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于细微处见精神》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mpanel(1);               于细微处见精神 作者:俞天白 这样两件事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前些年,独守空巢的一位老汉凌晨突然 心肌梗塞,老太太慌了,拨打120 请求急救,错拨成了110 ,听到的,是“错了” 然后是“咔嚓”一声挂断声,这硬邦邦的两声,使老太太越发急得眼前一片云天雾 地,双手直抖,怎么也想不起来应该拨什么号码去求助,结果耽搁了抢救的最后几 分钟。最近,又有一位老人,发生了同样的事,她听到的却是柔声的提醒:您打错 了,您应该拨打120 ,而且温语安慰老人不要慌,您需要我们帮助的话可以再打来, 让老太太感觉到身后还有这样一位保护神,从而获得了万分珍贵的镇静,将老伴从 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看来都是生活细节,却让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人的精神素质的巨大差异。前 者,只能说是守职,而后者才是尽职,尽与守,不仅是把110 纠正为120 ,而是从 这一误差中发现对方的焦急与慌乱,并从中发现对方之急需,然后不失时机地尽他 作为社会公民的一份责任。这正是人与机器的根本区别。 通过这两种答复,反映上海人精神素质的提高。 上海人的生活是最精致的,曾经在巴掌大的居室和商店里,架床叠铺,寸土尺 用,创造出多少令国内外叹为观止的奇迹。今天,那些无奈的精致当然都被锁进了 历史,然而,精细周密的精神却没有锁进去,而是继续拿它塑造着东方第一大都市 的个性。比如某汽车租赁公司,在上海出租的汽车,可以到苏州办理还车手续,而 在苏州另招租赁车回到上海。这无异将一家公司的运作变成了两家,于人于己都得 利,这难道不是当年螺蛳壳里周转的那种精明周纳的延续与发展吗?只是周旋的舞 台从巴掌心变成了天南海北。至于那种服务上的耐心周到更多了。就说金融服务。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上海工商银行给我办了一份个人支票,从银行说,是对知识 分子的特殊照顾;对我个人来说,从此购买大宗商品不必冒着被扒的风险,携带大 笔现金,自然是高兴的。不想事后为它生了许多气,一般商店都拒收它,客气一点 的,当场打电话到银行核实此账号有无支付能力,或者先把支票解到银行第二天再 去取货,硬是让我多跑了一趟。最令人气恼的是有一次买国库券。那时国库券算是 稀罕之物,冒着雨一大早去排队,轮到时竟被柜台拒收。原来,发行这份支票的银 行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真使人气得吐血。从此,凡有新的金融产品出炉,什么牡丹 卡金穗卡龙卡……我一律拒绝使用,不怕被人嘲笑为抱残守缺的老古董。谁知还是 这家银行,今天却以她们热情周到的服务,将我这个宁愿抱残守缺的顽固脑袋清扫 了一番。是在购房付款的时候,十多万元,怕带现金的我还是不愿用信用卡,售楼 处的会计建议我到银行开一张本票,这也是第一次使用,工行东安分理处的业务员 见我年大耳背,居然一个窗口一个窗口地陪着我去办理,直到本票拿到手,不能不 使我对今天的金融服务另眼相看,对各种新的金融品种很想试一试,也来个“老夫 聊发少年狂”,成为真正当代上海人。 上海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文化内涵总是描绘着城市的文明度,而文明 度又往往从市民素质上表现出来。如今,提高素质,不光是对市民个人的要求,而 是下功夫从单位的经营制度上体现出来,体现为文化的一种沉淀。如医院为病危者 设立“临终关怀室”,使临终者得以安静体面地离世,给亲属提供了一个宣泄悲痛 感情的空间。又比如,车站码头是城市的窗口的话,那么电台与电视台更是窗口的 窗口,是跨出城市门户,超越城乡界线,送进千家万户去的特殊窗口。不说节目安 排,最能体现城市精神文明面貌的,是商品广告。就因为其形象,精粹,直接,能 够让人在瞬间形成直觉。如今,制作精致与安排合理性上都展示出上海独有的文明 度。就说铺天盖地的药品、滋补品和化妆品的广告罢,高音频的尖声嚷嚷,街头小 商贩式的狂呼乱叫基本上消失了,有的是舒缓的音乐鲜艳亮丽的色彩,伴之以稳沉 轻缓的解说词,让人感受这种出自深厚文化内涵所营造出来的气氛,为这些产品形 成一份信任,挑逗出一试为快的欲求。又比如,广播电台每天清晨在新闻节目当中, 穿插警方提醒,从出门注意行车的安全,手机中奖短信的不可轻信,一直到泊车以 后后车厢不要当保险箱来使用等等,对市民容易疏忽的关节都关心到了,其关爱之 情扑面而来,让人直感警察是那样令人亲近,就像最亲的亲人站在你身旁谆谆提醒, 只望你进出平安,让人感受到这里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mpanel(1); 上海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城市,就是这个“开”字,让她区别于只能简单模仿。 如今,敢为天下先精神,在继承与发扬中展示其成熟的美。就说“与国际接轨”, 这是当代时髦中的时髦。对于国际流行中有许多消极的东西,是去芜取精让那些能 为我所用的长处焕发我们固有的国民精神,还是盲目地追求时尚?作为东西方交汇 的桥梁,积累了近百年土、洋接轨经验的上海,这些年都以成熟者的身姿,做出了 成功的行动。在保存与更新方面,有了新天地和多伦路文化街;在新与旧的融合方 面,有了外滩与陆家嘴相互映衬的流光溢彩;城市新建筑方面,有上海博物馆,上 海大剧院,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东方明珠塔等等、等等,这种成熟的城市美,正是 城市生命力之所在。 于细微处见精神。细与大,是事物发展中一种为了达到极致而出现的二律背反。 正如一件艺术品,有大框架而不在细部精雕细刻,是经不起欣赏,当然也是缺乏永 恒艺术魅力的;只见细小而缺乏大框架,则不过是小家碧玉,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 大上海的性格与命运,从曲曲弯弯的道路上走到今天,对于整个中国,整个民族, 她注定要成为一件大气磅礴的艺术杰作,所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呼唤着她 从细部去营造整体氛围,在俯仰天地之大的时候不要疏失于秋毫,这才能称得上世 纪级城市的宏博的完美,才与大上海的名称相称,上海人早就听到了这种呼唤,而 且已经用漂亮的实践作了回答,并准备回答得更加无愧于这个时代。 -------- 解放日报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