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五章 风云突变 第 1 节 “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活儿”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一、“看你能玩出什么花活儿” 光绪闹着要“变法”,李莲英窃听了光绪和康有为的密谈…… 光绪帝很长一段时间总觉有些心烦意乱,每次散朝后就在屋里走来走去,时而夹杂着几 声无可奈何的长叹。恰巧寇连材来到了光绪皇帝的房间,他本来是来侍候皇上的,看见皇上 那本来就很苍白的脸上挂着的忧虑,心里不免有些感伤,又想起皇帝入宫多年来的遭遇,两 滴眼泪就禁不住要掉下来。 皇帝自小入宫,离开了自己的生母,在宫中却又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欢心和喜爱。自从皇 帝入宫后,皇帝的吃饭穿衣、饥寒饱暖慈禧太后就从来没有过问过,因此皇上的身体自小就 很虚弱。寇连材又想起自己为体贴皇上在太后高兴时斗胆进言而遭斥责的那一幕: “启禀太后,奴才寇连材有话回太后。” “说吧!”慈禧太后满脸不高兴地对寇连材说,仿佛此时寇连材进言扫了她的兴致似 的。寇连材虽然从太后的话中觉察到了太后的不高兴,但他一想到皇上正挨冻受饿、吃穿无 着,他就又鼓起了勇气,于是对太后说: “是,启皇太后,奴才认为皇上年纪太小,尚不懂事,衣食吃穿不要听任皇上独自作 主。而且皇上身边的人也经常欺负皇上年幼不知赏罚,照顾皇上也不尽心尽力,一年四季, 一天到晚,做事也没有任何规律。皇上衣服脏了没人洗,头发乱了也没人梳,腐烂过期的东 西照样给皇上吃。奴才认为这有伤大清政体,而且对皇上身体健康不利,奴才希望太后念在 母子情份上能够详查此事,查处服侍不周的人,以保皇上健康。” 慈禧太后听完寇连材的话,只哼了一声。她本来就不喜欢光绪皇帝,如今却有人在她面 前为他说好话,因此,慈禧太后马上又发话了,声音显得有些严厉。 “大胆奴才,我派你服侍皇上,你不好好服侍,却来向我请求详查不尽职的太监,我派 你这个总领太监还有什么用!” 寇连材一听这话,怒火直往上冒,心里嘀咕着:那些太监是我管得了的吗?他们仗着你 皇太后的面为非作歹,胡作非为,对皇上无礼,你倒反来责骂我。寇连材越想越气,直想顶 太后两句,如果触怒了太后,至多不过一死,而他却早已将身生死置之度外。正在他想发话 的当儿,一丝凉风吹来,使寇连材的头脑清醒了许多,他马上意识到:自己死倒不足惜,但 他死了后谁又来照顾皇上呢?他不能扔下皇帝不管,皇上还需要他的照料。想到此,他赶紧 给慈禧太后磕头,同时将到嘴边的话硬生生给收了回去。 “是奴才的不是,奴才回去一定好好照顾皇上。” 太后见寇连材一个劲地磕头,于是本来就不大的怒气平息了下来,何况她玩得挺高兴。 她沉吟了一会儿说: “你尽你自己的责任就行了,不要多管闲事,好好照顾皇上,下去吧。” “是,太后。” 想到这一切,两滴眼泪终于掉了下来。他怕皇上看见,赶紧用手背将眼泪擦干。他见皇 上还在来回踱着步,仿佛没有看见他似的,于是小心翼翼地叫了一声: “皇上,你可要珍惜你的身体,不要因为国事累坏了身子。” 寇连材这本是揣测之词,不想给说中了。因为以前光绪受了太后责骂,回来总是坐在那 儿闷闷不乐,而不是来回踱步,所以他猜测皇上是遇到了什么难办的事儿。 光绪皇帝终于停了下来,抬起头看了看寇连材,又转过眼去看窗外那片清静的园子,带 着忧伤对寇连材说: “连材”,这是光绪帝在宫内对寇连材的称呼,就如同慈禧太后叫李莲英一样。“你觉 得我是不是太软弱?” 寇连材不知皇上问的什么意思,于是答道: “皇上为何会这样认为?” 换上另外一个人,是绝不敢对皇上这样反问的。只是由于光绪帝自小就由寇连材照顾 大,所以光绪帝对寇连材怀有极为深厚的感情,他从来没有将寇连材看作自己的奴仆,所以 他们主仆之间的关系相当密切,可以说无话不谈。光绪皇帝看了寇连材一眼,继续说: mpanel(1); “我只是觉得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住万民。自从英国入侵我大清以来,各国纷相效 仿,以致危机频现。李鸿章效仿日本实行洋务,我本望李鸿章此举能挽救我大清王朝厄运, 不想甲午之战,我大清王朝又致惨败,不得不割土求和,以致我不得不将祖宗之地让与日 本,我做了一件对不起祖宗的事啊!” 寇连材本想宽慰皇上两句,却被皇上用手势阻住,光绪皇帝接着又说: “自从去年德国强租胶州湾以来,洋人也纷纷要求租借领土,依此形势下去,我大清王 朝的命运将休矣。如果我不再图强,只恐我真成为大清的千古罪人了。我如今烦恼,只是因 为找不到如何图强的途径,连材,你能替我想想办法吗?” 说完光绪帝用一种期待的眼光看着寇连材。 “皇上,奴才看朝中大臣都满足于自己手中的权势,不思进取,更何况变法可能危及他 们的利益。”寇连材停了一下,看了皇上一眼,见皇上正倾听自己的话,而且脸上含有赞许 之色,于是又接着说,“而且,奴才认为老佛爷那边,只恐李莲英会极力怂恿老佛爷对变法 图强加以阻挠。” 光绪皇帝一听这话,心中不觉为之一颤,虽然他自己也非常清楚太后会对图强一事加以 阻挠,但听寇连材一说,心里还是不免一惊。是啊,光绪皇帝自己不是不清楚,老佛爷虽然 名义上归政于他光绪了,而且也郑重其事地迁到颐和园去安度晚年了,但是实际上怎么样 呢?老佛爷迁到颐和园其实也将整个朝廷迁往了颐和园。表面上看,老佛爷似乎很是满足她 现在的生活,成天在昆明湖上荷花丛中坐龙舟到处游玩,带着各位太监,主要是李、崔两总 管围绕着昆明湖散步,在颐和园内看戏、画画,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但是这仅仅是假象, 在颐和园中仍然保持着宫中的礼仪,光绪皇帝遇到重大事件不敢擅自作主,而且得经常忍受 由故宫到颐和园的漫漫长路的坐轿的颠簸之苦去叩见老佛爷,最明显的是,老佛爷总是会定 时地接见朝内王公大臣。这一切,任何有点头脑的人均看得出老佛爷人虽然在颐和园,但她 仍然把持着朝政,她仍然是大清王朝第一人,她和光绪皇帝的关系是母子君臣关系。这一 点,光绪皇帝本人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光绪这个少年天子,如今正值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之 时,他想有一番作为,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但他却处处受制于老佛爷,所以他非常苦恼, 想摆脱老佛爷的控制,但事与愿违,光绪帝越是想跳出老佛爷的掌心,老佛爷就对他控制越 紧,因此,光绪皇帝与老佛爷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光绪皇帝对老佛爷越来越不满。 光绪皇帝见寇连材提起这事,不禁仰面长叹了一声,现出一脸的痛苦来。寇太监看在眼 里,痛在心上。他想安慰皇上几句,但却不知从何开口,正在这时,一个小太监急冲冲地奔 了进来。寇连材一见,赶紧上前两步赶在门口截住了那个小太监,淡淡地问道:“什么事这 么慌张?”。 “翁大人求见,说有事跟皇上商量。” 寇连材转脸看了看面对着窗户的皇帝的背影,没有吭声,他知道他应该保持沉默。光绪 皇帝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还是怔怔地望着窗外,看来寇连材不说话不行了,于是他轻轻地走 到皇帝身边,小声地说: “启禀皇上,翁大人求见。” 这一下皇上总算听到了,但他仍然没有转过身来,用一种平静的语气对那个小太监说: “传他进来。” “是”小太监应了一声,立起身来又急匆匆地向院外赶去。 皇上本来刚才在想他的心事:寇连材说得对,朝内大多数大臣均是保守、不思进取的 人,如果我想图强,从他们那儿来的阻力必将是非常之大的,而只有翁师傅能替我分忧。因 为皇上正在想着他自己的心事,所以他对于小太监的话没有加以注意,而当他真正听清是翁 师傅求见,心里不禁一阵激动,但他不愿在那个小太监面前显出他的那份激动,所以他只是 淡淡地吩咐小太监传翁中堂进来。 翁师傅即翁同和,他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甲午之战失败后,翁同和心里相当苦闷,是什 么原因使我大清败得如此糊涂呢?他不止千万次地问自己。就在他苦闷时,一个亮点闪过了 他的大脑,他想起了一个奏折,那是几年前一个叫康有为的举人递上的。他主张变法图强, 而且还预言,日本窥视朝鲜和台湾,不可不早作准备。当时这个折子落到了翁同和的手中, 但他却不以为然,所以他也没有上奏皇帝。然而不幸的是被康有为言中了,这令翁同和现在 想来非常的惭愧,所以他决心到康有为下榻的南海会馆求见康有为。但是很不凑巧,康有为 外出了,翁同和白走一趟,于是他悻悻地回到了他的官邸。 不想第二天,康有为却来到了翁同和的住处,翁同和热情地接待了他。他们俩就共同关 心的变法问题进行了交谈,两人不知疲倦地谈啊,由下午三点一直谈到太阳落山。康有为见 天色已晚,就起身向翁同和告辞,翁同和本想再留他的,但想到在他们交谈时,已经有三四 拨人在门前窥探了,所以也就作罢。他站起身来送客,同时握着康有为的手说: “你我虽然初次会面,但我十年前就知道你了,我们应当是老朋友了。到于变法一事, 希望你能积极想法,给皇上出点子,为天下的中兴共同努力。”说完这些,翁同和沉吟了一 下,又说:“实话对你说吧,皇上无权,太后处处猜疑,不许他见小臣。” 送走了康有为,翁同和心里很不平静,他决定去见光绪皇帝,所以他才在这么晚来到光 绪皇帝的寝宫。 光绪皇帝见翁同和走了进来,就转过脸来对着门。翁同和走了进来,见皇帝一脸不快, 以为谁触怒了他,赶紧下跪: “微臣翁同和叩见皇上!” “起来吧!”同时,光绪用手指了指桌旁的一张凳子,示意他坐下来。翁同和和光绪单 独在一起的时候很随便,所以也就当仁不让地坐了下来。 光绪皇帝见翁同和坐了下来,于是问道: “你能替我想一想如何能够图强吗?” 本来翁同和是为这事而来,不想皇上也在想此事,心里不免一阵激动。 “微臣认为应通过变法,如东瀛所为方能图强。” 光绪皇帝没有说话,他在认真倾听翁同和的话,于是翁同和接着说: “微臣今天下午刚见过举人康长素,奴才跟他谈过变法一事,他认为要想图强只有通过 变祖宗之成法,建立适应形势的新法,学习别国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目前这种形 势。” 康长素即康有为,因为他自号长素,所以有时也这样称呼他。光绪皇帝不知康有为是何 人,于是便问翁同和。 “启禀皇上,他是广东南海人,举人出身。奴才私下认为,他的才能胜我十倍,变法一 事,皇上可与他商量。” 光绪皇帝点了点头,接着说: “只是如何才能见到他呢?我认为老佛爷肯定不会允许我见他的。” 光绪皇帝不再称“朕”,而改称我,这是在跟翁同和推腹交谈了,翁同和能够体会得出 其中滋味,于是接着说: “奴才以为,皇上不必事事均向皇太后禀报、请旨。” 光绪帝听了一震,这话不止一人对他说了,记得珍妃也对他说过,但他又有什么办法 呢?吏部侍郎汪鸣銮与户部侍郎长麟被罢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两个仅仅是光绪与老 佛爷争权夺力的牺牲品之一。光绪帝非常明白,他是斗不过老佛爷的,和老佛爷相斗,他只 有失败的,这个事实不能不令他心有余悸。 翁同和见皇上一颤,知道皇上惧怕老佛爷,于是话锋一转:“微臣以为皇上如想变法, 不妨先看一看《庸书》、《危言》、《校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