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万里迢迢“押解”路 图穷而匕首见,法国当局和中国公使馆达成“共识”:要把这批学生“押送回 国”。 10月13日晚,李立三、蔡和森、陈毅、陈公培等104 人被强行押解到马赛港停 泊的一艘邮船底部,穿上由法国当局发给的颜色、样式完全一样的绒衣裤,像犯人 一般被严加看管起来。 “当时军警突来,计武装兵约百人,荷枪上刺,如临大敌。又警兵百余人,手 持利刃,胸怀手枪,势更凶猛,将同人押上囚车,四周均用铁门关锁。到车站时不 见一人,惟有纠纠者无数,露刺以待,将囚车直靠火车,按名送上。车上又有警兵 无数,每六人用四警看守,不许移动一步。窗门窗帘,全行紧闭,空气不通,黑暗 如旧,直到马赛靠岸。出车即上船。有一法警自说,彼等办理强盗亦无如此次之严。 则同人被迫之痛苦,可想而知矣!” 在被押送回国的104 人中,真正勤工俭学生仅60余人,其余都是自费生及官费 生。李立三等与所有被押送的中国学生,被如狼似虎的法国军警用枪刀比画着、吆 喝着,塞进“波儿加”邮船的五等舱内,用警兵严加看守,连求一方便的自由也得 不到。14日下午4 时,轮船从马赛港起航,仍有一名法国军官并士兵8 名监送同舱 看守,他们将一直押运着这批学生直至一同到达上海。沿途所经各埠,均不准学生 上岸。及到槟榔屿与新加坡时,得华人林长民先生之助,这些学生才得上岸一游, 透透气。当地许多侨胞,见这些学生如此痛苦,深表同情,纷纷馈赠食品、衣物, 聊表心意。然而,赤道万里,酷热异常,身着夹衣,汗流如洗,其痛苦实在不堪忍 受,再加上船上的伙食极差,学生中生病的人不少…… 在如此艰难的押解途中,李立三等人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斗志。为改善待遇,他 们经常与法国军警据理力争,同时把学生也组织起来,大家互相鼓励,紧紧团结在 一起。也就在这次押解途中,李立三与陈毅结下了相伴终生的围棋之缘。这是后话。 被押回国的104 人,除李肇熙等5 人在中途离船,李立三、蔡和森、陈公培、 颜昌颐、张昆弟、罗学瓒等22人于11月中旬在香港登岸以外,陈毅等其余77人于11 月23日晚抵达上海。万里押解回国的结束,也同时标志着由李立三等人发动的争回 “里大”运动的失败。 这次斗争的参加者唐铎后来在回忆中写道: 我们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虽然是失败了,却受到了锻炼和教育。中国青 年所表现出的坚定革命精神,使中法反动当局胆寒。立三同志是这次斗争的主要领 导者之一,他一直同蔡和森、赵世炎、陈毅等同志一起,战斗在最前列,表现了勇 往直前、无所畏惧的革命战斗精神,也表现和锻炼了他的组织领导才能。 李立三、蔡和森在法国时就得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选举的中 央局书记陈独秀在广州,所以,当押解他们的轮船1921年11月20日左右抵达香港时, 李立三、蔡和森、陈公培、张昆弟、罗汉、贺果、罗学瓒、周钦岳等22人,争得海 员们的帮助,即离船登岸,意在去广州与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取得联系。 可是,当他们转赴广州,见到了粤区党委负责人陈公博时,才得知陈独秀已于 1921年8 月( 注:应该是9 月) 辞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职务,回到上海专任 中共中央局书记。 mpanel(1); 为了与陈独秀取得联系,李立三、蔡和森、陈公培和其他6 名同学只好又折回 香港,再乘轮船于12月11日抵达上海。在铭德里2 号党中央机关,由共产党员陈公 培介绍,李立三、蔡和森拜见了陈独秀。李立三、蔡和森向党中央汇报了在法国的 斗争情况和他们本人的思想,以及回国参加革命的决心。陈独秀与他们一起商议了 成立旅法党组织的问题。陈独秀还请李立三写信给赵世炎,让他也迅速回国参加党 的工作。李立三和蔡和森两人当即经党中央批准为中共党员( 无介绍人,无候补期 )。李立三被派遣回湖南从事工人运动,蔡和森留在中央,陈公培去海南岛开辟党的 工作。 归国学生到达上海后,一边靠各界人士的捐款救济维持食宿,一边等候留法同 学寄回的行李。而李立三没有等行李运抵上海,就怀着投身革命的强烈愿望,立即 动身赶赴长沙。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