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十五、白石山人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十五、白石山人 午饭后,胡沁园给阿芝介绍了他家里延聘的老夫子陈少蕃,他是上田冲人,湘 潭名士。沁园指着少蕃说; “纯芝,你如果愿意读书,就拜在陈老夫子的门下。他是我们湘潭的饱学之士, 满腹经纶。” 阿芝忙说: “承蒙二位恩师不弃,父母也是愿意叫我听三相公的话,只是家穷,……”话 未说完,胡沁园拦住说: “我跟你说过,卖画养家,你的画,可以卖出钱来,别担忧。” “只怕我岁数大了……”阿芝已经二十七岁了,快到而立之年、想到这里,他 未免又有些踌躇。 沁园一听,笑了:“你不是读过《三字经》吗?‘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 读书籍’,你今年二十七岁,何不学学苏老泉?” 陈少蕃点点头,接着沁园的话说: “贾岛写过一首诗,叫《延康诗》。诗中写道:‘寄居延寿里,为与延康邻; 不爱延康里,爱此里中人。人非十年故,人非九族亲。人有不朽语,得之烟山春。’ 这‘里中人’是谁?”他看了阿芝一眼,接着说:“就是著名诗人张籍。张籍的家 境十分贫苦,但是,他肯在困厄之中学习,成了名显一时的诗人。韩愈、白居易都 推崇他的诗文。韩愈说他‘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烛红’。白居易称赞他‘尤工乐府 诗,举代少其伦’。他一生不断追求不断碰壁,但至死不折。” “这样的人,在历史上何止张籍?”胡沁园长长地叹了一声。 “你要读书,家里困难是实在的,我还能收你的学俸钱?”陈少蕃恳切地说。 阿芝为两位师长的深情厚谊所感动了: “既然先生这样提携我,器重我,我就道命了。” 胡、陈二位一听,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一夜,他就住在胡家。夜深人静,他却久久不能入眠。二十七岁了,自己走 过了一段多么曲折、难辛而漫长的学画道路。胡沁园与自己素昧平生,却一见如故, 倾力相助,这使他镂骨铭心,永远、永远难以忘怀。 三天后,他回家取了衣服、日用品,搬到胡沁园家住下了,开始了崭新的读书、 学画生活。 胡沁园从与阿芝的短短接触中,深深感到这孩子不但聪敏、好学,而且性格刚 毅、正直、不媚、不阿、落落大方。他们之间的社会地位相去很远。在这快近暮年 的五十多岁的当头,接来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到家里读书学画,毕竟是不寻常的事 情。胡家是远近闻名的书香世家,深宅大院,气宇轩昂,一般的人是不便也不好进 来的。他所以决定收阿芝为门生,除了看出阿芝的才力有过人之处以外,还深受阿 芝刚直不阿的品格所感动。但是,也暗暗有些担心,怕家人偶尔有不周之处,而伤 害他的自尊心。所以,他对于阿芝的学习、生活起居,都亲自做了周详的安排。他 特别关照家里几个子侄和家人,不能对阿芝有任何怠慢、冷落的表现。 他将正房西边一间原为二公子读书的房子腾了出来,打扫得于于净净,给阿芝 住;而将二公子安排在其他的地方,一切能够想到,他都一一想到了,安排停当了。 晚饭后很久,天已经漆黑了。胡沁园转过后花园,到西南角的一个翠竹掩映的 去处,只见室内还亮着灯。这是陈少蕃老夫子的住处。他原先住在前院正房的东头, 住了一段,嫌那里不安静;胡家客人又多,时常要去应酬应酬,浪费许多时光,于 是就搬到这个僻静的地方来了。 胡沁园轻轻地叩了三下门,陈少蕃开门一看,见是胡沁园,有点惊讶。因为半 年多来,白天,沁园到这里坐坐,谈诗论画,是常事;夤夜造访,还是第一次。他 不知沁园有什么急事。 他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胡沁园,自己拉过一把椅,对着胡沁园,坐了下来: “沁园兄这么晚,有什么事?”陈夫子满腹狐疑。 mpanel(1); 胡沁园微微一笑: “纯芝已经来了,明天要授课,按照老习惯,是否要给他取个名,取个号?” “需要。”陈夫子回答说,他钦佩沁园想得周到:“不过叫什么名字?” 胡沁园沉思了一下,试探地说:“是不是取璜字,王旁,黄。” “好,半璧形的玉,有意思。”陈夫子赞同地点点头:“号什么?‘濒生”如 何?” “不错!”胡沁园叫了起来。“湘江之滨生长。湘江的儿女,好。” 他沉吟了一下,又说: “画画恐怕还要个别号,历代都这样,雅致而有风趣。叫‘白石山人’吧,他 家离白石铺很近。” 陈少蕃高兴地点了一下头。他心里暗暗为胡沁园对这样一个农村贫苦孩子的慷 慨仗义、一往情深、刻意扶持的崇高美德所深深感动。同时,也为阿芝能有幸遇到 这样的恩师而使自己的事业有新的转机而庆幸。在见到阿芝之时起,他自己也暗下 决心,要不遗余力地尽到为师的责任,教好阿芝。 第二天吃过早饭,阿芝梳理整齐,带着《唐诗三百首》,踏着轻快的步伐,来 到陈少蕃的住房,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跨进门来,只见胡沁园、陈少蕃早已端坐在北边向南的座位上,朝他微笑着。 他心境异常的激动,觉得心跳动得很厉害。他努力平静了一下,向两位师长深 深一躬,请了早安,站在一旁。 胡沁园今天心情特别好,换了一件他乎时接客时穿的深蓝色隐花的长衫。他看 了一下陈少蕃,对阿芝说: “昨晚同陈老夫子商量了一下,我们想给你起个名号,单名叫‘璜’,号‘濒 生’,别号‘白石山人’,你看如何?”接着,他简要介绍了名号的含义。 阿芝一听这雅致的名号,十分高兴,不住地点头称好。 近现代史上蜚声中外画苑的一代宗师的姓名――齐白石,就是这样诞生的。这 名字伴随着他一生辉煌的绘画生涯,越过国界,传遍五洲四海,以至于到现在, “齐纯芝”的姓名几乎不为人所知晓,而“齐白石”三字,却与光辉灿烂的中国绘 画艺术联系在一起,名震中外。 正是考虑到这种种的原由,本书也就从这里开始,正式用齐白石的名字,继续 书写他光辉的一生。 胡沁园满意地点了点头: “今天由陈夫子授课。具体的,他会同你谈。”他站了起来,对陈少蕃说: “我失陪了。长沙谭君今日来家,我去应酬一下,这里你作主了。”说着,抬脚踏 出门去。 陈少蕃送走胡沁园,在白石的对面位子上坐了下来,说: “从今天起,开始阅读《唐诗三百首》。这是乾隆年间蘅清退士编的。有不少 脍炙人口的名篇。唐代的几位大家,如李、杜、王维、白居易、骆宾王等,都有佳 作在内。读完这本书,再攻《全唐诗》。先要熟读,能流畅地背诵,再通字义、得 要旨。”他仰起了头,看着天花板:“我每五天,给你讲一次,主要是五言、七言 绝句律诗的特点和格律方面的知识,然后慢慢学做诗。” 白石开始攻唐诗。由于小时候读过《千家诗》,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不少的 诗,他早就会读、会背了,所以这次读唐诗,就不那么费劲。不过要真正体味诗中 的意境、情趣、寓意,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典故的出处等等,可就不容易了。 每天早晨天刚亮,他就悄悄来到花园池边的柳荫下,轻轻地诵读诗句。这是一 天里脑子最清醒的时刻。早饭后到下午,他回到屋里,就默写诗句,并练习写字。 晚间作画到深夜。天天、月月如此。 两个月过去了,胡沁园听到陈少蕃私下介绍白石学习很好的情况,十分高兴。 今天有点空,他决定亲自检查一下白石的学习。方法就是抽查背诵唐诗。 白石把书轻轻地放在桌上,站在两位老师的面前。陈少蕃示意他坐下,问: “唐诗背了几首?” “都会背了。”白石胸有成竹地答道。 陈夫子微微一震,说: “那你随便背两首。” 白石机灵地转动了一下眸子,顺口背出了韩愈的《山石》、柳宗元的《渔翁》 和孟郊的《游子吟》。那清亮的吐字,抑扬顿挫的声调,饱和着感情色彩的诗意表 达,感动了两位老师。 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陈少蕃说: “背一下白居易的《长恨歌》。” 白石流畅地、感情浓烈地背了下来。 胡沁园很满意,站起来,亲自取过紫砂壶,倒了一杯芳香四溢的茶,递给白石: “润润喉,再背一首《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 白石接过茶杯,一饮而尽,接着朗朗地背了下来。 陈少着听罢,随口吟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白石接上来,一口气背了出来。 “这是谁的作品?”胡沁园问。 “李白的《关山月》。《关山月》是乐府中《横吹曲》名。” 白石话音刚落,胡沁园又朗诵上了:“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白石一念完,接着说:“这是岑参的 《逢入京使》。” 胡沁园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连连称赞他学得好,陈老夫子教得好。 陈少蕃也暗暗吃惊。这白石真是名不虚传。过去只是听沁园夸他,还半信半疑, 今天看来,一点不假。他佩服胡沁园的眼力、白石的才气,深有感触地说: “你的天分,真了不起。从今天起,除唐诗要天天读外,还要加课程,读《孟 子》。这是先秦的作品,离现在生活远,古字多,多歧义;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 是深厚的。” 白石不住地点头。《孟子》他儿时看过,大多数还能背、不过许多内容不甚了 了,弄通它,是他多年来的宿愿,陈夫子的安排,正合他的心意。 “有了一定基础,是否传授些格律知识,教他慢慢做诗。”胡沁园说,“他的 画有功底,就是缺乏思想容量。不懂诗,不会写诗,终究是画不好的,你看呢?” “陈老师在教我读唐诗时,每五天就给我讲一次格律和作诗知识。”白石解释 说。 “这很好。陈老夫子还真想得周到。苏东坡称赞王维的诗和画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那是一点也不假。你看那首《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把山居秋日的薄暮之景,写得多么色彩斑斓,深幽古远,历历在目。”他似 乎沉浸在王维勾勒的美好的秋色之中。继续说,“魏晋以降,山水诗兴隆,后来有 人以诗作画。到了北宋,在诗里更以画形容山水了。你看北宋诗人林道就写过: ‘忆得江南曾看着,巨然有画在屏风’。这个老和尚,还真有点诗情画意。同时期 画竹名家文与可也写了一首诗,有两句是‘君如要识营丘画,请看东头第五峰。’” “营丘就是大画家李成。”陈少蕃插了一句。 胡沁园接着说: “当诗人登山临水时,满目江山如画,这画景就会引发了诗的陶铸。” 白石静静地听着老师的谈论,感到收益匪浅,相比之下,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 太多了。 读完《孟子》之后,他开始阅读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利用了一切业余时间,把 一部一百六十四卷。唐宋八大家文钞。硬是攻了下来。 对于指导白石的学习,胡沁园与陈少蕃的意见是一致的。就是让他比较系统地 接受祖国深厚的文化遗产,培养起高度的文化素养,为绘画创作提供一个坚实的基 础。而对于八段之类的桎梏,他们在教学中极力加以摈弃和鞭答,让白石接触更多 的是形象鲜明、气韵生动的历史名篇。他同陈少蕃特别推崇三苏的作品,谆谆教导 白石,古人的名作,要多读、多看、多思,做起诗文来,博览约取,才能有好作品。 陈少蕃拿出一部《聊斋志异》,让他阅读,开阔他的视野,培养他的创作想象 力。 他们认为,要得笔墨山水的真义,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不行。所以,他们把 授画放在后,先教唐宋八大家。 学画是在另一个地方,前院临近胡沁园书房的一间宽大屋子里。 这间房子,除了胡沁园夫人、长子和陈老夫子外,不轻易让人进去。他把钥匙 交给了白石,向白石敞开了大门。这件事,使白石深受感动。 开始教画的头一天,胡沁园早早来到画室,陈少蕃陪着。白石按照老师头天晚 上的嘱咐,不带一件画具,空着手来,因为胡沁园为他准备了一套。 画室的进门处,摆着一副雕刻得十分精美的楠木屏风,他仔细看了一下刀法, 认出是周之美师傅的作品。 画室前后都有窗,光线充足。中间摆着一张宽大的漆得乌黑发亮的画案,上面 铺一块深绿色绒毯,桌上两端摆满笔墨砚池、笔洗和大大小小的色碟。 西边靠墙并排放着几个装满画轴、宣纸的书柜。南窗上一盆葱郁的兰草,散发 着幽香。一切显得十分淡雅、古朴。 “今天开始画课,”等白石落座后,胡沁园说,“你先从工笔开始,这是基本 功。要训练线条勾勒,准确流畅。无论是粗线条、细线条,粗细交错,变化转折, 要交替运用,渐渐会形成不同的风格。画得好不好,或简拙朴质,或奔放活泼,或 纤细,或粗犷,都是灵巧地运用线条的结果。没有线条就没有画。”他看了阿芝一 眼,问:“你听过明人学画的故事吗?那时,学生和老师相对而坐,座位前各放一 张桌子,老师桌上放着许多大小不等的酒盅。碗杯之类,学生桌上放着纸墨笔砚。 老师开始先取一只杯子,口向学生,举示一下,学生就凭眼力,画出一个仿佛杯口 大小的圆圈。老师再举示一下,学生再画一个。画圆,就是练线条。开始画大的, 渐渐由大到小;再反过来,由小到大。一定画到学生能准确地画出老师所举示的杯 子时为止。天天就这么练,训练观察力、记忆力和惊人的线条技艺。今天,就不必 这样了,你已经画了十多年了。” 说着,他站了起来,走到书柜前,取出一幅画轴,展示在画案上, “你过来看看,这是一幅唐人周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