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四十七章 狮身人面巨石 “古埃及学者,”约翰・魏斯特说:“是世界上最不愿意承认有例外存在的人 了。” 在埃及,例外的事太多了。魏斯特所指的是第四王朝的建筑物。它们是例外, 因为和第三、第五及第六王朝相比较之下,可说是意外连连。沙卡拉(第三王朝) 的宙赛阶梯金字塔以宏伟夸耀于世,但它使用的石块比较小,容易处理,五六个人 就可以扛起一块,而金字塔内部房间的构造也比较简陋。第五、第六王朝的金字塔 内部虽然发现令人惊叹的金字塔经文,但是结构本身却非常粗糙,现已完全崩坏, 成为一堆瓦砾。只有基沙的第四王朝金字塔,建造非常完整,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摧 残,仍然能够在原地屹立不动。 魏斯特认为,古埃及学者理应注意到这种建筑技术的变迁代表的意义才是。 “在建造了相当粗糙的金字塔后,突然改变风格,建造出令人难以相信的宏伟金字 塔,然后再度走回劣质路线。这在道理上说不通,令人无法理解,就好像汽车业在 发明T 型福特自用车以后,突然开始制造九三年型的保时捷汽车,但造了没有几部 后,突然忘记制作方法,再回头来制造T 型福特汽车一样……文明的路,不是这么 走的。” “那么你认为应该如何呢?”我问,“你认为第四王朝金字塔,根本不是在第 四王朝所建的吗?” “我的直觉的确如此。它们和周围的玛斯塔巴古坟区的建筑完全不同。不仅如 此,它们一点也不像第四王朝的东西……彼此不调和……” “狮身人面像也如此吗?” “狮身人面像也一样。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在狮身人面像上,我们不必依赖 直觉,便有证据证明,它是在比第四王朝要久远许多的时代所建立的。” 天空之蛇 从到埃及旅行以来,桑莎与我一直非常崇拜约翰・安东尼・魏斯特。他著的《 旅行者之钥》(The  Traveller ‘s  Key )介绍我们认识了这块古老土地上许 多不解之谜。我们一直将它带在身边。同时,他的学术著作,有名的《天空之蛇》 (Serpent  in the  Sky )更让我们打开眼界,认识一个革命性的新观念:埃 及文明可能并非从尼罗河谷中发展出来的产物,而是从一个更早、更伟大,比古埃 及更古老好几千年,我们还不知道的文明传承下来的遗产。他并且举证历历,说明 了如何从埃及古文明的遗迹中,一再发现与那个时代不相符的高度科学的痕迹。 前来与我们会面的魏斯特,身材高大,年约60出头,留着整齐的白髭,一身卡 其色的撒哈拉服,戴着一顶19世纪的遮阳帽,看起来老当益壮,精力充沛,而且眼 光炯炯有神。 我们三个人坐在一艘尼罗河游船上层甲板上,任游船停泊在离路瑟冬宫旅社 (Winter Palace Hotel )数码的下游岸边。河对岸的西面,正要从君王谷(Vally  of the  Kings )绝壁之间沉下的太阳,在空气的折射下显得又大又红。我们 的东面,则是正在崩坏但仍面容高贵的路瑟遗迹和卡纳克(Karnak)神殿。游船下 面,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河水正轻轻地流向远方河口三角洲。 mpanel(1); 魏斯特第一次将狮身人面像年代的问题端上台面,是在《天空之蛇》一书。他 在书中,详细地解释了数学家史瓦勒・鲁比兹的发现。鲁比兹于1937年到1952年之 间,至路瑟神殿调查,发现他可以用数学证明埃及的科学与文化,比当时学者所愿 意承认的要高深、复杂得多。不过,正如魏斯特所说的,这些证据“用难解至极的 复杂语言写成……能够就这么一口气读下去的读者大概没有几个,就好像从来没有 受过相关训练,而想轻松读高能物理学书籍一样困难。” 鲁比兹的主要作品,一套三册,将焦点置于路瑟的法文巨著《荷姆之神殿》 (Temple de L ‘ Homne ),和比较通俗的《法老殿堂》(Roi  de la theocratie  Pharaonique )。后者后来译成英文《神圣的科学》(Sacred Science )出版。 鲁比兹在书中,几乎是偶然地顺便提了一笔,说公元前11000 年,埃及因大洪水和 下雨成灾,受害非浅。他说: 在大洪水之前,埃及必定已存在一个伟大的文明。基沙西面崖壁的石块上刻出 来的狮身人面像,当时必定已经存在――因为狮身人面像的狮身部分,除了头以外, 很明显地有被水侵蚀的痕迹①。 魏斯特在写《天空之蛇》前,被这段文字所震撼,决心要追踪下去:“我发现 我可以用直接调查与实证的方法,来证明鲁比兹顺便一提的观察是正确的。如果经 证明狮身人面像的确有被水侵蚀的痕迹,那岂不就掌握了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太古 时代的埃及,的确曾经有过非常高度的文明。” “为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证明,水是侵蚀狮身人面像的媒介,那么结论连小孩子也能够 理解,它其实应该属于什么年代的文物。连那些每天读八卦报纸的读者,都会毫无 困难的接受。狮身人面像,根据现在的说法,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由卡夫拉王所 建的,但是从王朝时代,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以来,基沙高原上一直没有足够的雨 水,造成狮身人面像身上的侵蚀痕迹。我们必须要回到公元前10000 年,才能在埃 及找到足以如此大规模地侵蚀大石块的坏天气。因此,狮身人面像必须建造于公元 前10000 年以前。然而,既然狮身人面像是如此规模宏大而复杂的工艺品,我们必 须推论:它们必定是由一个高度文明所完成的,所以在公元前10000 年,埃及应该 已经有一个高度文明。” “但是,约翰,”桑莎问,“你怎么能确定侵蚀它的天候因素是雨水呢?难道 不能是沙漠的风吗?到底,连古典学派的埃及学者都承认,狮身人面像有近5000年 的历史。5000年,应该够长到被风所侵蚀吧?” “风是我第一个排除的可能性。我必须要先证明风的侵蚀不可能造成今天狮身 人面像身上的痕迹,继续追求侵蚀这个题目才有意义。” 解开狮身人面像的秘密 结果,他发现,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在环绕着狮身人面像周围的深沟:“因 为狮身人面像是挖掉原处多余的岩石雕刻而成的,如果放置不管的话,几十年内, 沙就会堆积到它的头部,将它埋没。”魏斯特说,“放眼历史,我们会发现,它被 埋没的时间非常长。就算从一般认为的卡夫拉建立时期开始,到现在已经有4500年 之久,这期间,有3300年狮身人面像是被埋没在沙中的。从各种文献及历史的既成 事实中,都不难证明这一点。” “换句话说,至今为止,狮身人面像暴露在风沙的年代,最多不过1000多年, 其余的时间,它其实都被保护在沙石之中。不过,重点在于,如果狮身人面像真的 是在古王朝时代由卡夫拉所建,而又被风沙如此快速地侵蚀的话,那么同一时代的 其他石灰岩建筑物,理当遭受到同样程度的侵蚀才是。但是,事实却不然。古王朝 时代遗留下来许多象形文字及碑文,没有一块受到有如狮身人面像一般严重的侵蚀 痕迹。” 波士顿大学地质学教授、岩石侵蚀方面的专家罗伯・修奇,在证明魏斯特学说 的正当性上,曾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非常赞同魏斯特的结论,并认为狮身人面 像和包围在它周遭的石壁,所遭到的侵蚀并不是风,而是在古王朝时代存在以前, 连续好几千年长期而大量雨水冲刷的结果。 在1992年美国地质学年会②中得到同侪的认可后,修奇教授于当年度美国先端 科学协会的年会中,对(包括古埃及学者的)不同学科的专家再度发表他的研究成 果。他再度指出:“狮身人面像的身体和沟渠受到风雨的侵蚀。有的地方,至少在 部分墙壁上,侵蚀痕之深达2 米左右,使得外观看来蜿蜒弯曲,好像波浪一般。” ③这种波浪状的外观,不论地质学家或考古人类学家,都很快地被说服,的确是被 雨水侵蚀的结果。正如同桑莎所摄的大狮身人面像和它周遭的照片所显示,侵蚀创 造出来的是纵向深裂纹与横向洼洞的组合。修奇教授认为这是“典型教科书范例。 很明显,是石灰岩经过几千年激烈的风吹雨打以后的痕迹”。 风沙的侵蚀在石面上造成侵蚀痕迹,应该为水平、锐利的,而且只有比较柔软 的岩层会受到风沙伤害。雨水侵蚀,外观上造成的效果和风沙完全不同。垂直的侵 蚀只有在“雨水沿着墙壁从上面往下流”,而且还要是大量的雨水,从基沙高原往 狮身人面像周遭的沟渠流才会发生。“只有这样,才会造成上面岩石坚硬的地方, 侵蚀程度反而高,而下面岩石硬度比较低的附近,反而因为受到保护,侵蚀的程度 相对低的结果。” 在美国先端科学年会中,修奇作结论道: 如众所周知,狮身人面像周遭很容易被沙石填满。以撒哈拉沙漠沙石流动的情 况,每几十年风沙便会将沟渠完全填满一次,而自古代至今,人们一直在挖沙。然 而,围绕在狮身人面像周遭的墙壁,却有如此深刻的波浪纹……因此,我要在此提 出我的看法:我认为狮身人面像的身体和周围墙壁上的波浪纹,是从非常古老的时 代,一个基沙高地上雨水多、温度高的时代残留下来的痕迹。 修奇承认,他不是第一个发现“狮身人面像的身体上有雨水侵蚀痕迹”的地质 学家,不过却是因为看到这个证据,而涉入狮身人面像相关年代的历史讨论的地质 学者。基本上,他只想留在他的地质学领域中: 我已经听过无数次,说王朝时代以前的埃及人,并没有雕刻大狮身人面像所需 要的技术或社会组织。然而,我不觉得那是身为地质学家的我的问题。我并非要把 负担加诸在别人的身上。不过,发觉到底是谁雕出这么伟大的作品,应该是古埃及 学者和考古学者的责任。如果我的发现,和人类文明起源地理论不相合的话,我觉 得应该再检讨的是人类起源的理论,而不是我。我并没有说狮身人面像是由亚特兰 提斯之类的神秘岛人,或火星人,或其他什么外星人所建的,而只是追随科学真理。 真理告诉我,狮身人面像真正建造的年代,比我们过去认知的要古老许多…… 传说的文明 “要古老许多”的“许多”,到底是多少? 魏斯特告诉我们,他与修奇,在有关狮身人面像的出生年代上,一直处在“善 意辩论”的状态中:“修奇认为应该至少在公元前7000到公元前5000年(亦即新石 器时代的降雨期)左右。这是他根据到手的资料,所做的最保守的判断。身为名校 教授,我可以理解他的保守立场。但是,不论我从直觉或学术推断,都认为年代应 该比这个要久远。狮身人面像上面大雨冲刷的痕迹,绝大部分是在公元前10000 年 便已刻印上去的……而且老实说,如果狮身人面像真的建造于公元前7000至公元前 5000年比较近的年代的话,我们应该可以找到一些与雕刻狮身人面像文明的其他相 关证据才对。在埃及,我们已经找到许多那个年代的证据。除了少数的例外以外, 大部分――我是说绝大部分――的遗品都相当的稚拙。” “那么,如果狮身人面像不是前王朝时代的埃及人建造的话,会是谁呢?” “我的推测是,这与世界各地神话中描绘的传说中的文明,都有某种程度的关 系。例如,有关大灾害的传说,只有少数人在大灾害中存活后,游荡至世界各个角 落散播知识等的传说……我的直觉是,狮身人面像和这些都有关系。如果要我下赌 注的话,我会赌狮身人面像至少是在冰河期结束以前便建成,至少在公元前10000 年就存在,但也有可能比公元前15000 年更古老。反正我确信它非常、非常古老就 是了。” 对于他的说法,我越来越相信――同时我也提醒自己,19世纪大部分的古埃及 学者都相信这种说法。不过,狮身人面像外观看来却如此像法老时代的作品,使得 在直觉上这种说法又受到挑战。“如果狮身人面像真的如你所说的那么古老,”我 问魏斯特,“那么你如何解释,作品中雕的人物,却穿戴着标准王朝时代的优拉阿 斯和美尼斯的头饰?” “我不会特别在意这种事。而且,你知道,古埃及学家还说,狮身人面像的相 貌,与卡夫拉很相像,他们就凭这个理由认定了那是卡夫拉建的。修奇和我仔细研 究过。我们认为,从头与身体的相对比例来看,头的部分应该是在王朝时代重新雕 塑过――所以才会看起来,王朝风味如此丰富。不过,我们倒不觉得它代表卡夫拉。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我们曾经聘请了纽约警察局专门合成嫌疑人蒙太奇照片的专家 多明哥(Frank  Domingo )上尉,为我们逐点对比开罗博物馆中卡夫拉金字塔中 的卡夫拉雕塑,和狮身人面像的面相。他的结论是,两者不但面貌不同,而且可能 连种族都不一样④,狮身人面像并无意模仿卡夫拉。所以,我认为那是一个非常古 老的纪念碑,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后,曾经重雕过。或许最初建立的时候根本不是人 面,而是狮面狮身呢。” 麦哲伦与第一块恐龙骨 经过基沙之旅后,我很有兴趣知道,魏斯特是否对正统派学者对基沙高原上的 建筑物,尤其是所谓的河岸神殿的年代考证也有意见。 “我们认为那里有不少东西的年代都比现在认定的要古老,”他告诉我,“不 止河岸神殿,还有山丘上的葬祭殿(Mortuary Temple)和曼卡拉遗迹群,还有卡 夫拉王的金字塔……” “和曼卡拉王的遗迹群有什么关系?” “有葬祭殿。我要声明,我在金字塔前面附加法老的名字,只因为传统上我们 都这么称呼这些金字塔,是为方便起见……” “好吧。你的意思是说,那些金字塔都有可能和狮身人面像一样古老吗?” “很难说。在金字塔现在所在的位置上,以前有过别的什么东西――从几何学 上考虑,我们应该可以这么说。狮身人面像是整体计划中的一部分而已。从这个角 度来看,卡夫拉金字塔可能是最有意思的,因为它是分两阶段建造完成的。也许你 已经注意到了,它们的底部是由好几层的巨石块堆积而成的。石块的形式,与河岸 神殿的巨石非常类似。但在这个基础上所建造而成的金字塔其他部分,不但石块的 体积比较小,而且形状和精密度都不及下面部分。很显然它是经过两阶段建造完成 的。从基础部分的巨石,我们可以认定它一定完成于比较早的年代――很可能是与 狮身人面像同一年代,而上半部分则是在比较后期――不过也不一定到卡夫拉王那 么后面的时期才建的。这些事情,越调查就越复杂。例如,或许这地带曾经出现过 一个过渡性的文明。这种假设与埃及古代的金字塔经文中的故事不谋而合。根据经 文的记载,过去曾经有过两个非常长的时期:第一个是神明,也就是奈特鲁统治埃 及的时期;第二个则是贤苏荷,也就是荷罗斯的同伴们(Companions of Horns ) 统治的时期。问题就这样越滚越大。所幸的是,底线一直都很单纯:我们要证明的 是,狮身人面像不是卡夫拉建的。地质学证明,它在那以前很久、很久以前,便已 经建成……” “但是古埃及学者并不接受这个说法。他们提出很多反对的论调,至少其中一 个,马克・列那教授便曾反驳你道:如果狮身人面像是在公元前10000 年前便建成 的话,那个文明的其他相关部分在哪里?也就是说,他们要你提出那个失落的文明, 除了在基沙高原上建起几座大建筑物以外,其他存在的证据。关于这一点,你怎么 说?” “首先,我们看看基沙以外的建筑。你刚才从阿比多斯的欧希里恩来。我们认 为那个令人惊叹的建筑物也和狮身人面像有关。但就算没有欧希里恩,没有其他任 何证据,我也不担心。我的意思是,在没有在进一步证据上大做文章,并用它来逃 避狮身人面像正确年代的争论,这种态度是不合理的。我好有一比,这就好像有人 对历史上第一个环绕世界一周的麦哲伦说:”除了你以外,还有谁环绕过世界一周? 既然没有,世界当然是平的。‘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另外我还有一个比喻,就像1838 年,恐龙骨第一次被人挖掘出来后,有人说:“只发现一根,但其他的骨头在哪里? 既然没有,当然世界上就没有所谓巨大的绝灭动物了。’过了一阵子,比较多的人 了解,那根骨头只可能是恐龙骨,而不是其他动物的骨头以后,不出20年,世界各 地的博物馆都开始摆放恐龙骷髅。狮身人面像的事情也是一样。现在还没有往正确 的方向,到正确的地方找资料。我非常确定,一旦有比较多的人往正确方向思考后, 很快会出现更多的证据――例如,沿着离开现在尼罗河数英里之遥的古代尼罗河畔, 或在上一个冰河期为干地的地中海底,必定会有更多的证据。” 传承之谜 我问魏斯特,为什么古埃及学家和考古学者,这么不愿意考虑狮身人面像会是 解开一段人类被遗忘的历史之钥。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他们已被嵌在直线的人类文明发展模式,无法自拔。他 们难以相信,早在12000 年前,这个世界上便曾出现过比现代人更成熟的人。地质 学已经证明了狮身人面像建造的年代。建筑狮身人面像的技术,有很多地方今天的 人类仍无法办到。这事实与我们对文明与科技以直线向前发展的信念完全不相符。 即使使用现代最先进的科技,仍有很多作业是无法办到的。如果只是雕刻一座狮身 人面像的话,还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只要有足够的雕刻师傅,就算要建一个1 英 里长的雕刻物,并没什么困难的。困难的地方在于技术上,如何将石头切开,将狮 身人面像与地盘分离,并将切开来的石头,运到好几百英尺以外的地方,建起河岸 神殿……” 我倒从来没有听过这种说法:“你是说,河岸神殿石墙上的200 吨大石块,是 从狮身人面像的附近切取来的?” “毫无疑问。在地质学上,它们属于从完全相同的石层中切割出来的。将石块 切出后,运到神殿的旁边……至于使用什么方法搬运的,还堆砌成40英尺高的外墙, 就只有天知道了。我说的还是石灰岩块,而不是铺设在表面的花岗岩石覆面板。花 岗岩是后来加上去的,可能是在卡夫拉的时候。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墙壁中央的 石灰岩石块,会发现上面的侵蚀痕迹,和狮身人面像上的非常类似。所以狮身人面 像和河岸神殿的中心建筑是在同一个时间,由同样的人――不论是谁――所建成的。” “你认为那些人和后来的王朝埃及人,互相有关联吗?在《天空之蛇》中你认 为,这些人必定传承了一些前人的遗产。” “那只是一个想法。从我们的调查中惟一能非常确定的便是,狮身人面像非常 古老,当时埃及必定已经有高度开发的文明,能够主导如此大规模的建筑工程。但 后来雨下得非常厉害,经过几千年后,在同一个地方,突然又无中生有地冒出来一 个制度完整、丰富的法老文化。我们现在能确定的就这么多。至于古埃及所拥有的 知识,是否与狮身人面像建造时的文化相同,这个我就不敢说了。” “你想有没有可能,”我开始臆测,“建造狮身人面像的那个文明的基地其实 并不在这里,或不是从这里――埃及――发展出来的。那个文明的人故意将狮身人 面像放在埃及,作为记号或驻外地点……” “非常有可能。或许狮身人面像对那个文明而言,就好像阿布辛贝神殿(Abu  Simbel,位于努比亚)对于王朝文明。” “那个高度文明,因遭受不明原因的大灾害而被消灭。当时,他们成熟的知识 遗产却传承了下来……因为有狮身人面像,所以他们知道埃及,他们知道这个地方, 知道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有了关联。也许在文明绝灭时,有人存活了下来,那些 人来到了这里……你觉得这种想法如何?” “是一种可能性。再回到神话和传说,其实世界有很多地方都有‘经过一场浩 劫后,只有少数人残存’的故事,例如类似诺亚方舟的故事,在世界各地的文明中 均重复出现。要我来看,这中间最大的问题便在于传承的过程:狮身人面像建造的 时代以后,经过了好几千年,王朝时代才开花结果。知识是如何从上一个时代传达 给下一个的?理论上来说,我们应该是碰到了死胡同了,对不对?知识理当要长期 保存,从一代传达给下一代不可,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我们也知道传说 也是经过多少世代,口口相传,就这么传承了下来。事实上,口语的传达,比书写 传达更确实可信――因为语言,作为口中说的话,永远都用的是最合乎那个时代的 语句表现……经过了5000年,仍然能够保持原来的形式。所以,知识是可以传承的 ――例如利用秘密结社,或宗教的一个流派,并经保留,一直到它再度开花结果为 止。重点在于,由于问题是如此的复杂而重要,我们不应该轻易打发掉任何的可能 性,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愚蠢、疯狂的可能性,也应该先小心仔细调查,再决定是否 要否定它。” 附议 魏斯特在路瑟,是为了领导一群人研究埃及的圣地。第二天一大早,他和他的 学生就去了亚斯文(Aswan )和阿布辛贝。桑莎和我则继续往北行,逐渐接近基沙 和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神秘。下一站,我们要在基沙与考古天文学家波法尔见面, 并将发现他的星座研究与地质学证据有惊人的互补作用,证明基沙的古老。 注释①《神圣的科学》,96页。 ②“我们将研究结果做成一份节录,交给了美国地质学会,该学会在圣地亚哥 开年会时,也邀请我们去发表报告。全球各地的地质学家都来到我们展示的小摊前 来,观看我们的展览。他们感觉很疑惑。至少有一、二十相关学科的专家提供了他 们的建议,表示愿意帮忙。也有一些地质学家看了以后,一笑置之。更有的说不出 话来,因为在两个世纪的研究中,竟然没有一个古埃及专家或地质学家,曾经想到 情势是因水,而不是风沙而起。”《天空之蛇》,229 页;《狮身人面像的秘密》 (Mystery  of the  Sphinx)美国国家广播网(NBC )电视节目,1992. ③美国先端科学协会1992年度辩论:狮身人面像多古老? ④“在仔细研究自己的草稿、笔记、大量数字等以后,我的结论与最早的直觉 反应差不多:两个作品代表两个不同的人。尤其是脸部的比例、正面的角度等,让 人觉得狮身人面像并非卡夫拉。如果古埃及人有他们在其他作品中所展示的高度技 巧,和表达景象的能力的话,那么这两个艺术品所要表达的更不会是同一个人物了。” 多明哥,引用于《天空之蛇》的叙述,232 页。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