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冰心全集第四卷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冰心全集4 冰心全集第四卷                (1950―1957年)   卓如编目  录从破旧的信说起――在东京大学讲台上(2)   诗人与政治(6)   为了中日的永久和平――临别寄东京大学学生(25)   归来以后(28)   莫斯科的丁香和北京的菊花(31)   与小朋友谈访印之行(36)   印度之行(41)   我得了一条红领巾(66)   我参加了一次动人的会见(71)   学习宪法草案的体会和感想(74)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自序(77)   回忆我在印度的日子(79)   友谊的展览(86)   伟大的保证,伟大的关怀(88)   《印度童话集》〔印度〕穆・拉・安纳德著(92)   我看了《一个女人的新生活》(150)   《吉檀迦利》〔印度〕泰戈尔著(155)   我控诉――看了日本电影《混血儿》以后(206)   印度重游记(210)   好妈妈(217)   一人一篇(223)   访日观感(227)   广岛――控诉的城市(233)   值得同情的遭遇――印度电影《流浪者》观后(240)   应该是赶紧动手的时候了(244)   日本纪行(247)   《广岛姑娘》(261)   为和平而斗争的日本妇女(266)   陶奇的暑期日记(271)   一个母亲的建议(355)   “一位专家,几万儿童”(360)   还乡杂记(366)   《喀布尔人》〔印度〕泰戈尔著(399)   《弃绝》〔印度〕泰戈尔著(409)   《素芭》〔印度〕泰戈尔著(418)   《许愿的夜晚》〔印度〕安利塔・波利坦著(426)   《我写歌》〔印度〕安利塔・波利坦著(428)   《一封信》〔印度〕安利塔・波利坦著(430)   给国外华侨小朋友的一封信(432)   一个埃及的引水员(436)   勇敢地向前吧,埃及的弟兄姐妹们(438)   《先知》前记(442)   小桔灯(445)   一个渔村女教师――介绍日本小说《二十四颗眼珠》(449)   我们应该怎样做父母(462) mpanel(1);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465)   别踩了这朵花(469)   试谈短篇小说(471)   西郊短简(472)   从“到此一游”说起(476)   我们拜访了火星(480)   《泰戈尔诗选 》〔印度〕泰戈尔著(483)   我的秘密(599)   《萨・奈都诗选 》〔印度〕萨洛季妮・奈都著(605)   国庆寄语海外的母亲们(617)   莫斯科的上空(621)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624)   第二颗人造卫星(626)   “面人郎”访问记(628)   向埃及人民致敬(635)   1950年                  从破旧的信说起   ――在东京大学讲台上我从幼年时候起就知道著名的“红门”了。   ――这“红门”日语叫“赤门”。亲戚或长辈中来过日本和由东京帝国大学毕 业的人们,都是夸耀自己的“红门”出身的,可见东京帝国大学的地位――它已在 外国人中有相当高的评价了。   我自己在四年前就到过东京,首先参观的是东大。那郁郁葱葱的林阴道,庄严 古雅的校舍,那许多往来的学生,都使我心中不觉涌出兴奋而愉快的感情。   前年夏,应东大中国文学科的聘请讲学,我感到荣幸。今春又再次被邀请来讲 学。我不止是最早来的外国女性,而且也是最初在东大讲学的外国妇女,这更使我 感到兴奋。   我从事教学有二十多年了。对我来说,最令人愉快、令人激奋的,莫过于接触 男女青年。过去的同事和我这样说:   “我们教师过去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那时也不可能。但是今后,我们应 当努力引导学生的思想走向正确的方向。”   我记住了这句名言。在过去二十年的经验中,学生们给予我无数的激励,无数 的劝勉和无数的批评;他们是那样的热情,那样的严谨,那样的坦率和天真。这给 了我勇气,使我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他们希望我不要停止,不要后退。特别在抗战 期间,学生们对我的照料和关怀,给我以无限的鼓励和鞭策。记得一九三九年(或 一九四○年)春,在华北的广播中说我故去了,据说日本报纸也登载了这样的消息。 在此三四个月之后,我的丈夫吴文藻收到了在华北打游击的一位学生的信。这信不 知经过了几个月,通过了几个战区,才辗转送来的,当拿到信时,已破旧不堪了。   这信中写道:   “在战地,有位外国记者送我一本‘幻想评论’,其中记载有谢先生故去的新 闻,我们无限悲伤。我还清楚地记得,谢先生喜欢穿蓝布衣服,谢先生的那温柔的 笑脸  谢先生一直是主张民主、拥护民主的,现在我们正需要建设最民主的时候, 她却突然离开我们去世了,我们怎能不悲痛呢!我们希望与您和您的孩子们一起, 为完成谢先生未完成的大业而努力  ”   这封信使我感动,使我伤心!我多次地流下了热泪。以后这个学生在华北战场 上壮烈地牺牲了;而我仍留在人间。但他对我所怀的印象和深挚之情,却长久留在 我的心里。我该如何去努力呢!   我在东大的教室和校园里,看到这儿的学生的脸上的表情和眼睛里的神情,和 我在中国所看到的完全一样。同样是朴素的服装,饱满的热情,追求知识的眼神, 敏捷天真的动作;同样地激发了我。遗憾的是因我没有学过日语,不能随意畅谈。 我对日本一切的理解,实在肤泛浅薄 。如果我能和学生们随意畅谈,我相信能有 更多的东西贡献于诸位面前。亚洲的和平和民主,是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中日两 国国民需要我们真正的理解与合作。   我们追悔过去沉痛的教训,需要重新展望未来!东大的学生们以我做为“红门” 的客人接待,我希望在得到互相理解、共同合作的良机中不断前进!一九五○年十 月三日东京(本篇最初发表于《东大学生新闻》1950年10月26日。)19 51年诗人与政治   中国三千年的文学史上记载着为数众多的诗人,今天,我想从中选出代表着不 同时代的五位诗人介绍给大家。   说到诗人,人们总以为他们是什么特殊的人。然而,所谓诗人并非特殊的人, 你们大家都可能成为诗人。按西方人的解释,诗人必须是天才,而我们中国人是不 喜欢“天才”这个神秘措辞的。在中国,常用“聪明”来代替“天才”这个词。所 谓“聪”是指耳朵灵,“明”是指眼睛好。诗人与他人相比,耳朵更灵一些――人 所未闻的他能听到;眼睛更好一些――人所未见的他能看见。在座的诸位都是耳聪 目明的,若是经过训练,是一定能成为诗人的。   要想成为诗人应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神经敏锐,能清晰地发现事物和明辨道 理;其二是观察深刻,能感受到普通人不能感受的事物;其三,应具备精细描绘感 受到的事物的能力。有了这三个条件,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也能写出诗来的。   我认为从前我们东方人对诗人抱有错误的理解,以为诗人是超越政治的。然而, 事实上政治却支配着诗人的整个环境,不仅我们的生活要涉及政治,而且诗人的作 品也不可能超出政治的范围。因此,今天特以“诗人与政治”这一题目为中心给大 家谈一谈,或者说谈谈政治给诗人以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   首先谈谈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公元前三四○――二七八年),是 中国最早的诗人之一。现在,中国有“诗人之日”这种说法,这是指旧历五月五日 的端午节,也就是屈原去世的日子。屈原的诗非常之多,而且很长,又难于理解, 这里就不引用了。想了解屈原作品的朋友们可选读《离骚》、《九歌》、《天问》 等代表作。屈原是现在的湖南省的人。湖南省在中国的中部(毛泽东也是湖南人), 那里的人们充满了热情。还是在屈原年轻有为之时,他就强烈反对楚怀王对秦国妥 协,但未能如愿。结果,楚国最终被秦国所吞并。   而后,襄王也不起用屈原,他满腔悲愤,含恨投身汨罗江自溺了。从此可以看 出,诗人屈原是由于不满当时的政治黑暗而以身殉国的。   下面介绍陶渊明。陶渊明是晋朝人(三六五――四二七年),名潜。无论在日 本还是在中国都称他是田园诗人,而且嗜好饮洒,他的确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座的朋友中许多人都饮过洒,但洒并不是什么佳品。既然是不可口,为何又 非饮不可呢?这是因为酒能麻痹人的神经。在中国有醇酒妇人这样的说法,这指的 是丧失了意志的军人、政治家们想借酗酒来忘却痛苦的现实、忘掉自身的存在,想 变成与社会无关的孩子。好,下面就介绍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回到田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 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实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少年时期自己性格强烈,虽无才华但也不落世俗,后来不留 神落入了尘网,忽地就过了三十年。像羁旅的飞鸟思念森林、池中的游鱼恋慕潭渊 一样,使他怀恋起田园的生活,诗中以清丽的笔触赞颂了田园的静谧气氛。最后, 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结尾,这是诗人摆脱了官吏生活,重返自然后发出 的感慨。陶渊明虽从自然界得到了恬静,但政治上却不得安宁,于是只好弃官归田, 想以饮酒来忘却人世间的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当初受政治的羁绊,尔后才 从中解脱出来得以自由。下面是《饮酒》: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 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他对政治感到失望,只想让酒来麻痹自己,这是作者逃避政治的写照。责子肌 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 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诗中的意思是说自己虽有五个孩子,却无一聪明,非常遗憾。若这就是天命的 话,与其说以饮酒来忘却痛苦倒不如忘掉自身的存在。屈原不甘忍受政治的磨难而 投江自溺,陶渊明也不忍政治的羁绊而逃避了之。   接下来再讲讲杜甫。杜甫是唐朝人,出生在现在的湖北一带。那时,湖北是文 化中心,撰文作诗在湖北尤为盛行。那也是政治上非常困难的时代,北面遭受着夷 狄的进攻,国家极为混乱。杜甫后来乔迁到了四川的成都,说起来四川只比整个日 本小一点。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在遭受别国进攻时暂且转移到国内其它地方照样能 生存。最近的战争期间,我也去过成都。若是现在去成都,也能看到杜甫的草堂、 杜甫的像和墓碑等文物。   杜甫为人敦厚,爱家、爱兄弟也很爱国,即使在国乱之时也没有立刻出走。今 天,我给大家选的诗未必就是杜甫最杰出的作品,仅仅是反映杜甫对政治有何感受 的诗篇。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 短浑欲不胜簪   我想,像这样的诗非诗人是写不出来的。看见的花也好,鸟也罢,都反映了诗 人自己的心情。唐朝时,男人头上有一个结发用的簪,这最后两行就是说自己不但 在国乱之中白了头发,而且就连那白发也日益短少,不久连发簪也插不上了。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