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13 章 谁是赢家:苏联与美国百年对抗之谜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十三章 谁是赢家:苏联与美国百年对抗之谜 当今世界存在着两个伟大的民族,尽管起点不同,看来都在朝着相同的目标前 进,他们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这两个民族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的,正当 世界注意着其他地方的时候,他们却突然加入了第一流民族行列。所有其他民族看 来似乎已经山穷水尽;只是在竭力维护自己的地位,可是这两个民族却仍然在继续 发展。所以其他民族要么是裹足不前,要么老牛破车,只有俄国人和美国人仍在前 无古人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地一前迈进。 ……正当美国人在同大自然束缚搏斗的时候,俄国人却在同世界上别的人种厮 杀。前者与荒凉的原野和未开垦的土地搏斗,后者则同全面武装起来的文明斗争。 美国人使用锹镐征服世界,俄国则用剑戟征服世界。为达到征服世界的目的;美国 人根据本身利害得失开辟个人发挥聪明才智的自由途径;俄国人则把社会一切力量 集中于某一个人。美国把自由作为行动的基本手段,俄国则把服从作为行动的根本 准则。两者出发点不同,道路各异;尽管如此,看来他们都在上帝的意志的驱使下 ;为今后有朝一日能够掌握半个世界的命运而奔命。――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 美国,俄国,如果将其国名按照英文字母的排序,A 和R 分别是英文的第一与 第十九个字母,如果按照俄文字母的排序,A 和P 分别是俄文的第一个字母和最后 一个字母――第三十三个字母,实可谓相距遥远,中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但是自20世纪初,历史命运之神“看不见的手”却多次将两者拉在一起,让它 们并肩而立,角逐世界。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与俄罗斯,美国与苏联,曾互视为 敌手,也曾是战时盟友;两者曾共同拉开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冷战的大幕,成为两个 令世人瞩目的头号超级大国;两者曾试图共掌天下,平分秋色,终因国家利益和意 识形态的分歧而累发龌龊;20世纪70年代,两者在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方面曾势均 力敌,难分伯仲,然而自80年代开始,苏联则每况愈下,庞大的红色帝国――苏联 终于90年代轰然解体,绝尘而去。           一、从奴隶到将军:不平凡的美国佬 1620年7 月的某一天,载有102 人的“五月花号”邮船由英国的南安普敦港启 航驶向茫茫无际的大海,5 个月后,疲惫不堪的人们终于看到了海岸线,那里就是 他们梦中的新大陆。在登上大陆前,这批欧洲移民的始祖们,以威廉・布雷福德为 发起人,由船上41名成年男子响应签订了一份自律式的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 约”。 这些英国清教徒正是因为不堪忍受英国教廷和英国专制工权的压迫而背井离乡 的,因此他们在“五月花号公约”宣布不要国王。不要专制暴政,宣布人人平等、 友爱。“在上帝面前庄严结盟,同心协力为较佳秩序与生存建立一个文明政体…… 并且要随时制订。拟定和设计那种公认最为适合殖民地全体人民利益的公平法律。 条例、法令、法规,以及设立治理机构”。1630年3 月29日,由英国国王又下令将 1000名离经叛道的清教徒和刑事罪犯以押解方式强行迁居北美洲,这些不幸的人们 乘坐17艘帆船抵达马萨诸塞港,马萨诸塞的海湾公司手持国王的特许令,在马萨诸 塞建立了英国人在北美洲的第一块殖民地。 随后,欧洲各国殖民者都视北美大陆为未开垦的“处女地”,西班牙、葡萄牙、 荷兰、法国和英国的殖民者相继侵入这块神秘的大陆。从1607―1732年间,英国在 北美大陆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终于将北美大陆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当第一批欧洲人因为逃避宗教迫害、或者是因为躲避重债远涉大洋初到北美洲 时,他们的身上完全没有了“文明人”的高傲和矜持,因为面对险恶的地理和气候 环境,他们首先要做的是维持自己的生命。因此,这个时候,“文明人”心甘情愿 地做了“野蛮人”的小学生。 印第安人教会了白人如何开垦土地,如何在森林里生活、狩猎、采集,如何采 集草药以疗伤治病,如何制作鹿皮等求生的最基本的本领。白人学会了在鱼堰中捕 鱼和在海边以鱼叉捕鲸的方法。白种人学会了制造美洲原始的水上工具――独木舟, 得到了航行之便。他们还学会了在冰天雪地里,用平底雪橇拖运沉重的货物。最后, 白种人从印第安人那里学到了散兵队形的战术,这种战术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对付英 国人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应该说,白种人初到北美大陆时,从印第安人方面得到的帮助是多方面的,然 而欧洲人的到来,却给印第安人传播了多种可怕的疾病,如天花、麻疹等,夺取了 许多印第安人的生命,使他们的人数急剧减少。欧洲人初到时,即与印第安人进行 不公平的皮货贸易。欧洲人以珠宝赝品骗取印第安人的兽皮。 欧洲人对印第安人运用软硬两种手段,软手段指的是用假珠宝和枪支弹药“交 换”印第安人的土地,硬手段包括以武力方式对付印第安人、强行扣留印第安人的 首领逼迫其族人就范。另外,欧洲人对付印第安人的一个惯用方式是“分而治之” 和“各个击破”,欧洲人往往偏袒一个印第安人部落,给他们枪支弹药,鼓动他们 向另一个印第安人部落进攻,煽动印第安人部落之间的冲突,坐收渔人之利。荷兰 人以枪支供给易洛魁部落,煽动易洛魁部落与阿尔贡部落之间的战争。瑞典人支持 萨斯圭罕那人,鼓动其与邻近的印第安人部落进行战争。 大批的欧洲移民,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荷兰人、法国人、日耳曼 人、意大利人、瑞典人和犹太人,带着他们的梦想和希望来到美洲。 克雷夫克尔原是法国的军官,1765年他脱下了红色的法国军服,来到美国纽约, 他在这里定居、娶妻、生子、经商、办农场、发财。享乐和写作,在他的身上完全 实现了一个美国梦。1785年他在欧洲出版了一本书,名称就是《一个美国农场主的 来信》。他在书中写道:“苦难的欧洲人,欢迎你来我的岸上。当你看到我的翠绿 的田野,航运畅通的河流,美丽的山村时,赞美那个时刻吧!你若工作,我给你面 包;你若诚实、清醒、努力,我给你更大的报酬―一安定和独立。我给你衣食,我 给你安逸的家,让你在炉边讲给孩子们听,你是如何发达起来的;我给你一张可以 酣睡的床。此外,我还要给你一个自由人享受的豁免。你去工作吧,耕耘吧,你会 发达的,只要你公正、勤劳和知恩图报。” 这些移民千里迢迢来到美洲,把他们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带到这里,他们 构成了美利坚民族――“马赛克”大厦斑斓绚丽的色彩。 mpanel(1); 1775年4 月15日的清晨,英国人在北美的第一块殖民地马萨诸塞响起了枪声, 殖民地的民兵伏击了得意忘形的英国官兵。北美独立战争拉开帷幕。经过8 年的努 力,美利坚民族终于1783年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了独立,并且把“人人生而平等, 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 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词句写人他们的《独立宣言》中,为后人所称道。 当美国在1783年取得独立时,它的领土仅限于加拿大以南。密西西比河以东、 佛罗里达以北的地区,领土面积只有83万平方公里。在这以后的60―70年中,美国 与欧洲殖民国家进行激烈的争夺,使它的领土逐渐从大西洋沿岸扩大到太平洋沿岸。 从18世纪末起,美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西进运动,成千上万具有冒险精神的美 国人涌向美国西部没有开垦的“处女地”,尽管真正的主人是早于半个多世纪就世 代居住在那里的印第安人。海拔1000米的阿巴拉契亚山挡不住他们的雄心,恶劣的 生活环境。沿途的盗匪兵痞也不能阻挡他们。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建筑在对印第安人 的大屠杀和驱赶的基础上的。 1788年宪法和西北土地法令都曾规定,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夺取印第安人的土 地。在美国历史上国会也的确从未对印第安人宣战,但是,为了霸占早已有印第安 人居住的西部土地,美国对印第安人的血腥屠杀却从未间断。白人扩张主义居然者 说,“一个好的印第安人就是永远死了的印第安人”。1793―1795年,安东尼・韦 恩将军指挥的军队进攻伊利平原地区的印第安人,夷平那里的村庄,摧毁了印第安 人的玉米地,迫使印第安人在1795年签订了《格林维尔条约》,同意让出西北领地 的大片土地。尽管印第安人忠实地履行了条约的规定,但韦恩将军仍下令将他们全 部杀死。在《格林维尔条约》签订以后的14年中,白人利用武力或欺骗手段,迫使 印第安人让出4800万英亩土地。 1803年,美国以1500万美元的好价钱从法国手中买来路易斯安娜。 1819年,美国以500 万美元的补偿代价从西班牙手中获得了佛罗里达。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欧洲宣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从未干预过欧 洲列强的事务,也希望欧洲列强不要干预美洲的事务。美国无意触动欧洲列强在美 洲已经得到的权益和势力范围,但也反对欧洲列强再进一步把美洲作为殖民对象。 如果有哪个欧洲列强硬要干涉美洲的事务,美国将认为是对美国安全的威胁和不友 好的行为。” 美国国务卿奥尔尼在致英国大使的照会中公开宣布:“今天,美国实际上统治 着这个大陆,它的法律对于它保护下的人民是强有力的。因为,美国对它们是极为 友好的。美国作为一个文明国家是有着很高声望的。除此之外,美国的无限资源和 他的与欧洲隔离地位使它成为美洲环境的主人,以至实际上在任何其他列强的反对 面前都无懈可击的。……遥远的距离和3000海里的大洋间隔,使一个欧洲国家和一 个美洲国家的任何永久性政治联盟成为不自然的和不明智的,美洲各国,南美或北 美都一样,由于地理的接近,由于天然的同情,由于政府组织的相信,无论从商业 上和政治上来看,都是合众国的朋友和盟国。……美国最不能容忍的是一个欧洲国 家强行僭取对一个美洲国家的控制。”欧洲媒体评价:这是美国第一次真正向欧洲 说“不”,美国成为美洲大陆的“无冕之王”。 1845年,得克萨斯变成了美国的第28个州。 1846年,俄勒冈被纳人美国的版图。 1848年,美国从墨西哥手中“解放”了新墨西哥、内华达、科罗拉多、怀俄明、 犹他、亚利桑那。 1853年,加利福尼亚变成了美国国旗上的一个星。 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太平洋已成为美国新的征服对象。 美国军事思想史学家马汉的《论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卜书成了在美国风靡一时 的著作。马汉从地缘政治角度论述了夺取海洋霸权的重要性,他强调制海权是一个 极其重要的战略要素,美国必须要在世界的主要海道上建立具有战略地位的海军基 地,以控制中间海域。美国应该成为一个世界海军强国。 1893年1 月16日,美国出动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的岛国――夏威夷登陆,以武 力迫使夏威夷女王退位。海军陆战队上校史蒂文斯派人给麦金莱总统送去一篮夏威 夷香梨,并附上一个便条,上面写着“夏威夷之梨已经完全成熟了。现在是美国摘 取的黄金时刻”。受美国控制的《夏威夷星报》也宣称:夏威夷是一个嫁期未定的 新娘,只待发出信号,就可以履行结婚仪式。1900年,美国国会决定“接受”夏威 夷政府的请求,将夏威夷并入美国,成为美国国旗上的最后一个星,美国的第五十 个州。 1898年美国军舰“缅因号”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的哈瓦那突然爆炸沉没,美 国政府利用这一事件对西班牙宣战。美国在这场19世纪末最大的战争中取胜,从西 班牙手中夺取了波多黎各、关岛、菲律宾和古巴。美国一举打败了老牌殖民国家和 海上强国,它的胜利使欧洲大为震惊。美西战争的胜利,从而使其获得了双丰收, 不仅再一次向欧洲传达了信息: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而且还使美国势力的前锋突 进到亚洲。这时美国的实力已经足以脐身世界强国之列了。 19世纪末美国的实力陡增,它不仅已经使用“锹镐”和“刀剑”征服了美洲, 而且在经济上强大起来,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强国。美国的对外贸易额从 1870年的3 .93亿美元增加到20世纪初的12.27亿美元。美国政府中的“鹰派”们 不满足于美洲“老大”的地位,他们开始踌躇满志地放言四野,要求美国取得在世 界范围内的相应地位。美国媒介认为,“征服大陆使美国人在国内足足忙了一个世 纪,现在回过头来看,是多么的得不偿失啊”,这家报纸提出:“在大陆已经征服 的今天,我们期待着征服新的世界”。 曾经担任过海军部长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非常看重美国海军的力量,他说: “我们的舰队,将从这个大洋开到那个大洋,又从那个大洋开回这个大洋。总之, 来去自如,完全有权在两个大洋上自由活动。”他在一次致国会咨文中公开宣称: “全世界国际事务上的领导地位将属于美国”。 革命导师列宁也半怀赞扬半怀讽刺地评价:“无论就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 主义的发展迅速来说,或者就已经达到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高度来说,……美国都是 举世无双的。这个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是我们资产阶级文明的榜样和理想”。          二、从一战到二战:今非昔比的美国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欧洲各国被一个个被拉入战争泥沼时,美国却 可以借两大洋的“天然屏障”,凭栏远望,隔岸观火。1917年前,美国政府采取了 中立政策,同交战双方进行军火交易和大宗贷款,大发战争横财。1917年以前,做 为战争祸首的德国从美国获得了贷款2000万美元,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从美国 获得了20亿美元的贷款。美国成为供给协约国军火、军用物资和粮食的巨大基地, 一跃成为欧洲的债权国。 当交战各方疲惫不堪之时,美国于1917年4 月6 日向德国宣战,这一举动大有 “美猴王下山摘桃子”的架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又依靠《道威斯计划 》,使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势力大举进入欧洲,美国为德国提供了将近200 亿马克的 贷款,建立起美国对德国的经济财政的监督,加强了美国对欧洲国际事务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工业总产值由239 亿美元增加到620 亿美元,国民 生产总值由1913年的390 亿美元增长到1918年的77亿美元。1914―1918年,美国生 铁产量增长幅度为70%,钢产量增长幅度为90%。如果说这些数字本身不具有可比 性的话,那么下一组数字则更加直白明了。1918年美国的汽车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 的 85 %,也就是说世界各条道路上所奔驰着的标有1918年生产的汽车中每10辆至 少就有8 辆是美国制造的。1922年美国的国民财富为3208亿美元,这个数字是欧洲 所有国家一年国民财富的总和。 战前美国欠欧洲国家债务60多亿美元,一场战争使美国与欧洲的位置调了个个。 当战争结束后,美国一下子成了世界上20多个国家的债主了,其中欧洲各国欠美国 债务达94亿美元。1919年,美国已拥有全世界黄金储备的40%。 列宁总结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几乎是最富的,并且在地理条件上处于最安 全的地位。他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 己进贡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仍然靠着两大洋的“天然屏障”保护,免于战火破 坏和兵戎之灾。通过二次世界大战,老牌的世界强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 本、意大利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以至军事上都基本上被拖累、拖弱以至拖垮,只有美 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最大赢家。 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通过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向人民发表著名的“炉边谈话”, 准备说服企业家们和全国各阶层人士支持他援助欧洲的方案。他说:“前途是存在 危险的――我们必须加以防范的危险。但是我们深知,爬到床底下用被单蒙住头, 并不能使人们逃避开危险,……如果大不列颠一旦崩溃,我们整个美洲所有的人都 将生活在枪口的威胁下……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就我们所能支配的人力和物力,生产 武器和舰艇……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 “炉边谈话”促使美国国会于1941年3 月8 日通过了《租借法案》,它使英国 及一切受到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国家,都可采用借贷方式,从美国获得迫切需要的 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租借法案”为英国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输血打气, 在战争期间,美国共向盟国提供了 500亿美元的租借物资,其中 60 %提供给英国。 因此,当战争结束时,美国已经毫无疑问地是英国的“大财东”了。 1941年以后,欧洲的战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希特勒对苏联和西欧、北欧的 “闪击计划”连连受挫,欧洲各国的抵抗力量逐渐被组织和联合起来。在世界范围 内,法西斯协约国和反法西斯的同盟国双方战争消耗甚大,彼此关系处于胶着状态。 罗斯福总统认为,这正是美国及时出击的时刻。罗斯福总统对儿子埃里奥特说: “美国将不得不出面领导,领导并运用我们的斡旋进行调解。帮助解决其他国家之 间必将产生的分歧:俄国和英国在欧洲,英国与中国、中国与俄国在远东。我们有 能力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是大国,是强国,而且我们不妄求。英国正在走下坡路, 中国仍在18世纪状态中,俄国人猜疑我们,而且使得我们也猜疑它,美国是能在世 界中缔造和平的惟一大国。这是一项巨大的职责,我们实现它的惟一办法是面对面 地与这样的人会谈”。 当希特勒还在垂死挣扎,欧洲的战火正烈的时候,美国已经在为它的未来做打 算。美国十分清楚,要想称霸世界,经济实力是足够的,但是国际金融和贸易方面 仍有许多阻碍。美国特别重视建立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机构的问题。它的主要 目的是取消英国的贸易特惠制和英镑区的保护广义制度,加强美国在上述领域和上 述地区的经济地位。 19M 年7 月中旬,美国向英法苏中等44个国家的财政部长们发出邀请,请他们 来美国的东部新罕布什尔州。新罕布什尔州有“花岗岩州”的美称,因为新罕布什 尔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表现极为英勇和顽强,也是第一个从英国殖民当局统治下获 得独立的第一个州。白山山脉是新罕布什尔州的标志,山上有一座由石头砌成的巨 大的人像,被称为“山中老人”。 44阿国的代表被请到白山脚下的一个休养场所――布雷顿森林,这既是地名, 也是地质特征。在会上,美国代表提出,为了战后国际金融的安排,有必要整顿因 战争被打乱的国际金融体系。各国代表尚未从战争的噩梦中挣脱出来,因此大家对 美国方面的提议表示赞成。随后,美国财政部长抛出了早已拟好的几个方案。在英 国的极力鼓噪下,迅速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等文件,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根据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称世界银行)于1945年12月 27日正式成立,世界世界银行从1946年6 月25日开始营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47 年3 月1 日开始业务活动。两个机构的总部都设在华盛顿。 布雷顿森休会议结束即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国在这个体系中拥有特殊 地位和支配权。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有 27 %的投票权,在世界银行中占 有 24 %的投票权。该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美国政府1934年决定的35美 元等于一盎司,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同美元挂钩,实际上美元等同于黄金,在国际 货币体系中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 同时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的汇率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如变动 必须得到基金组织的同意。世界银行除实收资本外,筹措资金来源主要是美国,这 就促成美国大量资本输出,世界银行贷款必须由借款国政治担保,使用贷款须由世 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的商品。因此,从1945年到50年代未,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控制着西方国家的经济运行趋势,而这个体系可以说是由美国 一手操纵和控制的。 有了世界的货币体系,还需要有能够控制国际贸易的机构。战后美国经济上拥 有强大的实力,一些战时过剩产品,尤其是大量的滞销的农产品急需向国外销售。 而它的主要贸易伙伴欧洲国家由于美元奇缺,不得不采用外汇管制和配额制度,直 接影响美国商品出口。美国为了扫除对外贸易中的出口障碍,恢复自由贸易,减少 或消除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待遇,建议成立一个国际贸易组织,来处理国际贸易 和就业问题。1945年12月6 日美、英、法等15国召开关税谈判会议。美国与对个国 家举行双边关税谈判并陆续签订了124 项双边协定,后来将这些双边协定用最惠国 条款加以多边化,汇编成一个多边文件,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1 月1 日生 效。总协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全体缔约国组成的缔约国大会,下设理事会和贸易 及发展委员会。这个组织成为美国在全球实行贸易自由化的武器。 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高涨,美国成为欧洲的以至世界的最大债主,是世界上最 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拥有西方世界工业产量的 52 .4 %,占有西方世界出口贸 易总额的 32 %,拥有西方世界的黄金总储备的 74 .5 %,黄金储备到 1949 年 高达 246亿美元。因此美元后来自然成为国际经济流通中最为坚挺的货币,最终成 为世界货币。此外,美国在海外的投资总额也由 1939 年的 114亿美元跃增到1948 年的313 亿美元。西方历史学家总结说,占世界人口约7 %的美国,比世界其余地 方加在一起还要富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对外援助、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这三项杀手铜, 加紧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扩大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加强对社会主 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对抗。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0年曾经直言不讳地说: “在国外,我们的外交政策只能利用金钱和物资来进行。” 美国拥有强大的海陆空军,军事基地遍及世界各地,并垄断着原子弹,成为世 界上头号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美国的军费开支仅为 11 亿 美元,到1945年则超过了 800亿美元,战争结束两年后,美国的军费开支仍为280 亿美元。美国的武装力量在1939年时不过33万人,到1945年则达到1200万人。美国 的政治、经济、军事势力跨过两大洋,进入欧亚,成为控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超 级大国。 著名的军事评论家汉森・鲍德温在1945年出版的《权力的价值》一书中大讲特 讲:“今天,我们是一个银行主的国家、债权人的国家、出口商的国家,是一个伟 大的海上和空中强国,也是世界交通的枢纽中心。如果说罗马是当时的世界的中心, 那么华盛顿就更是20世纪西方世界的中心。” 安布鲁斯在《走向全球主义》中也表示:“从一切能得到指数看,除了现役军 人之外,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 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模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面走去。” 罗斯福之后的杜鲁门总统在1948年7 月15日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表示:“美 国在国际事务中将负起领导者的全部责任”,因为“世界各国前所未有地指望着美 国成为善意的力量和英明的领导”。杜鲁门总统在1946年4 月6 日的讲话中表示: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不是自吹自擂。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1950年5 月10日,杜鲁门在密苏里的圣路易对美国公民发表演说,再次重申:“第一次世界 大战后威尔逊总统要我们确立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如今正由我们来承担这项任务, 美国人应该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三、战火烧不死的苏联人 1917年2 月,列宁和他的战友们成功地利用了战争造成的危机,领导工人、农 民和士兵推翻了封建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8 个月后,建立起了苏维埃 政权和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这个年轻的国家曾经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视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地想要 将它扼杀在“摇篮”之中。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波兰和日本组织了一支杂 牌的外国武装干涉军,苏维埃俄国在西部、北部和东部三面受敌。在欧洲,第一批 英国干涉军于1918年3 月9 日,从“光荣号”巡洋舰登上苏俄北部港口摩尔曼斯克, 拉开了西方国家武装干涉苏俄的序幕,日本干涉军于1918年4 月以保护本国公民为 由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丘吉尔对日本的行为持赞赏态度,他鼓励说:“我们在 西伯利亚只有一个盟国,它能迅速采取行动,而且强大有力。日本不仅靠近此地, 而且虎虎有生气,它召之即来,对我们的事业极其忠诚。” 但是,从1918年到1921年,年轻的苏维埃俄国以血肉之躯和坚强的意志顶住了 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苏维埃俄国不仅没有被扼杀,反而在危难中成 长起来了。 到1924年,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被迫承认苏联的存在,这一 年在国际关系史中被称为是“承认苏联年”。 从1926年起,苏联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斯大林发出号召:“人们有时 问:不能稍微慢速度、延缓进展吗?不,不能,同志们!决不能减低速度!’他认 为:“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但是我们不愿意挨打,不,我们 绝对不愿意2 旧俄历史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因为落后失去独立而不断挨打。你们愿意 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 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况,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 什维克的速度。” 斯大林断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 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 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好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在他的号召下,全体苏联 人民同心协力,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涌现了无数个像“斯达汉诺夫运动”(斯达汉 诺夫为顿涅茨煤矿的挖掘工人,1935年他运用新的采煤方法超额完成采煤任务,被 树立为当时的典型)那样激动人心的故事。苏联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以令人难以 置信的速度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经济骑上了“社会主义的铁 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苏联成为全世界劳苦大众向往的地方,在锤子 和镰刀的光芒照耀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 20 %的国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勃 勃生机。 在莫斯科红场靠近克里姆林宫的地方,有一座无名战士墓,在水泥砌成的陵墓 下面掩埋着数千名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苏联红军,他们没有留下遗言,甚至也 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因此他们的墓志铭就是:“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业绩 万世永存”。在陵墓的中央的一个小孔里喷出一团火焰,这是一支燃烧了40年、永 不熄灭的火焰,火焰鲜红、鲜红的,象征着战士的鲜血和他们永不逝去的灵魂。这 无名战士墓和不熄的火焰向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诉说着一段历史,一首用鲜 血和生命写就的华彩乐章……。 1939年9 月希特勒将欧洲以至整个世界拉上战争的“轮盘赌”,在英国和法国 的“绥靖政策”的指引下,这股法西斯黑色祸水涌向东方大国――一苏联。希特勒 将中世纪十字军东征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意即“红胡子”)的名字作为 “闪击”苏联的进攻计划的代号,其狂妄的野心可见。战争狂人希特勒叫哮:“我 们只要在俄国佬的门上踢一脚,整个破房子就会倒下来。” 1941年6 月22日凌晨4 时,法西斯德国集中了190 个师550 万人,3500辆坦克, 4000架飞机,兵分三路,突然在苏联西部边境1800公里的战线上,没有宣战,没有 最后通碟,沿几百英里长的战线,以其惯用的闪电战向苏联发起了全面进攻。1941 年9 月,初次得手的希特勒又制定了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计划,调集75个师,155 架飞机,177 辆坦克于 9月 30 日猛扑苏联的首都――莫斯科。 这一年的N 月7 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前红场的列宁墓上举行了传统 的阅兵仪式,他发出号召:“苏联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战士们排着方 队,走过红场,接受最高统帅的检阅,随后就直接奔赴前线。莫斯科步兵指挥学校 的学员们匆匆离开课堂,他们的校长姆拉坚采夫说:“现在没有时间进行你们的毕 业考试了。你们将在前线,在与敌人的战斗中经受考试。我相信,我的学生们和最 高统帅的士兵们一定会光荣地通过这次考试的。”莫斯科变成了巨大的堡垒,整个 苏联变成了一道道钢铁长城,希特勒军队变成了泥沼里的困兽,沿着1812年拿破仑 大军溃败的路线节节败退。法西斯德国的宣传机器《人民观察家报》不得不承认: “俄国士兵视死如归的精神超过了我们西线的敌人。他们沉着镇定,听天由命,只 要他们不战死在战壕里,不丧生在刺刀下,他们就一直打到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欧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苏联军队是世界同盟国 的主力军队,苏联人民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军队和人民 抵抗了大约30%的德国法西斯军队。 1943年 7、8 月间,苏德两军在库尔斯克进行大会战。苏军一举粉碎了德国法 西斯军队的“卫城”计划,取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的胜利,彻底扭转了苏 德战场的局面。 1943年9 月,苏军强渡第聂伯河,向乌克兰的首都基辅进军。门月6 日,被法 西斯占领两年之久的基辅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 1944年6 月,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二、三方面军发起白俄罗 斯战役,解放明斯克,随即攻人波兰,将敌人赶回维斯瓦河以西。 1945年1 月27日,朱可夫元帅率领苏联军队渡过奥得河,向德国法西斯发起总 攻。两个星期内突进220 英里,所前披靡,攻人德国本土。4 月1 日,苏军出现在 柏林近郊,第三帝国的末日行即来临。4 月6 日,苏军向柏林发起总攻,10个步兵 师、1 个坦克军、3 个坦克旅和两个机械化旅从四面八方杀向希特勒的巢穴。苏军 步兵第79军于4 月30日18时攻人柏林国会大厦,叶戈罗夫中士与坎塔里亚中士把胜 利的旗帜插上了国会大厦的顶端。 英国上校、《苏德战争》的作者艾伯特・西顿曾写道:“1940年,当阿道夫・ 希特勒决心要把苏联作为政治和军事因素从欧洲清除掉的时候,他曾设想在一次为 期十周的夏季决战中将它一举灭亡。这场决战,从欧洲迅即蔓延为世界大战,成为 近代战争史上最惨烈、最沉重的一次。很难设想在文明民族之间所进行的战争,竟 然达到了这样残酷、惨无人道的地步。” 4 年的卫国战争,给苏联和苏联人民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统计的。英国的坎特勃 雷副主教詹森在战后访问了苏联,他在《战后苏联印象记》中深深地为战争对苏联 的破坏而震惊。 这位来自西方世界的尊贵客人写道:“谁要是在苏联旅行越远越广,对于战争 破坏巨大范围的印象便越深。斯大林格勒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一个60万生灵的现代 城市,只剩下了寥寥几间可住的房子;在罗斯托夫,或在……都是如此。要把全部 或部分破坏的更多城市或市镇――有1700个――都列举出来是不可能的。从天空长 程的飞行――例如从莫斯科到华沙的飞行中看来,那破坏程度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 在7 小时低空的飞行中,我每分钟写日记,那内容是单调而呆板:‘战壕,更多的 战壕,坦克壕,弹洞,破坏的桥梁,倒塌的茅屋,毁灭的村庄’。7000个村庄毁灭 了,还有 1135 个煤坑,3000个油井,61所大动力站,37所钢铁工厂,749 个机械 厂,66个化学工厂,4 万里路轨,15800 辆火车头,4280000 节车厢,4100座火车 站,1400艘轮船,13700 台牵引机,44万具耕犁,4900台混合收割机,150 万个家 庭,170 万头牛,2000万头猪,2700万头的绵羊和山羊……。对于人类生活的损害 又是怎样呢?我曾经得到一份伤心惨目的文件,那是列宁格勒一位工程师的日记, 小小的皮册子,篇末附有字母索引,最初部分的记载是用钢板印成的。日记的主人 被打死了。那日记传给他8 岁的女儿丹尼娅,后面部分,在篇末索引的字母之下, 是用蓝铅笔续成的,字迹像小孩的涂鸦。它简短而确实地记载着:祖母死于1942年 1 月25日下午5 时。这样接下去,是900 天围困中亲属死亡录:叔父瓦夏死于1942 年4 月13日上午2 时。然后是莱克沙,丹尼娅的哥哥;她的母亲,然后是家庭的名 字:全都死了。最后一行的记录:只剩下丹尼娅一人了。那是空前无比的故事。战 争使2500万人无家可归。人类生命的损失是可怕的。700 万是死亡的总数。没有受 影响的家庭寥寥无几。我在莫斯科遇见一位少妇,她是我1937年在雅尔塔认识的。 她的小儿子死了,丈夫死了、丈夫的兄弟也死了。单是列宁格勒市场死亡的记录 (那只是几百个城市中的一个),就比英国兵士、水手、飞行员和市民死亡的总数, 超过两倍以上。在最后一次反攻之前,俄国在军事上的伤亡超过英国比例。” 但是法西斯德国的大规模进攻和血腥屠杀没有吓倒苏维埃人,也没能摧毁社会 主义苏联。斯大林和苏联人民以其英勇的斗争捍卫了自己名誉,也赢得世界人民的 赞赏,甚至赢得了西方国家政治家们的赞许。20年代积极参与武装干涉的英国首相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承认:“正是俄国军队迫使希特勒的军事机器停止转动”。 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说:“毫无疑问,是红军和俄罗斯人民迫使希特勒的武装力量走 向彻底失败的道路,从而赢得美国人民衷心的、永远的钦佩。”他在写给斯大林格 勒保卫者的一封荣誉状中写道:“你们的光辉胜利,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国反 侵略战争的转折点。”美国著名影星卓别林在给苏联战士的贺信中说:“俄国,你 赢得了全世界的赞美,你的英雄没有白死。在未来的和平日子里,伟大的苏维埃共 和国将获得的荣誉,是你们现在洒下的眼泪和鲜血的发扬光大。”英国一家晚报写 道:‘有史以来没有一个军队像斯大林所领导的军队这样坚决、镇静、无上精巧、 不屈不挠地厮杀。若没有红军的英勇战功,那么各自由民族的命运就真正会是悲剧”。 曾经亲身参加卫国战争的苏联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写了一篇小说,名字叫《 俄罗斯性格》,作家通过小说中主人公伟大的人格力量,赞扬了俄罗斯民族和苏联 人民那种不畏生死、英勇献身、保卫祖国的坚强性格c “俄罗斯性格”一时间变成 了苏联家喻户晓的专有名词,这个名词鼓舞了前方浴血奋战的红军将士,也鼓舞了 后方的人民。 经历了战争洗礼的苏联,在综合国力上更加强大了。战争结束时,苏联的军事 实力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被公认是世界上的第一流强。这时它拥有近1140万军队, 有 1600 架飞机和 1200 辆主战坦克,拥有66.5 万辆作战摩托车,1151万门火炮, 1702艘军舰。它的各级军事指挥员经历了战争的锻练和考验,士兵纪律严明新I 练 有素。苏联红军也由较为单一的兵种扩大为多兵种,包括了陆军、海军、空军、防 空军、战略火箭军和独立的空降部队,具有了全天候、多兵种、立体交叉、协同作 战的力量。战后苏联红军的陆军拥有47个坦克师,5 万余辆作战坦克,人数达到200 万人。这是一支高度现代化、机械化的多兵种合成军队。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空军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战后的苏 联空军是由16个空军集团军,10000 架军用飞机和直升机组成。 海军是苏联一个古老的兵种,战争同样考验了它c 战后的苏联海军由北方舰队、 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组成。苏联既拥有航空母舰,也拥有曾让美 国海军大伤脑筋的“看不见”的奥斯卡核潜艇。苏联的各式海军舰艇遍及世界各个 重要水域,成为美国海军最强力的竞争对手。 战后,苏联政府还成立了一支最新型的军队――战略火箭军。这是苏联军队中 技术含量最高、最年轻和最具打击力的兵种,它拥有3 个火箭集团军和3 个独立火 箭军。 此外,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的数百万军队构成给以苏军的有力补充,他们与苏 军一起,形成世界两大军事集团中的一方,足以与不友好的另一方进行对抗和战争。 苏联军队驻扎在西起易北河、东至朝鲜三八线的广大地区,成为欧洲以至世界上一 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 战争扩大了苏联的版图,也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在按照雅尔塔体系重新划 分的欧洲政治版图上,苏联的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公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爱沙尼 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加入苏联,波兰东部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并入苏联,罗 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并入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的外喀尔巴阡并入苏联, 德国的东普鲁士领土的三分之一并入苏联。从19M 年8 月到1945年5 月苏联红军相 继解放了中东欧地区的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南斯拉夫、波兰等国,苏联“老大哥”成为东欧国家的“大救星”。战争结束后, 在苏联军队的“保护”下,这些国家都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在地缘政治上加 入了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营垒。 早在沙皇俄国时期,东欧地区就是沙皇政府与西欧强国争夺的焦点所在。东欧 是拿破仑大军挥师东进和德国法西斯军队“闪击”苏联的通道。在战后特殊的国际 环境下,东欧就变成了苏联的前院,是苏联与美国之间的缓冲地带,是斯大林多次 强调的苏联“安全带”。 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这块特殊的地区上诞生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 但是从根本上斯大林对这些国家是不信任的。 斯大林在1946年曾经说过:“不要忘记以下的情况。德国入侵入苏联,是经过 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德国人之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 入苏联,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当时存在着敌视苏联的政府。……苏联为了保证自 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善意态度的政府。”苏联国家利 益要求在东欧地区建立一条北起波罗的海、南达亚德里亚海的“安全带”,要求确 保苏联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1947年,斯大林写信给波兰工人党第一书记哥穆尔卡,要求他出面发起召开欧 洲一些共产党和工人党组织的会议,目的在于加强苏联与东欧各国共产党的关系。 1947年9 月,苏联、波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 克以及法国和意大利等9 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在波兰西里西亚的什克拉尔斯 卡――波伦巴的小温泉场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指出世 界已分裂为两大对立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 主阵营。宣言指出帝国主义阵营及其主导力量美国,为建立世界霸权和消灭民主制 度正在进行侵略性的活动。宣言认为,各国共产党面临一项特殊任务,就是必须高 举起保卫民主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旗帜。宣布号召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必须团结自 己的队伍,制订一个共同的行动纲领和策略,反对帝国主义阵营的主要力量,反对 美帝国主义及其英法同盟者。会议宣布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要求 各国党组织及时互相通报情报,必要时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配合各党的活动。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医治战争创伤和发展本国经济方面面临着重重困难。苏联 拒绝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担心东欧国家被美元 吸引过去。斯大林根据他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提出的两个平行经济体系,即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提议成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经济组 织。1949年4 月,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6 国 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其宗旨和基本任务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各成员国之间进行经济协作和合作。在这个组织中,苏联无论是在组织上还是在经 济实力上都占有特殊地位。              四、苏美关系往事如烟 1917年2 月在俄国爆发了推翻沙皇政府的革命,美国对随后成立的俄国临时政 府是持支持态度的,并且毫无怨言地把1 .78亿美元的贷款送给克伦斯基。谁知仅 仅7 个多月,克伦斯基就被列宁赶下台来。 1917年11月7 日凌晨3 时,俄国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男扮女装逃进美国驻俄 国大使馆后,美国政府才知道俄国在一年内发生了第二次革命。当11月8 日,列宁 在克里姆林宫宣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俄国政权全部归苏维埃。美国政府终 于明白:列宁不是克伦斯基,美国政府在俄国找错了代理人。 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的最初日子里,美国并没有对俄国局势的剧变发表看法, 这其中就存在着一慢、二看、三通过的因素,美国也曾幻想将列宁他的政党拉到美 国一边。但是美国很快地就失望了。 列宁号召受其压迫的人民以革命推翻美国反动派,一方面毫不客气地宣布和他 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不仅不承担临时政府欠美国的1 .78亿美元的债务,而且还把价 值4 .43亿美元的美国在俄国的财产和未能偿付旧政权在美国出售的本息共达0 . 75亿美元的债券全部没收。 对于美国来说,这不仅是巨大的损失,而且是对美国权威的极大蔑视,怎么能 够不怒火中烧。美国政府拒不承认苏维埃政府,也不承认布尔什维克政权对俄国的 领导。 美国驻俄大使弗兰西斯在日记中写道:“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一种传染病。令人 十分担心的是,它将蔓延到德国和奥地利,并蔓延到欧洲。因此,协约国必须建立 一条过去那样的防疫带,阻止其无限蔓延”。 1917年12月10日,美国国务卿蓝辛向美国总统提交了一份关于如何对待俄国事 件的长篇报告。他建议在俄国建立卡列金将军为首的军人独裁政权,必须立即向卡 列金提供贷款。美国国务院指示美国驻俄国使馆武官到诺沃切尔卡斯克,直接同卡 列金举行谈判。花旗银行奉命向卡列金部队活动的大本营罗斯托夫汇寄去50万美元。 美国驻俄大使弗兰西斯也从原定发往彼得格勒临时政府的汽车中拨出70辆调往罗斯 托夫。 美国总统威尔逊亲自签署命令,抽掉军队参加多国联军,以武力干涉俄国事务。 1918年3 月底,英、法、美干涉军先后占领了了俄国北方的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 尔斯克地区,支持布尔什维克的敌人――右派社会革命党在北方建立政府。1918年 4 月,美国军队最先在俄国的海参崴登陆。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写道:“沿西伯利 亚大铁路直到乌拉尔的整个西伯利亚,驻守着一支大杂烩的盟国警卫部队。在这支 部队里有俄国自卫分子、捷克人、英国海军和陆军、日本人、美国人以及少数法国 人和意大利人。” 1919年3 月,旧俄的将军高克察克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在鄂木斯克发动叛乱,向 布尔什维克发起猛烈进攻。美国政府表现得最为积极,就在叛乱的第二天,美国代 表驻伊尔库茨克总领事哈里斯会见了高尔察克,答应美国将给他提供援助。哈里斯 向高尔察克说“今后我们将一起共事”。美国将临时政府垮台后尚未动用的那部分 贷款拨给高尔察克,此外,还给西伯利亚的白卫合作组织提供了1 .25亿美元的贷 款。高尔察克分子在美国购买了大批军用物资。除美国政府外,美国的一些社会团 体和大公司企业也给这位自卫海军上将提供了援助,仅美国红十字会就提供了800 万美元的军用物资。 1919年1 月,苏维埃政府任命当时侨居美国的老布尔什维克路・卡・马尔膝斯 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驻美国代表。但是,马尔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