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二章 [旁白:导播茅君] 6 月13日凌晨4 时许,苏州暴雨倾盆,我咬牙出了家门,向台里冲去。大雨肆 虐,迷得眼都睁不开。我心情沉重,心中默念:“老天保佑,天快转晴!” 今天是三台直播《生命20小时》手术全过程的一天,这时无论是台湾、香港还 是苏州的工作人员都在密切关注着天气的变化。 这次直播采用的是动态全过程直播,直播时间、内容、顺序将取决于骨髓抽取、 运送、移植的整个过程,特别是从台湾、香港至上海再到苏州的运送过程,这其中 只要一次飞机晚点就可能对整个直播带来影响,而天气又可以说是飞机延误甚至改 变航向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骨髓抽取出来必须在20小时之内输入陈霞体内, 否则效果就不好了。假如捐髓者出了意外,不能当天抽髓,或者陈霞身体不适,不 能当天手术……太多太多的不确定和不可知真是让人心悬。 苏大附一院血液科隔离室外 苏州有线电视台记者徐蕾和摄像徐坚穿上消毒衣,戴上大口罩,通过一个特别 的风淋室消毒。他们要在那里呆足5 分钟,然后才能接近陈霞无菌病房的隔离屏。 徐蕾当过几年记者,见识过不少场面,前段时间也和陈霞处得很熟悉,但她仍 然感觉到了气氛的特别。她实在难以想像,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女孩将怎样面对 20小时等待救命的漫长时间?她不知道自己坐在这人生剧场的最前排座位上,将要 看到的是一出悲剧还是一出喜剧? 她从来没有这样靠近过死亡。 紧靠着风淋室的,是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狭小走道,那就是她将进行报道的地 方,架起摄像机后,连行走起来都不方便。 在她身后,新华社记者杨磊正在恳求护士放他进去一会儿。 他说:“今天不管发生什么,我一定要为陈霞留下一张最灿烂的笑脸。” [旁白:现场记者徐蕾] 事前的构思和“战前”的亢奋令我彻夜未眠。早上风雨交加,但我们谁都没有 迟到。5 点钟,我们准时赶到苏大附属第一医院。 今天,我有意没有化妆,因为我知道今天的主角是陈霞,是这里的医护人员, 是千里奔波的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的朋友们。 在一项不缺地接受了严格的消毒后,6 点钟,我们准时到岗。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切突然变得如此安静,呼吸也顿时没有那么畅快了。 这时,那扇与外界沟通的唯一的玻璃窗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陈霞, 是一个即将独自一人与生命对视的女孩。 苏大附一院院内 病房楼下一块不大的空地上,聚集了几十个人影。他们小声地说话,走动,不 停地忙碌,全是起早赶来的记者。 一辆数字直播车占据了相对空旷的一角。长长的导线,像触角一样抓牢了电视 台的光缆结点。苏州有线电视台导播王晓雄、张曙和技术保障卞坚真头碰在一起, 在进一步细化现场报道和信号回传的方案。 [旁白:技术保障卞坚真] 我们早在三天前就开始准备了。直播前一天,我们将两台经过严格消毒的摄像 机架入了无菌病房的隔离罩外和无菌舱外的隔离过道中。由于进入无菌舱中的设备 必须经过无水酒精的擦拭和45分钟的紫外线照射,因此所有设备均采用一备一的方 式,防止由于消毒过程中的意外引起的设备故障而耽误直播的进程。 mpanel(1); 我们还在病区的医生办公室,病房外走廊和医院内架设了另外三台摄像机,这 样,在医院这个直播点上,我们共投入了五台摄像机,这还不包括当日新闻记者的 流动机。 苏州有线电视台《生命20小时》总演播室 在苏州有线电视台四百平方米的总演播室,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最后一次照 了照镜子,神情庄重地走向主持台,与江苏电视台卫视频道主持人韩永联、苏州有 线电视台主持人人俞晓并肩坐在一起,静静地等待着总控室的指令。 刘海若毕业于台湾文化大学历史系,进入研究院写完两本专著后,直奔美国加 州柏克莱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回台湾后,她转行担任著名《商业周刊》的记者,这 一干就是十来年。 之后,不安分的她开始了“触电”生涯。先是在台湾TVBS做新闻主播,后来, 如日中天的她出人意料地跳槽凤凰卫视,担任了资讯台的新闻主持。 [旁白: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 6 月11日早上,香港下了好几天的暴雨丝毫没有减弱迹象。大雨滂沱中,我和 参与这次直播的李志勤、梁雅琨和辛丽丽陆续抵达机场。因为相关前置作业在前一 天还搞到半夜,所以每个人看起来睡眼惺松。 本打算一上飞机就好好睡一觉的,却因为雷雨交加飞机延迟起飞将近半个钟头, 大家开始变得紧张起来―――不是为我们的迟到紧张,而是担心6 月13日的骨髓运 送。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运髓能顺利吗? 短短一天半的时间,三家电视台―――凤凰、江苏电视台和苏州有线台的所有 相关工作人员,在苏州不眠不休地做着准备工作。毕竟是跨越两岸三地的大型直播 啊。各台编导、主持人开始不断地合练、彩排,不停地发现问题,不停地解决问题, 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最大的默契。 不知是兴奋还是压力,昨夜每个人都睡得不太好。凌晨4 点起床,梳洗完毕摸 黑出门,却赫然发现下雨了。“怎么会下雨呢?”“昨天天气不是还好好的吗?” “这是不是代表不好的兆头?”“会不会阻碍骨髓运送?”每个人心里七上八下, 但谁都不愿多说什么,以免影响士气。 我还记得当天早上一位同事问我,面对这场直播会不会紧张?说不紧张是骗人 的。三位主持人联手合作是否默契,以及花莲、台北、香港、上海及苏州五个现场 能否顺利连线成功,都存在极大的变数。 但我的信心来自于我曾经直播过1997年香港回归节目。将近十几个小时连线直 播的经验告诉我:体力很重要,但保持头脑的清晰更重要。 “我喜欢接受挑战,”刘海若说,“就像这次来苏州,担纲主持这么大型的社 会新闻,对我还是第一次。” 韩永联比刘海若起得更早。由于激动和兴奋,3 点20分他就起了床,到处找化 妆师,这样又“顺便”叫醒了更多的同事。 -------- 扬子晚报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