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一章 引子 当年惊心动魄、震撼中华大地的“九・一三”事件,再过不久就整整30年了。 1971年出生的孩子,现在都已届而立之年。已经蒙上厚厚一层尘埃的这段历史, 有必要再翻弄开吗? 看来,有这必要。 林彪出逃,机毁人亡。历史虽有判定,但也存在若干难解之谜,至今仍然成为 一个热门话题。近20年来,中外作者探讨“九・一三”事件和林彪其人的书籍不 下几十本,文章则不计其数。这些书籍和文章不乏质高力作,使得别有用心地造谣 惑众,已经没有多少市场。但由于探索答案或试图“解密”而衍生出各种揣测,甚 至以讹传讹,还有的提出新的挑战性说法,正在走俏。 我,作为当年视察过林彪坠机现场的成员之一,和赴京向中央领导汇报的当事 人,似应恪尽绵薄,实录真相,释解人们尚存的困惑。 并且,“九・一三”事件在国外的延伸,是在中苏、中蒙交恶,尖锐敌对的国 际大背景下展现的。否则,林彪为何要选择蒙古为出逃路线?为何中国对蒙古的外 交交涉受到阻难?为何林彪、叶群的头颅被割去莫斯科?为何包括黑匣子在内的机 上遗物一直被扣留?…… “九・一三”事件造成的国际形势是险恶的。 林彪出逃几个小时后,周恩来总理紧急召集军方领导人开会,着重针对外国势 力可能的入侵,决定我军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军队部署的调整。 “我们感到最为庆幸的,是林彪没有真的飞到苏联来。”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 联络部中国处处长的库里克,在苏联解体后吐露了真情。 我1965年去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任职,1973年回国,其间曾任临时代 办两年半,经历了中蒙关系严重恶化的全过程。在蒙古,我亲眼看到苏联作战部队 的坦克、大炮和飞机轰隆隆开进蒙境,看到苏联控制蒙古的所作所为。我是深深同 情蒙古人民的。 经历了近30年的沧桑变化,今天站在21世纪的开端,回顾上世纪六七十年 代的中蒙关系,以及林彪坠机事件在国外的处理经过,也许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有 用的参考,尤其是对那些不够明了真相的年轻一代。如果由此能澄清一些讹传,那 就更是得之望外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