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6 章 谈人物的刻画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六章 谈人物的刻画   人物最难写。可是,在小说和戏剧里一定得有人物。就是在一段故事性的鼓词 里,也非写出人物不可。小说和戏剧这类的作品的目的就是用人教育人。小孩子念 童话,看到小狗熊早晨起来先刷牙漱口,就也不再等妈妈催促,自动地去刷牙漱口, 向小狗熊看齐。在小孩子的心里,小狗熊跟人一个样,所以童话里就用动物当作人 去教育小人儿们。对小孩子讲一片刷牙的好处,也许不如用小狗熊作榜样的效果那 么既快又好。成人也是如此,跟他讲道理,他可能毫不动心,用几个活生生的人给 他作榜样,他就会受到感动。   我们必须重视人物的创造。人物,在文艺作品里,占最大的分量。文字与结构 等等也要紧,人物可是特别要紧。假若一本小说或戏剧里的文字很美,事情也好, 可是没有人物,就很难成为一本好小说或好戏剧。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样子。我们写作品必须先教读者看见人物的样子。咱们念过 《水浒传》以后,一闭眼就能看见李逵和武松,因为《水浒传》里把他们的样子都 生动地介绍给咱们了。作品里的每一个人必须有一定的样子,为的是教读者认识他 们,而后决定喜爱哪个讨厌哪个,跟哪个作朋友,拿哪个作敌人。我们喜爱英雄, 英雄必有英雄的面貌;我们憎恶坏人,坏人也有坏人的嘴脸,都活生活现。读者就 从这不同的人物形象中得到教育,学英雄,不学坏人。咱们是先用人物吸住人,哎 呀,林冲多么好,高俅多么坏;而后教读者得到教育,同情林冲,憎恨高俅!   一个人的样子的形成,一来是靠着天生来的长像,二来是靠着环境和职业。一 个人的眼睛大是天生来的,可是因为环境不好,或长期收拾钟表或作校对工作,他 的大眼睛就容易变成了近视。我们须把这两样结合起来,教人一看就看清他是什么 样子,和他是作什么的。一位大眼睛的教师就跟一位大眼睛的壮士不大相同。一位 工人和一位农民也不相同,尽管二人的身量与模样都差不多。这须经常地留心观察, 而且千万别写您不知道的人。   可是一个人物不能专靠样子支持着,他还必须有自己的性格。性格比样子更重 要。李逵长得并不怎么好看,可是我们喜爱他,因为他有个好性格。我们爱他的性 格,也就爱他的样子了。一个漂亮的人而没有好性格并不见得可爱。一个人的举止 行动多半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怎样使性格与样子配合起来呢?一个人的样子不一定跟他的性格表里一致。一 个豹头虎眼的汉子可能胆子并不很大,一个白面书生可能浑身是胆。不过,初学写 作的人顶好教人物里外一样,简单一些就容易写一些。虽然这么写有时候使人物不 够深厚,可是保险不会写乱了。形容一个笑里藏刀的人,模样满漂亮,脸上老带着 笑容,可是嘴里说好话,脚底下使绊儿,的确比形容直筒子脾气的心口一致的人更 有意思,可是假若技巧不高,就不容易写到好处,反会令人莫名其妙。一个人的外 形与性格一致呢,我们就不会写走了样子。一个人的性格复杂还是简单,我们也要 量力而为,不可一上来就找个性格顶复杂的人来写,那很容易把咱们自己绕胡涂了。 写外形最好三言五语就交代清楚,不要拖泥带水地说上没完。读者希望很快地看见 一个人物的面貌,而且容易记住。我们也就应当满足读者这样的要求,不可只抓住 人物的耳朵形容上一大车话,那会使读者感到厌烦。我们须把一个人物的外形特点 看透了,而后用最简单有力的形容写出来,教读者一下子记住。比如说,有那么一 个奸商,他的外形特点是脖子很细很长,我们就抓住这特点,说他的脖子像一根鸡 腿,而后略略道及他的眉眼,读者便容易记住他。   同样地,写性格也要干脆,不要拉不断扯不断地多扯。更要紧的是前面怎么交 代,后面怎么发展。这就是说,写东西要不错眼珠地老盯住人物。介绍的时候已说 过,某某的细长脖子像鸡腿,隔不远就再顺手儿提一下,使读者再看见这特点,就 加深了印象。对于性格也是这样,介绍之后,人物不是要作点什么吗?好,老顺着 他的性格去写,他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都正和他的性格相合。一个性格强的人 遇到困难必不肯轻易低头,一个性格软弱的人遇到困难就马上皱眉。光说他性格强 或弱,空口无凭,我们必须教他遇见点事情,看他到底是强还是弱,怎么强和怎么 弱。所以,故事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发展是结合在一块儿的,而不是人干人的,事 干事的。包公的性格正好配合上铡美案的事情,假若咱们教秦香莲没遇见包公,而 遇见一个软弱无能的官儿,可是结果也把陈士美铡死,那就不能令人信服了。眼睛 盯住您的人物,教事情一次再一次地考验他的性格,人物的性格就越来越明显,越 突出。 mpanel(1);   您得老惦记着您的人物,想着他,看着他,直到他成为您的最熟识的人。一闭 眼,他就能立在您的面前。他怎么说笑,怎么思想,怎么行动,您都知道。这样, 您就会随时地用行动、举止、言笑烘托他的性格,越来越明显。他说的话一定是他 说的,不会是第二个人说的;他作的事一定是他作的,不是第二个人作的,这才能 教读者看着对劲儿,不住地点头称赞:写的真对!   假若您写的是个假貌为善的伪君子,您会教他的手心上老出着凉汗,跟人家握 手的时候,使人感到像摸住一条又凉又湿又滑的鱼似的那么不好受。他这么一伸手 呵,就露了点原形――他心虚呵,所以手心上老出凉汗。而后,您教他说话了。他 的话总是那么过度的谦卑,一会儿一个:请您批评!请您提意见!或是:您看,我 还有什么缺点?其实呀,他一点也不喜欢人家批评他!而后,他作事了――只顾自 己的利益,绝对自私,甚至于盗窃国家资财,可是嘴里不住地说“为人民服务”。 您看,读者能够不记住这位伪君子,不恨他吗?谁能愿意跟他握手、交谈、共事呢? 读者愿意把他送交法院呵!您也真那么办了,在故事的结尾,您确是因为他盗窃国 家资财,把他送到法院去,这怎能不大快人心呢!   写反面人物是这样,写正面人物也是这样,都是先简单明确地介绍了人物,而 后用事情考验他,使他的性格越来越突出。情节进展了一步,人物性格也更显明了 一些,故事才会合情合理的发展。光说人,而不给他事作,一定摸不着边儿。您看, 我们记得武松,因为我们记得他杀嫂和打虎那些事。若是《水浒传》中只泛泛地说 了武松的身量多么高,力气多么大,而没有具体的事情表现他的身大力不亏,我们 一定不会记得这位好汉。我们不大记得关胜,因为他没作过多少事情,性格也就无 从充分显露出来。光说事,而忘了人,也一定不行。那是事实的报道,不是小说或 戏剧。假若您决定写一篇关于一件事的报道,您可以源源本本地写事情,不必多管 人。您若是想写小说或剧本,就不能只管事,不管人。写出人物才算好的创作。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我们就会写出不同的人物,不至于大家 都是一样,不至于人物可以彼此替代,叫他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不,张三就是张 三,一定不是李四。只有张三一定是张三,李四一定是李四,我们才能使读者特别 注意这个人物,同情或憎恶这个人物。这就是说,咱们的作品才有了感动力。反之, 咱们的人物若只是“有那么一个人”,姓什么都可以,作什么都可以,读者便不会 对他发生兴趣,而且把咱们的作品扔到一边去了。抓住性格,我们就抓住生活的根 儿――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他的阶级、教育、经历、环境等等培养成的。我们必须多 知多懂,把一个人物的生活咂摸透了,才能创造出有突出性格的一个张三,或一个 李四。   我们无须在这里多分析性格与思想的关系,因为那或者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帮 助。我们只须这么交代一下:假若一个人对一件事的作法是由他的性格来决定,我 们就可以说,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看法是由他的思想来决定。因此,我们必须经常留 心观察,不但看大家怎么行动,也要找到支配着行动的思想。设若我们只看行动, 我们就不易找到根儿,摸不着思想问题。比如说,这儿有两位工人同志同时作了干 部,为说着方便,咱们就叫他们老冯和老丁吧。老冯作了干部,还舍不得从原住的 工人宿舍搬走。老丁呢,刚作了干部,就端起架子,坐在办公室里不肯出来。为什 么呢?这一定不是无缘无故的。假若咱们追究追究,咱们就会明白:原来老冯一向 热爱弟兄们,心里没有一点升了官儿的思想,虽作了干部,还愿意和弟兄们在一块 儿。老丁就不然了,他有把干部看成官儿的思想,所以一作了干部就端起架子来。 而且,他以前的积极可能并非单纯地出于为人民服务的真心,而是一种手段――好 赶快地受到提拔,去作干部。您看,一个人说什么话,作什么事,不都是他的思想 情况的具体表现么?我们若是摸到人的思想情况,就摸到他的底,然后才能设法解 决思想问题。我们若能摸着人物的底,我们就能抓到矛盾,看出为什么一件好事会 变成坏事,一件不太难办的事为什么出了大岔子。抓住思想问题就抓住一件事的根 儿,不至于东碰一头西捞一把地乱抓了。俗语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咱们描写 人物可别光知面,不知心。咱们必须把人物的心翻出来,弄清他的思想,然后咱们 才能说到事情的根儿上。   以上所提出的六项,不过只供工人同志们的参考,我决不敢说我说的都对。一 个人的经验有限,我以为对的,放到别人手里也许不合用。文学创作本没有一成不 变的规矩。再说,我自己写过的东西还没有一本顶好的,到如今我不过还是个小学 生,也须天天学习。那么,我的话就不可能都说的对,请您顶好听一半,不听一半, 免得老跟着我走,而走错了路儿。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