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15 章 迎击风暴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十五章 迎击风暴 二战爆发美受惊,深更半夜鸣警钟; 苟且偷安是幻梦,加强战备观动静。 欧洲的战争不依孤立派的意志而爆发了。1939年9月1日破晓,也就是在希特勒 “白色方案” 的第一号指令中规定的拂晓4点45分,德国军队大举越过波兰国境, 分北、南、西三路进逼华沙。天空中,德国的机群吼叫着飞向自己的目标:波兰的 部队、军火库、桥梁、铁路以及不设防的城市。几分钟之后,这些飞机就要使波兰 人不分军民第一次尝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来自空中的突然死亡和毁灭的滋味。 在此后六年间,欧洲千百万男女老幼将经常处于这种恐怖中。 就在同一天夜里,美国时间凌晨三点刚过,总统床边的电话铃响了。罗斯福马 上醒来,拿起电话,急忙问道: “你是谁?” “我是比尔・布利特,总统先生。”美国驻巴黎大使说。 “托尼・比德尔刚从华沙给我打来电话。德军几个师已经深入波兰领土,战斗 很激烈。托尼说,在华沙上空有轰炸机飞行。” “还有进一步的消息吗?” “没有了。通讯联络糟糕极了。不过这是官方消息。” “谢谢你比尔。战争终于爆发了,愿上帝帮助我们大家。” 总统挂断电话,普雷蒂曼帮他穿上毛线衫。他感到肚子里有一阵说不出的难受, 好像有人用钩子钩住他的太阳神经穴。终于发生了!他那历史学家的头脑里记下了 这个日子:1939年9月1日。尽管罗斯福预见到这一点,并且为了防止它发生,曾经 作过长期努力;尽管他也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可是当事件发生之后,他一时仍然 感到震动。德国炮声一响,就像脱疆的野马,现在已经制止不住了,它将带着越烧 越旺的烈火滚滚而去,直到把整个欧洲大陆吞噬掉为止。 “阿瑟,叫哈西特先生马上到这儿来,”总统说。他拿起话筒,给在家的国务 卿科德尔・赫尔打电话。 电话尚未接通,比尔・哈西特已经赤着脚穿着睡衣冲进房间。罗斯福把消息告 诉他,命令说:“通知报界。” 接着,还没有睡醒的赫尔接了电话。 “科德尔,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德军已经侵入波兰了。”总统转述了他跟布利 特大使的通话。 “是吗?”国务卿说。接着他又补充道:“我原来估计会在本周末发生。” 接着,罗斯福又迅速和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海军部长查尔斯・爱迪生以 及陆军部长哈里・伍德林通了电话。他命令潜艇和水面进攻军舰进入横跨主要海上 通道的阵地。白宫开始进入长期紧急状态,在整个非常时期内将始终保持这种状态, 陆军和海军的情报官员开始在每天下午两点45分向总统汇报情况。 mpanel(1); 打完电话,布置了急需要做的事情,余下的时间,罗斯福全部用来收听广播。 播音员用紧张的声音发布官方反应,传布流言,但是,除了严酷的战争事实而外, 其实没有播送其它内容。广播里充满着恐怖气氛,人们的惊恐慌乱在电波传送的播 音声中得到了反映。 照往常一样, 总统的早餐盘在9点钟端了进来,跟着进来的还有国务卿赫尔、 总统军事助理沃森、顾问霍普金斯和麦金太尔。此时,国务院派往欧洲各国的大使 发回的电报已经成堆,并且每分钟还有更多的送来。总统接受了驻德大使休・威尔 逊送来的辞呈。凶讯纷至沓来。现在那里正是下午,德国人已在迅速行动。他们的 军队蜂拥越过‘走廊”,从东普鲁士出击,采用大规模的钳形运动夹击波兰军队。 他们的飞机发出刺耳的尖叫声,飞越华沙上空,没有遭遇任何阻击。波兰空军早已 名存实亡了。 罗斯福在与国务卿和顾问们商量之后,于当天9月1日,向英国、法国、意大利、 德国和波兰发出紧急照会。照会说: “对平民的残忍空袭……极大地震惊了人类的良心。 “为此,我紧急呼吁:凡是有可能参与敌对行动的各国政府公开表明他们的决 心,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让自己的武装部队空袭和平居民……我请求立即作出答复。” 但是,罗斯福知道这是无济于事的。战争遵循自己的轨道发展,就像巨大的天 灾那样具有可怕的不可避免性。 欧战爆发的第三天,英国首相张伯伦,这个曾经冒丧失政治生命的危险,在戈 德斯堡和慕尼黑对希特勒一味绥靖姑息的政治家,向下院发表了沉痛的演说,宣布 英国现在已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他说:“今天是我们大家最感到痛心的日子,但 是没有一个人会比我更为痛心。在我担任公职的一生中,我所信仰的一切,我所为 之工作的一切,都已毁于一旦。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鞠躬尽瘁,使我们必须付 出重大代价的事业取得胜利……我相信,我会活着看到希特勒主义归于毁灭和欧洲 重新获得解放的一天。”但是,张伯伦命中注定不能看到这一天,1940年11月9日, 他怀着绝望的心清与世长辞了。 9月3日;英法根据法波盟约和英波互助条约,在人民的压力下被迫匆忙对德宣 战。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欧战的爆发,犹如一声惊雷,给沉睡的美国人民送来了一副清醒剂。在回答盖 洛普民意测验的人当中,有82%的人希望盟国胜利;只有2%的人赞同纳粹德国。但 是,美国人唯恐再被拖进一场欧洲战争。9月3日晚上,罗斯福向全国人民发表了欧 战后的第一次炉边谈话。为了安抚群众,他首先在广播中说:“我希望美国将不会 介入这场战争。我认为它不会介入。我向你们保证,并再次保证,你们的政府将为 实现这个目的作出一切努力。只要我有权力防止,和平就不会在美国覆灭。” 罗斯福要求美国人民对今后事态的发展作好充分的精神准备。他说:“我国的 安全现在和将来都是同西半球及其邻近海域的安全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 不得不认识到,空中传来的每一句话,大洋中航行的每一条船,互相争夺的每一个 战役都会影响到美国的未来。” “我还理应指出,”总统继续说,“最近这些年来的不幸事件都是毫无疑问地 基于武力和武力威胁的。甚至在这场大战的爆发伊始,在我看来就很明确,美国的 力量应该始终运用在为人类争取到一个会尽可能消除在国家间继续使用武力的最后 和平。”“总有一天,虽然可能是遥远的一天,我们可能为受到创伤的人类提供甚 或更大的帮助。” 最后,罗斯福要求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密切注视局势的发展。他说,“在这个 时刻,请允许我提出直率的请求:暂时停止派性和自私;把国家统一的念头作为一 切其他想法的基础。” 希特勒闪电战速度之快,势头之凶猛,使美国人大为震惊。总共才不到三个星 期,波兰已成为一片焦土。在那狂轰滥炸的日子里,美国驻波兰大使托尼・比德尔, 一步也没有离开华沙。为了减轻侨民的苦难,他全力以赴,不仅给美国侨民,而且 给其他各国侨民提供援助。直到波兰政府自己跑掉,首都快要陷落之时,他才离开。 当炮声在波兰沉寂下来之后,整个欧洲大陆笼罩着一种令人不安的沉寂。但是, 罗斯福却没有上当受骗。他焦急不安地等待着德国重新出击的时刻,并且已作了种 种准备。战争爆发不久,他就宣布全国处于“有限紧急状态”,这使他得以增强陆、 海军的力量。 他命令海军作战部长威廉・D・莱希海军上将从缅因州的东港直至巴 拿马运河区进行中立巡逻――至少不能让德国潜艇在美国海域得到安宁。为了有效 地对盟国提供援助, 总统敦促国会于9月21日召开国会特别会议,进一步讨论修改 中立法的问题。 罗斯福对国会说:“我坚定不移地深信,如果取消武器禁运,美国保持和平的 可能性会比维持现在这项法律时要大。我感到遗憾的是,国会通过了这项中立法。 我同样感到遗憾的是,我签署了这项法律。”总统在致词中回顾了18世纪末美国在 拿破仑战争中所持的立场。“为了避免卷入,”他说,“美国许多年来是根据所谓 ‘禁运和不交往法’行动的。可是,这一政策是一场灾难性的失败,使美国接近毁 灭。它成了美国在1812年的反英战争中积极卷入欧洲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天 回忆往事,“只不过是引用历史来提醒诸位,禁运和不交往政策的结果之一,就是 我们在此集会的首都在1814年时遭到部分焚毁。”罗斯福告诉国会,把军用物资送 过大西洋,可以给美国成千上万的人以就业机会,而且有利于美国本身的国防建设。 他明确提出:“援助英国就是帮助自己”。 尽管罗斯福晓以利害,为修改中立法作了大量的说服工作;但是孤立主义者拒 不接受以禁止美国船只在战区航行换取取消武器禁运的做法。总统离开国会不久, 保卫宪法权利委员会的一伙示威者涌进了国会大厦,喊着“反对现金购货、运输自 理!”的口号。参议员傅拉说,废除禁运的要求不是来自美国人民,而是来自“欧 洲的战争狂热分子”。现金购货、运输自理会再次诱使美国在血腥的战争道路上走 下去。这个口子一开,随之而来的肯定是贷款、彻头彻尾的礼物、秘密协议和派美 国部队。参议员奈伊、拉福莱特和海勒姆・约翰逊都同意这种看法。库格林神父强 烈反对进行干涉,在他的唆使下,信件的洪流汹涌地冲向国会。林白上校建议美国 没收偿还战争债务的其他国家在美国的财产。这只孤鹰宣称:“只要欧洲国家还在 我们半球保持它们的影响,我们就很有可能被卷入它们的麻烦。” 为了战胜这股来势凶猛的反动逆流,罗斯福鼓励威廉・艾伦・怀特组织一个全 国性的“通过修正中立法、争取和平的无党派委员会”,同孤立主义的论点作斗争, 并削弱库格林的吸引力。他还亲自敦促天主教会和劳工的领导人支持废除禁运。六 个星期的辩论以总统的显著胜利而宣告结束。投票结果,参议院在10月27日以63票 比30票、 众议院在11月2日以243票比181票通过了废除武器禁运条款。中立法的修 正,给了希特勒一个警告。德国驻华盛顿代办汉斯・托姆森电告柏林:“目前,罗 斯福认为,他能使美国置身于战争之外,通过无限制地输出武器、军事装备和基本 物资,加强同盟国以赢得战争。但是同盟国如有失败的危险,即使面对他本国的抗 拒,罗斯福也决心要与德国一战。” 中立法问题解决后,罗斯福致力于谋求扩大国防拨款,使陆海军在法律以及处 于特殊状态的民族意识所许可的范围内,有了最雄厚的基础。其中一项最重大的建 设是在毫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开始的。1939年10月11日,总统任命了一批专家,其 中包括经济学家亚历山大・萨克斯,他是一位爱好物理学的非军事人员,又是著名 科学家艾伯特・爱因斯坦的朋友。 一天,萨克斯来访总统,带来了爱因斯坦的一封信和另一位难民科学家利奥・ 西拉德的一份备忘录。这封信和备忘录警告说,德国在核裂变方面取得了进展。开 始,总统对这个神秘的领域一无所知,而且有别的心思,所以对此漠不关心。萨克 斯担心,罗斯福可能把这些信件扔在一边,不加以仔细研究,因此坚持大声朗读一 遍。爱因斯坦在信中说:“这种新的现象还可能导致制造炸弹,可以想象,一种威 力极大的新型炸弹可能会制造出来。”这引 起了罗斯福的好奇心。他说:“萨克斯,那么你们追求的就是保证纳粹不把我 们炸毁呀!” “正是这样。 ”亚历山大・萨克斯随即向总统介绍了如下的情况:今年1月, 哈恩和迈特纳在柏林德曼威廉学院实现了铀235的核裂变。 此后,在哥本哈根、在 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美国的其他许多大学也进行了这种试验。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得惊 人,达到1亿至2亿电子伏特。科学家的研究工作现在已进展到不久可望实现连锁反 应的地步。这意味着他们将能搞出一种释的能量,其威力几百万倍于当前所知道的 一切东西。 “你说有多大?”总统问道。 “1公斤纯铀235的威力相当于2万吨梯恩梯。” 罗斯福在脑海里急速探索这几句话的无穷含义。他按了一下电铃,总统军事助 理沃森将军急忙进来。罗斯福说:“老爹,这儿有一项任务需立即采取行动。”于 是萨克斯同国家标准局局长布里格斯博士之间建立了联系,一个协调核研究的委员 会很快成立起来,由著名的军事和科学家组成。罗斯福聘请他的老友、哈佛大学校 长詹姆斯・B・科南特担任主席。 在总统的直接关怀过问下,美国终于最早地生产 了世界第一颗原子弹。 1939年冬天,在西线经过一个短暂的“沉寂”之后,希特勒就着手进攻北欧了。 从而使罗斯福更加关心保卫美国的问题了。他在1940年1月4日的国情咨文中表达了 他的焦虑心情。他说:“不介入战争,与佯称战争与己无关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我们必须看到,如果世界上所有小国部丧失独立,这会给我们自己的前途带来什么 影响。”“我希望,在我们当中,美国鸵鸟会少些;鸵鸟把头理在沙里是危险的!” 同时,总统在给他的共和党支持者威廉・怀特的信中说:“这些日子,事情以 可怕的速度在发展,我们必须从更广泛的范围来考虑问题。我们要警告美国人民, 应该想到欧洲和远东可能出现的最后结局,……而又不要吓坏他们,以为他们正在 被拖入战争。”在当时孤立主义和各种类型的和平主义十份猖狂的情况下,罗斯福 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1940年是美国总统选举年。罗斯福的第二届任期将在这一年终了后不久期满。 他是否要打破传统,争取第三次连任,这不但成了美国各阶层人民热烈讨论的大事, 也是世界各方瞩目的重大事件。 由于7月15日即将在芝加哥召开的民主党全国代表 大会日益临近,设法了解罗斯福的计划已成为全国最关心的事情。内阁成员们和白 宫助手们同一般公众一样迷惑不解。甚至连总统夫人直到1940年春天还认为他不会 再参加竞选。 1940年1月30日, 在罗斯福生日的庆祝晚会上,在总统身边工作的格雷斯・塔 利宣读了这样一段念珠祈祷: 我的念珠祈祷, 我同你度过的时间,亲爱的上司, 对我犹如一串珍珠。 我把每个小时都看作收获,而无损失, 一个忠实的姑娘,那就是我! 我每工作一个小时,就做一次祈祷, 我祈求你会认为我的工作干得好, 哦,请告诉我,是到此为止呢? 还是到1941年再说? 我不知道投奔何方。 我再不能忍受这种苦恼, 我将摆脱苦恼,如果我不能知道 明年谁是我的领导, 谁是我的领导! 有一次总统秘书利汉德小姐问他,谁将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总统回答说,上 帝会指定的。她回答道,上帝最好马上就决定。罗斯福所以不肯正式表态是有种种 原因的。如果他宣布他将不谋求连任,他马上就会成为“破鸭”,失去在国会和本 党政界人土当中的大部分影响。然而,如果他宣布争取连任,那就会引起强烈反对 连任三届的情绪,从而在他执行对外政策方面束缚他的手脚。如果他想援助盟国同 希特勒作战,他就必须得到舆论的支持。他不想给批评他的人提供新的弹药。 当时的舆情对罗斯福来说确实是不轻松的。美国舆论专家哈德利・坎特里尔在 1940年9月作的舆情分析中指出: “整个人口的1/4认为,美国置身战争之外比帮 助英国重要,同时认为,对英国的帮助应该比现在给予的要少,或至少不比现在给 予的还多。尽管他们大多数人认为德国将获得胜利,可是他们认为德国的胜利不会 打乱他们的生活,也不会危及美国的安全。”这种情绪被孤立派政治组织“美国第 一委员会”利用来作为反对罗斯福的一个有力武器。罗斯福的敌人总是从最坏处去 看他,确信他一心想连任三届,但又用沉默来掩盖自己的独裁野心。 对罗斯福来说,是否继续竞选,内心的确矛盾重重。一方面八年的总统重荷确 实使他疲倦了,他盼望着退隐到海德公园继续过乡绅的安逸生活,撰写自己的回忆 录。事实上他已在1940年1月签订了一项合同,担任《科里尔》杂志的特约撰稿人, 每年酬金75万美元,相当于总统的薪金;另一方面,罗斯福想巩固新政的成就,把 民主党改造成为一个自由主义的党。他对保守派感到失望,因此不想把领导职位拱 手让给哈里・伯德或者沃尔特・乔治,他们不关心占全国1/3的那些“住得差、穿 得差、吃得差的人”。罗斯福设想,民主党将成为自由派的安息所,不管他们以前 忠于哪一方。1940年1月和2月的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78%的民主党人赞成重新提 名总统为候选人,而他的主要对手加纳的支持者只占10%。 事实证明, 希特勒的疯狂侵略,对说服罗斯福再次竞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4 月9日, 德军占领丹麦,并且没有正式宣战就向挪威发动进攻。四个星期后,西线 突然开火。德军坦克由尖啸着的俯冲轰炸机开路,穿过中立国荷兰和比利时,向马 其诺防线包抄过去。荷兰、比利时的军队几乎立即被击溃。纳粹军队像暴风席卷纸 兵一样,把它们那些小小的自行车队打得落花流水。法国陆军的快速后备部队和英 国远征军也节节败退。张伯伦终于辞职,英国请出丘吉尔来领导对付这场危机。 五天之后, 5月14日,“色当”这个历史上像丧钟一样的倒楣名字,成了头条 新闻。在那里,德国人打穿了法国国防线的薄壳。前线的新闻电讯对落在甘米林将 军指挥下的法军头上的灾难作了这样的描写:“德军密集的坦克和机动大炮把工事 炸成一座活火山;步兵乘着飞驰的卡车以压倒的优势倾注而入;伞兵在战线后面降 落下来破坏交通联络;第五纵队纷纷从地下冒出来;更加糟糕的是:斯图卡式俯冲 轰炸机呼啸而下,以致命的准确性投下了一颗颗炸弹。”唯一使人感到宽慰的是, 大约30万英国士兵已从敦刻尔克的海滩撤走。 盟军在德军闪电战的迅速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因此纷纷要求美国提供飞机、军 舰、大炮和弹药。德军的猛烈攻势,使美国人民目瞪口呆。以前,他们由于同欧洲 的危险隔离而产生的舒适感如今已经成为泡影。虽然在政策问题上的辩论仍在继续 进行;但是,人人都认识到,希特勒的胜利危及美国的安全。人民等待罗斯福来指 引道路。 罗斯福登上议会讲坛,大家都在翘首期望,气氛一片静寂。他建议大规模加强 陆军和海军的力量, 其中包括实现每年制造五万架飞机的前所未有的目标。5月16 日,他对议员们说,由于敌人有了远程轰炸机、机械化军队。伞兵部队和利用叛国 的“第五纵队分子”,美国人民必须“重新考虑如何保卫祖国的问题”。 罗斯福并不想缩小危险。“让我们衡量一下我们的力量和我们的防御,”他说, “不要自我蒙蔽。”“我们在过去一而再、再而三地有过这样的教训――没有准备 或者无法作准备的国家终遭敌人的蹂躏。所谓攻不破的防御工事不复存在。容许敌 人不受阻挠地巩固其向前接近的道路,那样的防务是必败的。不作出有效的努力去 破坏敌人的供给线和通讯网,那样的防务是必败的。” 总统要求国会立即为了四个基本目的拨出巨额款项: 第一,为了使更为强大和完全满员的陆军采购各种必要的装备。 第二,为了以最新式装备替换和更新一切旧有的陆海军装备。 第三,为了扩大陆海军保卫国防所需一切物资的生产设施,迅速提供更多物资 的能力。 第四,为了把现有的一切陆海军订货合同和一切新订的合同都加速到24小时连 续生产的基础上。 在随后几个月里,国会拨出17亿美元来加强军事力量,这是一笔前所未有的款 项。这时欧洲形势越来越糟了。罗斯福一边看着最新的电讯,一边喃喃地说;“都 是坏消息,都是坏消息。”法国军队已经土崩瓦解,英国军队从敦刻尔克撤退后, 如今只剩下一个旅是装备完好的,大炮实际上已经荡然无存,仅有100辆轻型坦克, 如果德国人能渡过海峡,只需一个装甲师就可以把英国征服。如今,在每个人的头 脑里,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旦德国取胜,英、法的舰队将会如何?罗斯福发 出焦虑的询问;布利特大使在紧张地进行活动。法国新总理保罗・雷诺回答说,法 国决不会拱手交出它的舰队,法国海军总司令达尔朗上将发誓说,他将把舰队全部 凿沉,不让落入德国人之手。与此同时,罗斯福还考虑给这些国家运送武器的问题, 他是极想这么干的,但目前阻力仍很大。 1940年6月4日,丘吉尔对英国和全世界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那天午餐以后, 罗斯福特地到椭圆形办公室收听了英国首相的讲话。丘吉尔声音洪亮,他的语调中 充满着力量,振奋人心。他在讲述敦刻尔克撤退时,既不缩小惨败中的损失,也不 掩饰错误。但是,当他讲到那次难以置信的成就以及在创造这种成就的过程中表现 的英雄行为时,他的声音充满着自豪,盖过了短波中天电干扰的噪音。接着,他表 示要以坚定的目光注视未来。在这极端危急的时刻,他不乞求,也不自夸。他是在 代表一个临危不惧的民族讲话,他的声音就是处于最伟大时刻的英国的声音。 “不论代价多大,我们都将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 登陆地点战斗,我们将在田野里和街道上战斗,我们将在山林中战斗。我们决不投 降。即使这个岛屿,或者它的一大部分土地已被征服,或者挨冻挨饿―一我一点也 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一我们那个由英国舰队所武装和保卫的海外帝国,也将继 续战斗下去,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刻挺身而出,用它的全部力量把旧世 界援助和解放出来为止。” 罗斯福听着这位首相的英雄誓言,心潮起伏,深为这篇伟大的演说所打动。他 下定决心,要冲破重重阻力,为正在受难的国家和人民提供军火,为反法西斯战争 作出积极的贡献。 1940年5月, 他绕开国会,以行政命令恢复威尔逊为准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而在1916年成立的国防咨询委员会。 1940年6月19日, 法国投降前夕,他撤掉了本党有孤立派观点的陆军部长伍德 林,任命了积极主张援英抗德的共和党人史汀生任陆军部长,诺克斯任海军部长。 正当英法盟军节节败退,希特勒行将囊括整个法兰西时,垂涎死兽残骸的狺狺 恶犬墨索里尼, 突然于6月10日向受了致命创伤的法国宣战。从这个时刻起,墨索 里尼已横下一条心,他把自己的命运和希特勒的命运紧紧地拴在一起了。他向三军 参谋长们发出命令:“我们将与德国和日耳曼人民,以及他们攻无不克的常胜大军 一起前进!”“向法兰西进军!”消息传来,罗斯福怒火中烧。他认为人间的羞耻 事莫过于此了。那天,他要去夏洛波维尔的弗吉尼亚大学讲演。尽管讲稿早已拟好, 可是当天早晨他又重新改写了一遍。在夏洛茨维尔,罗斯福宣告:美国的制度正在 世界舞台上面临危险;我们决不可变成“武力哲学统治着的世界上的一个孤岛”。 总统说,对于他,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那是一场噩梦,“是丧失自由的人民 的绝望噩梦,是身陷囹圄、戴着手铐。食不果腹,每天靠那些傲慢冷酷的外国主子 从铁窗外丢进来的食物度日的人民的噩梦。” 接着,罗斯福叙述了他为劝使意大利保持和平而亲自与墨索里尼进行的谈判, 以及这些谈判的失败。他以如下尖锐的话来表达他对这种行为的震惊:“就在1940 年6月的第十天里, 抓在手里的匕首扎进了邻居的背部。”最后,罗斯福说出了最 近几天以来在头脑里酝酿形成的意图:“我们要给反对暴力的人们提供我们这个国 家的物质资源。”他以宣布自己的最高信念来结束讲演:“今天,我们这个国家对 自由的热爱仍然是炽烈而坚定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午夜在海军部作战室同一伙军 官收听了总统的讲话,他对罗斯福说,人们对这篇讲话感到非常满意。 6月22日, 法国投降,希特勒用六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德皇四年都没有完成的 任务。为了满足“元首”胜利后报复的狂欲,他命令投降仪式在1918年德国战败签 订停战协定的同一节火车车厢里举行。德军开进巴黎三天之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 哈罗德・R・斯塔克上将前往国会山, 要求为建立一支在“两个大洋”作战的海军 拨款40亿美元。 根据他的这项要求,海军的规模将扩大70%,即增加257艘军舰, 其中包括几艘战列舰和27艘“埃塞克斯”的航空母舰。但是,建造这些军舰需要时 间―一正如斯塔克将军说的,“金钱买不回昨天”。罗斯福决心秣马厉兵,加快战 备步伐。 面对着风云骤变的国际形势,罗斯福思绪万千,为了美国的前途,为了国际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了战胜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和和平主义的逆流,他决定打破 常规,争取连任总统。正是:人类遭难岂言休,不惧病残勇奋斗。欲知下届大选如 何,目看下章分解。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