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李莎家的客厅中,高悬着李立三生前最喜爱并留下的清人郑板桥的4 幅湘绣 墨竹,其中一幅就是那首著名的《竹石》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莎和李立三的一生,也就如同这丛咬定青山的翠竹,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 仍然枝干挺立,根深叶茂。 被监禁11年半的李莎,从山西运城回到北京时已是近65岁的老人。她原有的住 房被别人占去了,只得寄居在女儿那两间旧房里。她犹如枯木逢春,重新焕发了青 春与活力,顾不上安排家庭琐事,就又精神振奋地投入了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长期的教育实践,李莎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讲课、答疑、编写和审定教 材、辞书,她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古稀之年的李莎,每周还给学生上l6节课。 繁忙而紧张的工作,排满了她的日程表:给研究生上课、为进修班辅导、编写俄语 教材、俄语辞典,主编《当代苏联文学原著选读》,为《俄汉同义词词典》定稿, 受国家教育部门的委托,为全国部分高校俄语教师举办讲学班,参加《周恩来选集 》俄文版的审定工作,撰写一篇篇学术论文等等。她是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全国政协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委员,经常参加各 种社会活动。所以,她特别感叹时间不够支配。她说,要是一天有48小时或者发明 一种不需要睡觉的药该有多好!1993年1 月31日( 癸酉年正月初九) 下午,李莎在 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在北京外语学院举行的北京校友联谊会春节茶话会上有一段精彩 的讲话。 “我已快80岁了,还不服老。”她说,“你们始终保持着年年聚会的传统。遗 憾的是,老人越来越少了。这里很多人大概都不认识我,因为我是早在解放前开始 工作的,是在47年、48年及49年的几个月。现在在场的人中间几乎看不到当年跟我 一起学习过的以及工作过的那些老同志。真是岁月无情,时光飞逝,自然规律不断 发生作用,老人逐渐离去,令人惋惜。但我想我们还是应该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 精力工作。如果说我在你们之中我的年纪是最大的,我想这是不错的。但我仍然还 想做个有用的人,还不服老,愿意继续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我认为,你们中的许多 人也应该这样想:我还不老,我还有精力,我能够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 1997年5 月15日,是李莎在华从事教学工作50周年。这天,国家教委、外国专 家局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了隆重的庆祝活动,以表彰她在50年教学生涯中为 我国培养外语人才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003年3 月20日,是李莎九十华诞的吉庆日,她刚刚从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岗 位上退下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为李莎举行了九 十岁生日庆祝会。 这天下午,精神焕发的李莎在孩子和亲友的陪同下来到全国总工会的“职工之 家”。一间宽敞明亮的大会议室里,正中间挂着一幅大“寿”字,前面摆放着一大 盆盛开的蝴蝶兰鲜花。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伍绍祖代表全总和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祝贺李莎生日快乐、健康长寿。伍绍祖在祝词中表达 了对李立三和李莎的坚贞爱情及李莎的革命经历的赞誉,充分肯定了李莎为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积极贡献。伍绍祖最后说道:李莎同志虽然在组织上没有 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她把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事业,她以实际行动表明她是一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国际主义者和爱国主义 者。 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俊九出席了庆祝会,向李莎敬献了用九十九朵红玫 瑰鲜花组成的花束,亲切接见了李立三的子女亲属及生前工作人员。全总副主席倪 豪梅为李莎披上了代表吉祥如意的大红唐装寿字服。生日庆祝会气氛热烈而温馨。 李立三的大女儿李英男代表妈妈致词,深深地感谢党的各有关组织几十年来对 妈妈的关怀照顾和爱护。她特别回顾到23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为爸爸召开了隆重 的追悼大会,同时为爸爸妈妈平反恢复名誉,是送给妈妈的最好的“生日蛋糕”。 mpanel(1); 欣逢盛世,中华民族的腾飞指日可待。而今的李莎,终于为能亲眼目睹我国民 族团结,经济繁荣,政治安定,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而无比兴奋。出于对丈夫的爱, 对中国革命事业的爱,她虽历经坎坷,却痴心不改,矢志不移,时刻都以能作为一 个真正革命家的夫人而自豪,以能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而骄傲! 她不止一次地告诉笔者:今天的中国,不正是像李立三同志这样的一大批革命 者前仆后继,为之奋斗终生并始终无怨无悔所追求与企盼的吗?! 是啊,面对今天,李立三当可含笑九泉! 而回溯他虽短暂却绝不平凡的68个人生春秋,李立三也的确无悔此生! 同时,也只有中国这种曲折往复、历经无数坎坷与艰险而又始终波澜壮阔的革 命和建设的特定历史,才产生并锻造了一个特定的李立三!这,就是解读李立三之 谜的全部钥匙……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