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13 篇 宋元之拟话本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十三篇 宋元之拟话本   说话既盛行,则当时若干著作,自亦蒙话本之影响。北宋时,刘斧秀才杂辑古 今稗说为《青琐高议》及《青琐摭遗》〔1〕,文辞虽拙俗,然尚非话本,而文题之 下,已各系以七言,如  《流红记》(红叶题诗娶韩氏)     《赵飞燕外传》(别传叙飞燕本末)     《韩魏公》(不罪碎盏烧须人)     《王榭》(风涛飘入乌衣国)〔2〕等,皆一题一解,甚类元人剧本结末之 “题目”与“正名”,因疑汴京说话标题,体裁或亦如是,习俗浸润,乃及文章。 至于全体被其变易者,则今尚有《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及《大宋宣和遗事》〔3〕 二书流传,皆首尾与诗相始终,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顾与话本又不同, 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钱曾于《宣和遗事》,则并《灯花婆婆》等十 五种〔4〕并谓之“词话”(《也是园书目》十),以其有词有话也,然其间之《错 斩崔宁》《冯玉梅团圆》两种,亦见《京本通俗小说》中,本说话之一科,传自专 家,谈吐如流,通篇相称,殊非《宣和遗事》所能企及。盖《宣和遗事》虽亦有词 有说,而非全出于说话人,乃由作者掇拾故书,益以小说,补缀联属,勉成一书, 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文辞又多非己出,不足以云创作也。《取经记》尤苟简。 惟说话消亡,而话本终蜕为著作,则又赖此等为其枢纽而已。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三卷,旧本在日本,又有一小本曰《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内容悉同,卷尾一行云“中瓦子张家印”,张家为宋时临安书铺,世因以为 宋刊,然逮于元朝,张家或亦无恙,则此书或为元人撰,未可知矣。三卷分十七章, 今所见小说之分章回者始此;每章必有诗,故曰诗话。首章两本俱阙,次章则记玄 奘等之遇猴行者。     行程遇猴行者处第二僧行六人,当日起行。……偶于一日午时,见一白衣 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 否?”法师合掌曰:“贫道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秀才曰: “和尚生前两回去取经,中路遭难,此回若去,千死万死!”法师云:“你如何得 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弥猴王。我今 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 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僧行七人,次日 同行,左右伏事。猴行者因留诗曰:     百万程途向那边,今来佐助大师前,  一心祝愿逢真教,同往西天鸡足 山。   三藏法师诗答曰:     此日前生有宿缘,今朝果遇大明仙,  前途若到妖魔处,望显神通镇佛 前。   于是借行者神通,偕入大梵天王宫,法师讲经已,得赐“隐形帽一顶,金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