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二十五章   高帝刘邦坐了几年龙廷之后,感觉就没有原先那样美好了。首先是必须日理万 机,普天下稍微重要点的事,都会汇成文字摆到他的案头上来。他必须在有限的时 日内,一件件地阅读,一件件地提出处理的意见和办法。他如果想正确或比较正确 地处理好这些事,做到不出失误或少出失误,那他就要对这些报上来的事作更多的 调查、了解、核实和论证工作。像这样的情况做上个一两天倒没什么,可要是成年 累月地这样做,确是桩相当累人的活计。   再者,他在处理具体的日常事务的同时,还要时时刻刻关注天下的政治风云的 变幻。一方面要保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确保天下 的稳定和太平,确保不出乱子。这个天下是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夺来的,得来不易 啊!可不能重犯前朝的错误,让一些居心叵测的奸人给颠覆了。   现在的社会从表面上看来是平平安安的。但并不代表它就没有隐患。就像大海 一样,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在它的深处却是暗流涌动。他知道,打这个天下,不少 的人都抛家别子,拎着脑袋在跟着他南征北战,浴血疆场,几乎是九死一生。那些 人的确是出了力,立了功。现在终于取得了胜利。于是大家都舒了口气,都伸出了 手,向他讨封讨赏,要官要位要名要利要待遇要土地。而天下的土地就那么大,金 银财宝和其它物质资源就那么多,朝廷和地方的官职也是极其有限的(那时候国家 公务员的编制限制得很紧,一个郡除了郡守而外,只有几个办事的。不像现在一个 市可以设一个书记、一个副书记,还可以设十几个副书记、副市长和十几个副秘书 长。还可以成百成千的去设局长、处长、部长、科长、股长和主任什么什么的)。 他虽然贵为天子,一言九鼎,却根本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   在开国大封赏期间,他几乎是绞尽了脑汁,也没有把方方面面的人事关系摆平。 那些得到了和基本得到了的人心里认为那是自己该得到的,是天经地义的;而那些 没有得到的人则认为自己为大汉江山出了很多力,作了很多牺牲,最终却没有得到 应得的东西,实是太冤太冤太不公平了!   这些人当然不会当面将这些不满说出来,而是将它们深深地埋在心里。这是一 件很可怕的事儿,它便是将来社会动乱的诱因和隐患。下面的小人物先不去说它。 就说在高官之中,这样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就说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异姓 诸侯王吧,要是论他们所建的功劳,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就是把自己的江山与他们 平分了,也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比如说韩信。他前几年就已经是齐王了。但在开 国之时被徙为楚王,现在又再次被贬为淮阴侯。你说他在心里会服气?会没有怨恨? 再说英布。此人在项梁主政的时代就被封为“当阳君”,几乎与当时的大将军项梁 平起平坐。后来在项羽手下时,又被立为“九江王”,叛楚归汉后先为“武王”, 后又改封为“淮南王”。在这次大封赏中,他已位极人臣了,没办法再往上加封了。 淮南王只能还是淮南王。他眼瞅着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升官发财,得了好处,心 里会一点没有想法?这两个人都是当今天下首屈一指的大英雄,现在又手握重兵。 他们一旦起了异心,那天下还会太平吗!想到这里,他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刘邦想,要想天下能以长治久安,单靠封赏奖励是不够的。有些人功高盖世, 整个天下都是他帮你打下来的,你拿什么去封他赏他?如果要做到公平合理,除非 你将皇位让给他们轮流去坐!这种人在战争年月里是难得的人才,是宝贝疙瘩,但 到了和平年代便成了累赘,成了隐患,成了影响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不安全因素。 这种人由于资格老,见识广,名气大,威望高,且有着一定的家财,所以他们既不 怕吓,又不吃哄,可谓宠辱不惊,软硬不吃,他就是不买你的帐,你能拿他们怎么 办?对于这种人,最有效、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灭了他!因为死人 是不会发牢骚不会骂娘不会惹是生非更不会叛乱造反的。当然,在灭他们之前一定 要找出充足的理由,好让天下人明白当权者是不得已而为之(这种做法有些像几百 年以后发生的“挥泪斩马谡”事件),这些人纯粹是咎由自取,自己找死,完全怪 不得别人。要知道天下的舆论都是由统治者掌控的,谁忠谁奸谁是谁非都是由他们 说了算。真正了解内情的人少而又少。而这些少而又少的了解内情的人要不就是统 治者的同谋,要不就会被灭口。   只要这些影响政局稳定的人死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社会物质资源便重新归于 “国有”。统治者又可以用它们去重新分配,另行笼络人心。   世上为什么总有人在想着去杀人?因为在很多的情况下,只有杀人才是解决一 些重大难题的一劳永逸的好法子。   但刘邦并不想亲自下手去做这件事。他刚刚坐上龙椅,犯不着去背这个“枉杀 功臣”骂名。他知道有人会为他去做。   这个人不是别人,她就是当朝皇后,也是刘邦的结发妻子吕雉。早在几年前, 吕雉就迫不及待地要对韩信下手,是刘邦及时阻止了她。因为刘邦知道,那时候战 争还未结束,正是用人之际。那个时候如果诛杀大将无异于是自断臂膀。而现在, 应该可以说“是时候了”。拿韩信自己的话来说,叫作“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 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可惜韩信者流们懂得这个道理太迟了些。  --------   虹桥书吧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