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人、物、语言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人、物、语言   在文学修养中,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 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   语言的学习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功夫。   学习语言须连人带话一齐来、连东西带话一齐来。这怎么讲呢?这是说,孤立 地去记下来一些名词与话语,语言便是死的,没有多大的用处。鹦鹉学舌就是那样, 只会死记,不会灵活运用。孤立地记住些什么“这不结啦”、“说干脆的”、“包 了圆儿”……并不就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北京人来。   我们记住语言,还须注意它的思想感情,注意说话人的性格、阶级、文化程度, 和说话时的神情与音调等等。这就是说,必须注意一个人为什么说那句话,和他怎 么说那句话的。通过一些话,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生活与性格来。这就叫连人带话一 齐来。这样,我们在写作时,才会由人物的生活与性格出发,什么人说什么话,张 三与李四的话是不大一样的。即使他俩说同一事件,用同样的字句,也各有各的说 法。   语言是与人物的生活、性格等等分不开的。光记住一些话,而不注意说话的人, 便摸不到根儿。我们必须摸到那个根儿――为什么这个人说这样的话,那个人说那 样的话,这个人这么说,那个人那么说。必须随时留心,仔细观察,并加以揣摩。 先由话知人,而后才能用话表现人,使语言性格化。   不仅对人物如此,就是对不会说话的草木泉石等等,我们也要抓住它们的特点 特质,精辟地描写出来。它们不会说话,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替它们说话。杜甫写过 这么一句:“塞水不成河”。这确是塞外的水,不是江南的水。塞外荒沙野水,往 往流不成河。这是经过诗人仔细观察,提出特点,成为诗句的。   塞水没有自己的语言。“塞水不成河”这几个字是诗人自己的语言。这几个字 都很普通。不过,经过诗人这么一运用,便成为一景,非常鲜明。可见只要仔细观 察,抓到不说话的东西的特点特质,就可以替它们说话。没有见过塞水的,写不出 这句诗来。我们对一草一木,一泉一石,都须下功夫观察。找到了它们的特点特质, 我们就可以用普通的话写出诗来。光记住一些“柳暗花明”、“桃红柳绿”等泛泛 的话,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泛泛的词藻总是人云亦云,见不出创造本领来。用我们 自己的话道出东西的特质,便出语惊人,富有诗意。这就是连东西带话一齐来的意 思。   杜甫还有这么一句:“月是故乡明”。这并不是月的特质。月不会特意照顾诗 人的故乡,分外明亮一些。这是诗人见景生情,因怀念故乡,而把这个特点加给了 月亮。我们并不因此而反对这句诗。不,我们反倒觉得它颇有些感染力。这是另一 种连人带话一齐来。“塞水不成河”是客观的观察,“月是故乡明”是主观的情感。 诗人不直接说出思乡之苦,而说故乡的月色更明,更亲切,更可爱。我们若不去揣 摩诗人的感情,而专看字面儿,这句诗便有些不通了。   是的,我们学习语言,不要忘了观察人,观察事物。有时候,见景生情,还可 以把自己的感情加到东西上去。我们了解了人,才能了解他的话,从而学会以性格 化的话去表现人。我们了解了事物,找出特点与本质,便可以一针见血地状物绘景, 生动精到。人与话,物与话,须一齐学习,一齐创造。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