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三十、重庆谈判   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是毛泽东早就预料到并作着准备的。但它来得那样快, 却不是毛泽东完全想到了的。整个局势在短时间内发生急转直下的变化,无数新问 题一下子涌来,需要迅速地作出决断。其中最重要的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后怎样妥 善处理迅速上升的国内矛盾。   毛泽东以惊人的精力,日以继夜地投入工作。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形势,毛泽 东干脆把办公室搬到枣园的小礼堂,一面处理日常事务,一面接见各地来请示工作 的负责人和将领。他每天工作都在十多个小时。办公桌是原来的一张乒乓球台子, 中间摆着笔墨纸砚,别无它物。毛泽东饿了,就啃几口馅饼或面包充饥。小礼堂周 围放着一圈长条靠背木椅,来自各地的干部坐在那里等候他的指示。   当时的局势是十分复杂的。抗日战争刚一结束,人们还沉浸在胜利欢乐中的时 候,中国上空却已笼罩着一片阴云:一直在保存实力、坐待胜利、准备内战的蒋介 石,迫不及待地动手争夺抗战胜利的果实,把刀锋指向中国共产党。   在八月十日日本乞降消息传出的当晚,朱德总司令已在延安总部向各解放区抗 日部队发布向日伪军加紧进攻的命令,要求他们向附近的敌军送出通牒,限他们在 一定时间内缴出全部武器;如果日伪军队拒绝投降缴械,应该立即予以消灭,接收 他们所占的城镇和交通要道。十一日,延安总部又连续发布六道命令,要求各解放 区武装部队向敌伪所占地区和交通要道展开积极进攻,包括要求冀热辽解放区等部 队向东北进军,迫使日伪军投降。   同一天,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了《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明确地 指出:   “苏联参战后,日本已宣布投降。国民党积极准备向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 抗日胜利的果实。这一争夺战,将是极猛烈的。”“在此情况下,我党任务分为两 阶段:甲、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敌伪向我投降,不投降者,按具体情况 发动进攻,逐一消灭之,猛力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与 交通要道,夺取武器与资源,并放手武装基本群众,不应稍存犹豫。”“乙、将来 阶段,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其数量与规模, 依情况决定。”①   那时候,华北和华中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都处在八路军和新四军包围中,在东 北也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一小部分抗日武装在活动;国民党军队的主力退缩在中国的 西南和西北地区。这是国民党当局长期奉行消极避战以保存实力政策的结果。蒋介 石明白,他的军队难以很快开到日本占领的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受降。当延安总部 发布向敌占区大举进军的命令后,他在十一日发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命令:一个要求 各战区将士“加紧作战努力,一切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推进,勿稍松懈”;另 一个发给第十八集团军的,却说:“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 他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就是要把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手脚捆起来,让国民党独吞抗 日胜利的果实,使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回到抗战胜利前的老样子去。人们从这里已经 可以感觉到一股令人焦虑的内战的浓烈气息了。   八月十三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一篇评论,提醒全国人民:“蒋介石在挑动 内战。”同一天,他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题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 针》的讲演,指出:“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我党所采取的方针是明确的和 一贯的,这就是坚决反对内战,不赞成内战,要阻止内战。今后我们还要以极大的 努力和耐心领导着人民来制止内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 的,因为蒋介石的方针已经定了。”他用斩钉截铁的语言说:“人民得到的权利, 绝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我们是不要内战的。如果蒋介石一定要强 迫中国人民接受内战,为了自卫,为了保卫解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权利和幸福, 我们就只好拿起武器和他作战。”同时,他也指出:“公开的全面的内战会不会爆 发?这决定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因素。国内的因素主要是我们的力量和觉悟程度。 会不会因为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经过我们的奋斗,使内战限制在局部 的范围,或者使全面内战拖延时间爆发呢?这种可能性是有的。”②中国共产党力 争的就是实现这种可能性。 mpanel(1);   事情正如毛泽东所判断的那样:蒋介石打内战的决心已经定了,但他要放手发 动全面内战还有许多困难。在国内,全国人民刚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普遍反对在 战后再发生内战,要求实现国内和平,以便在和平环境中重建家园。在国际上,美 英苏等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也都不赞成中国发生大规模内战。而对蒋介石说来, 更大的困难在于他的精锐主力仍远在西南、西北地区,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需 要时间。对于这一点,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回忆录中明白地作了说明:当时“蒋介石 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华南和华东仍被日军占领着,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 政府的影子也没有。”“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任何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 要拿到华北,他就必须同共产党人达成协议,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 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③   于是,蒋介石在八月十四日、二十日、二十三日连续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毛 泽东速到重庆“共定大计”。蒋介石并不是真的想通过谈判来实现国内和平。他的 如意算盘是想利用这一着来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如果毛泽东拒绝到重庆来,就 给共产党安上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使自己 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蒋介石估计毛泽东是不敢冒险来重庆的);如果毛泽东来 了,就给共产党几个内阁职位,迫使共产党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这样,他最后 仍可以消灭已变成赤手空拳的共产党。另一个是,可以用谈判来取得准备全面内战、 特别是调兵遣将所必需的时间。   在接到蒋介石的第一、第二次电报后,八月二十三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 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二天就要出发到前线去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陈 赓、薄一波、萧劲光等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他一开始 就指出:“现在情况是,抗日战争的阶段已结束,进入和平建设阶段。”他分析道: 进入这种情况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可以得到一部分大城市,一种是得不到, 现在是得不到。我们曾力争进入若干大城市,现在没有成功。原因有二:一是苏联 受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限制,不可能也不适于帮助我们;二是蒋介石利用他 得到盟国承认的合法地位,使日军完全向他投降。我们只能在得不到大城市的情况 下进入和平阶段。蒋介石的地位,既有有利方面,也有不利方面。他的不利方面是: 在他面前摆着强大的解放区,解放区的抗日功劳无法磨灭,也无法封锁;国民党内 部有矛盾,又不能满足人民的民主民生要求。毛泽东着重提出一个问题:“和平能 否取得,内战能否避免?”他说:我们现在的新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 和平是能够取得的,因为英美苏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和平,我们需要和平,国民党 也不能下决心打内战(因为摊子没有摆好,兵力分散)。他同时也指出:“蒋介石 想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蒋所以可能采取暂时的和平,是因为 上面所说的那些原因,需要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等待机会消灭我们。所以斗争是 长期的,迂回曲折的。从中国的局面来看,成立的联合政府“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 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这个弯路 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根据这个方针,毛泽东建议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一个宣言,提 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他判断:在谈判中,关于承认解放区和解放军 的争论一定是非常激烈的,可能要打打停停,甚至可能要打痛他才能逼他让步,总 之他是不会满足我们的。毛泽东说:对国民党的批评,本来是决定停一下的,因为 日本突然投降,蒋下令要我们“驻防待命”,不得不再批评一下,今后要逐渐缓和 下来。以后仍是蒋反我亦反,蒋停我亦停,以斗争达团结,有理有利有节。不可能 设想,在蒋的高压下没有斗,争可以取得地位。他建议:“恩来同志马上就去谈判, 谈两天就回来,我和赫尔利就去。这回不能拖,应该去,而且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危 险。”④   参加这次会议的萧劲光回忆道:毛泽东“对我们这些即将奔赴前线的同志说, 同志们担心我去谈判的安全。蒋介石这个人我们是了解的。你们在前方打得好,我 就安全一些,打得不好,我就危险一些。你们打了胜仗,我谈判就容易些,否则就 困难一些。他风趣地说,目前的情况是有三种果子,我们可能得一批小的,失一批 大的,另外,还要力争一批不大不小的”。⑤   会上,周恩来、陈云、朱德、张闻天、彭真、彭德怀等先后发了言。毛泽东最 后说:大家的意见很好。今天的方针是七大定下来的,七大的方针就是反对内战的 方针。当前内战的威胁是存在着的,但国民党有很大困难,至少今年不会有大内战。 所以和平是可能的,必需的。他又说:“我是否出去?我们今天还是决定出去而不 是不出去。但出去的时机由政治局书记处决定。我出去,决定少奇同志代理我的职 务,书记处另推陈云、彭真同志为候补书记,以便我和恩来出去后,书记处还有五 人开会。”⑥   就在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同一天,蒋介石的第三封邀请电到了。二十五日, 中国共产党驻重庆的代表王若飞回到延安。毛泽东等七个政治局委员连夜同王若飞 磋商。二十六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发展,对他去重 庆谈判的问题,明确地表示:“可以去,必须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 他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涉四个条 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出去谈判会不会造成“城下之盟”的局势? 毛泽东说:“签字之手在我。自然必须作一定的让步,在不伤害双方根本利益的条 件下才能得到妥协。”他设想了可以作出让步的限度:第一步是广东至河南;第二 步是江南;第三步是江北;但“陇海路以北迄外蒙古一定要我们占优势”。如果这 样还不行,“那么城下就不盟,准备坐板房。我们党的历史上除何鸣危险外,还没 有随便缴枪的事,所以决不怕。”⑦   为了统一党内的思想,会议通过毛泽东起草的“未宥”电(即《中共中央关于 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已收入《毛泽东选集》),并在当天向各中央局 和各大战略区发出。电报中指出:   “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中国反动派 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折下去。国民党在取得沪宁等地、接通海洋和收缴敌械、收 编伪军之后,较之过去加强了它的地位,但是仍然百孔千疮,内部矛盾甚多,困难 甚大。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 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假如此 种局面出现之后,我党应当努力学会合法斗争的一切方法,加紧国民党区域城市、 农村、军队三大工作(均是我之弱点)。在谈判中,国民党必定要求我方大大缩小 解放区的土地和解放军的数量,并不许发纸币,我方亦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 根本利益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 面。但是让步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   “在我党采取上述步骤后,如果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它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 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破其进攻。同时我党力量强大,有来犯者, 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不要轻易打,打则 必胜),绝对不要被反动派的其势汹汹所吓倒。但是不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 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 各个击破等项原刚,必须坚持,不可忘记。”⑧   毛泽东起草的这个党内通知,把中共中央力争实现国内和平局面的态度说得很 清楚了。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下午三时三十七分,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 长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从延安飞抵重庆。 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到机场迎接的有蒋介石的代表周至柔,有邵力子、张澜、 沈钧儒、左舜生、章伯钧、陈铭枢、黄炎培、郭沫若等。飞机在九龙坡机场徐徐降 落。《大公报》记者子冈作了这样的报道:   “人们不少有接飞机的经验,然而谁也能说出昨天九龙坡飞机场迎接毛泽东是 一种新的体验,没有口号,没有鲜花,没有仪仗队,几百个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却 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第一个出现在飞机门口的是周恩来,他的在渝朋友们鼓起掌来。他还是穿那 一套蓝的布制服,到毛泽东、赫尔利、张治中一齐出现的时候,掌声与欢笑声齐作, 延安来了九个人。   “毛泽东先生,五十二岁,灰色通草帽,灰蓝色的中山服,蓄发,似乎与惯常 见的肖像相似,衣服宽大得很。这个在九年前经过四川境的人,今天踏到了抗战首 都的土地了。”⑨   毛泽东在机场向记者发表书面谈话:“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 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⑩   这天晚上,他们出席蒋介石在山洞住处举行的欢迎宴会,并且留住在山洞林园。 第二天,同蒋介石进行第一次商谈,并确定双方的谈判代表:中共方面是周恩来和 王若飞,政府方面是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三十日晨,毛泽东、周恩来 从山洞林园进城,分别拜会了宋庆龄、张澜和赫尔利等,然后住入红岩八路军办事 处。九月一日,毛泽东出席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有宋庆龄、孙科、冯玉祥、陈诚、 陈立夫、沈钧儒、马寅初、郭沫若、茅盾等三百多人参加的鸡尾酒会。   毛泽东来到重庆,在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反响。《新华日报》上发表了读者胡 其瑞等四人的来信说:“毛泽东先生应蒋主席的邀请,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 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 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映和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 ⑾   毛泽东在重庆的四十三天,除刚到和临行时有三天住在林园外,其他时间都住 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二楼,同周恩来、王若飞住在一起。红岩村地处郊区,对 来客很不方便。因此,张治中把自己的寓所上清寺桂园让出来,给毛泽东作为在城 里会客、工作、休息的地方。毛泽东每天上午从红岩来,下午在桂园会客和工作, 晚上仍回红岩。   “每天晚上,毛泽东从桂园回来后,首先要和周恩来、王若飞、胡乔木一起研 究当天谈判的情况,揣摸国民党代表的心理,把握谈判的动态,制订出有关的政策。 他们研究得很深很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常常研究到深夜。”“研究完谈判之 事后,周恩来回到自己的屋子里,起草电报或文稿,安排毛泽东第二天的活动,处 理一些要事。毛泽东则在自己的房间里思考下步的工作。”“待忙完这些事后,毛 泽东要通览全天的各大小报纸,不仅要看《新华日报》,还要看国民党办的各家报 纸。一般的报道,他通览一遍放下。重要的文章和报道,他要认真反复地看,通过 报纸,了解各界人士对谈判的反映,掌握时局的发展。”⑿   重庆谈判是一场复杂而艰苦的斗争。   由于国民党对这次谈判并没有诚意,也没有估计到毛泽东真会这样快地应邀来 到重庆,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好谈判方案,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方面先提出意见。   九月二日,毛泽东约王世杰到桂园商谈,周恩来、王若飞也在座。毛泽东对这 次谈判提出了八点原则性意见:   一、在国共两党谈判有结果时,应召开有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 治会议;二、在国民大会问题上,如国民党坚持旧代表有效,中共将不能与国民党 成立协议;三、应给人民以一般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所享有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依 此原则予以废止或修正;四、应予各党派以合法地位;五、应释放一切政治犯,并 列入共同声明中;六、应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内的民选政权;七、中共军队须 改编为四十八个师,并在北平成立行营和政治委员会,由中共将领主持,负责指挥 鲁、苏、冀、察、热、绥等地方之军队;八、中共应参加分区受降。   第二天,周恩来、王若飞将中共方面拟定的两党谈判方案十一项交给国民党代 表转送蒋介石。王若飞在谈判结束后向政治局汇报时说:“前六天,看他们毫无准 备。左舜生刻薄他们,说只见中共意见,不见政府意见。”⒀   九月二日晚、四日、十二日、十七日和十月九日、十日,毛泽东或者单独,或 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或在赫尔利参加下,同蒋介石进行了多次会谈。   当时担任毛泽东副官的蒋泽民回忆道:“毛泽东到重庆后,每次参加谈判,我 和陈龙都跟随前往,毛泽东他们在里屋商谈,我们在外屋等候。无论谈判多么紧张, 斗争多么尖锐,争执多么激烈,毛泽东的表情是平静的,举止是从容的,讲话时的 语调也都是温和的。”“在外屋等候的我们,有时也能隐隐约约听见里面的争吵声。 我观察,毛泽东说话并不多,但是很有分量,只要他的声音出现后,屋内就立刻安 静下来。”⒁   在近一个月的商谈中,国共双方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在军队缩编、解 放区、国民大会等问题上却搁了浅。九月二十一日晚,赫尔利向毛泽东提出,中共 应该交出军队,交出解放区,否则谈判就要破裂。赫尔利这些话,是最后通牒式的 施加压力。毛泽东从容不迫地用八个字来回答:“问题复杂,还要讨论。”他说: 军队国家化,国家要统一,我们是完全赞成的,但前提是国家民主化,军队和解放 区不能交给一党控制的政府。如何民主化,还要讨论。虽然目前有很多困难,但总 会想出克服办法的。我们不主张破裂。   谈判在艰苦曲折的道路上继续缓慢前进,斗争十分激烈。十月八日,双方代表 最后就《会谈纪要》达成协议。十月十日下午,周恩来、王若飞和王世杰、张群、 张治中、邵力子在桂园客厅里正式签署《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通常称 作《双十协定》)。签字仪式后,政府代表邵力子说:“此次商谈得以初步完成, 多有赖于毛先生之不辞辛劳。”接着,毛泽东从楼上走下来,同在场者一一握手, 表示祝贺。当夜,毛泽东又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到山洞林园同蒋介石长谈了 一个晚上和一个早晨。毛泽东告诉蒋介石,他回延安后,周恩来、王若飞仍留在重 庆同国民党代表进行商谈,使《纪要》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能在召开政治会议以前得 到解决。   这次国共谈判就告一段落。   毛泽东在重庆这四十三天中,除主持谈判外,还同各界朋友进行了广泛的接触。 他会见了政界、军界、经济界、妇女界、文化界中具有各种倾向的代表人物;会见 了几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会见了中外记者,还会见过美国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总部的 三名士兵,并且同他们一起合影。   八月三十日下午,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来到被称为“民主之家”的特园, 拜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毛泽东和张澜在这次来重庆以前,从没有见过面,但 他们神交已久。毛泽东向张澜详细地介绍了解放区的开创和建设情况,解释了中共 中央八月二十五日《宣言》中提出的六项紧急要求。张澜连着说了几声“很公道”, 并且说蒋介石要是良知未泯,就应当采纳实施。张澜担心地对毛泽东说:“蒋介石 在演鸿门宴,他哪里会顾得上一点信义!前几年我告诉他:‘只有实行民主,中国 才有希望’。他竟威胁我说:‘只有共产党,才讲实行民主’。现在国内外形势一 变,他也喊起‘民主’、‘民主’来了!”毛泽东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 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做,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 分出是非,这场戏也就大有价值了。”张澜说:“蒋介石要是真的心回意转,弄假 成真,化干戈为玉帛,那就是全国人民之福呀!”⒂   毛泽东和柳亚子,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老朋友。九月六日,毛泽东和周恩 来、王若飞一起到柳亚子寓所去拜访他。毛泽东把手书的旧作《沁园春・咏雪》赠 给柳亚子。柳亚子也即席赋诗作答:“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 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 一笑昆仑顶上头。”⒃十月四日,毛泽东接到柳亚子一封信后,复信说:“时局方 面,承询各项,目前均未至具体解决时期。报上云云,大都不足置信。前曾奉告二 语: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吾辈多从曲折(即困难)二字着想,庶几反映 了现实,免至失望时发生许多苦恼。而困难之克服,决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此点 深望先生引为同调。”⒄   对国民党内的各派人物,毛泽东也广泛接触。他说:“国民党是一个政治联合 体,要作具体分析,也有左中右之分,不能看作铁板一块。”就是对一向反共的陈 立夫、戴季陶等,他也前去看望。九月二十日,他在秘书王炳南陪同下去看陈立夫。 见面后,他用回忆往事的口气,谈起大革命初期国共合作的情景,然后在谈笑自若 中批评国民党后来实行的剿共政策。他说:“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 来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服气, 自己鉴定是齐天大圣。可是你们却连弼马温也不给我们做,我们只好扛枪上山了。” 陈立夫表示,要对这次国共和谈“尽心效力”。另一次,他由王炳南陪同去看戴季 陶,出来时正好在小路上同蒋介石相遇。蒋问他去哪里,他说去见了戴季陶。蒋先 是一怔,然后说:“好,见见好,见见好。”有的人指责:共产党“不要另起炉灶”。 毛泽东针锋相对地回答:“‘不要另起炉灶’的话我很赞成,但是蒋介石得要管饭, 他不管我们的饭,我不另起炉灶怎么办?”⒅   在重庆,毛泽东的活动十分繁忙。举《新华日报》一天的报道为例:“外交部 王世杰部长昨日晨十时往访毛泽东同志,畅谈很久。下午三时以后,毛泽东同志往 访于院长、戴院长、白崇禧将军、吴稚晖先生等。下午五时,晤韩国临时政府张先 生,六时又接见文化界郭沫若先生,七时半赴苏联大使馆宴请并观电影。”⒆这里, 还没有把他晚上同周恩来、王若飞研究工作等活动包括在内。   毛泽东在重庆还探访了一些故旧。王炳南回忆道:“毛主席很念旧,不忘老朋 友们。到重庆后,开了一个他过去相熟的新民学会会员的名单,要我去了解他们的 近况。后来打听到其中一位,当时赋闲在家,穷愁潦倒,住在一面山坡上。毛主席 便亲自去看他,还叫我们事先不要惊动主人。当我们随同主席走进一间低矮潮湿的 小屋,告诉主人,毛主席来看望他时,主人颤巍巍地站起,久久凝望着毛主席,脸 上滚下簌簌的热泪,半晌说不出话。屋子矮小阴暗,不便招待客人,毛主席便同他 拉过几把旧竹椅,坐到屋外的空地上,款款叙旧。”⒇   毛泽东在同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中,一是交流政治见解,并从中吸取有益的营 养;二是介绍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实际情况;三是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大后方以及 国外人们的情况和想法。他在回到延安后所作的《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中,谈到 这方面的感受:“我这次在重庆,就深深地感到广大人民热烈地支持我们。他们不 满意国民党政府,把希望寄托在我们方面。我又看到许多外国人,其中也有美国人, 对我们很热情。”“我们在全国、全世界有很多朋友,我们不是孤立的。”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一日上午九时许,毛泽东在张治中和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 从桂园前往机场。临行前,他同桂园的工作人员和担任守卫的国民党宪兵都热情地 一一握手告别,向他们表示谢意。到机场后,他又同前来送行的蒋介石的代表陈诚 以及其他友好人士握手道别,然后偕同张治中、王若飞登上一架草绿色的双引擎C4 7型运输机。经过近四个小时的飞行,在下午一时三十分回到延安。   毛泽东一到延安,当天就召开政治局会议。他报告这次谈判的经过说:我们清 楚地表示要和平,社会舆论造成了非发公报不可。《会谈纪要》是蒋介石提议,由 周恩来起草的,也采纳国民党方面的意见略有修改。国民大会和解放区问题还没有 解决。赫尔利回美国前,要我们交出解放区,说要么承认,要么破裂。我说不承认 也不破裂,问题复杂,还要讨论。毛泽东还谈了对《纪要》的看法,说这个会谈纪 要,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 第二是有成议的六条,都是有益于中国人民的。没有解决的问题,还要继续谈。(2 1)   第二天,根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毛泽东又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份给各中央局 并转各区党委的指示,对重庆谈判作了这样的评价:“双十节国共协定今日公布。 这一协定奠定了和平建国基础,并为全国人民争取了许多民主权利(当然还只是写 在纸上的东西),取得了我党和国民党平等的地位,这些都是这次谈判的重要成就。” 同时指出:“和平基本方针虽已奠定,但暂时许多局部的大规模的冲突仍不可避免”, 解放区问题未能在此次谈判中解决,军队整编问题也没有最后解决。国民党军队现 正向各解放区大举进攻。因此,“我方必须提起充分注意,战胜这些进攻,绝对不 可以松懈。”(22)   十月十七日,毛泽东又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一次报告。这个报告后来以《关于 重庆谈判》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他说:“这次谈判是有收获的。国民党承认 了和平团结的方针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承认了避免内战,两党和平合作建设新 中国。”他同时也指出:“还有没有达成协议的。解放区的问题没有解决,军队的 问题实际上也没有解决。已经达成的协议,还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并不等 于现实的东西。事实证明,要把它变成现实的东西,还要经过很大的努力。”但不 管怎样,“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 内战,他们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 的进攻。”他十分明确地告诉大家:“成立了《双十协定》以后,我们的任务就是 坚持这个协定,要国民党兑现”。目前,蒋介石正在部署进攻解放区,“中国的问 题是复杂的,我们的脑子也要复杂一点。人家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 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在半年左右 的时间内,局势还会是动荡不定的。我们要加倍地努力,争取局势的发展有利于全 国人民。”(23)   ①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 版,第1、2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125、1127、1130页。   ③ 《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1月版,第70、71页。   ④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5年8月23日。   ⑤ 《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5月版,第325页。   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5年8月23日。   ⑦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5年8月26日。   ⑧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153―1154页。   ⑨ 子冈:《毛泽东先生到重庆》,《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11月 版,第49、50页。   ⑩ 《重庆谈判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11月版,第9页。   ⑾重庆《新华日报》,1945年8月29日。   ⑿蒋泽民:《忆毛泽东在延安》,八一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201、202页。   ⒀王若飞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5年10月11日。   ⒁蒋泽民:《忆毛泽东在延安》,八一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90、191页。   ⒂吕光光:《毛主席同张澜的会见》,《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 11月版,第441页。   ⒃《柳亚子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版,第911页。   ⒄《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61页。   ⒅王炳南:《阳光普照雾山城》,《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   ⒆《新华日报》1945年9月4日。   ⒇王炳南:《阳光普照雾山城》,《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   (21)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5年10月11日。   (2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9月版,第324、 325页。   (2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156、1159、1161页。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