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太宗皇太极(1592―1643)(3) 太宗却献鸟 崇德元年四月,有弋人获铜嘴雀,盛笼来献。上曰:“此鸟虽有好音,可以悦 耳,然玩物丧志,宪臣来谏,于理不合也。”遂却之。 《满洲秘档》 太宗定书词名称 崇德元年六月,上谕:“我国之人,昔未谙典礼,故言语书词俱无上下贵贱之 分。今阅古制,凡上下问答,各有分别,自今俱宜仿而行之。嗣后凡施之于皇上者, 则谓之奏;施之于亲王郡王及诸贝勒者,则谓之禀;施之于诸大臣者,则谓之呈; 皇上之书词,谓之上谕;言语谓之降旨;臣工对上,无论问答,均谓之奏陈;各库 分别定名,谓之曰银库、财库、仓库;桥谓之市井;铺谓之商家;各地方官用牲畜 谓之户部牧养;教场谓之演武厅;禁约者,佛家之法,嗣勿得称呼,谓之国家法律 ;不可以臣工之有职者,皆谓之官员;照样二字,为蒙古之语,以后无论言语书词, 照样二字,永远禁止,谓之效法;外蕃归顺之蒙古使者,不得曰使臣,若来进牲畜 财帛者,则谓之进献牲畜财帛之人。若来告事则谓之奏陈;内外和硕亲王、多罗郡 王、多罗贝勒等彼此往来之使则谓之使臣;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所遣之使, 则亦谓之使臣;未封王之大小贝勒、贝子等之使者,若来亲王、郡王处馈送者,则 不曰使臣,谓之馈送之人。” 《满洲秘档》 太宗遣官祭孔子 崇德元年八月,遣官祭孔子,祭文曰:“维崇德元年,岁次丙子秋八月壬申朔, 越六日丁丑,皇帝遣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致祭于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之前。惟至圣 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宪垂万世,谨以楮帛牲醴庶品之仪,式陈明荐, 更仿旧制,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配享。” 《满洲秘档》 太宗却献松花饼 崇德元年八月,千山大安寺僧人何大峰重修古寺毕,进松花饼曰:“食此可以 延寿明目。”上曰:“若能勤政养人,国泰民安,上天自然默佑。岂因服松花而可 以延寿明目乎?” 《满洲秘档》 计降明臣 松山之役由于明副将夏承德约降所致,其时总督洪承畴、巡抚邱民仰、总兵王 廷臣、曹变蛟俱被擒。寻杀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等三人,而以洪承畴械至盛京。 时警报至明京师,皆谓承畴已死,明思宗闻之大震,辍朝特赐祭九坛。其子弟在京 者,成服受吊,撰行状送诸公卿间。方祭第九坛,而承畴生降之信至。 然承畴负时誉久,生平疵行,亦不概见,一旦变节,而人多以为疑。嗣有知其 详者,谓承畴械至盛京时,尚以死自誓,故绝粒累日,精神渐萎。皇太极令人百计 劝降,终不听,乃问明之降人,有可以饵承畴者否,则以好色对。皇太极大喜,使 饰美女数辈往侍,卒无效。时皇太极妃,博尔济吉特氏者,内蒙古科尔沁贝勒塞桑 女也,貌美冠一时。乃遣之。妃密贮人参汁于小壶,效婢装入奉承畴。承畴闭目面 壁泣不已,妃强劝之,亦不顾。已而妃又强劝曰:“将军纵绝粒,独不可稍饮而后 就义耶?”语次,情态婉?#,意致凄愁且以壶承其唇,承畴不得已,少沾饮焉。逾 时,竟不死。妃又进焉,承畴连饮之,愈不死,精神且加充焉。如是者数日,妃多 方劝慰迭进美馔,承畴渐甘之。未几意转,遂饮啖如初。由是妃益日夜进劝,并反 覆喻以利害,承畴计始决,遂降于清。 自承畴既降清,于顺治元年,从入关,为内院大学士。次年,出经略江南诸省, 抗清者皆为其所平。后再出经略楚粤滇黔诸省,亦平之。倘承畴果死,谁能效忠于 清有若是者?然则承畴之功,皆博尔济吉特氏之功欤! 《满清外史》 用洪承畴 松山既破,擒洪文襄承畴归。洪感明帝之遇,誓死不屈,日夜篷头跣足,骂詈 不休,文皇命诸文臣劝勉,洪不答一语。上乃亲至洪馆,解貂裘与之服,徐曰: “先生得无冷乎?”洪茫然视上久之,叹曰:“真命世之主也!”因叩头请降。上 大悦,即日赏无算,陈百戏以作贺。诸将皆不悦,曰:“洪承畴一羁囚,上何待之 重也?”上曰:“吾侪所以栉风沐雨者,究欲何为?”众曰:“欲得中原耳!”上 笑曰:“譬诸行者,君等皆瞽目,今获一引路者,吾安得不乐也!”众乃服。乃毛 西河谓洪初不降,继命优人诱惑。洪故闽人,夙习好男宠,因之失节。何厚诬之甚。 故明帝初闻其死,设坛以祭,非无因也。 《啸亭杂录》卷1 mpanel(1); 宽宥石廷柱之憨 太宗尝与群臣论边事当以吕尚为法。忠勇公石廷柱对曰:“吕尚能专制阃外生 杀,故所向有功。今臣等若有过,下所司逮讯,虽佐领以下,亦当与之比肩对簿, 其何以堪。”大臣以其言过憨,请议处,上特宽。 《郎潜纪闻二笔》卷11 谕诫多尔衮 (崇德六年)夏四月甲寅以元史巴延事,谕诫睿郡王多尔衮等。太宗召内院诸 臣入清宁宫,命读《元史》,至世祖遣丞相巴延往征宋国,时值炎天,恐行军不利, 敕俟入秋再举。巴延奏曰:“宋之据江海,如穷兽之负隅,今已受困,旋复纵之则 逸而逝矣。”遂起兵南征,统一天下。乃遣大学士范文程、刚林等至笃恭殿,传谕 睿郡王多尔衮等曰:“元世祖恐炎热,敕巴延俟入秋伐宋。巴延论奏必举,遂兴师 灭之。今汝等不围困锦州,屯兵远处,任意畋猎,急图归家,视彼为何如也?朕非 穷究尔等,特以巴延勤国之心令尔等知之耳。”多尔衮等皆惭谢而退。 《皇清开国方略》卷29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