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8 章 “百日新政”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八章 “百日新政” 一石激起千重浪,“百日新政”兴新章; 多数拥护少数骂,我行我素有主张。 “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这是罗斯福在1932年7月2日获得民主党提名后提出 的口号。 在竞选过程中,“新政”(NewDeal)这个词,打动了选民的心,使他们 燃烧起摆脱危机的希望。但是,他本人思想中并没有一幅“新政”的清晰蓝图,也 没有什么理论根据。能够肯定的就是要改变胡佛的“自然调节”的放任政策,进行 美国历届政府都没有进行过的某种经济实验。 在美国历史上,没有哪一次危机能比胡佛政府卸任与当选总统罗斯福就职之间 这四个月的“政府过渡”时期的危机更加惹人注目,其范围之广、危害之大是前所 未有的。对美国人民来说,这四个月真是最难熬的漫长时期,正逢银行破产和濒临 恐慌的混乱局面。 1932年10月,内华达州州长为了防止一家重要银行系统的破产,下令该州所有 银行在“银行假日” 的名义下停业,显出了恐慌的初步迹象。1933年2月,路易斯 安那州州长休伊・朗也采取了同样措施。 不过,最明显的危机征兆是发生在2月份 的稍后几天,在这个富裕而又高度工业化的密执安州,一家举足轻重的银行系统面 临破产而倒闭的第七天,为了防止争提银行存款现象扩大化,以致所有的银行一齐 垮台,邻州州长们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到3月3日总统就职前一天,全国已有23个 州都处在“银行假日”之中。结果,黄金储备从联邦储备系统和世界银行中心的纽 约市流到了摇摇欲坠的国内银行系统和外国存户手中,致使国家黄金储备从1933年 1月的13亿多美元猛降到3月初的4亿美元。 纽约州这个国家最大银行中心的州长、 著名银行家赫伯特・莱曼,在总统就职日被迫关闭了纽约州的全部银行。从此,美 国银行金融界陷于瘫痪状态。黄金储备已低于支持通货所需的数量,财政部已发不 出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说,美国已经破产。当罗斯福抵达华盛顿时,天 刚刚破晓,世界上这个天字第一号的金元大帝国的金融心脏就停止了跳动。宾夕法 尼亚大街刮来一股寒风,愤怒地吹动着庆祝宣誓就职的游行队伍经过的马路两侧的 国旗和彩旗。 在罗斯福宣誓就职那天,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和历史学家内森・米勒对首都和 全国的情况作了如下的描述: “天气像全国人民的心情一样阴郁。 “1933年3月4日总统就职日在黎明时就阴沉沉,华盛顿的天空灰蒙蒙的,就像 宾夕法尼亚大街两侧建筑物正面的大理石墙面。雨时下时歇,树上粘附着雨雪。冷 风吹动着悬挂在建筑物和路灯柱上的旗帜和条幅。从大清早就聚集到这里来观看富 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就任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仪式的观众,在冷风中哆嗦。一 些人在跺脚取暖;另外一些人则踩在撕破的粘满污泥的报纸上以抵御冻脚的严寒。 这些报纸告诉人们,全国正处在历史上最严重的萧条之中。它似乎是人力无法控制 的一支破坏力量。 “1500多万美国人―一占全部劳动大军的1/4强――绝望地从一家工厂的大门 踯躅到另一家工厂的大门,去寻求已不复存在的工作。统计数字不灵了;失业人数 可能已高达1700万。 mpanel(1); “惊恐的储户包围着银行,徒劳地试图在银行关闭或破产前提取一生的储蓄。 “在边远高原上,一群群脸色忧郁、缄默不语的人们持枪保护着自己的农场和 家园,以免被受押人没收或被地方司法长官卖掉。 “失业的匹兹堡钢铁工人,打发自己的孩子到面包店里去乞讨陈面包;在纽约 市的血汗工厂里,女孩子们为每天挣20美分而工作。‘找到一种工作,任何一种工 作,似乎是最大的成功,’一个名叫罗纳德・里根的中西部青年后来回忆说。 “衣阿华州的农场主把卖不出去的牛奶倾倒在公路上,把玉米和小麦当燃料烧 掉;而在芝加哥,饥饿的人群在垃圾堆里觅食。一个寡妇在拾取臭肉时特意取下眼 镜,以免看到蛆虫。 “到处可见到美国的极度痛苦。它显示在妇女忧愁的目光中。因为爱和笑已从 她们的生活中消失。它显示在巴尔的摩食品商的脸上,因为他们看到自己店里的设 备由于付不起租金而被搬走。它也显示在于千万万青年人的绝望中,他们沿着铁路 和公路游荡,因为他们的家庭已无法照料他们。 “自从1861年亚伯拉罕・林肯在不平静的托马克河彼岸出现一支叛军之际出任 国家领袖以来,还没有一个新任总统面临着如此严重的危机……” 阴暗的天气,冷漠的群众,这正好集中体现了举国上下此时此刻的凄惨情绪。 可是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他竟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下肢瘫痪的人。 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休斯宣读总统誓词之后,罗斯福发表了一篇充满激情的富有战 斗性的演说。 “值此我就职之际,同胞们肯定期望我以我国当前情势所要求的坦率和果断来 发表演说。现在确实尤其有必要坦白而果敢地谈一谈真实情况,全部的真实情况。” 罗斯福开门见山地说。“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后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 起来,繁荣下去。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害怕的东西就是 害怕本身,它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 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在我们国家生活中每一个黑暗的时刻,直言不讳、坚强有 力的领导,都曾经得到人民的谅解和支持,从而保证了胜利。” 接着,罗斯福对危机和困难进行了分析。他说:“我们手头并不匾乏,然而丰 足却激发不起来慷慨的用度。这首先是因为掌握人类物品交换的统治者们的顽固和 无能,他们承认失败而自动退位。贪得无厌的钱商们在舆论的法庭上被宣告有罪, 是为人类思想感情上所厌弃的。” “他们也的确作了努力,”罗斯福进一步指出,“但是,他们的努力脱不开过 时传统的案臼。面对着信用的失败,他们的建议却仅是借贷更多的钱。他们失去了 利润的吸引力,无法再使人民遵从他们的虚伪领导,于是他们就不惜进行敲诈,痛 哭流涕地要求恢复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没有预见,而缺乏预见就要使人民遭殃。” “钱商们从我们文化庙堂的高位逃走了。我们现在可以使那庙堂恢复传统的信 念。能够恢复到什么程度,则看我们对于比金钱利润更高贵的价值观念予以运用的 情况。” 最后,罗斯福要求国会授予他惨遭受外敌入侵时所应授予他的权力来对付危机。 他说:“我准备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灾难深重的我国在当前灾难深重的世 界中所需要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以及国会根据其本身经验和明智所决定的措施, 我都将竭尽宪法所赋予我的权力迅即予以采纳。然而,万一国会竟不能接受两类中 之任一方式,万一全国紧急状况仍然严重,我也将决不回避职责明确向我提出的抉 择。我会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应付危机的唯一剩余的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 泛行政权力,就像在实际遭受外部敌人入侵时所应授予我的大权。” 罗斯福的讲话,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罗斯福的一位传记作者说,在美 国“还很少有一位政治领导人, 像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3年3月、个阴冷的星 期六下午,如此完全地表达了民众的情绪。这位新总统作出的实行大胆领导的保证, 他的决心,他的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观察 家们指出,他作出的要以战争时期的精力战胜萧条的决心,在听他演说的人群中引 起了最热情的反响。 罗斯福宣誓就职后,就大刀阔斧地开始了“旋风式”的“新政”运动。为了使 他的政府行动起来,罗斯福要求参议院立即批准他的内阁。他的内阁没有经过举行 听证会的程序就匆匆被批准了。在夜幕降临华盛顿的时候,内阁成员们都集中到白 宫楼上的椭圆形大厅,在罗斯福的带领下举行宣誓就职。从此,一场震撼美国的改 革,就在阁员和智囊团的参与下开始了。 美国史学家拉尔夫・德。贝茨说,罗斯福内阁人选是个“大杂烩”。有按正统 原则遴选出来的人,也有按试验原则进选出来的人,有进步的新政人士,也有通常 因照顾其对党的贡林而给予官职的人。国务卿一职由田纳西州科德尔・赫尔担任。 此人虽是一个南方国际派,以税务专家和坚决主张低关税政策闻名,但在参议院中 颇有影响。赫尔时年门岁,性格倔强,彬彬有礼,受人敬重。虽然罗斯福有时让赫 尔坐冷板凳,但他还是使自己逐渐适应于新政的许多主张,供职国务卿的年限在美 国历史上为最长。财政部长威廉・伍丁,名义上是共和党人,实际上长期支持罗斯 福,与罗斯福过往甚密。伍丁身材瘦小,但为人颇有魅力,也很机灵,爱拉小提琴。 这位曾任美国汽车和铸造业公司总经理的伍丁,对解决银行危机很有一套切合实际 的办法。1933年底,他因健康不佳而辞职,由罗斯福的朋友小亨利・摩根索继任。 摩根索当过《美国农业家》发行人,此前曾在纽约州政府罗斯福任内担负过几项行 政职务,多半是在农业和资源保护方面,成了罗斯福政府中比较有影响的要员之一。 每届政府都会因受到过某些集团或地区势力的支持而欠下一笔笔政治债,罗斯 福政府当然也不例外。商务部长一职就这样奖给了南卡罗来纳州的丹尼尔・罗珀。 民主党的老古董,十分热心海军事业的弗吉尼亚州参议员克劳德・斯旺森担任海军 部长,犹他州州长乔治・德恩荣任陆军部长,霍默・卡明斯任司法部长。邮政总局 局长一职,传统上是用来酬劳党的赞助人,这次赏给了神通广大的政治组织家詹姆 斯・法利。最引人注目的是任命纽约州的弗朗西丝・帕金斯女士当劳工部长,芝加 哥的哈罗德・伊克斯当内政部长,衣阿华州的亨利・华莱士当农业部长。后三人由 于贯彻了无数突出的新政计划,以及他们为新政出谋划策,因而在理论上和政策上 一般都认为是新政的化身。华莱士于1940年离职,但帕金斯女士和伊克斯的任期却 与4届罗斯福政府相始终。 弗朗西丝・帕金斯是美国联邦政府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部 长,她的入阁曾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有一个记者问她身为女性当了部长是否感到不 便时,她刻薄地回答:“除非是爬树。” 亨利・华莱士是哈定与柯立芝任内担任过农业部长的衣阿华州亨利・华莱土之 子。亨利・华莱士与其父一样,也曾是一家著名的有影响的农业期刊的编辑。然而, 儿子却摈弃了共和党而于1928年转而支持艾尔・史密斯,1932年支持罗斯福竞选。 华莱士是个怪杰,是一个神秘的计算机似的统计家,对30年代的一些农业上的重大 问题提出了新的大胆的解决办法。哈罗德・伊克斯和华莱土一样,也是一个由共和 党转变过来的民主党人。他是芝加哥一位具有改革精神的著名律师,办事谨慎,但 脾气暴躁,对贪污受贿嫉恶如仇,必除之而后快。 在罗斯福政府的班子中,还有不少职位比内阁部长低,但在影响和制定政策方 面作用却更大的人。其中有几位是最早一批的智囊团成员,他们是对新政起了重大 作用的高参。罗斯福在1932年竞选总统时,因出于博采众议和起草演说稿之需而清 教知识分子,开创了使用智囊的先声,但作为总统的一个顾问班子,其人选、数目 和作用在整个罗斯福几届政府中,前后则发生过不少重大变化。 第一批智囊团的成员有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德・莫利、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 和小阿道夫・伯利,以及休・约翰逊将军等,他们都在不同时期担任过政府公职。 公法学教授莫利是在1931年被罗斯福正式延揽负责主管竞选材料的准备工作。捷足 先登的莫利随着智囊团的扩大而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因而初期新政的许多政策和立 法草案都是由他负责审定或由他指派别人负责搞的。莫利早先是进步党人,在新政 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自由主义色彩较浓的阶段时,他就与新政格格不入了,后来 就接受了新杂志《今日》主编的工作,离开了政府。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是一位 英俊的经济学教授,与罗斯福一样,强烈地主张保护资源。他在农业部工作了几年, 还在几个委员会里担任过职务,他常以经济哲理家和排难解纷的行家身分而被其他 部门召请。哥伦比亚法学院才思敏捷的阿道夫・伯利教授,在新政初期未接受政府 职务,然而在财政、经济分析与国际关系等问题上却不时提出可贵的咨询意见。休 ・约翰逊将军,是得到法学学位的西点军校毕业生、他早期为罗斯福撰写发言稿, 并帮助起草农业与企业方面的立法,还负责过全国复兴总署,但最后却成为时常抨 击新政的报业辛迪加的专栏作家。 在罗斯福周围,还有一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担任过不同职务的总统顾问, 他们任职时间长短不一。其中托马斯・科科伦与杰明・科恩,就是两位典型的致力 于新政事业的精明强干、热情洋溢的青年律师。他们两个都是哈佛大学法律教授弗 利克斯・弗兰克福特的高足。科科伦与科恩合伙草拟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和1935年 控股公司法一类出色的“在法律上过得硬”的立法杰作。科科伦担任总统助理的时 间比科恩长,一直干到他的职位由哈里・霍普金斯替代为止。应聘来华盛顿担任联 邦紧急救济署署长的霍普金斯,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工作者,曾在纽约州的救济事业 中干得很出色。他后来又担任了工程兴办署署长、商务部长等职,协助总统制订国 防、外交政策,直到罗斯福去世,他一直是总统最亲密的顾问。 罗斯福的新政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观点,大部分来自他那乐于兼收并蓄三教九 流的人才的胸怀。这些人才不少出身于学术界。他们能在一般的事务中发挥他们的 合理思维与分析才能,并在特定的领域里施展他们的专门知识。自认为是新政派的 学者,通常是倾向于改革的。他们深信借助于计划,应用社会科学的知识,可以造 就一个“良好的社会”。为此目的,他们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影响,诸如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的国家计划经验,20世纪初期的都市改革目标,以及19世纪平民党的 农业和财政改革的主张等。他们共同信仰;合理的思想是解决一切难题的最重要的 钥匙。除了少数的例外,这些总统助理都对几届罗斯福政府的政绩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 罗斯福网罗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办事机构和参谋班子,随即大张旗鼓地开始了他 所推行的新政运动。大危机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的 新政处方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 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占1/3。罗斯福就任时,全国几乎没 有一家银行营业。 3月4日,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就职后的第三天,1933年3 月6日, 罗斯福发布全国银行“休假”的命令。这是他采取的重建金融和经济结构 的第一步。接着又采取第二步行动,召开国会紧急会议,要求国会立即采取立法措 施,认可总统采取的行动,扩大总统权力,授权总统采取他认为必要的整顿措施。 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 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 淘汰一部分经营不善和基础薄弱的银行,另一个目的是为了使政府赢得时间,筹集 应付储户提存所必需的货币。根据这一法令,总统得到了管制信贷、通货、黄金、 白银和外汇交易的紧急权力。 政府禁止输出黄金,违者最高可罚款1万美元和判10 年徒刑。银行的整顿是在几天内集中全力进行的。从3月13日到15日,已有14771家 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1929年危机爆发前的25568家相比,淘汰了10797家。罗 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局面、稳定人心起了个小的作用。公众舆 论说.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 在银行重新开业的前一天。 1933年3月12日, 罗斯福发表了上台后的第一次 “炉边谈话”,全国大约有6000万人坐在收音机旁收听了他的报告。他说,“我想 找几分钟的时间向全国人民谈谈银行问题。”他用普通公民很容易听懂的话就银行 危机谈了20分钟,他的语调是热情而又使人放心的。罗斯福敦促听众把他们节余的 钱存回银行,他说:“把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放在床垫下更保险。”最后,他 又回到就职演说时的话题。“让我们团结起来消除恐惧。我们已经成立了恢复我们 的金融体制的机构;现在要由你们支持这个机构使其发挥作用。这个问题既是我的, 也是你们的。我们团结起来就不会失败。”罗斯福以巧妙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新政思 想。 为了使储蓄户放心, 在罗斯福的倡议下, 国会又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 《格拉斯一斯蒂高尔法》),建立由联邦承担责任的联邦储备系统,成立联邦储蓄 保证公司,对5000美元以下存款(后逐步增加为两万美元),由政府保证其安全; 规定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家;参加联邦储备系统的各银行不得从事支持股票市场 投机的信贷业务;联邦储备局有更大权力控制全国信贷系统;私人银行接受联邦储 备局监督。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银行信用很快恢复,银行存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 内,增加了10亿到20亿美元。银行信用初步恢复后,国会在1933年5月和1934年6月 先后制订监督和管理证券发行和交易的法律。 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1933年 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 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 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 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 本位; 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 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 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 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贬值是美国进行贸易战经常使用的 武器。可是在30年代,一些把金本位看作是强国象征的拜金主义者,把放弃金本位 和美元贬值看作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罗斯福的预算局长刘易斯・道格拉斯认为,罗 斯福的做法是“西方文明的终结”。可是大资本家们从切身利害关系中体会到罗斯 福这一手确实厉害,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又有了强大的竞争力。金融巨头老摩根公开 发表声明,赞成放弃金本位和美元贬值。罗斯福采取的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 导国民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系统,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还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 《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成了整个新政的左右臂膀。 《农业调整洁》是在罗斯福的授意下,由农业部长亨利・华莱士和助理部长特 格韦尔根据许多农业专家提出的相互冲突的建议,仓促起草的。其目的是恢复农业 收入,减少剩余农产品,企图把农业生产纳入某种计划轨道的一个尝试。但是,由 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的规律的作用,调整农业 是通过大规模破坏生产力来进行的,这就是所谓“减耕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农产品价格一直没有恢复过来。农产品滞销,农民负债累累。罗斯福上台后, 成立了一些贷款机构, 帮助农民还债。 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罗斯福就打算用 “计划种植”来改变“自由种植”。根据这个计划,由农场主、农业部和地方农业 机构共同商定每种农作物应该种植多少才能保持供求平衡,然后通过农业调整署地 方委员会,告知每个农场主的耕作份额。譬如,一个棉农,本来耕种300英亩棉花, 现在分到200英亩份额, 减少的部分由农业部给以补偿。1934年,全国减耕4000万 英亩, 杀掉幼畜600多万头。这种由政府来控制生产,用补贴和重税来进行调节的 做法,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尽管农民的经济状况在实施农业调整后得到某些改善,农产品价格有所回升, 但在新政计划中,罗斯福的农业政策受到了最广泛的批评。当千百万人正忍饥挨饿 的时候,却要求以减少粮食生产和毁灭牲畜的方法来保证收入和利润,简直是不可 思议的。用大规模破坏生产力来应付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突出地说明了资本主义 制度的腐朽和荒谬。 “蓝鹰”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标志。凡是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法》各项规 定的企业, 一律发给“蓝鹰”,悬挂在显眼处。1933年5月上旬,罗斯福在全国商 会发表演说,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 高工时的规定。 几天后,5月15日,有关法案提交国会,规定企业界可以在政府同 意下建立同业公会,订立本企业的公平竞争守则,对违反守则的给予处罚;第七条 第一款规定:“雇员有权组织起来集体谈判合同”。这一款体现了罗斯福致力于使 劳资在他的领导下“合作”,减少和缓和阶级矛盾的设想。 这项法律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罗斯福遂竭力争取小企业的支持。他指出, 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 的贡献将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 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各种压力下,90%的 企业自愿地或是被迫地加入“蓝鹰” 运动,不同行业制订了多达750种的本行业公 平竞争法规。在当时的局面下,大企业还没有从大危机的剧烈震动中复苏,他们不 得不接受罗斯福在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时的保证:“使人们能重返工作,使他 们能买更多的工农业产品,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 《全国工业复兴法》虽然没有达到罗斯福所期望的复兴工商业的目标,但是美 国工人运动的某些斗争成果通过这个法律得到了反映。例如,根据复兴法,与南方 工厂达成的协议是走向废止童工劳动的一个开端;就工资工时进行集体谈判的规定, 对改善工人的经济条件是一个有意义的进展。对工资低、劳动条件恶劣的血汗工厂 进行整顿和制裁。此外,工人还利用第七条第一款趁势扩大了工会组织,增进了工 人的合法权益。 在新政中,救济是一个主要方面;在进行直接救济的同时,还实行以工代赈。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在全国大约5000万的劳动力中,竟有1500万人失业。在 胡佛政府时期,这些不幸者的生存全靠州政府、市政府以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 施舍,但州、市政府及私人慈善机构准也没有这样的财源来接济如此庞大的失业队 伍, 何况在整个萧条期间每年还有150多万青年入进入劳动力市场。分崩离析的社 会和美国的经济结构,使得这一问题只有联邦政府直接挑起重担才能得到解决。这 种和传统习惯永久决裂的做法,不单标志着罗斯福政府已经认识到,它必须使其失 业公民免受饥寒,而且也促使旧的清教徒伦理观念的土崩瓦解。 为了试图逐步解决就业问题, 罗斯福来取的第一个措施,是在1933年3月31日 促请国会通过的民间护林保土工作队计划。它吸收18岁至25岁的青年,从事造林。 森林防火、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等方面的劳动。由陆军部、内政部、劳 工部和农业部共同管理。每月工资30美元,其中25美元作赡家费。第一批招募了25 万人,由2.5万名退伍军人和2.5万名有经验的林业工人管理和格导,管区达1400 多个,遍及务州。这是“美国和平时期规模最大和最迅速的动员”。这个组织在美 国参战前,先后吸收了150万青年,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近20万英亩国有 公园,兴建了大量游览设施。罗斯福曾经洋洋自得地宣称;“我对我执政时的成就, 没有比这件事更使我感到自豪的了。” 整个新政期间,工赈机关名目繁多。综合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系统。一是由内政 部长伊克斯领导的公共工程署,它主要从事长期目标的工程计划,政府共先后拨款 40多亿美元。另一个系统是由罗斯福的主要顾问霍普金斯主持,包括前期的民用工 程署花费近10亿美元, 在全国范围内兴建的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先后吸引了400 万人参加工作。它的特点是工程比较简单,交工快,适宜于吸收广大非熟练或半熟 练失业工人。工人工资每月大约50美元,相当于失业救济金的两倍。 罗斯福还从提高失业者的自尊心的角度来说明以工代赈的特殊意义。他在一次 讲话中说:“我能够理解那些身居温暖舒适、酒食充足的俱乐部里的先生们,会议 论政府的开支,议论由于政府实行以工代赈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如果这些比较 幸运的美国公民愿意跟我来,我不仅会向他们证明政府开支的必要,而且同时还会 请他们看看我们通过这些开支所取得的具体的效益。这些先生们中有人对我说,发 放救济要比以工代赈更为经济。这话不假。但是,不幸得很,说这种话的人对美国 的真实情况实在接触太少;他们不理解,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 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 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这里所说的付出一点什么,指的 就是老老实实地工作,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 从1933年1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联邦政府(不包括州和地方政府)支出 的各项工程费用以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共达178.68亿美元。 这一大笔钱经 过工人的手,通过不同的渠道,以消费的形式,交回到资本家那里,这就是以政府 投资作为刺激私人投资的“唧筒引动水”。有人认为罗斯福引动水挹注得还太少; 有人却认为罗斯福简直是离经叛道无法无天。得克萨斯州参议员乔治・特雷尔对罗 斯福大把花钱的做法大张挞伐:“宪法天天遭到违反,宪法并没有授权把联邦的经 费用于不是联邦的目标”,他甚至说霍普金斯干的事“将是要发动内战和革命”。 转眼,第一个“百日”过去了。15篇咨文已提交国会,要求对全国的问题立即 采取行动;15项重要法案已得到通过;罗斯福发表了10次重要讲话。这些法律绝大 多数是有争议的,但是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建一种新的体制 结构,更不是像有些人说的他要在美国“实行社会主义”。相反,他只是代表资产 阶级中自由主义者的一部分,提出一系列“新政”措施,企图加强国家资本主义, 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他是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 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力图通过护 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的疗法。罗 斯福在竞选中曾指责说,胡佛未能使经济复兴是因为他在使用现有的疗法方面过于 胆怯。罗斯福在奥格尔索普大学讲演时许下的诺言是,“要进行大胆、持久的试验”, 现在他正在履行这种诺言。 然而,正当他推行新政时,酝酿风暴的乌云却继续在远方集结。在亚洲,日本 帝国主义在侵占中国东三省后继续往华北地区挺进。在德国,由德国国会授予绝对 权力的希特勒违反凡尔赛和约。开始执行一项重整军备的计划,并把德国犹太人赶 进犹太人聚居区。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几乎没有谈到国际问题;他同莫利和特格韦 尔一样,认为萧条是美国经济的崩溃造成的,最好的对策是在国内采取行动。尽管 如此,他还希望美国在世界事务中重新发挥领导作用。新政初期的对外政策,同许 多其他政策一样,反映了罗斯福本人观点自相矛盾。诸如旨在刺激国内经济的农业 调整法之类的措施,暂时禁止了从国外的进口,而国务卿赫尔阐明的政策则是在互 惠关税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经济合作体系,以便为美国农产品打开新的国外市场。 为了试图改变美国在世界人民眼里的形象,为国内经济改革创造一种和谐的气 氛,罗斯福上台伊始就积极谋求同苏联和拉丁美洲国家改善关系。众所周知,自从 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之后,美国政府一直拒绝承认这个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国,但 是由于经济萧条,保守分子们改变了观点,希望同苏联做生意。企业家们确信,苏 联是美国出口商品的一个庞大的新市场。罗斯福认为,拒不承认苏联,硬把它置于 “非法国家”之列的做法是愚蠢的,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的。他说:“仅仅由于我 们不喜欢他们的政治制度, 一个拥有1.25亿人口的国家就和另一个拥有1.6亿人 口的国家连话都不讲,是十分荒唐的。”甚至在就职之前,他就决定要在这些方面 作些努力。1933年10月10日,罗斯福写信给苏维埃主席加里宁建议会谈,经过接触, 终于在1933年11月16日正式承认苏联,恢复了长期中断的外交关系。这是罗斯福在 美苏关系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和拉美国家的关系上,他强调“美国致力于平等、 合作和不干涉他国事务” 。此外,罗斯福还决定给菲律宾以自由。1934年3月国会 通过一项法令,规定10年过渡时期之后,让菲律宾人享受“彻底的独立”。 在国际事务上,罗斯福首先作出的主动表示是,想使由于与会国不能找到共同 点而濒临失败的日内瓦裁军会议恢复活力。法国要求得到防止复活的德国进攻的安 全保证;希特勒要求取消凡尔赛和约所强加给德国的种种限制;英国人和美国人谋 求限制进攻性武器。罗斯福担心,会议失败会加剧国际紧张局势,并会增加国内经 济改革的困难。因此,他谋求你会五六个星期,在此期间新任命的美国代表团团长 诺曼・戴维斯可以在会议的范围之外,同其他代表进行非正式磋商。作为美国对裁 军的诚意的证据,他提议削减正规陆军14万。同绝大多数美国人一样,罗斯福认为, 美国的第一道防线是海军,而不是陆军。他指定从全国工业复兴法提供的紧急救济 资金中拿出238亿美元用于建造军舰。 随着32艘新军舰开始建造,其中包括“约克 城”号和“企业”号两艘航空母舰,以前几乎弃之不用的海军和私人的造船厂又恢 复了生产。 虽然罗斯福在忙于国内事务,但来华盛顿访问的外国人却络绎不绝。他们前来 是为了寻求新任总统的帮助和保证。第一个是从工党转到保守党的英国首相拉姆齐 ・麦克唐纳,他头脑里正为不列颠帝国复杂经济的实力与难题犯愁。接着来的是法 国的前总理爱德华・赫里欧,他为了老是不稳定的法郎而来。后来又来了加拿大的 贝内特,墨索里尼的吉多・荣格,以及那位正在教希特勒如何把一个一贫如洗的国 家武装起来的德国货币魔术师沙赫特博士。其他国家派来了特别代表,那些不派特 别代表的国家则由它们的大使充当代言人。 一共有48个国家要求帮助医治它们的 “经济病症”。 在英美两国领导人会谈时,麦克唐纳提出了一项旨在发生侵略时进行国际磋商 以及削减武器和人员的计划。罗斯福认为,削减武器和军队是向世界性裁军迈出的 一大步。在麦克唐纳和赫里欧离开华盛顿之前,罗斯福向他们保证,如果就武器削 减和监督问题达成了协议,美国将放弃中立国的权利,并拒绝向被称为侵略者的任 何国家提供补给品。这一表示使法国感到放心,同时也使德国坚持重整军备的立场 成了阻挠达成一项解决办法的唯一障碍。 罗斯福由于担心希特勒可能会破坏他一直努力建立的微妙的均势, 遂于5月16 日呼吁54位国家首脑支持“以裁军实现和平”和“结束经济混乱”。第二天,希特 勒就在德国国会发表讲话作了答复。希特勒拒不承担破坏日内瓦会议的罪责,他宣 布德国不愿签署一项互不侵犯协定,而且诡称也愿解散他的整个军队,如果别国也 这样做的话。法国人对希特勒的“诚意”表示怀疑,他们不愿意用他们的军队换取 所谓集体安全的纸上保证。这次会议陷入僵局,希特勒退出国联,并放手扩军备战, 罗斯福对此十分懊丧。 到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开幕的时候,罗斯福对它的热情大部分已消失。经过许 多天的争吵,代表们始终在稳定货币汇率的问题上没有达成一项协议。自从美元不 含黄金之后,世界各地对美元的旋转感到不胜惊恐。罗斯福并不希望稳定,因为他 怕汇率稳定之后,美国的物价会停止上升,这对复兴来说,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 此时罗斯福正在海上巡视,他立即写了一份咨文,并通过“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 无线电发给会议,发给全世界: “为了促成更为真实、更为永久的财政稳定并给各国民众带来更大繁荣而召开 的这个国际大会,如果由于有人建议进行纯粹人为的、暂时的、只影响少数几个国 家的货币兑换的试验而背离正道,我将把它视为一场大灾难…… “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要改善或者治愈根本的经济毛病。它决不能背离这种 努力。” 从“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高高的桅杆上的天线发出的电波,像宙斯的富霆一样 震撼着会议。英国代表团苦恼不堪,法国代表团火冒三丈,意大利代表团呆若木鸡, 德国代表团吃吃暗笑。世界经济合作完蛋了。从此,让各个国家自顾自吧!在罗斯 福看来,钱币不过是一种交换手段,是写在纸上可以任意抹去的一组数字。他简直 不能明白,对于某些人来说,钱币居然还有感情价值,他们竟会真心实意地维护钱 币的完整性。但对资本主义国家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吃过通货无限膨胀的苦头, 害怕它就像那不勒斯人害怕维苏威火山爆发。 事实证明,世界经济会议是世界各国的最后一次相聚的机会。但是,如果以为 会议能够成功的话,就会使德国狮子心满意足地同法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比 利时羔羊偎依在一起,那就愚蠢透顶了。希特勒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可怕的计划 已经作出,《我的奋斗》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发表了。奇怪的是:短视的西方政治家 们却视而不见! 世界经济会议散伙之后,罗斯福来到坎波贝洛岛上他的家园。自从他在这里患 小儿麻痹症后,已经12年不曾来这里了。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海水太冷、道路太 陡、难以攀登外,拖住他的还有另外的什么东西,那是一个连他自己都不敢承认的 原因,一个令人不敢正视的痛苦回忆。但是,现在他敢正视了。带着海水咸味的强 劲冷风,松林郁郁葱葱的悬崖和奇形怪状的岩石,以及这个岛屿上的迅猛潮汐,这 一切使他重又感到欣喜激动。因为他已经战胜了在这里所遭到的打击。他当上了美 国总统,到达了雄心壮志的巅峰。他现在明白,他一辈子也离不开支架了,永远需 要别人的帮助与搀扶了。但是与世界提供给他的东西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过 去的12年是斗争的12年,也就像他现在所明白的那样,是作准备工作的12年。下一 个12年将是成绩斐然的12年。但他一想到国内的危机,世界的风云,又犯愁了。他 决心回到华盛顿后,加快改革,大力推行新政,争取国内经济早日复苏,以便迎接 即将到来的世界风暴。正是:五洲震荡风雷激,加速改革为社稷。欲知后事如何, 且看下章分解。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