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二章 -------------------------------------------------------------------------------- 安庆既克,曾国藩才开始认真考虑援浙及规复苏常两大任务。他一向的宗旨是:“办大 事以找替手为第一。”援浙之任,决定交给左宗棠。知人之明,莫如曾国藩,他深知左宗棠 的才具,足当方面,但亦深知他的性情好大喜功,不受羁勒,最好是给他一个不受各方牵 制,可以放手去干的局面,则以浙江的情况来说,他人视作棘手者,却正好发挥左宗棠的长 处。 规复苏常之任,曾国藩觉得一时难有适当的人选,因为这个任务与援浙不同: 第一、浙江已成糜烂之势,人人皆知事不可为,所以随左宗棠怎么去搞,都不要紧,大 不了沦陷了再想办法去克复。而援苏常则必先保上海,托付不当,上海一失,则东南饷源, 十失七八,关系太重,不能不格外审慎。 第二、浙江方面,望援军如大旱之望云霓,王有龄已经奏保左宗棠,并已表示愿交出浙 江军务指挥的全权,所以左宗棠一到,王有龄必会拱手让贤,俯首听命。而上海则不同,情 况相当复杂,何桂清虽已革职,潜势力犹在,薛焕驻上海当然要执行江苏巡抚的职权,而苏 松太道吴煦,则成了“地头蛇”,把持利薮,毫不放松。事权纷歧再加上洋务烦剧,即有精 兵良将,能不能指挥如意,实成疑问。 其时恰好江苏乞援的专使来了,而且来了不止一个,苏松太的士绅十几名,学申包胥哭 秦庭,非哭得曾国藩发兵不肯走。 这十几名江苏的绅士,为头的叫钱鼎铭,字调甫,江苏太仓人,他的父亲钱宝琛,做过 湖北巡抚。洪杨事起,奉旨在原籍办理团练,钱鼎铭跟着老父在一起办事,便耽误了功名, 从道光二十六年中了举人以后,一直未能北上会试。 咸丰三年,小刀会刘丽川起事,攻占上海,青浦的帮会头脑周立春起而响应,一时声势 浩大,连陷名城。钱鼎铭便招募团勇,配合官军作战,咸丰五年收复上海,平定小刀会,论 功行赏,授职江苏海州所属的赣榆县训导。以钱鼎铭的才气,如何肯屈就一县学官?为了急 于用世,走了捐班的路,在户部当主事。不久,因为丁忧回籍,三年守制家居之时,江南局 势已经大坏,大营再陷,和春、张国梁殉难,太平军席卷吴中,江苏巡抚退保上海,苏松太 一带的绅士,亦纷纷避难,托庇于“夷场”。 但“夷场”不是久居之地,沦陷的家乡,更渴望光复。眼看江苏之后,浙江又几乎全部 落入太平军手中,如果杭州沦陷,浙江的战事告一段落,李秀成倾江浙两省的物力财力以围 困上海,则一隅之地,必难固守。而上海一失,足以养兵数万的关税、厘金为太平军所得, 一出一人,关系极大,那时要想回家就很难了。 于是聚集在上海的江苏士绅,由团练大臣庞钟璐召集会议,筹谋自保之策。江苏的大员 固然都集中在上海,但自何桂清失苏常,他手下的那班人,如现任江苏巡抚薛焕、苏松太道 署理藩司吴煦,在江苏士绅看来,都是不足恃的人,可恃的只有新克安庆的曾氏弟兄。 因此,早在拟议中的,向曾国藩乞援计划,很快地成熟了。这个计划分两方面进行,一 方面由庞钟璐出奏,请派曾国藩分兵急取苏常,同时由江苏在朝的大老,如庞钟璐的同乡前 辈、翁同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