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名人和名言   《太白》〔2〕二卷七期上有一篇南山先生的《保守文言的第三道策》〔3〕, 他举出:第一道是说“要做白话由于文言做不通”,第二道是说“要白话做好,先 须文言弄通”。十年之后,才来了太炎先生的第三道,“他以为你们说文言难,白 话更难。理由是现在的口头语,有许多是古语,非深通小学就不知道现在口头语的 某音,就是古代的某音,不知道就是古代的某字,就要写错。……”   太炎〔4〕先生的话是极不错的。现在的口头语,并非一朝一夕,从天而降的 语言,里面当然有许多是古语,既有古语,当然会有许多曾见于古书,如果做白话 的人,要每字都到《说文解字》里去找本字,那的确比做任用借字的文言要难到不 知多少倍。然而自从提倡白话以来,主张者却没有一个以为写白话的主旨,是在从 “小学”里寻出本字来的,我们就用约定俗成的借字。诚然,如太炎先生说:“乍 见熟人而相寒暄曰‘好呀’,‘呀’即‘乎’字;应人之称曰‘是唉’,‘唉’即 ‘也’字。”但我们即使知道了这两字,也不用“好乎”或“是也”,还是用“好 呀”或“是唉”。因为白话是写给现代的人们看,并非写给商周秦汉的鬼看的,起 古人于地下,看了不懂,我们也毫不畏缩。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实是文不 对题的。这缘故,是因为先生把他所专长的小学,用得范围太广了。   我们的知识很有限,谁都愿意听听名人的指点,但这时就来了一个问题:听博 识家的话好,还是听专门家的话好呢?解答似乎很容易:都好。自然都好;但我由 历听了两家的种种指点以后,却觉得必须有相当的警戒。因为是:博识家的话多浅, 专门家的话多悖的。   博识家的话多浅,意义自明,惟专门家的话多悖的事,还得加一点申说。他们 的悖,未必悖在讲述他们的专门,是悖在倚专家之名,来论他所专门以外的事。社 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 或事业。名人被崇奉所诱惑,也忘记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渐以 为一切无不胜人,无所不谈,于是乎就悖起来了。其实,专门家除了他的专长之外, 许多见识是往往不及博识家或常识者的。太炎先生是革命的先觉,小学的大师,倘 谈文献,讲《说文》,当然娓娓可听,但一到攻击现在的白话,便牛头不对马嘴, 即其一例。还有江亢虎〔5〕博士,是先前以讲社会主义出名的名人,他的社会主 义到底怎么样呢,我不知道。只是今年忘其所以,谈到小学,说“‘德’之古字为 ‘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