犯之敌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二十五 师,以保障主力在宿北的翼侧的安全。( 二) 以第七纵队的第三十一旅、第十纵 队的第三十旅及第十三旅共十个团的兵力,监视和阻击自东台,兴化向盐城进犯 之敌。以上两个方向,由谭震林同志率一个指挥所在涟水城北郊负责指挥。( 三 ) 鲁南方面则以第十师及滨海警备旅共五个团的兵力,位于峄县以东,协同鲁南 地方武装,坚决阻击由台儿庄、峄县、枣庄东犯之敌,确保临沂、郯城地区。我 们立即于十四日午时将此决心与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并报告我已按军委指示北返, 与陈毅同志在一起指挥宿沭方向的作战。十五日军委复示:“决心与部署甚好, 战况望随时电告”。 十二月十四日全天,敌整编第六十九师预备第三旅一部沿公路北犯五花顶以 南阵地,遭我第九纵队一部反击后,缩回嶂山镇。敌第六十旅进至罗庄、博家湖 地区。敌第四十一旅进至邵店,并以一部兵力东犯叶海子,为我第九纵队一部所 阻。敌整编第六十九师师部率第二六七团( 属九十二旅) 进抵人和圩。与此同时, 敌整编第十一师之第一一八旅攻我小牌坊、来龙庵阵地,被我第九纵队一部击退, 敌师部率第十八旅进至曹家集地区。至此,敌第一梯队整编第六十九师全部及整 编第十一师主力,已呈扇形展开,正面、纵深约为二十五公里左右,其后方补给 仅宿迁一点。 敌人这一冒进态势的出现,说明敌人对我军主力的行动尚未发觉,急于按预 定的时间抢占沭阳和新安镇,这正是我军割裂其战斗队形、各个予以歼灭的太好 时机。我们为使主攻部队的战前准备工作更加充分,保持战役发起的最大突然性, 给敌以出其不意的攻击,又将战役发起时间推迟到十五日晚。为先求歼较弱的整 编第六十九师左翼的预备第三旅,再歼该师主力,我们对作战部署又作了调整, 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队的任务:( 一) 以第九纵队主力继续坚守五花顶、叶海子、 来龙庵阵地,吸住敌人,保障我军主力对敌达成合围,尔后协同主力向敌整编第 六十九师出击;( 二) 以第八师、第一纵队一部及第七师的第五旅,分别围歼烽 山、晓店子、嶂山镇地区之敌预备第三旅,任务完成后,由西向东攻击,协同友 邻聚歼整编第六十九师主力;( 三) 以第一纵队主力自晓店子、井儿头之间楔入 敌之纵深,切断整编第六十九师向宿迁的退路相与整编第十一师的联系;( 四) 以第二纵队由东向西突击,与第一纵队协同割裂整编第六十九师与整编第十一师 的联系,并参加歼灭被围之敌。这一部署,一是先打弱敌,矛头首先指向战斗力 较弱的整编第六十九师。二是秘密接敌,突然攻击,乘敌在运动中和立足未稳之 际予以歼灭。三是四面包围,两面夹击,穿插分割,各个歼灭。 十五日拂晓,我第一纵队、第八师已越过新店子进至晓店子、嶂山镇西北地 区;第二纵队进至韩集、泰山集之间;第七师的第五旅进至峒( 山吾) 镇以南之 乔北镇。当日上午,敌继续向我进犯,整编第十一师第一一八旅占领了来龙庵; 整编第六十九师之第四十一旅再攻叶海子,被我第九纵队一部击退。 黄昏,我军乘敌翼侧暴露,各师旅之间出现较大间隙之际,秘密而突然地向 敌整编第六十九师发起攻击,主要突击方向指向该师左侧后。当夜,我第一纵队 一部包围了晓店子之敌,主力以勇猛迅速的动作,由晓店子、井儿头之间楔入井 儿头、曹家集之间,其先头第三旅两个团曾一度攻至敌整编第十一师师部驻地曹 家集以西之马庄、张庄地区,这一攻击完全出乎敌意料,仅战斗一小时,即歼敌 整编第十一师工兵营和骑兵营大部,并一度攻至曹家集土围,距敌师部仅二、三 百公尺,把敌打得惶惶不安,不知所措。我第八师以两个团与敌六十九师彻夜激 战,向烽山守敌连续进行了四次猛烈冲击,终于在拂晓前突破了敌三道阵地和两 道副防御工事,占领了烽山,歼灭了第六十九师预备第三旅一个加强营,在敌整 个部署中打开了一个缺口。我第七师第五旅及第九纵队一部占领了嶂山镇以北及 以东阵地。 此时战场形势对敌极为不利。敌六十九师为保障其右翼及后方的安全,改变 不利态势,一面将第四十一旅向苗庄、蔡庄,第一一八旅向高圩、李圩、曹家集 收缩,一面组织预备第三旅和第六十旅实施反击,企图夺回烽山。 烽山是战场制高点,是进攻或防御的重要依托,此处得失对战役全局影响甚 大,我遂今第八师不惜任何代价守住烽山。十六日全天,敌预备第三旅和第六十 旅以约两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和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向我烽山阵地多次猛烈反扑, 我第八师一部顽强坚守和积极反击将敌击退。此时,烽山镇之敌预备第三旅一部 见势不妙,即绕道窜人晓店子。我为全歼敌整编第六十九师,又今第八师接替第 一纵队第二旅围歼晓店子守敌预备第三旅的任务;第一纵队全力由烽山、晓店于 之间向东,往敌之纵深猛插,割裂敌整编第六十九师与整编第十一师的联系;第 二纵队向高圩、李圩攻击。当晚我第一纵队即果敢勇猛地楔入敌纵深,占领了高 家洼、傅家湖一线,一部插入晓店子以南,占领三台山,切断了整编第六十九师 的退路,并对整编第十一师构成了阻击正面;我第七师的第五旅及第九纵队一部, 趁邵店之敌第四十一旅西窜之机,抢占了李庄、高庄等地,切断了该旅与其师部 的联系。此时,敌整编第六十九师已陷入重围,不断向整编第十一师师长胡琏呼 救。 十七日,敌整编第十一师之第十一旅、第十八旅,在飞机、炮兵火力掩护下, 由井儿头、曹家集等地向我蔡林、张林、高家洼一线阻击阵地进行了连续猛烈攻 击,企图解整编第六十九师之围,但在我第一纵队一部兵力的顽强阻击下,激战 终日,敌伤亡很大,未能得逞。接着我军又从傅家湖以南迂回其右翼,援敌则惊 慌失措,立即回窜。当日十八时,我第八师对晓店子守敌发起攻击,在炮兵火力 急袭后,仅用二十五分钟即突破敌防御阵地,并在五个小时内全歼了预备第三旅。 敌整编第六十九师余部在我强大攻势下,继续收缩兵力,企图固守待援。我不给 敌喘息,即令第一、第二、第九纵队及第七师的第五旅等部主力,向被分割包围 于人和圩、苗庄、罗庄等地之敌整编第六十九师师部及第四十一旅、第六十旅展 开逐点攻击。各部虽给敌以重大杀伤,但当日进展不大。 十八日,敌整编第十一师再次全力北援,又被我第一纵队和第八师各一部所 击退。此时,敌见增援无望,即以飞机掩护李庄、罗庄之第六十旅仓皇突围,我 军立即勇猛出击,将其全歼。人和圩之敌突围未成更加动摇,我第二纵队和第九 纵队经充分准备后,于黄昏发起总攻,迅速突入圩内,战至午夜,全歼守敌整编 第六十九师师部及第二六七团,师长戴子奇自杀,副匝长饶少伟就擒。 十九日上午,困守苗庄之敌第四十一旅分两股向南北突围,除三百余人逃跑 外,全被我歼灭。至此,敌整编第六十九师全军覆灭,我歼敌两万一千余人,战 役遂告结束。军委、毛泽东同志十八日就来电,“庆祝宿沭前线大胜利,望对一 切有功将士传令嘉奖”,二十日又来电指出:“歼敌二万以上,于大局有利,甚 好甚慰。” 在此期间,在鲁南、涟水、盐城方向作战之我军,均积极地打击了敌人,有 力地牵制、策应和保障了宿沭地区的作战。其中涟水之战打得很艰苦。涟水城距 宿迁为一百三十公里,距沭阳为八十公里,处于淮阴至沭阳公路的东侧,如淮阴 之敌向沭阳北上,涟水我军随时可攻击敌人的侧后,这就使敌非首先攻下涟水城 才能北进。这一路进攻的敌人是蒋介石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敌于十二月三日 开始向我进攻,我军浴血奋战,坚守了十三天。因我方战场指挥判断一时失误, 被敌人钻了我防御部署上的空子。十六日敌攻入了涟水城,我军随即撤出。这一 仗我毙伤敌四千余人,我军亦伤亡四千人,而且失去了涟水城。因此有人说,这 是一个败仗。这不对,它是一个消耗仗。涟水作战并没有死守的任务,而是运动 防御。迟滞敌人前进,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结果是整编第七十四师被我军阻住 在六塘河以南,无法救出整编第六十九师,从南线保障了宿北战役的进行。军委、 毛泽东同志曾有电指出:“关系全局的宿沭前线……取得大胜,涟水暂失,不足 为患。”由于战前用“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来激励部队,人们就以涟水城的得失 来衡量这一仗的胜负,这是动员口号的失误。对这一仗的估价应同宿北战役的胜 利联系起来看。当然,涟水战场指挥上的教训也是应当记取的。 也有的同志认为,宿北战役中打援部队太多,影响战役结束后的扩大战果。 这些同志不了解当时敌人对我已形成半包围的态势,如让任何一路敌人的计划实 现,战场局势必趋险恶。何况宿北战役十二月十九日结束,一月二日即开始鲁南 战役,中间仅相隔十二天,部队由苏中北移鲁南,实际上是连续行军作战,谈不 上什么打援部队过多,影响扩大战果问题。 三个月的战局表明,正确的战略意图,必须通过战役的胜利来实现。自我军 放弃两淮之后,敌我双方都在重新布局,酝酿着新的更大的较量,当时敌人分四 路向我压来,在战场上我处于被动地位。宿北战役的胜利,打垮了敌人四路中对 我威胁最大的一路,从而使敌人不仅未能实现其切断我山东、华中两野战军的联 系,实行各个击破“迅速结束苏北战事”的企图,反而被我军切断了南北联系, 分割成山东、苏北两蛇,暴露了翼侧,处于受我军攻击的威胁之中。当时国民党 的伪国大尚未闭幕,宿北战役给了吹嘘所谓“胜利”的蒋介石一记响亮的耳光。 华东战区的一个转折 有一位同志问我,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为什么不那么出名? 我的回答是,那是被其他更大的战役挡着了,其实这两仗是很重要的,打得 很出色的。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与山东野战军会师苏北,初期作战告一段落,战 场由前部转入纵深,这可以说是华东战区第一个转折的开端。宿北战役是胜利实 现这一转折的标志,鲁南战役是宿北战役的继续。从宿北战役开始到鲁南战役结 束,经过一个月零五天,我们胜利地实现了我军的战略意图。以后进行的莱芜等 战役则是它们的发展。 这里,我对“转折”这个概念作一点说明。人们往往注意战争全局性的转折, 例如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却不大注意一个战区和一个 战役的转折。关于战役转折点问题,我在《豫东之战》一文中说过,就不再赘述 了。这里我要着重说明的是,在战争全局的转折和战役的转折这两个高低不同层 次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层次,就是战区的转折。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全国性 的战争中,必须划定几个战区,拿华东战区来说,人口、面积相当一个中等国家, 华东我军兵力也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战时兵力,在中央的总的战略方针下,有相 对独立自主的一个方面。在这个战区内,依据敌我双方的变化,又形成若干段落。 在这一个段落与下一个段落之间,形成了战区的转折。这时,战争的许多方面, 如作战对象、作战地域、作战规模、作战方法会发生变化,各方面的关系表现得 错综复杂。作为一个战区的指挥员,要注重各个段落之间的转折,这是在战区指 挥上,最不容易掌握的时节。 我为什么说宿北战役是胜利实现华东战区第一个转折的标志呢? 第一,华中野战军主力已撤离苏中战场,随着战局的发展,还可能再撤出苏 北( 军委已向我们提出入鲁作战的问题) 。这样,整个华中将处于敌后,华中将 以游击战和部分的运动战来配合正面战场。这是一个大变化。我们要充分估计到 这个变化对土气、民心所产生的影响,打一个大胜仗,以利于转好思想弯子。 第二,我军撤出两淮后,华中野战军主力到达苏北,山东野战军也从运河线 上撤到运河以东的苏北地区。两军会师,这就改变了过去各自在淮北、苏中作战 这一情况,两军由战略上的配合,转变为集中在一起进行战役上的协同。两支野 战军领导机构,也合并为一个。两军会合后在哪里作战,设想过三个方案,一是 消灭自运河线东犯之敌以后,兵出运河以西淮北地区;二是北撤山东,消灭鲁南 之敌;三是山野回鲁南应敌,华( 中) 野留淮海区作战。以后决定了先在苏北淮 海地区打一仗后再看,并且具体选择了在宿北地区打一仗。这一选择是否正确, 需待实践检验。 第三,这次作战是两支野战军会师后在战役上初次协同作战,这也是一种初 战。这仗打胜了,兄弟部队之间就产生了彼此的信任,两支野战军合并后的新的 领导机构和所属部队也就产少了上下之间彼此信任。这一切,都是无价之宝。相 反,如果这一仗我们被打败了,上下之间和兄弟部队之间就容易相互埋怨,就要 化上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和相当大的努力,才能弥补过来。“慎重初战”的道理也 适合宿北战役。因此军委、毛挥东同志来电严令我们:“只许打胜,不许打败”。 这次战役胜利,对以后作战的影响将是很大的。 第四,还行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问题。继淮南、淮北被敌人占领以后,华中 首府两淮又失守,敌人对我们形成半圆形包围的态势,敌人兵力又处于很大优势, 蒋家王朝的五大主力中的两个--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十一师也调到苏北战 场上来了,我们处于被动状态。毛泽东同志说过:“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 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 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这次战役将决定我们能否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将战役 的主动权夺取到手中。 第五,从学习大规模歼灭战角度来说,华东战场从前沿逐步转入纵深,正面 战线逐步收缩,兵力也随之集中,歼灭战的规模将逐步扩大,中央、军委要求我 们打大规模的歼灭战,这需要积累经验。苏中战役歼敌五万余人是七仗的总和, 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如黄路一仗,也仅歼敌两个半旅,一万七千余人。宿北战役比 如黄路这一仗规模大得多,这一仗打胜了,就可以成为两支野战军集中后战役规 模越来越大的一个良好开端,成为歼敌由小到大的一块中间阶石,踏上了这块阶 石,再上一步去路更高的阶石,就比较好办了。 以上各点都说明了在华东战区转折时期,宿北战役所具有的关键性作用。我 以为这是在评论宿北战役和华东战局时应予重视的。   --------   梦远书城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