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穿越计划》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穿越计划 万籁俱寂,只有万点星光默默地把它冰冷的清辉洒向它早已熟知并遥遥关注了 亿万年的地球。 但地球早已不再是那个蔚兰色温柔可爱的地球了。 由于地球人类对大自然毫无遏止的贪婪的占有欲望,人类不加节制地开发利用 大自然以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用于奢华的物欲享乐,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遭受到了 严重的破坏,酸雨、沙尘暴频频发生,紫外线强辐射几近人体所能忍受的极限,地 球上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濒临枯竭,地球已千疮百孔。虽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人类意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原则,但地球创伤太深了,生 态链断裂,物种大量消亡,严重干旱,使得地球开始进入可怕的沙漠化,一片片绿 洲在无可奈何中慢慢消失,人类在自己种下的恶果面前瞪大了眼睛,几乎束手无策。 二十一世纪中叶,全球科技、经济、文化的中心逐步向东方转移,亚洲成为受 世人瞩目的新大陆。这归功于二十世纪的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接受了西 方发达国家破坏性发展的深刻教训,积极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极力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在协调发展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一切的努力,使 得地球人类获得了短暂的喘息的机会,但地球及人类的最终结局会怎样,无人能够 准确预测,恐慌依然存在,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地球已十分 脆弱,令人无法想像明天。联合国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辩论后,勉强开始了一项几乎 毫无成功希望的研究开发工作,准备利用地球资源所剩不多的储备,进行一次最大 也可说是最后的赌博,要向外太空移民,建造一个新地球。 2056年,盛夏。 (这只是理念上曾经存在过的那个盛夏的概念了,地球实际上早已丧失了季节, 只有盛夏。30岁以下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冬天是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巨人毛泽 东的词《泌园春. 雪》成为文学课教授最头痛的经典作品之一,他无论如何也没法 儿向他的学生形象地讲明白,什么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什么是“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对于年轻的学生而言,这些是极其晦涩的抽象得不能再抽象的意象。) 中国,西北部沙漠腹地的深处,联合国外太空研究开发署(UNSP)总部掩映在 红花绿树间,安详、宁静,恍若隔世的世外桃源。这是这片沙漠中人类极力保存下 来的唯一的一片绿洲了,早先与其毗邻的大大小小的绿洲已陆陆续续被沙漠无情地 吞没。因此,与其说这里是世外桃源,倒不如称其为绿色孤岛更为适宜,它与人世 间的联系除了电波之外,只有不定期的航班。 而实际上,这里正式的地名正是叫绿岛。 据考证,这里确曾是一个挺有名的岛,在曾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的正中,四面 环水,烟波浩渺,景色怡人。而今,湖面仅剩下了约1/10的面积,“岛”也只是临 湖的一个小城镇而已。或许是出于一种怀念,人们将这剩下不多的湖称作了“翡翠 海”,虽说不再有烟波浩渺的壮丽,但在人们精心的维护下,依然透着一种令人心 醉的秀丽。 张天博教授作为一名资深的天体物理学家,也被UNSP从西北大学调来绿岛,在 ESSI研究所继续从事他的研究。虽然,有很多的人反对,但UNSP的官员们采取了一 种公正的态度,抑或是一种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反正UNSP的负责人觉得张天博 教授的理论尽管荒谬,但却充满了惊人的想象力。 mpanel(1); 十五年前,二十七岁的张天博在西北大学天体物理研究所出色地完成了他的有 关大天体、巨大天体及黑洞运行规律的博士论文,在理论物理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地 震,惹了一场不小的学术争论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小型的学术战争,他的关于黑 洞运行规律的预测和理论推算完全违背了当时被公认了的一般性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黑洞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一种最致密的存在,由巨大天体经过千 万亿年的坍陷压缩而成,是物质的一种甚至可能是唯一的一种终极存在方式,连光 进入后也再出不来,任何物质,那怕是一个夸克,在经过黑洞时都会被巨大的吸力 吸进去,在巨大的压力下瞬间即被无情地压缩成为黑洞的一部分,因此,所谓黑洞 实际是一个几乎无隙的、整体化的、对外充满巨大吸力、对内充满巨大压力的巨大 的无界无限的物质场,任何其它的物质都无法穿越黑洞而最终只能成为黑洞本身, 成为“死物质”。自黑洞在一个多世纪前被科学家发现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探求 它的秘密却一直无法认识它,因为,一切的观测手段在它的面前都是那么地无能为 力,发向它的所有光电信号都被它吃掉了,无一生还。对人类而言,它只是个黑漆 漆的空洞,神秘而令人恐惧。 “黑洞”由此得名。 而张天博的博士论文却对此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 他认为,黑洞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是所谓的“死物质”,它根本就非我 们在原有意义之上的物质形态,或者我们可以暂且称之为是超物质,是完全不同的 一种存在。所谓黑洞应该是两个宇宙之间的“界面”,是我们的宇宙通向另一个宇 宙的时空通道,是宇宙的门户,它紧紧地关闭着,严密地守护着相邻那个宇宙的秘 密;这门户的确是一个场,但不是我们目前所认识的物质场,而是超物质场,它把 一切光电信号都封闭了,出不去,进不来,使得人们无从用现在的观测手段去探求 它的秘密。与此同时,张天博教授又指出,根据物质世界的对称性原理,正如有电 子就有正电子一样,那个宇宙原则上可以合理想像为“反宇宙”或“负宇宙”,而 正负电子对撞,会产生湮灭效应,正负宇宙碰撞也必然湮灭,“黑洞”这样一个界 面,一个门户,一种奇特的“场”正好阻止了湮灭的发生,也阻止了两个宇宙之间 的交流。 但张天博教授又称,他坚信黑洞是可以穿越的,也就是说,这个门户是可以打 开的,只是何时用何种方式去打开它,还需要我们去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而且, 张天博教授预言,穿过黑洞之后,一定会出现一个令人类的想象力变得无比苍白的 无比美妙的新宇宙,那里没有战争、疾病及诸多目前我们人类社会的弊端,人们和 平、幸福地生活着。 然而,张天博教授的观点一经发表,即招来一片非议声,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各 界均强烈抗议他作出的这一预言,因为,谁也无法承受其预言一旦成立而给每一个 人的心理所带来的巨大打击。 只有一个人勇敢地站出来大声为张天博辩护,坚决将他留下并为他的研究工作 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各种便利条件。这就是他的恩师、西北大学校长、著名的理论 物理学家、新宇宙学说的创始人、一代宗师解南教授。 解南教授当时正在做一项新的研究工作,以修正他的新宇宙学说。解教授认为, 目前最为流行的宇宙大爆炸模型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说,它似乎给出了宇宙诞 生的合情合理的解释,但却无从解释宇宙的发展规律与终结形式;而且,这种学说 认为,宇宙的全部元素供应都在爆炸的头半个小时内产生齐备,再不会有新的物质 产生,爆炸之后,已形成的各星系会无限膨胀。基于这一点,解教授提出了他的新 宇宙学说,即,“亚稳定态临界有限的跃变宇宙模型”。解教授的这一宇宙模型认 为:宇宙是膨胀的,但它是以一种相对稳定的速率膨胀的,不会无界无限膨胀,而 在这一亚稳定态的宇宙中,宇宙自身又是动态的,不断有新的物质产生,等量空间 有等量物质。这一新宇宙模型说明什么呢?也就是说,宇宙是从“一点”开始膨胀 形成的,开始时物质是以基本粒子的形态存在的,根据量子理论,物质是易分裂的, 例如一些基本粒子,在原子核中,它是存在的,但一旦把它单独取出来,就立刻分 裂成多个别的粒子,原始时空也是这样,宇宙从“一点”开始即分裂为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宇宙,它们相互并存,并不断分裂、膨胀,产生新的等量物质,独自形成各 自的宇宙。这样,我们所生存的宇宙就不再是唯一的,而只是孪生兄弟中的一个。 另外,由于宇宙自身的动态性,新物质的不断产生,就会出现一个极限,最终形成 跃变,导至现存宇宙的终结,而蜕变成一个新宇宙或多个新宇宙。当然,最终的跃 变形式还有待进一步地探讨。这样,宇宙至少会形成两个层次,一个是原生的,一 个是蜕变的。而且,这样的跃变也不会是无界无限的,也就是说宇宙不会形成无限 个层次,多重宇宙也是临界有限的,最终也会产生跃变,多重宇宙必将复归混沌, “一点”。 然后,“一点”又将重新生成新的宇宙,如此循环往复,书写着宇宙无穷无尽 的历史。在此,可称宇宙无限。 解南教授的“亚稳定态临界有限的跃变宇宙模型”说几乎完美地解释了宇宙的 生成、发展与终结。 但是,解南教授的“亚稳定态临界有限的跃变宇宙模型”也还是遇到了一个无 法解决的难题。除最终的跃变形式可以留待再作深入的研究探讨外,解教授尚未找 到一个合适的界面来解释他的“临界有限”。而张天博的关于黑洞的大胆假说实际 上与解南教授的想法不谋而合,也正是解南教授正在做的修正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假如,张天博的黑洞假说成立,黑洞确实可以作为一个界面,一个多重宇宙之 间的门户,一个时空通道,那么,解南教授的“亚稳定态临界有限的跃变宇宙模型” 说就真正成为完美的关于宇宙的学说了。 解南教授慧眼识真才,力排众议,把张天博留在身边做研究工作,共同在神秘 的宇宙空间里遨游。 一晃十五年了。张天博一头扎进奥秘无穷的宇宙空间再也没有出来,他必须要 拿出真凭实据来验证他的假说成立。现在,这一时刻似乎已经为时不远了。 今夜,星光灿烂,天空异常晴朗,翡翠海的阵阵涛声挟着温温的花香在绿岛弥 漫。张天博教授独自坐在他实验室的超级生物神经元计算机前,再一次把高能光电 望远镜瞄准了他渴求了十数年的目标,那个神秘莫测的、让人激动不已的虚无。 自从来到绿岛,张天博获得了极其优越的工作实验条件,UNSP为每一位来绿岛 工作的杰出科学家提供所能提供的一切,世界上所有最新的发明创造成果都会优先 提供给绿岛的科学家使用,只要他们想要,只要有。同时,在绿岛还有数万名技术 专家和技术工人随时为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 两年多来,张天博教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技术上的保障为他的研究 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用以观测黑洞的设备在多次调整后已接近完善。他曾几次若 有若无地收到过那神秘的信号,但那信号很不清晰,模模糊糊,发飘,而且信号的 编码非常古怪,实在难以搞清其确切的含义,他甚至不敢肯定那就是神秘黑洞后面 发来的神秘信号。 但计算机编码专家Lee经过认真的分析后断定, 这些信号编码是有规则的,不 是杂波。这多少使得张天博教授的信心又增强了一点。 近来,张天博教授的状态一直不太好。两年多的时间,他几乎用尽了一切所能 用的技术手段,他觉得他似乎再也没有精力来继续下去他的研究工作了,他感到他 的信心和勇气正在一点点地丧失,他不得不用一种连他都觉得虚幻的信念来支撑着 他的研究工作。 Lee是一位年轻的精力充沛的技术天才, 有着黑色的卷发,蓝灰色的眼睛,棕 色皮肤, 高大健壮的体格。张天博教授曾有所耳闻,说Lee并不是“人”,因为他 没有父母,他只是人类生物技术进步的产物,是阿拉斯加天才实验室的第一件成功 “作品”。 但张天博教授宁愿不去相信这些流言蜚语。 自从一年半前Lee来到他的实验室 做技术助手, 张天博教授就一直很喜欢这个年轻人,并不仅仅因为Lee给他的研究 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更重要的是Lee是个善解人意的人,他给了张天博教授很多 与别人完全不同的精神鼓励和安慰。 他们是好朋友。 现在, 在Lee的密切配合和帮助下,张天博教授对他的实验设备又作了一次较 大的更新改造。他们利用最新的大型超级生物神经元计算机设置了一个高度精确的 全自动跟踪放大与编码解译控制系统,同时把系统设备的心脏部件--相同步场质 量-能量转换装置的初始能量又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这是他们目前唯一所能做到的 了,而且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上看,这几乎已经是一个极限了。 张天博教授仔细调整好了他的高能光电望远镜,起身沏了一杯浓香的家乡龙井 茶。 平常, Lee会非常及时地把茶沏好端来,仿佛他知道张天博教授想干什么,需 要什么。 但今晚教授没让Lee来,他想让这个年轻人好好休息一下,尽管他可能根 本不需要休息。 另外,则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情绪,使他不想有人在身边。尽管他可能根本不是 人。 张天博教授啜了一口香茶,在口中含了含,然后慢慢地分几次咽下,以尽力使 自己的心情能相对平静一些。 他似乎变得有点迷信。 他直觉地感到,那个他第一次收到神秘信号的时间一定是他的幸运时间。 他想独享这一时刻。 实际上, 他此刻或许心中也明白,他下意识地支走Lee,只是为了与他的恩师 解南教授来共享他梦魇以求的成功时刻。因为,就在那天的晚些时候,他接到解馨 他的妻子、解南教授唯一的女儿打来的电话,他的恩师正是在那个时刻永远安息在 了他自己书房的沙发上。 论文答辩会结束的时候,张天博沮丧极了。 虽然,在解南教授的极力辩护下,他的博士论文勉强被通过,但他内心的深处 却象被蛇咬过后地痛。他不明白,为什么原先频频点头称是的委员会的老先生们会 在最后突然激烈地反对他。 他木木呆呆地站在讲台上,漫不经心地收着讲义,忘了最起码的迎来送往的礼 貌。 “你触犯了天条,你是要下地狱的。” 张天博一惊。 解馨微笑着站在他面前,深褐色的美丽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 教室里早已空无一人。 “你一直都在?” 张天博咧了咧嘴,挤出了一个完全失败的微笑。 “你违背了一个常识。你把你自然科学研究的结论引向了社会学领域,并且明 确表达了你对现世的不满,一般人是决不会在此刻犯这种错误的。父亲曾说,张天 博是个天才,依我看,你是个理想主义的、浪漫的书呆子。” 张天博惊讶地盯住那双美丽的眼睛。 他跟解馨并不很熟悉,几次不多的交道给他的印象是,她是个漂亮的、温馨的 女孩子,而不像他所听说的的那样是个锋芒毕露的才女。但此刻,他隐约感受到了 她的敏锐。 社会学博士、因文笔犀利而颇具知名度的专栏作家。张天博很难将这个头衔安 到眼前这个美丽女子的头上。 “同时,你极具个性,拥有令人钦佩的勇气,绝对不媚俗。这么看,你确是个 天才。天才总是要违背常规的。” 说着话,解馨走上讲台,利索地收拾好散乱的讲义。 “走吧,不管怎样,今天要祝贺你通过论文答辩。” 那晚,解馨亲自下的厨房。并且,细心的她特地为庆祝晚宴准备了一瓶他家乡 的名酒,花雕。 晚饭后,解南教授笑咪咪地没了踪影。 张天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想着解南教授餐桌上的一番话,若有所思。 “你先坐一会儿,我收拾完厨房就来。” 解馨端来一杯茶,眼中满含笑意。 是啊,正象解南教授刚才说的那样,任何一个超越常规的新理论的出现,不可 避免地总要遇到不理解和反对,不必为此而过于沮丧。毕竟,社会文明已进步到了 二十一世纪的中叶,比起哥白尼、布鲁诺甚或爱因斯坦,我张天博已经够幸运的了。 解南教授将我留下,并会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我难道竟会为一点点挫折 而退缩吗?我一定要用毕生的精力来最终证明我的理论。 张天博为刚才还想放弃继续研究的念头而深感惭愧。 “还没想明白哪?” 飘然而至的解馨打断了张天博的沉思。 “噢,不,不是的。” 此刻的张天博,心情已放松了许多。他站起身准备告辞。 站在他对面的解馨,换了一件浅花儿的真丝连衣裙,袅袅婷婷的,更衬托出她 的清纯与美丽。 他心头一动,觉得有点窘迫。 “出去走走吧,别闷着,去散散心。” 解馨浅浅地微笑着,深褐色的眼睛闪闪发光。 “你看今晚月色多好呀。” 张天博不敢直视她的眼,顺从地跟在解馨的后面。 夜空晴朗无云,幽蓝而悠远。轻风拂过之处,树叶呢喃,花香袭人。 解馨稍稍放慢了点脚步,好让张天博跟上。两人并肩漫步在西北大学的校园里。 “如今,像这么美好的夜晚已是不多见了。人类最终究竟会走向何方呢?” 解馨感慨地望着张天博,并不期待他的回答。 “但愿你是对的。如果人类能够穿越黑洞,走向另一个文明世界,我真希望人 类能善待养育他们的大自然,而不要残忍地去破坏她。一切从头来过,人与自然和 谐共存。” 解馨停下了脚步。 他们站在一棵高大的合欢树下,合欢花在月光下羞涩地开放着。 解馨轻轻地握住了张天博的手。 “你能穿越黑洞吗?” 她仰起了脸,祈盼的目光直视着他的眼。 “我,我不知道。” 张天博的手在解馨温软的手里僵住了,他有点慌乱。月光透过稀疏的合欢树叶 斑驳地洒在她姣好的脸上,微微潮红。一丝颤栗在张天博的心头涌过。 “你能的。你一定能穿越黑洞,是不是?我相信你。” 张天博整个儿身心都融化在了那深情的、褐色的眼波中了。 “是的。我要。我能,穿-越-……” 张天博喃喃地自语着,俯下脸去,紧紧地拥住了解馨,吻那甜蜜的唇。 根据解馨的提议,张天博找出了验证他的黑洞界面说的突破口,那就是穿-越 -黑-洞。只要在理论上证明黑洞是可以被穿越的,并找出穿越黑洞的方式,那么, 张天博的黑洞界面说及解南教授的“亚稳定态临界有限的跃变宇宙模型”将彻底引 发一场革命,人类的未来会完全超乎人们的想象。 不可思议的事真的会发生吗? 他们将这一新的研究计划称之为“穿越计划”。 后来,张天博教授在UNSP进行的研究工作实际上正是“穿越计划”最后的关键 部分。一旦“穿越计划”实现了与外太空的信息交流,那么,人类实现穿越黑洞的 梦想就为时不远了。 张天博留在西北大学后,一面从事天体物理学的专业课教学工作,一面与解南 教授一起不断深入进行“穿越计划”的研究工作。他们首先把黑洞界面说与亚稳定 态临界有限的跃变宇宙模型说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正与完 善。剩下的,就是对黑洞特质的研究并寻求穿越的方式。 “你似乎应该从高能物理学,尤其是粒子物理学的角度作深入的研究了。” 一天晚饭后,张天博与解南教授坐在书房的沙发上品茶、闲聊,解南教授突然 没头没脑地冒出这么一句话。 结婚后,张天博就搬来解家的教授公寓同住。解夫人早逝,解馨又是他唯一的 女儿,这样,一来可以方便地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一来也便于师徒或说翁婿间随 时讨论一些研究中的问题。 张天博啜一口香茶,望着解南教授,等他说下去。 “最新一期的《Modern Physics》(《现代物理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美国斯 坦福大学J?帕森教授的研究论文,其中有段内容提到了一次不成功的实验。据他所 称,他利用最新的核高能直线加速器做粒子分解实验时,偶然发现顶夸克分解出的 P1 、P2 粒子在加速器的末端突然消失了,以核辐射方式释放出大量能量,而在加 速器的出口处,发现层子,同时消耗掉了数倍于释放出的能量。但后来,实验又重 复了三遍,均没有再现同一现象。J?帕森教授认为,虽然实验没能重复再现,可能 是某种偶然性影响了实验,但这毕竟是现代物理学实验中第一次出现的现象。如果 这一偶然的实验结果是真实的,则这是人类第一次由实验方式发现了物质无限不可 分的现象。该实验或许能够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质量-能量,能量-质量是可 逆转换,而在此之前,质量-能量的转换一直被认为是不可逆的。至少,该项实验 或许能为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一条可行的思路。” 解南教授顿了顿,转身从书桌上拿出那本《Modern Physics》,递给了张天博。 “你好好看看那篇文章,我觉得对你会有启发。帕森教授是我在斯坦福的同学, 我了解他的为人,他轻易不会发表这样一篇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失败了的实验报告。 或许是一个偶然的原因激发了这一现象,但他后来没能再找到同一条件,而他又不 愿再犯居里夫妇曾犯过的错误。” 张天博接过杂志,若有所思。 “我看,你该改行了。” 解馨挺着个大肚子,倚在书房的门框上。 解南教授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一直认为女儿是个很有天分的人,直到现在,他还认为女儿应该研究物理学 而不是那该死的社会学。但女儿对人类的命运、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执着关注远远 超出了她对“枯燥”的物理学的兴趣,这是他这一辈子最引以为憾的事,却也无能 为力,女儿有权选择她自己的生活道路。终于让解南教授欣慰地舒了口气的是,女 儿到底嫁给了一个物理学天才,自觉自愿,是她自己的选择。他最担心她给引一个 文人女婿回家,他总顽固地认为,文人是那种无原则搬弄是非之徒,跟物理学的原 则格格不入。 张天博在认真研读了J.帕森教授的论文后,开始了一系列的粒子物理学的学习 与研究。 他发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于高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物理的手段愈来愈 丰富,大大促进了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进展。但自从二十世纪末,科学家利用最新型 的高能回旋加速器,终于发现了宇对称的第六个夸克-顶夸克的存在之后,粒子物 理学的发展却几乎停滞了三十多年,直到核高能直线加速器的出现,科学家们才有 可能将夸克分解成P粒子。随后就是J. 帕森教授在分解粒子的实验中出现了一个怪 现象,并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解释。 张天博在充分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之后,又来到了J.帕森教授的斯坦福大学实验 室,断断续续地工作研究了两年多。此时的张天博已经站到了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最 前沿,人们几乎忘了他的黑洞理论,他似乎已然变成了国际知名的粒子物理学家, 经过他改进的直线加速器在实验中陆续又发现了剩下的其它P粒子。 但只有张天博自己心里明白,他始终没有放弃穿越黑洞的梦想,他的一切关于 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只是为了一个目标,穿越黑洞。 在发现P粒子的无数次实验中,始终没有出现J.帕森教授所描述过的奇异现象, 张天博感到P粒子的实验研究目前已无助于他对黑洞的研究。 于是,他毅然放弃了 被同行们看好的粒子物理学研究,回到了西北大学。他觉得,现在需要的是冷静地 反思一下这几年来的研究,为穿越黑洞寻找新的突破口。 西北大学的生活相对来说是宁静的。除了教学以外,他不用整天泡在实验室里 拚命。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冷静地思考问题,也有相当的时间可以和家人在一起。 静下心来后,张天博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J.帕森教授的那个不成功的实验上。 他总觉得,那个不成功的实验似乎隐含着或者说暗示着什么。 在斯坦福大学帕森教授的实验室研究工作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后,张天博的综合 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同时也与帕森教授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帕森教授非常喜欢老朋友这个勤奋、聪颖的高足,同时也深深为他执着的追求 所感染。让张天博感慨万分的是,在他临返回西北大学之前,帕森教授送给张天博 一份极其珍贵的礼物-那次实验的原始记录副本,上面毫无保留地详细记录有那次 实验的各种数据、实验条件、使用介质等资料。 张天博把P粒子抛到了脑后,他开始认真分析这个失败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一天深夜,伏案工作了一整天的张天博感到一阵阵倦意不断向他袭来,他推开 满桌的稿纸,关掉了计算机,准备出去散散步,吸口新鲜空气,换换脑子。 他慢慢地走着,一会儿低头沉思,一会儿仰头遥望晴朗的夜空,想从那无垠的 空幻中获取某种暗示。 不知不觉中,张天博走到了那棵合欢树下。轻风过处,树影婆娑,枝叶低喃, 仿佛是在向他叙述着一个久远的故事。他背靠着树干坐下,闭上眼睛,任思绪随风 慢慢飘去。 质量-能量 能量-质量 时间 空间 场 相同步 转换 界 穿越 …… 迷迷糊糊中的张天博猛地跳起来,一路小跑,冲进书房,提笔写下几个大字: 相同步场质量-能量转换,穿越黑洞之基础。 清晨,阳光温温地照在伏在书桌上香甜入梦的张天博的身上。解馨轻轻走进来, 心疼地给张天博盖上一条薄毯,没有叫醒他。 在他的手边,是一摞零散的手稿。 …… 光速(C) 是我们已知的这个世界的终极速度,是一个恒数,应该可以理解为 是一个“界”。在绝对光速条件下,时间消失了,空间消失了,而此时,“速度” 其实也不再是一个有意义的概念,质量(M)亦不再有意义,所有的M都以能量(E) 或者说光的形式存在。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E=MC2 ,就是说质能是守恒的,这一点早在一个世纪前 即已被证明,人类并据此发明了原子弹、氢弹、裂变核反应堆、受控热核聚变反应 堆等等,但这都是一种不完全的质能转换过程,其速度还远远不够大。只有当临界 条件为光速C时,才会产生完全的质能转换,M全部变成纯能量,即光。此时,物质 的波粒二向性则会趋向极致,粒子性完全消失,只拥有波动性,正如同在低速条件 下的物质的完全粒子性一样。这样,物质无限不分的真面目将在此昭然若揭了。 我们知道,人类是通过高能加速器来分解粒子的。中子在加速器中消耗掉大量 的能量,不断被加速后用来轰击其它粒子使之分裂产生新的粒子,于是,我们发现 了层子、 夸克甚至P粒子,等等,但这绝不意味着粒子可以被无限分解下去,即我 们所熟知的物质无限可分定理。现代物理学因此走入了一个误区,科学家们总是不 断加大加速器的能量以提高粒子的速度,津津乐道于发现新的粒子。实际上,当粒 子被加速到光速C时,质量M消失了,不存在了,粒子亦不可能存在了,人们将不可 能再发现所谓的新粒子,而只能发现光,一种纯能量的物质存在形态。 而这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又会重新生成新的粒子,组成新物质。因此,物质是 无限不可分的!!! (三个大大的“!”。 “这个狂徒!”解馨读到这儿时,心中忍不住笑骂了一句。) 这种条件,就是黑洞,相同步质量-能量转换场。 一切运动的物体一但进入黑洞的场作用力的有效半径之内,即会在巨大的引力 作用下达到光速而进入黑洞,此时,如前所述,质量消失,质量完全转换成纯能量 形态,即光,再因相同步效应而在该转换场的作用下被再加速,瞬时超光速效应使 之跃变而生成新的粒子,并从黑洞的另一侧逸出,转入另一并存宇宙。 至此, J. 帕森教授的实验得以圆满解释-偶然的黑洞效应使然;解南教授的 “亚稳定态临界有限的跃变宇宙模型”理论有了理想的界面条件。 于是,黑洞被穿越了,新宇宙被发现了。只是,任何人都不可能看到穿越,更 不可能亲眼看到新宇宙,因为,我们在穿越时已经变成光,再由光变成了一大堆不 知是什么的粒子,进入了新宇宙。 那么,人如何能完整地穿越黑洞呢? 只有抵抗引力,保持远低于光速的速度,使相同步场效应失效,飞船就势“飘” 过黑洞。 顺便说一句,爱因斯坦跟大家伙儿开了一个玩笑。一个人不可能坐上超光速飞 船返回童年,或者去主持父母亲的婚礼,更不会看到死去的爷爷正慢慢地从棺材里 坐起来,向你微笑,等等。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在你实现这一切之前,你已经成为 光的一部分了,此时,时间早已消失了(不是停滞,而是时间根本就不存在了), 时光更无法倒流。 张天博的这篇论文一发表,又是一场暄然大波,使张天博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也正因为如此,UNSP的官员才发现了他,把他调往绿岛。 张天博教授打了个激灵,猛然从遥远的回忆中醒来。 他看了看表,地球标准时间20:55,离那个预计的时刻-他的幸运时间还差5分 钟。 他起身去沏了一杯新茶,接着坐到他的超级生物神经元计算机前,喝了一口又 浓又香的家乡龙井茶,凝神端注着平静的浅蓝色的屏幕。 一切正常。 他的这套新设备无声无息地高速运转着。 根据相同步场质量-能量转换理论的分析,张天博认为,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大 量的来自并存宇宙的信息,一些智能生物发出的有效信息团杂乱地与无用信息揉在 一起散布于空间,如能将这些有效信息团收集、整理、还原并解译,那么,我们就 能够知道并存宇宙的秘密了。我们就能穿越黑洞了。 在UNSP的两年多的研究工作中,张天博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改进观测接收设备, 设计新的编码及解码程序,向茫茫太空发送有关地球的信息编码,搜集有效信息团 并解译。 现在…… 20秒,15秒,10秒,……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 突然,屏幕闪了一下,接着又出现了曾出现过的那种莫名其妙的信号。 张天博的心剧烈地跳起来,紧张地盯住屏幕上像小人儿在跳舞似的来回乱蹦的 怪里怪气的符号。 很快,屏幕上安静了下来,出现了第一行规则的符号。 他知道,他的新系统成功了。 他闭上眼睛,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随后,他打开打印机,把计算机自动编译的结果打印出来。 “你们好, 地球人!我们收到了你们的友好信号。我们是所处R25宇宙的E101 星球人。 R25宇宙拥有长达150万年的文明史,我们E101星球是R25宇宙中最年轻、 拥有高度文明的星球。经过漫长的、艰苦卓绝的战争,我们E101星球人终于征服了 全部148个智慧生物星球,高贵的、纯种的E101人成为R25宇宙的主宰,并最终消灭 了战争而从此使R25宇宙进入了永恒的和平发展的辉煌时代。 但是, 由于150万年的文明发展史一直伴随着肮脏的战争的阴影,而最后的征 服不得不采用核手段毁掉了那148个星球以保证文明的纯洁发展,因此,近百年来, R25宇宙环境急剧恶化, 核污染已经弥漫整个宇宙,现已严重威胁到E101星球的生 存与发展。 另外,据我们的科学家认证,R25宇宙已经因战争和环境污染的破坏而 提前到达极限并即将蜕变,而我们E101星球人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控制其蜕 变过程,也无法确切预测其蜕变结果,因此,我们不得不为全体E101星球人谋求新 的生存空间。 我们E101星球人的生存条件是:16%的氧气,充足的水、有机物和光能,我们 认为地球环境对我们很合适。但我们的飞船因能量转化问题一直没解决而无法穿越 宇宙门,因此,我们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你们的信号穿越了宇宙门,你们的飞 船也一定能穿越宇宙门。我们热忱欢迎你们的光临,尊敬而高贵的地球人,希望你 们能来引导我们走向新的生活。” 清晨, Lee走进实验室,发现张天博教授斜靠在计算机前的椅子上,手里拿着 的打印纸的空白处写满了“为什么?”和大大的“!”,痛苦僵硬地刻在他突然变 得苍老的脸上…… Lee呆呆地站着,流下了两行热泪。 ――――――――――――― 亦凡公益图书馆重新排版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