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9 章 剑与笔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九章 剑与笔 从1712年起彼得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8月,他在给叶卡捷琳娜的信中 写道:“上天保佑,我等均健,唯生活殊感不便,困我不谙使用左手,故右手须同 时执剑与笔;至若吾手下能有几名助手,汝当知也。”沙皇用这句简练而形象的话 评价了自己的活动。“剑”,在此处暗指他的各种军事活动,以及正规军和海军舰 队的建设;“笔”,象征着立法工作和民政事务。 彼得常常握笔在手,写得很多,而且淋漓酣畅,不能自己。他亲自执笔的信件 、命令、指示、诏令、及外交文件等如此卷帙浩繁,就是有力的明证。但这里指的 并非他给皇后写信的那支笔。彼得亟盼尽快结束战争,把自己的全副精力投入到经 济、文化、行政机构领域内的改革中去。 在1712年之前,沙皇的精力并非都用在军事活动上。这个时期,他还研究民政 大事,诸如改革省制和建立枢密院,但是这两项机构改革搞得过份仓促,故此,与 其说它们是有切实职能的新型机构,毋宁说是旧衙门。省府机关事实上已经或多或 少影响到了调整中的国家机体,而且造成的若干后果是彼得始料所不及的:这种改 革已使城市机构失去作用,象后来彼得说的,使“殿堂”“解体了”,以致十年之 后又不得不“再次”将它们修复。枢密院的情况也和省府大致类似,其职权行使全 凭经验。 波尔塔瓦会战胜利以前的那些年,彼得对民政方面的关注,大多从军事需要出 发。比如说,他曾下命令建设国营工厂,保证供应陆海军所需要的大炮、弹药和帆 布;他还命令私营工厂供应制服呢、袜子、帽子、腰带等等。 这几个月来,沙皇不管是在莫斯科还是在彼得堡、都很忙,他要操心的事很多 :涅瓦河上的城市建设,军舰制造厂的造船工程,海上军事训练,等等。这都是一 些属于革创性的日常工作,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行政、社会、文化、经济等 方面的改革意义。但沙皇为这些日常事务付出了巨大的精力真是夙兴夜寐,为国劬 劳。 1713年,一位姓氏不详的作者在莱比锡印发了一本题为《1710年和1711年的圣 彼得堡和喀琅施塔得杂记》的小册子。其中有一段描写彼得一天的工作。他写道, 圣上不喜欢安逸的生活,每天埋头工作。早晨,圣上起得很早,我每天早晨都可以 在滨河街上遇见他不是去找缅希科夫公爵或是将军们,就是去军舰制造厂和船缆厂 。他的中饭每每要拖到午后,不拘场所,但经常愿意在大臣、将军或者公使那儿用 餐……。饭后,按俄国人的习惯午休一个小时,然后开始工作,直到深夜,才回房 歇息。类似玩牌、打猎,或这一类的娱乐他都不十分热衷,唯一的爱好(这和别的 君王显然不同)是到水上去玩。水域使他得其所哉,流连忘返,有时他一整天就在 水上驾着帆船或小艇逐浪嬉戏……而且日复一日,乐此不疲,不管是下雨、下雪, 还是刮风。一次,涅瓦河上已经结冰,只有皇宫前面还有一块百十多米大小的地方 未上冻,沙皇就乘一条很小的快艇来回划着。当坚冰封河,他就滑冰床玩,冰床底 装有滑刀。每逢这种时候,彼得就说,这也是为了冬季操练航海技术。 1712年过新年那天,沙皇给枢密大臣发出了第一封信,告诉他们,俄国、丹麦 和萨克森的部队包围了斯特拉尔松和维斯马两城,并大获全胜:占领城池星未得手 ,但却诱俘了瑞典将士两千余人。这条消息之所以振奋人心,是因为这是一次与盟 国协同作战取得的胜利。沙皇认为他的估计是正确的,原来普鲁特条约签订之后, 他曾公开声称,他虽失去亚速,但得以把全部力量投入北方,和盟友协同作战,并 以此赢得渴望已久的和平。彼得对忠实履行职责的原则信守不渝,他宣称,不论敌 友,“有背信弃义者决无好下场。”但无论是土耳其苏丹,还是他的盟友奥古斯都 二世和弗里德里希四世,对“信义”的理解都见仁见智。 mpanel(1); 从南方传来的是令人忧虑不安的消息。普鲁特条约签订还不到半年,苏丹就决 定单方毁约。他命令绞死当年在普鲁特指挥土耳其军队的总司令,指控他有背叛行 为。苏丹听从查理十二的劝告之后,于1711年年末就对俄宣战,借口是沙皇迟迟不 交还亚速,而且还不从波兰撤兵。 彼得于是命令阿普拉克辛尽快将亚速交出去。 1月,他给苏丹写信说,普鲁特 条约的各条规定已逐项完成:亚速已交出,塔干罗格和其他一些城堡已拆毁;至于 俄国军队之所以在波兰驻扎,是因为他们要假道该国前往波美拉尼亚。冲突总算缓 解了,但这些事情说明苏丹对于和平缺少诚意。有鉴于此,沙皇不得不下令南方军 队随时做好应变准备。他命令南方俄军的指挥官舍列麦捷夫在基辅聚草屯粮,“以 防土耳其进犯”。他授权枢密院给舍列麦捷夫补充一些官兵:因为他认为,“在查 理十二的怂恿下,苏丹万难绝蠢蠢欲动之念”彼得全面汲取了普鲁特之行的教训, 决定采取防御性措施。 此时北方战事也吃紧。只是到 1月,沙皇才收到一条令他为之一快的消息。接 着,根据俄国外交官送来的情报,沙皇坚信,波美拉尼亚一地非去不可,以挽救行 将解体的北方联盟。原来,盟国之间的分歧在围困斯特拉尔松和维斯马时就已经暴 露出来,当时丹麦国王并不急于给围城的盟军提供炮兵,没有炮兵,他们只能在要 塞城下逡巡不前;在讨论联合部队的驻扎计划时,几方争执不休。丹麦国王坚持要 从波美拉尼亚撤出自己的部队,理由是丹麦要防止瑞典人沿着冰封的海湾进犯他们 的领土。奥古斯都二世的意见和这正相反,认为丹麦如从波美拉尼亚撤军,就会削 弱盟国的力量,已经占领的阵地就不得不放弃。经过俄国的外交官的一番周旋,总 算找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丹麦国王同意在波美拉尼亚留下六千人马。但使彼得感 到不快的是,其他盟国正背着他进行暗中商谈。 1712年 6月,彼得到了国外。在去波美拉尼亚(那儿的驻军指挥是缅希科夫) 的途中有机会和奥古斯都二世会晤。沙皇佯装不知道奥古斯都的背盟行为,非常认 真地讨论联合行动计划。 6月24日,沙皇来到被俄军围困的什切青,这时他才深信 ,盟国阵营分裂的后果令人感到痛心。 缅希科夫向沙皇报告,没有攻城炮要拿下什切青是不可能的,而丹麦人又不肯 提供。视察设防之后,沙皇相信这位公爵的话是对的。沙皇打破常例,亲自造访丹 麦海军中将,因为知道他管辖的部门就有攻城炮,彼得请他把炮运到什切青。这位 海军中将对沙皇优礼有加,还特为鸣放礼炮向这位俄国国君致敬。但他断然拒绝提 供攻城炮,理由是没有本国国王的命令。“真是可惜,时间就这样糟蹋了,”沙皇 事后这样评论道。 彼得又给丹麦国王写了一封公函,毫不含糊地表示了自己的强烈不满情绪。“ 鉴于盟国共同利益,吾亲临此地,置健康于不顾。俄军徒然驻扎在此而无所作为者 乃因无法获得丹麦方面答允提供之攻城炮。”沙皇向自已的盟友提出最后通牒:“ 如陛下无意满足吾此刻所提请求,则吾当向陛下以及全世界声明,此次远征之所以 失利,罪不在我,以明心迹”。沙皇准备从波美拉尼亚撤军,以此威胁盟国。 彼得心境稍安之后。又去视察被瑞典人控制着的波美拉尼亚要塞。然后他又给 丹麦国王寄去一封公函。其中谈到远征计划的详细内容。沙皇企图说服国王:“无 论从何种角度出发,朕本人并无所求,此刻之所作所为,亦为陛下图也。” 无论是威胁,还是劝说全然无效:丹麦国王就是不提供攻城炮;彼得发现自己 的努力完全付之东流,就出发到查理巴德疗养。 彼得在查理巴德的途中在符膝堡驻跸。他象平时一样去观光城市的名胜古迹。 他一面欣赏路德的纪念碑,一面说道:“这位伟丈夫当之无愧。”但他参观路德生 前故居时,对待殷勤好客的主人有些失礼。他们把墙上的墨水点指给他看。据说, 路德在桌前写字,他面前出现了一个魔鬼,路德就用墨水瓶向引诱自己的魔鬼打去 。彼得又仔仔细细地察看了一下墨水点,在墙上写下一句话:“墨点系新加,传说 不足信也。” 10月 8日,彼得到达查理巴德。三天后他给皇后写信:“昨日起饮用矿泉水, 一俟空闲当再修书以释远念。此地人烟稀少,乏善可陈。” 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沙皇轶事,至今已流传二百年。 一国之尊居然热衷于手工业,这种事俄国绝无仅有,而国外也传为奇闻。一次 ,彼得走过一个建筑工地,忽听见有人说:“听说俄国皇帝夸下海口,说他自己什 么都能干,其实,建筑的事他一窍不通。”这些议论刺痛了彼得的心。他稍加考虑 之后,就抓着脚手架爬上墙,拿起一把抹子,整整干了一天的泥灰活,受到泥瓦匠 的称赞。两个世纪过后,查理巴德城的居民们在这座房屋附近竖起了一个纪念碑, 上面写着:“彼得大帝和泥瓦匠们曾在此一同劳动。” 彼得从查理巴德又回到波美拉尼亚的驻军营地。他在柏林作了短暂的停留。英 国大使在1712年11月18日的报告中写了一段沙皇在这停留期间的趣事:“沙皇本应 在今晚出席王后为陛下举行之欢迎晚宴以及盛大舞会,但结果令王后陛下与全体贵 宾大失所望,因沙皇在六时左右派人送来不能赴宴的通知。原来沙皇邂逅早年出国 旅行时相识之某荷兰籍磨坊主,该人拥有风磨锯木厂和位于城外半英里之花园别墅 各一座。彼得与磨坊主共饮进餐至夜深方罢”。 沙皇宁肯结文风磨锯木厂厂主一流的人物,也不愿同以王后为首的极其华贵的 上流社会交往、娱乐。彼得承认、参加皇室舞宴无非是寻欢作乐,徒然浪费时间而 已,同磨坊主一起可以谈些正经事,从而增长自己的见识。 沙皇对1712年远征波美拉尼亚的结果评价是悲观的,认为这是一次劳民伤财之 举。于是他就越发起劲地着手准备新的远征。他带着这次远征的计划去彼得堡。沙 皇这次打算准备远征芬兰,决定用俄国自身的军事力量去赢得胜利,不要盟国插手 。他这样写道:我们“不再寄希望于他人”。 早在1712年,彼得就把进军芬兰的重任委托给海军上将河普拉克辛,但因他的 准备工作进行缓慢而贻误了戎机,军队只好用平底船在芬兰海岸登陆,不敢深入内 陆一步。这是一次侦察性的军事行动。 彼得把指挥权交给阿普拉克辛之后,于 6月 7日返回喀琅施塔得,在那儿他得 到缅希科夫在托宁根得胜的消息:以斯滕博克为首的一万一千名瑞典人向盟国军队 缴械投降。沙皇考虑这是提高自己军衔的时候了,他本人也是胜利的参加者嘛。 关于授予彼得以上将军衔的命令,还是1712年 3月 7日由“凯撒大公”签署的 。但彼得把它扣发了,这说明他自己也是严守晋级制度的,因为晋升军衔应该是在 荣立战功之后,而不单纯由于服了兵役。 1713年的战果使彼得踌躇满志:瑞典人几乎彻底从欧洲大陆被驱赶出去了,土 耳其方面的消息也令人鼓舞,查理十二又一次说服苏丹对俄开战,但这在土耳其国 内激起了公愤,结果仗并没有打起来。 瑞典人在陆地上节节败退,它在欧洲大陆的领土连连丧失,在芬兰的立足点也 丢了,这给瑞典经济和军事力量不啻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国家虽然面临垒卵之危, 但仍在顽抗。彼得早已向他们明确指出取得和平的途径和方式,但瑞典人依然执迷 不悟。彼得认为,海军是瑞典的“最后一张王牌”。为了消灭对方这张王牌,他主 张俄国应该以海上优势去补陆军力量之不足。 建立海军大业一直是彼得梦寐以求的事。为了建造船坞,他夜以继日地操劳, 遇到舰艇下水,对他来说如同过节一般,一回到彼得堡,他总是先到军舰制造厂去 看看,下命令、发指示、作示范、进行检验。然而,波罗的海舰队比之瑞典的依然 逊色。随着彼得堡的建成,他年年都要为之补充新的舰艇,但直到波尔塔瓦胜利之 前,舰队所能完成的也只是防御性任务。现在需要抓紧建造的是能装备几十门大炮 ,并能在公海完成战斗任务的主力舰。他的苦心终于得到报偿。1713年 7月15日, 沙皇给在土耳其的沙菲罗夫写信说:我军舰队日益壮大,近又增加主力舰三十艘, 其装备能力为五十门大炮”,此后尚应再接再厉,以期达到更高之要求。两个月之 后,他宣称俄国海军在巨型舰艇方面还不够强大。 沙皇决定从国外购买成套的舰队装置。还在1711年他即派遣贵族出身的造船师 费多尔・萨尔蒂科夫秘密出国。后者的秘密使命是在海军强国刺探有关舰艇买卖的 情报。1712年,萨尔蒂科夫讲妥价钱准备购买十艘军舰。其中的一部分彼得仔细检 查过。外国军舰的差质量没有逃过沙皇那双造船行家的眼睛,他认为,这些舰只还 不及本国国产的。 年轻的波罗的海舰队参加了1712――1713年对芬兰的战役。这些舰队保证了陆 战队的登陆,供应他们弹药、装备和军粮。在一次有彼得参加的航行中,海上风暴 骤起,三只平底帆船沉人海底,其中两艘船上的海员全部遇难。 1714年夏,俄国海军在海上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 著名的汉古特海战是在 7月27日中午打响的。会战开始前,俄方曾敦促敌人投 降。在遭到敌人拒绝之后,海军上将阿普拉克辛的舰上升起了蓝旗,然后鸣炮。这 是进击的信号。 血腥的会战结束了,俄国海军大获全胜。瑞典海军少将艾伦彻尔德麾下的整个 分舰队都成了俄国的战利品。俄国舰队的胜利使瑞典皇宫惊恐万状,皇室开始从首 都向外地疏散。沙皇把汉古特战役的胜利比作波尔塔瓦的胜利。 为了祝贺俄国舰队的胜利,沙皇决定举行庆典。 9月 9日,彼得堡的居民隆重 地欢迎凯旋而归的胜利者。行驶在涅瓦河面上的是三支饰有彩旗的平底兵船。跟在 后面的是被俘的瑞典军舰。再后是指挥官彼得・米哈伊洛夫的指挥舰。压阵的是两 只满载士兵的平底兵船。庆祝仪式陆续在陆地上进行:胜利者高擎大旗以及其它的 战利品。艾伦彻尔德也走在战俘当中。以彼得为首的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兵团的队 伍压后阵。胜利者通过凯旋门,凯旋门上装点着各种寓意深远的图象,其中之一画 着一只山鹰站在大象的背上。题词是:“俄国山鹰不抓苍蝇。”显然,题辞是有所 指的,因为被俘的三桅巡洋舰就是《艾列芬特(大象)号》。 1714年 9月,本应再组织一次庆祝活动,但彼得因故将官推到下一年初。 还是在1713年,“教皇大公”尼基塔・佐托夫曾告知彼得他想结婚。沙皇恩准 了佐托夫的要求,但当时曾意味深长他说:他,身为沙皇不允许“按照古老的野蛮 的方式”举行婚礼,即秘密结婚。彼得决定把“教皇大公”的婚礼办成一个热闹的 盛会,一个独特的化装舞会,除“醉鬼大会”的成员之外,还邀请各界名流:将军 、高级文官、海陆两军军官造船技师、外交使节等同乐。 彼得兴冲冲地制订了婚礼程序,安排好各个角色,谁应该穿什么衣服参加盛会 。还彩排过一次,检查了一下化装跳舞会的服饰。 贺客们的衣饰真堪称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的身着连衣裙;有人穿古俄罗斯 服装,还有人穿水手服等等,所有的客人自带乐器,确切点说,只要能发出声音的 东西就行,除了鼓、牧人的喇叭、铃铛、小提琴之外还可照事先的规定把装满豌豆 的袋子、沙锅、盆子等等带来。戈洛夫金伯爵,两位多尔戈鲁基公爵和两位戈利岑 公爵穿着漂亮的中国服装,吹着笛子:外交官托尔斯泰和别斯图热夫穿着土耳其的 服装,把铜盘敲得叮当响。彼得自己穿的是水手服。 举行婚礼的前夜,新郎官的儿子科隆・佐托夫苦苦哀求彼得解除他父亲的婚约 :“求圣上开恩,皇上!这样的隆重婚礼得搭上人命,我父亲现在不就是受诱惑吗 ?”其实,儿子恼的不是粗俗的化装舞会有碍于伦理道德,他担心的是分配遗产时 会受到继母的钳制:“我相信,她是为了想剥夺上帝和皇上陛下赐给我们,我们也 受之无愧的遗产才嫁人的。” 沙皇没有听科隆・佐托夫的哀求。过了十天,新郎的儿子在递过呈文之后,读 到一条由彼得签发的指令,命他前往法国海港的优秀舰队上去学习。 1714年12月――1715年 1月,彼得都在筹备这次滑稽婚礼以及一切与之有关的 庆祝事宜。在此期间,他还抽时间起草和审查了十六道命令,其中有关于加速首都 建筑工程建立海军学院以及给缅希科夫和其他省总督的各种指示。 民政改革是在1714――1715年期间展开的,但对这件大事的关心早在1712年就 开始了。在这之前,他下的第一个指令是把外国典章制度、章程条例和命令译成俄 文。 在彼得创建各“院”的活动中,并未发现他在进行上述行政改革时出现的那种 匆忙现象。 沙皇的民政改革不限于创办各“院”。1714――1715年,沙皇发表了一系列有 关在下述诸方面进行改革的命令,诸如长子继承制、禁止官员搞承包,等等,这方 面在下一章将有详细叙述。 看来,彼得所进行的中央机构改革已接近尾声,旧衙门制的大限已到。但已着 手的改革不得不停下来,1715年末沙皇身染沉疴,转年 1月,没等身体复元就偕皇 后一起出国前往疗养胜地皮尔蒙特去了。 彼得这一路去,不断遇到麻烦事,不是圣上本人闹病,就是皇后妊娠反应不宜 赶路,还有其他没有预见到的情况,使国王一行不得不走走停停。 在格但斯克,沙皇住了两个多月。现在他已经不仅参观名胜古迹,而且开始为 彼得堡博物馆搜集稀奇珍贵的文物,同时,在市府当局的陪同下参观了路德派新教 教堂。传说,他没带假发听布道,觉得有点儿冷,就把站在身旁的市长的假发摘下 来戴到自己的头上,析祷完毕才还给主人。在格但斯克,他校阅了《陆军条例》第 三部分的全部 108个条目,并把它寄回俄国印刷。彼得给规程正文修改补充二百多 处,使其更加简练、明确、清楚。 沙皇在这部杰出的条例中,对祖国的军事思想作了总结。《条例》反映了沙皇 及其将领经过实践的军事思想。 《条例》记载了林村战役运用的快速部队作战法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快速部队 的主要优点在于机动灵活、出奇制胜,正如条例中所说的那样:“轻装始能神速。 ”两列横队射击法也是射击规则的新发展、新战术:即跪射时不取一列横队式,而 是两列横队式。《条例》对短兵相接的战术极为重视,所以《规程》中对白刃战着 墨较多。《条例》中说,“军人也者实指部队所有之人,从最高将领直至最末一名 火枪手、骑兵或步兵。”凡破坏荣誉和战斗传统者,即不配当一名军人:“凡不能 将手中旗帜、军旗举到生命最后一刻者,不配享有军人之荣誉。”严明之军纪、勇 敢精神以及精良武器乃保障战争胜利之必要因素。《陆军条例》还是一部刑事法典 :它规定了量刑标准。这些标准不仅适用于破坏军纪者,而且也适用于政治犯:“ 对任何暴动、叛变、冥顽不化者,不得姑息宽容,当处以绞刑。” 《条例》奠定了民族军事艺术基础。一百年间,俄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鲁缅采 夫、苏沃洛夫、库图佐夫不论在战斗或是训练,无不奉这部《条例》圭臬。 在去皮尔蒙特的旅途中,彼得办了不少公务:会晤波兰和普鲁士国王,梅格梭 堡的公爵。但彼得最看重的是和丹麦国王的会晤,彼得委托俄国驻哥本哈根公使多 尔戈鲁基公爵去说服弗里德里希四世会见病卧在皮尔蒙待的彼得。彼得打算说服国 王进入瑞典本土,并迫使瑞典“媾和”。 两国君主于1716年 5月在汉堡附近会晤。四天会谈达成的协议是陆战步兵在瑞 典沿海城市肖尼亚登陆――这儿离丹麦海岸最近。对此彼得是满意的。事后他匆匆 赶到皮尔蒙特,以便在那儿进行为期三周的矿泉水治疗。然后他又从皮尔蒙特返回 波美拉尼亚和丹麦。 显然,由于沙皇不懈的努力波罗的海局势大为好转。他又有了一批新同道,原 来英国和荷兰曾多次反对瑞典人的海路打劫活动,但收效甚微,于是他们决定用武 力保卫通向俄国海港的航道,并把自己的分舰队派遣到波罗的海来。彼得也为登陆 做好了一切准备:他命令部队集结,冒着有被炮击的危险,亲身去敌方海岸线视察 ;彼得还当着瑞典人的面测定沿海群岛的海水深度,以确定陆战队登陆地点。沙皇 终于被推举为俄、英、荷、丹四国联合舰队的总司令。 但彼再一次感到失望。联合舰队由八十四艘军舰组成,其中二十一艘挂着俄国 旗,这就是迫使瑞典人缔结和约的力量;但事实上,彼得的三个盟友对此只不过半 心半意。 对指挥四个强国的联合舰队这件事,只有一点给彼得留下了愉快的回忆,他认 为在世界上未必还有其他人能享受到这种殊荣,能把异国的舰队和自己的联合一起 进行指挥。对强国能如此信任他沙皇表示高兴。 1716年 9月28日,俄国分舰队参加庆祝林村胜利的活动,与其事者还有英国舰 队。 丹麦国王有意迟迟不履行义务。可以想见,火暴性子的彼得会产生一种什么印 象。可能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某次在彼得和弗里德里希四世之间果然发生了一起小 小的误会。 沙皇一昼夜向来只睡五个小时的觉,所以起得很早。某日早晨 8点,他派人告 诉国王希望与国王会见。但回答是国王还在歇息。过了两个小时,彼得重又派人探 询什么时候可以与国王会见,这次回话说,国王已起床了,但谁也不敢走进他的卧 室。又过了一小时,彼得被告知,国王还没穿好衣服,最后,坐卧不安的俄国沙皇 眼看就要发脾气了,这时窘态毕露的弗里德里希四世自己才赶了来。彼得对丹麦王 教训开了:“我的兄弟,办事这样拖泥带水可不行;每天我们都有许多重要的事要 做,我们应该互通情报,但要见到阁下,并非易事。我也有自己的事要办。我们应 该约好一个能会面的固定时间,以便互通情报。”国王同意沙皇的意见,但反对早 晨会见。 登陆的时间错过了。彼得下令加强帆桨大船的舰队,以便在没有丹麦人参加的 情况下能使部队登上瑞典海岸。之后,彼得出发去荷兰寻求结束战争的外交途径。 在阿姆斯特丹他面见了著名外交助手托尔斯泰、沙菲罗夫、奥斯特曼以及其他人。 象第一次来荷兰时一样,彼得这次也决定使用化名。当他把这个打算告诉驻阿 姆斯特丹的俄国大使鲍里斯・伊万诺维奇・库拉金时,沙皇预先提醒他说,即使他 的行止被荷方知悉,也请他们不要举行任何欢迎仪式。但有一天沙皇因为微服私行 被别人敲了竹 杠。 那次,他和几个侍从投宿在一家破旧偏僻的旅馆里。晚饭上了十个鸡蛋、奶酪 、黄油和两瓶葡萄酒。他们问店主人要多少膳宿费时,店主人口答说:一百枚金币 !宫廷大臣把这个情况报告给沙皇。彼得去找店主,用荷兰话问道: “你怎么要这么多的钱啊?” “一百枚金币算啥!我要是俄国皇帝的话,我就付给一千枚金币” 沙皇只好乖乖地把个人的钱交给这个贪财鬼。 在荷兰,彼得被领去参观二十多年前去过的地方。象他第一次来时一样,他感 兴趣的是造船厂、军舰、手工业作坊。他兴致勃勃地访问了不少画家,还为皇后买 了一些画,准备用来装点寝宫。 他参观了从前他在船厂工作期间住过的那间窄小的卧室。 “欢迎你,彼得师傅!” “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 “我是工匠保罗的妻子,你过去经常来我家吃饭。” 彼得拥抱了保罗的遗孀;1697年,他曾在这儿学习造船,同时得到了毕业文凭 。 沙皇的举止作风还和他初次来荷兰时一模一样。彼得喜欢到海边散步,神采奕 奕,遇事还爱问个究竟。他跳过栅栏墙去看粉厂,尝了尝泡小麦的酸水。他还尝了 一块做好的面食。他保留着与普通工人、工匠座谈的习惯。 “我们还是象工匠那样随便唠唠吧。”他发现那些人正搜索枯肠寻章摘句,于 是他这么说了一句。 在场的人发现彼得的言谈举止与从前不同之处在于,他比头次来时大方多了, 不象当时面对人群时总是用手挡着脸。现在是怎么看都行。不同于1697年的是,这 时的彼得已经成了海军中将和著名的海军统帅;原来造船业方面的无名之辈,现在 已经成了受人赞扬的设计专家和船舶专家。俄国已经有了自己的船舶制造业,培养 出了自已的海军将领和强大的海军舰队、手工业作坊和学校。 在阿姆斯特丹,彼得接见了来自凡尔赛宫的代表。原来,法国想挽救自己的盟 友瑞典,免其遭到可悲的下场,故决定充担瑞俄谈判的调停人。这样一来,彼得决 定去一趟巴黎。 巴黎人精心准备彼得及其随行官员的莅临。法国当局最关心的是,为俄国御驾 一行提供轻便马车和美味佳肴,这样作是为了讨好沙皇,使莫斯科沙皇感受到法兰 西对他们的友情。陪同的官员按上头指示还要收集有关沙皇生活习惯和癖好的资料 ,并尽快地满足这些要求。根据保留下来的有关记载,沙皇看上去有四十五岁,体 格魁梧,有些弓背,头部稍向下低。他肤色黝黑,面部表情极其严肃。他起床很早 ,十点左右进午餐,午后七时左右进晚餐,九点钟以前口到自己的寝室。上午喝伏 特加酒,下午喝啤酒和葡萄酒,晚餐仅进少量,有时甚至不吃。他喜欢带辛香味的 调料和黑麦精粉烤的又干又硬的面包。极爱吃青豌豆、桔子、梨和苹果。为了尽力 满足沙皇的口味,给他专门做了最爱吃的黑面包。在巴黎,他穿的是普通的呢料大 衣,腰间系着宽皮带,上面挂着军刀,头上的假发没有扑粉,穿着袖口不带装饰的 衬衫。 敦克尔克是彼得1717年 4月27日到达的法国第一座城市。在那儿,他参观了旧 海港、炮台、商店和水闸。在去加来的路上,沙皇看见许多风车,他对和他并排坐 在轿式马车里的亚古任斯基说:“这很象是给堂吉诃德准备好的地方!” 彼得在法国旅行的时候,深感法国宫廷对他的口味和习惯摸得并不准,考虑也 欠周;彼得一再把关照他饮食起居的法国官员弄得下不来台。在加来他拒绝乘坐四 轮马车,要求和别人一样改乘两轮马车。费了好大劲给他弄来一辆两轮马车,他还 不喜欢。他从布伦出发用的是自己设计的交通工具:他命令把他的两轮车的车身摆 在大板车上。人们对他解释说,这有翻车的危险,因为农民的马不习惯拉这种车。 沙皇根本听不进去,他只要求人家照说的做。 在亚眠,主教为了在自己家里接待沙皇,一连张罗了三天。但主教努力筹办丰 盛的筵宴、焰火、彩灯、音乐会的心血是白费了。彼得只匆匆而过,理由是他听说 亚眠当地居民好奇心特大,所以他不愿意在人群中抛头露面。 在博韦城,为了准备大张旗鼓地迎接彼得,花费了不少精力。“我是一个军人 ,只要有面包和水,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是沙皇对人们邀请他参加盛筵时的回答 。 进入巴黎城时,彼得终于坐上国王的轿式马车,而断然拒绝在豪华的卢浮宫下 榻。他来到为他准备好的住所,匆匆看了看里面的摆设,扫了一眼桌子上的餐具, 有大大小小八百个盘碟,掰下一小块面包,尝了一点儿葡萄酒;然后提出要住更朴 素的旅馆。他的要求得到满足,但列迪几埃大旅馆,按沙皇的意见,还是显得太豪 华了。彼得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下榻的处所:从大篷车里把自己的行军被抽出来,不 住客房,而是到更衣室里去过夜。 到达巴黎后的第三天,他给叶卡捷琳娜写信说:“两三天来被迫端坐室内等候 觐见或酬酢,尚无暇外出观光,明日或后日定当往游览”。 彼得在法国首都的日常生活开始了。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谈判,取得了 成功。关于彼得巴黎之行的正目的,长时期以来,谁也不知道,从陪同彼得旅行的 法国宫廷全权代表那儿传来消息说,除了单纯的好奇心和天生的求知欲外,“直到 现在,我还不清楚沙皇此番旅行的真正动机”。一直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彼得法国之 行的西班牙驻巴黎公使也认为彼得游历法国最根本的原因是出于单纯的好奇心。 巴黎及其近郊有名胜古迹多处,这引起了沙皇的极大兴趣。但这并非他携外交 使节前来法国首都的唯一目的。这段时间,当库拉金和沙菲罗夫和法国外交官在桌 旁秘密会见时,沙皇和法国国王的摄政奥尔良公爵也有过几次秘密接触。他进行正 式拜会,举行招待会,但他的行止使宫廷官员深感为难。为会见七岁的国王路易十 五,法国曾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但彼得并未按照常规去做。他在迎接由近卫军陪同 的路易十五时,不是互相施礼致意,而是上前抓住了法国国王的手,吻了他一下, 并且说:“这不是犹大的亲吻。”沙皇给叶卡捷琳娜写信提到这件事:“上周一此 地一侏儒见访;其身材较吾家卢卡仅高二指,容貌俊美,体态轻盈,以七龄之童而 具有此等智慧,亦可谓难得矣!”卢卡是沙皇心爱的侏儒,彼得在国外旅行时随侍 在左右。 在巴黎,彼得在精神上开始有更新的追求。以前在国外旅行时,沙皇忙于观光 博物馆和稀奇罕见之物。现在,他的求知欲变得非常广泛,这说明视野在扩大,以 及对高度发展的文化的认识和领悟。在巴黎时,他曾多次接见法兰西的知名学者: 1717年 6月 4日,他参观了四所国立中学。 6月17日,沙皇第一次会见著名的法国 地理学家德利尔。圣上与这位学者交谈甚久。并把两张地图稿拿给他看。德利尔表 现出对亚速海和里海的地图学的极大兴趣。和学者的一席话,对彼得日后决定组织 科学家考察队无疑起了相当的影响。 沙皇亲眼看了为某一六十五岁的眼疾患者作手术的全过程,这位老人患了白内 障而受苦多年。术后,病人恢复了视力。 沙皇与巴黎科学界人士的会见以后, 参加了科学院的会议。他看了扬水机的机器模型,并欣赏了反映艺术史的绘画作品 。彼得请科学院院士免礼坐下说话。他聚精会神地听他们讲解并看指给他的那些东 西。在同学者的谈话里,沙皇显出惊人的天赋和渊博的学问。 后来,一批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脱颖而出。 彼得到处钻,只要那地方有东西可学。他起得早,有时等不到国王的轿式马车 来迎他,就坐上在街上碰到的第一辆马车去参观皇宫、药店、军工厂、作坊。他也 去参观制镜厂,还去过皇家织花壁毯的作坊,参观残疾人收留所。他参观过造币厂 ,但使他感到异常高兴的是,为欢迎圣驾光临厂里特制了一枚有彼得胸像的奖章。 沙皇对园林建筑特别感兴趣,仔细研究了凡尔赛宫和马尔宫的喷泉和池塘设计与规 划。最后,沙皇去圣西尔拜会路易十四的著名宠姬芒泰诺夫人。她在由她创建的贵 族少女之家安度晚年。夫人借口身体不适谢绝与沙皇会晤。但彼得这时已到了圣西 尔。圣上走进一个用窗帘遮得严严实实的房间,轻轻掀起窗帘,仔细端详当年的绝 色佳人,流露出自己的倾慕之情。 “您生的是什么病?” “老年病。” “要想延年益寿的话,这种病我们人人都会得的,”彼得说道,并祝愿这位美 妇人早日康复。 主人特为沙皇及其随行人员对皇家近卫军和野战部队进行检阅。法兰西军队并 不出色,沙皇评论说,他看到的是一群衣着华丽的木偶,而非战士,他们的枪支象 玩具,而走路象跳舞。 巴黎给沙皇留下了双重印象,法国首都的科学、工业和手工艺的发达兴隆使他 叹为观止;而另方面皇宫的穷奢极侈、达官显贵不劳而获的生活,以及不堪入目的 肮脏街道使他感到惊讶。他说,巴黎作为一个科学和艺术昌盛之邦使他不忍离去; 但这个城池由于奢华浪费和污秽已濒于毁灭。 彼得离开巴黎前往斯帕进行水疗;而在法国首都开始的谈判在阿姆斯特丹顺利 结束。 8月 4日在那儿举行了签约仪式:法国充当俄国和瑞典谈判的调停人,负责 劝说瑞典王放弃法国给他的津贴,寻找另外的资助途径。此外,法国准备承认俄国 在波罗的海所取得的一切权利。至此,沙皇出访的目的已达到:瑞典国王在失去法 国的资助之后,不得不派出代表前来和俄国谈判。 彼得在国外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于1717年10月返回彼得堡。冬季到来之后, 他动身去莫斯科,因为他离开那儿已有八年之久。此行的目的是要决定皇太子阿列 克谢的命运。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