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二章 成长 一 立足香江 持家创业 (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八年的香港春天,在李兆基的眼内显得特别明亮悦目,和暖清爽。 跟这小城重逢于多年怀念之后,自然地发觉她可亲可爱。 李兆基有的是理想,有的是干劲,有的是青春,有的是豪情。加上,年方十九的他正是 初生之犊,不畏眼前时难,总有信心自己的前景有如初升旭日。 他的雄心壮志即根源于天生勤奋坚忍的个性,也仗赖年少时就开始承袭的难能可贵的金 银业阅历。 自然,还加上李兆基口袋里那傍身的一千块钱,这使他如虎添翼,决意在这个多年前已 一见钟情的城市内,努力闯出一番事业来。 从第一天驻足香港的中环,李兆基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开始,他就希望自己成功。 成功的定义在他是无负于先天禀赋的个性,无愧于后天环境的培育,将他所能发挥的智 慧能力心思尽情发挥,把他所能把握的时机际遇缘分尽量把握。 如果这番努力导致他飞黄腾达,也是相关相连有因有果的成绩罢了。 就这样立定了宗旨,李兆基先从生活的最基本安排做起。 他没有想过在人生路不熟,还未分清楚香港九龙的东南西北方向时就盲目置业。 他甚至不认为要浪费金钱,去租用一层住宅自用。 反正李兆基只不过孤家寡人乙名。 日求两餐、夜求一宿的基本生活需要不难处置。 他决定把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包括了补充体力的睡眠时间在内,都专心一致地用在建功立 业之上。 于是李兆基跟首次来港时一样,寄居于李氏姑婆位于跑马地成和道四十九号的家中。 一经落脚有地,他就如识途老马般嗅一嗅城内金融业务集散地的方向,直朝那个目标进 发。 李兆基有信心以他的金银业看家本领闯天下。 当时的中环文咸东街,足足有二三十间金铺银店,专营黄金买卖、外币找换、汇兑等生 意,业务性质跟李介甫在顺德的永生银号没有分别。 李兆基来到香港之后,开始在那些金铺银店挂单做买卖。他的兄长李兆麟亦在世叔伯之 澳门宝昌金号工作,宝昌金号与香港宝生银号(即现在宝生银行前身)的老板是同乡老友, 同声同气,同携同堡,拍档已久。有一段时期,香港金价比澳门金价贵得多,宝昌和宝生联 手经营,自国外订购大量黄金,由澳门进口后,在贸易场套戳买卖,也有在门市出售,盈利 甚丰。李兆基因着兄长和世交支持,在买卖黄金上,得到方便。 加上上海和广东为主的水客,有如过江之鲫,天天塞满一条文咸东街。水客手上最多的 货品就是黄金。 时局动荡,在朝不保夕的大气候催促下,南下港澳的客商都带着大量黄金傍身,事在必 然。 早已练就了识别黄金成色成分成数专业本领的李兆基,即可以运用锐利得穿金透银的目 光去鉴别黄金的质量,更能巧妙地把金条往分金石上一擦,就能定夺它的成分。这时香港金 银贸易所买卖黄金的热闹不下于现今股票市场的情形。 有了这番本事,非但不会被走卖黄金的水客占去便宜,而且心算越来越精确,对黄金市 道走势越来越有把握的李兆基,每次在一买一卖弹指之间就可以获得一笔相当可观的利润。 因此,李兆基到香港不足一年,已有能力汇款回乡照顾家中大小。 解放前,李介甫家有生意做,又有田地收租,属于富有,解放后被列为地主阶级,要受 清算,所有的财物全被充公,家中变得一无所有。李兆基除了急需汇款回乡作为安家费用之 外,还要为父亲缴纳罚款作为赔偿代罪等用。 mpanel(1); 李兆基在香港赚到的第一桶金,正好解家中燃眉之刍 二 驰骋金融 发展贸易 (一九五二年―一九五七年) 中国大陆在一九四九年解放了之后,大量的人口不停涌到香港来。 十月十三日,广州市民实行紧急大疏散,一天之内就有数十架民航飞机抵港。 从陆路经深圳,从水路经澳门而抵香港的,更是不计其数。 一九五零年一月六日,英国就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且主动提出了与中国建 立外交关系的要求。 对英国此项建议,中国于同月九日复电,表示愿意接受和合作。 于是,香港中环商贾云集的食肆,诸如金城茶楼。得云茶楼、高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