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八章 台湾花莲慈济中心医院 通过设在手术室外的电视,母亲目睹了儿子手术的全过程。她泪流满面地说: “针管扎在儿子的身上,疼痛却在娘的心头。可是,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理解陈霞 的妈妈。我相信儿子的话,救人一命,我们这样做值得。” [背景:慈济骨髓捐赠中心] 被医学界誉为“血清之父”的李政道教授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李政道 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获美国新泽西州鲁格尔斯大学博士学位。 李政道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 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为了让那些不幸患白血病的同胞能够拥 有再生的机会,李政道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 1993年10月,由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证严法师发起,由李政道着手组建 的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正式成立。李政道担任了该中心基因和免疫实验室主任。 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位于台湾花莲市慈济医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超过二十万,捐髓对象面向北美、西欧、东南亚等地区 的华人患者。 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拥有从美国引进的最新高科技分子生物学DNA 高分辨HLA 基因分型检验技术,储存的骨髓资料与新加坡及祖国大陆、香港等各地医院通过电 脑连线,寻找白血病患者和捐髓者相同的HLA 遗传基因。 李政道为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他的指导下,骨髓捐受 双方基因分型检验准确率得到迅速提高,成绩远胜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该捐赠 中心已向世界各地的患者捐赠骨髓二百八十例。 台湾花莲慈济中心医院 吴小莉:大家都很好奇的是,我们叫做抢救生命20小时,就是说,我们电视直 播将近20小时。但事实上,我知道,骨髓在抽出之后最好在12小时内能够送达,进 行另外一个手术。最迟也希望不超过24个小时,为什么呢? 李政道:因为骨髓抽出来以后,持续太久了,它的细胞的活性构造就会慢慢地 降低。 吴小莉:那么能不能有一天让捐髓者和受髓者在附近的医院,即使不相见,但 是在附近的医院一起同时进行手术呢? 李政道:事实上这是个安排问题,这种设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担心的是什 么呢?对我们捐赠者照顾不周。因为捐骨髓是一个很大的爱心。对他的关怀、照顾, 在我们慈济做得比较好一点。 吴小莉:谢谢您。我们已经看到所有的义工在慈济义工的陪同下,已经要前往 机场了。他们将会搭乘10点25分的飞机从花莲到台北。我本人也会乘坐这架飞机, 跟随他们作全程追踪的报道。我们希望能够在台北接上11点25分的飞机。现在花莲 的天气风和日丽,比较担心的是香港有暴雨。 [特写:邻家老伯李政道] 5 月的一天,李政道,这位被人们称作是“爱心使者”的老人来到苏州看望手 术之前的陈霞。同时,他还高兴地戴上了苏州大学的校徽,成为这所百年老校的兼 职教授。二十年前,李教授曾经来过苏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二十年后他会以 “爱心使者”的身份重新来到这里。 李博士清楚地记得,就在10年前,台湾人在骨髓捐献上的观念还是十分保守的, 当局也限令骨髓移植必须在“三亲”之内。而岛内每年有五百名白血病患者在望眼 欲穿地等待着供体,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无法配对成功抱憾而逝。 李政道说:“平均来说,从中国人里找,有十万分之一;而要从白人里找,成 功的几率就更低。”正因为成功的概率太低,李政道更觉得他所从事的事业是非常 有意义的。 mpanel(1); 骨髓移植是一个极复杂的高难度、高风险手术,骨髓从抽取到输入必须在20个 小时内完成,从台湾到大陆,绕道运输,稍有闪失,前功尽弃。然而爱心战胜了界 线,海峡隔不断亲情,李政道和捐赠中心的志愿者们多次辗转于两岸,一次又一次 地为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李政道回到台湾之前,已经在国外做过了大量的捐髓手术。这些年,他不顾年 迈,频频穿梭于海峡两岸,经常是亲自把骨髓送到患者的病床边。他解释说:“不 能浪费捐赠者的爱心,要让爱心开花结果!” 而更让李博士感动和敬佩的,是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的义工们。 “他们是用自己的钱做别人的事,而且还做得很高兴。他们送骨髓到大陆,所 有的费用全是自己掏的腰包,我们中心是不付给他们钱的。”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骨髓中心都是免费向患者提供骨髓的,这就决定了从事这项 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心。以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为例,它的三分之一资 金是靠收取一些必要的检验费,而三分之二则要靠各界的捐赠和义工们自己的付出。 早期来骨髓捐赠中心登记志愿捐献骨髓的,不少都是虔诚的佛教徒,而由于李 博士和他的同仁们多年不懈的倡导,如今志愿捐髓的,不少都是观念新潮的年轻人。 对此,李政道感到十分的欣慰。 曾有记者这样问他: “李先生,您是佛教信徒吗?” 李政道摇摇头,说: “我不是。不过,我从小的理念就和‘慈悲为怀’接近,一定要问我信什么教, 那我信的是‘爱心教’……” 记者接着问: “中国有句老话叫‘好人有好报’,您怎么看呢?” 李政道说: “我内心非常希望有这么一回事,但我会以平常心来看待。” 记者最后问: “那您觉得这么多年来,您哪方面做得最成功呢?” 李政道笑笑说: “最成功的是,很多人说,不认识我的时候,远远地看到不敢和我打招呼;认 识以后发现我是很可亲的。我并没有什么成就,我也许就是你隔壁的一位平平凡凡 的老先生。” -------- 扬子晚报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