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前 言 我国词坛是一个群芳竞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多彩多姿、千娇百媚的婉约词,为 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无限光彩,也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自唐五代以 来,直至近代,婉约词继承民歌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是它具有“可歌性”。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 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 词”。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 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 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 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 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便只 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 者销魂。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唐五代词 早就具有这一特点。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 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两宋时期,婉约词空前繁荣,风靡全国。柳永的 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可见当时传播之广。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 “可歌性”。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 欢离合,喜怒哀乐。文采灿烂的《花间集》,就是一部言情之作。五代词人韦压,善于 运用各种抒情手法,成功地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晏殊的《珠玉词》,抒情委婉。如 明珠美玉,光艳照人。欧阳修是一位领袖儒林、肩负文统道统的中心人物。在他的诗文 里,只能看到他严肃的护道面孔,而他的抒情小词,却写得婉媚轻柔,情致缠绵。清代 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工文章,精骑射,而小词却委婉传情,凄恻动人。盖“情有文不能 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查礼《铜鼓堂词话》)。作家 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 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 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 词的重要内容。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的作者, 大胆坦率而又委婉曲折地写出“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表达了爱情永 恒不变的心愿。冯延巳的《长命女》,写夫妻祝酒陈愿,地久天长,永不分离。韦庄的 《思帝乡》“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歌颂了天真少女对爱情 的热烈追求。李清照的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对爱情的表露,抒写她 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 多情的词人,往往通过抒写离愁别恨,歌颂爱情的真挚。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秦观《江城子》)离歌一曲,动人心魄。柳永的名作《雨霖铃》,抒写了 浓烈感人的游子离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与情人阔别、 流落江湖的痛苦心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写了他对亡妻“不思 量,自难忘”的一片真情。“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 写当日的相亲相爱,别后的相思相忆,凄婉哀怨而又妩媚风流,轻柔自然。欧阳修的 《踏莎行》“候馆梅残”、《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抒情小词,虽是儿女私情、 离愁别绪,却写得清丽婉媚,情深意长。“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 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写爱情生活的回忆,离别相思的痛苦,洋溢着真 情实感。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特别是那些被压在社会低层的歌伎们的不幸遭遇和文人 失意的痛苦,也常常在婉约词中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来。柳永仕途坎坷,长期浪迹于下层 社会。 mpanel(1); 他的词往往以极大的同情,表现歌伎们身受的痛苦和精神面貌,以及与她们的爱恋 之情。“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悔当初不把雕鞍锁。”“镇相随,莫抛躲,彩线慵 拈伴伊坐。” (《定风波》)词中既写出歌伎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又表现出她们对爱情的热烈 追求、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全词倾诉了“黯然销魂”的无限伤离之情。显示了婉约词“状难状之景,达 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的艺术效果。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 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望江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 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李煜在词中 以鲜明的形象,炽烈的感情,借花月春风,抒写亡国之恨。宋徽宗《燕山亭》,委婉悲 痛地写出了国亡被俘后的无限感慨。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 归去。”运用比兴手法,以“美人香草”喻君子贤人;以男女喻君臣,抒写家国之事, 身心之感,情致缠绵,哀婉含蓄。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 如陆游的《咏梅》词,以梅花自喻,意在言外,引人深思。作家们常以花草、闺房、送 春、惜春为题材,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寄寓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爱恋以及受到挫折时的 悲伤情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抒写了惜春伤 春之情,怀恋歌姬之感,表现了作者的淡淡哀愁。此词温润秀洁,风流蕴籍,言情闲雅 而不轻薄,辞语工丽而不淫艳,最为人们所赞赏。 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 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蒋兴祖女的《减字木兰花》“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 难”,将自己被虏离乡北去的无限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反映了那个离乱 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身受的痛苦。 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 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 作家们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 画意的绝妙好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李煜《浪淘沙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晏几道《蝶恋花》)凡此,皆美妙动人,绚丽多彩。往往片时佳景,一语留住; 万端情绪,一语吐出。一首词,可因一妙句而千古流芳。“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 春》),作者宋祁因而得到“红杏尚书”的美称!“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于》), 作者张先遂有“张三影”之称;“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 贺铸因而被称为“贺梅子”。 还有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等等。 爱美是人之天性。美的艺术形式,是沟通人类感情的桥梁。创造美的意境,是婉约 词的基本特征。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把读者带 入美的意境。“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创造了凄凉而又幽美的意境。“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 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作者通过奇妙的想象,把惜春之情、寻春之意,熔铸 在一起,意境极美。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全词绘出暮春景色,在美的意境中,蕴含着伤春情绪。王渔洋在《花草蒙拾》中曾称赞 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苏轼《江城子》“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人物的形象美和生活美,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出来,鲜明、真切,如在眼前。“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凄凉意境,令人销魂、断肠。作者以美的语言、美 的形象以造成意境美,使读者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纳兰性德怀恋亲人、歌咏自然的小 令,清新婉丽,格高韵远,极富情味与美感。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在塞外风光的描绘中,透露出离愁别恨,一片乡思,于情景交融 之中,展现出美的意境。 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反映生活的。作家们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 人的艺术形象,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华彩纷呈, 百卉竞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世代传诵,历久不衰。以上仅就 婉约词的特点,略作阐述。 本书从唐五代以至晚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部分优秀作品。共选257家词人的作品5 18首。书中有作者简介、注释、评解、集评。在编写过程中,曾参阅了夏承焘、唐圭璋、 俞平伯、龙榆生以及薛励若等先生的有关著述,并得到安徽文艺出版社有关同志的多方 面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水平和资料所限,在选词、注释、作者简介和评解中,肯定有不当或错误之处。 殷切期望读者、专家们批评教正。 惠淇源 1987年10月20日于安徽大学   黄金书屋 扫描校对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