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27 章 长沙盛情 罗城慰藉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二七章 长沙盛情 罗城慰藉 公元前295年,屈原一行溯湘水到达长沙。这里是楚先王始封之地,城西的湘江 东岸有先王的古城遗址、宫殿、太庙等许多建筑的基础尚历历可寻,清晰可辨;城西南 岳麓山下先王的陵墓尚在,古坊、石兽犹存;这里的人口中熊氏约占三分之一,追溯起 来他们跟屈原乃一脉相承。无论何姓何氏,人们对屈原的遭遇无不十分同情,听说屈原 来了,纷纷前来看望。谈及天下形势,国君的昏庸,荆楚的危难,奸佞的跋扈,民生的 疾苦,或咬牙切齿,或摩拳擦掌,或愤愤恨恨,或破口大骂,许多人在陪着三闾大夫叹 息、垂泪。大家都诚心诚意地挽留屈原在长沙住下,虽说生活艰难些,但不必再吃那颠 沛流离之苦。长沙百姓的热情像一团熊熊燃烧着的大火,烘烤着屈原,炙灼着屈原,使 他那颗萎缩的心在舒展,使他那颗冰冷的心在温暖,使他那颗凝固的心在熔化。他耐不 过这热情,经受不住这高温,只好在长沙暂住了下来。 初到长沙,屈原做了两件事,一是应邀到百姓家做客,二是凭吊先王遗迹。 连年战争,连年灾荒,官府不管百姓的死活,只顾横征暴敛,不消说群众的生活是 异常艰难的,都在勒紧裤带过日子,一般的田舍之家,没有什么好招待的,杀一只鸡, 宰一只鹅,做一顿纯白米饭,聊表一家人对三闾大夫的崇敬之情和爱戴之意罢了。在一 处地方,哪怕荒年饥岁,富贵门第总是有的,他们腰缠万贯,置办得起酒席,以宴请显 赫头面人物为荣,以奢侈排场为乐,因而争相往邀。面对上边两种不同阶级层次的邀请, 屈原倒是愿到茅屋田舍去,因为那里多真诚,少虚伪,多挚爱,少权谋,多淳朴,少浮 华。屈原并非不体谅民生之艰,更不是嘴谗,他欲借此机会走家串户,深入了解下情, 以便有朝一日返回郢都,主持朝政,制定方针政策,好有充分的依据。初出仕时在鄂渚 为县丞,他曾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尝到了甜头,受益匪浅。应该说没有鄂渚一年的体察 民情,便没有后来的变法改革,制订《宪令》。他不相信自己会这样一直流浪下去,他 在等待国君的悔悟,似乎用不了多久,顷襄王便会颁旨将他召回,君臣一德,共振荆楚。 从某种意义上讲,流浪汉北,放逐江南,仿佛并非全是坏事,这是个深入下层,接触民 众的好机会。基于这一思考,住长沙期间,除了一般的走东串西,他还要重点访问一批 社会贤达,听取他们对未来治国的意见。 寥辛耕是位憨厚朴实的农民,六十多岁,三个儿子,一个闺女。闺女排行在先,早 年已经出嫁;大儿子盼福和二儿子盼禄,随父躬耕于垄亩,都已娶妻生子;小儿子盼寿, 在一家作坊做工,尚未成亲。家里有几亩山沟薄地和一头耕牛,一家人辛勤耕耘,早起 晚睡,正常年景勉强可以卒岁,一遇天灾人祸,则难免要饿肚子。近几年非旱即涝,加 以战争频仍,苛捐杂税多于牛毛,小儿子盼寿又从军戍边,收入减少,日子过得十分艰 难,整日吃糠咽菜,度日如年。寥辛耕老汉永远也不会忘记,屈原在朝中为左徒那三五 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实行变法改革,打击了贵族、富豪、恶人们的嚣张气焰, 平民百姓获得了诸多实惠,恶棍赖三霸占他的三亩水田就是那时被迫归还的,当年喜获 丰收,添置了十数件农具与新衣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盼头。那个时候,每一个有 良心的楚国人,谁不打心眼里感激屈左徒啊!万没料到好景不长,变法改革像惊雷闪电 一般转瞬即逝,天空重又乌云密布,豺狼蛇蝎再度猖獗。闻听屈左徒被贬官,被撤职, 被放逐,大江南北,荆山内外,有多少人在为之痛心疾首,悲愤难抑,有多少人在为之 肝肠寸断,泪眼不干,有多少人在为之担惊受怕,提心吊胆啊!想不到屈左徒竟然来到 了长沙,来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即使自己再贫困,哪怕是典儿卖女,也要请进家来吃顿 便饭,表表心意。 哪里是什么家常便饭,在这茅屋农舍,堪称是美餐盛宴了。寥老汉用“四菜一汤” 来招待屈左徒,菜是辣椒鸡、清炖鲤鱼、粉蒸藕、萝卜炖野兔,汤为金针蘑菇汤。喝的 是陈酿黍米老酒,吃的是上等白米干饭,老汉与长子盼福奉陪。为了筹备这一餐饭,寥 老汉不知费过多少心血,伤过多少脑筋,熬过多少不眠之夜,这都是一家人嘴里不吃, 肚子里挪的呀!也正因为吃过这样一餐饭,这个八口之家不知需勒紧裤带过多久,不知 需付出多少艰辛与愁苦。然而,这位土埋半截的农民老汉寥辛耕却硬是这样做了,这是 怎样的深情厚意啊!屈原是观察问题入木三分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是感情丰富饱满细致 入微的诗人,是以“娴于辞令”著称于世的外交家,面对着这餐桌上的美酒佳肴,这一 腔真诚与盛意,并没有说多少话,他的面容庄重肃穆,他的表情苦涩阴沉,因为他的心 灵上正压着难以承受的重负,这重负似山岳,若峰峦,压得他抑郁、憋闷、窒息,他感 到内疚与羞愧,只觉得无颜面对荆楚的社稷江山,对不起屈氏、熊氏及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