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36 章 发愤忘食 乐亦忘忧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三十六章 发愤忘食 乐亦忘忧 ---------------------------------------------------------------- 孔子向来是说话算数的,自从与冉求发生了那场小小的风波之后,便完全打消了出 仕从政的念头,对自己的政治生活也比较看淡了,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和编修“六艺” 的准备工作。有人曾不解地问:“夫子为何不从政呢?”他坦然地回答说:“只要能发 生政治影响,便为政治,难道非出仕为官才算从政吗?”原来,孔子将办教育,培养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人才,编修“六艺”,也看作是政治。 仲春的一个夜晚,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孔子送走了最后一个学生,在雨夜中踱步, 任雨水打湿了衣服,有时竟仰面向上,承受着细雨的亲吻与抚摸,心中倍感凉爽和惬意。 不知过了多久,他下意识地步回了杏坛,习惯地坐在白天讲学的蒲团上,望着粗壮的树 干,婆娑的枝条,听着春雨润物的低声细语。春夜是宁静的,又下着蒙蒙细雨,更显得 静谧,然而孔子的心却并不平静,像大海一样在翻腾。许多镜头,许多场面,许多人物, 许多往事在他的面前闪现,在他的心中变幻,似乎这一切都在大声疾呼:“夫子,要现 实一些!”是呀,十四年的漂泊使自己变得实际多了,十四年的风风雨雨将自己的头脑 吹洗得清醒一些了,自己隐隐约约地感到,十四年的精力实在浪费得有点可惜,真正能 实现或想实现自己政治主张的国君不仅是太少了,而且是绝对不存在的。他重新咀嚼着 在奔波途中遇见的那些和自己主张不同的人说的话,似乎觉得有些温暖,有些甘甜。十 四年来自己在各国宫廷里仿佛是扮演了一名令人调笑的角色。是么,是自己的政治主张 错了吗?是自己的步子迈歪了吗?不,全然不是!人类历史犹如一个巨轮,欲让巨轮向 前滚动,就需要有人用力去拥,或者去拉,自己正是这样的用力者,只是势单力孤,所 以拥它不动。自己之所以要办教育,就是要培养更多的推动巨轮前进的人。只可惜这个 巨轮太笨,太重,自己虽说身体尚健,精力尚好,但毕竟是六十九岁的人了,犹如瓦上 的薄霜,留在这个世上的时间不会太长了,不然的话,怎么长时间没有梦见周公了呢? 因此必须抓紧!看来不仅自己无法实现这个政治理想,三千弟子即使共同努力,也未必 能够实现,因为这个巨轮着实是太笨,太沉了!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漫 长的时光。那么,一代一代的后人靠什么来武装呢?自然是靠“六艺”,但自己四十余 年的教育实践,发现《诗》、《书》、《礼》、《乐》、《易》并非完美无缺,尚有许 多残缺与弊病,需要修订和整理,自己又积累了若干经验,可以充实与补充进去。至于 历史教学的内容,只有“鲁史记”与“周史记”等一堆史料,这堆史料芜杂不堪,真伪 混杂,需要编写一部《春秋》。早在三十一年前自齐返鲁后,因鲁国政局混乱,“陪臣 执国命”,自己不肯出仕为官,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修《诗》、《书》,订《礼》、 《乐》了,从此以后,三十多年来,即使是在“累累若丧家之犬”的最艰难时刻,也从 未放弃过修订“六艺”的念头,从未停止过搜集资料的工作。眼下准备工作业已就绪, 经验也算成熟,特别是将不久于人世,必须立即动手,夜以继日地奋斗,否则,后人将 无法将自己的“道”传下去,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就永远没有实现的指望了。 不知过了多久,起风了,雨也渐渐停了,本来并不浓密的云被风吹得四分五裂,月 婆婆探出头来窥视着这位古稀老人,用青白的光将他的心照得明亮起来…… 第二天晚上,孔子将颜回、子夏、子游、曾参、商瞿等几个善长文学的弟子留下, 让他们围坐在自己的身边。孔子首先向弟子们讲明了自己要立即着手修订“六艺”的打 算与迫切感,然后阐明了修订“六艺”的指导思想。他说,修订“六艺”的主要目的是 借文献典籍来传道施教,因而要把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方 法论的精神体现在文献中。“不语怪、力、乱、神”。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不能靠天命 鬼神,要按“大道”(规律)办事。要“述而不作”,述先王之旧,尽量保留原有文献 的内容与风格。既要集群圣之大成,又要有自己的见地,发展古帝王的观点,“微言大 义,寓作于述,或以述为作”。“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 害就可以消灭了),排斥一切反中庸之道的议论。当谈到“六艺”的作用时,孔子说: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有助于振奋精神,礼有助于立身处世,乐有助于完 美情操。)“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我的政治主张行不通了,我拿什 么给后人看呢?)“诗能令人鼓舞,给人借鉴,教人融洽相处,导人嘲讽弊政。近者, 可以其中之道奉父母,远者,可以其中之道侍君王。且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知我 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那些理解我的苦心孤诣的人,大 概只有《春秋》了吧?那些指责我的人,大概也只有《春秋》了吧?) mpanel(1); 年近七十高龄的夫子还如此雄心勃勃,精神矍铄,要抓紧有生之余年,在炎黄子孙 的文明史上做出前无古人的贡献,弟子们无不为之感动,纷纷表示,愿为实现夫子的伟 业奉献一切。 从此以后,孔子安排一班高才生,如颜回等,按照自己所编好的教材去教授新收的 学生,自己只给高年级讲学。高年级学生是以自学和讨论为主,夫子只负责启迪,点播 和答疑。分别情况,孔子还让部分弟子参与编修“六艺”的工作,如子夏对《诗》有研 究,商瞿对《易》有功底等,他们至少可帮助夫子查阅和整理资料。有许多带观点性的 问题,孔子还常主动与弟子们一起讨论研究。 编修“六艺”要作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但造物主留给孔子的时 间已经不多了,于是他只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以此来争取时间。 为了帮助夫子编修“六艺”,离阙里很近的颜回也搬进学校里来住了。一天夜里, 颜回泻肚,一夜起来了多次,每次都见夫子的书房里亮着灯光。雄鸡唱了第二遍,东方 露出了鱼肚白,颜回凝视着那通宵明亮的窗户,心中无限酸楚。他感到夫子太辛苦了, 莫说偌大的一把年纪,即使是铁打的金刚,长此下去,也会被熬化的。他心痛地向夫子 的书房走去,想规劝夫子几句,也想提个建议,有些弟子力所能及的事,尽可交给弟子 们去做。他轻轻地推开门,夫子并未发觉。只见夫子埋在书山简海之中孜孜不倦地翻阅 古籍,从他那神情和目光看,仿佛刚刚坐下,根本不像已经工作了一夜的样子。他的面 前是一盏如豆的菜油灯,跳动着昏黄的光。他的身旁是一盆不算清的冷水,擦脸的葛巾 是湿的。看到这面盆和葛巾,颜回心中明白了一切。夫子的精神是那样的专注,一会翻 阅,一会圈圈点点,一会锁眉凝思,一会脸上浮现出了一丝似乎心满意足的笑……颜回 静静地伫立着,目不转睛地盯着夫子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他忘记了自己来这里的任务, 他不忍心打扰夫子。不知过了多久,玫瑰色的红光透过窗棂射进这间堆满书籍的屋子, 与昏黄的灯光揉和在一起。渐渐的,红光变强,变亮,吞噬了这昏黄的光,但这一切, 夫子全然不觉。颜回上前吹熄了灯盏,惊动了夫子。孔子这才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 打了个哈欠,随口问道:“回啊,一早前来,想必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吧?” 颜回从惊疑与呆滞中省悟过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及不忍心打扰的原因,孔子听后 哈哈地笑了,颜回也因被感染而笑了。孔子上前打开窗户,灿烂的朝阳射进这间堆满书 籍的屋子,将屋子照得通明;和煦的春风钻进这间堆满书籍的屋子,使这屋子变得温暖 醉人。孔子师徒笑得更响了,他们以朗朗的笑声迎接这新的一天的到来,迎接这画一般 的朝阳,诗一样的春风……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自然是这间书房里的常客,但今日所见,与以往大不相 同,这里的许多藏书是他过去所从未见过的。他借着临窗的旭日,浏览着一摞摞、一排 排书简,有《三坟》,这是伏羲、神农、黄帝的书;有《五典》,这是少昊、颛顼、高 辛、唐尧、虞舜的书;有《八索》,这是关于八卦最早的书;有《九丘》,这是关于九 州土地、风气的书;有晋之《乘》,楚之《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