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冤冤相报何时了――代译序 周汶 自从他的成名作《苍鹰从天降》问世以来,英国著名畅销书作家杰克・希金斯的每 一部作品都畅销全球,并且许多被搬上银幕,诸如〈鹰从天降》、《风暴眼》、《抓国 王》、《危险地带》和《雷暴点》等都受到世界影迷的青睐。紧接《与魔共饮》之后, 希金斯于1997年又推出惊险小说《营救总统私生女》。 本书以美国总统杰克・卡扎勒特年轻时的一段不了情为引子。当时还是特种部队中 尉的他在越南战场上舍身忘死搭救了法国贵妇人杰奎琳・德布里萨克伯爵夫人的生命, 玛丽便是他俩在西贡两情相悦、倾心相许的结晶。原本是来奔丧的杰奎琳后来得知丈夫 并没死,卡扎勒特中尉便高尚地让她回到丈夫身边。从此两人天各一方,杏无音讯。卡 扎勒特中尉自然不知道自己竟有了一个女儿。父女俩第一次见面是在十九年后的一个社 交场合上。杰奎琳为杰克的政治前途着想(当时他已是参议员,并很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人主白宫),一直不同意他公开认女。那么,这个秘密又是怎么泄漏出去的呢?玛丽为什 么会成为恐怖分子绑架的目标呢?本书通过扑朔迷离的敌我态势,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 引人人胜的情节安排,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当今世界种族纠纷和国 际恐怖活动,以及各国针锋相对的反恐怖话动的生动而逼真的画卷。 二十世纪是人类文明高度进步、物质生产极其发达的一百年,然而也是人类不择手 段地自相残杀、几近自我毁灭的一百年。在满怀疲惫地送定了前五十年的两次世界大战 之后,人类在本世纪后五十年里又不得不在日趋猖撅的国际恐怖活动面前成为惊弓之鸟。 恐怖分子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当代人似乎就是在耳濡目染他们无所顾忌制造的绑架、 袭击、投毒、暗杀、劫机乃至爆炸事件中成长起来的。此书翻译过程中,从肯尼亚的内 罗毕和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几乎同时传来两声剧烈的爆炸声,似乎佐证了这部小 说的主题:恐怖分子人数虽少,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犯下的罪行却罄竹难书。在这两次 针对美国大使馆的汽车炸弹爆炸事件中,五千多人受伤,近二百七十人死亡――其中大 部分是当地的无辜平民,而非恐怖分子仇恨的美国人。至于“爱尔兰共和军”,正如本 书主人公肖恩・迪龙指出的那样,它自成立至今,其活跃分子从未超过三百五十人。可 是它多年来制造的恐怖事件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数以千计,伤数十万,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也就在最近,正当人们欢呼北爱尔兰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之际,在北爱城市奥马商业中心 又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至少二十一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国际恐怖话动之猖狂、泛滥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一个自称“马加比家族” 的恐怖组织在其头目――自称“犹大”的前以色列军官――的主谋下,竟然绑架了美国 总统的女儿,又先后将英国国防部反恐怖小组的两员干将肖思・迪龙和汉纳・伯恩斯坦 扣为人质。“犹大”的爪牙遍布世界各地,在许多国家的军、警情报部门都安插了耳目, 以至于美英两国的特工想在各自情报系统的电脑上查询有关“马加比家族”的底细, “犹大”都能立即知道。他警告美国总统,如果后者想让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或军 队的特种部队介入此事,他都能知道得一清二楚,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处死人质。“犹大” 在其数以亿计的财富的支持下,运用便利的交通工具(汽车、私人飞机和游艇)、最新高 科技产品(移动卫星电话、定向监听器)以及高素质的组织成员(上流社会成员、精通业务 的律师、在任何等级的电脑系统上都能畅通无阻的电脑“黑客”,等等),一时令美国总 统及有关人员焦头烂额,一筹莫展。 究其原因,国际恐怖活动大多是种族和宗教纷争的结果(种族和宗教问题在许多情况 下又是合二为一的),本书着力描写的北爱尔兰问题和阿以纠纷正是如此。站在各自的立 场上看问题,这些组织都有堂而皇之的“正义”的事业。“北爱尔兰共和军”的事业的 出发点不可谓不正义:争取爱尔兰的民族独立不正是几个世纪来爱尔兰人的宿愿吗?就连 “犹大”及其“马加比家族”的奋斗目标也颇能激起人们的同情:犹太民族的颠沛流离 难道就不该有个尽头吗?“马加比家族成员”哪一个没有血泪斑斑的家史?从迈克尔・罗 卡尔的家人在纳粹集中营里被屠杀,到戴维・布劳思的两个妹妹在校车爆炸事件中天亡, 到保罗・伯格的哥哥被“哈马斯”武装力量的火箭炸得粉碎,乃至“犹大”的母亲和姐 姐在耶路撒冷的一次公共汽车爆炸事件中死于非命,这一切的一切,势必会激发有正义 感的人们行动起来。可是如何行动?去搞暗杀――像暗杀拉宾总理一样?去组建新的恐怖 组织用更凶残的手段以暴制暴?“犹大”策划的这次绑架行动的目的就是想以玛丽要挟美 国总统签署一份被称之为“复仇女神计划“的命令,动员美国军队对伊拉克、伊朗和叙 利亚这三个对以色列构成巨大威胁的国家实施外科手术式的军事打击,一劳永逸地摧毁 其军事力量。这简直是天方夜潭。复仇的怒火已经将这些本该令人同情的受害者变成了 人人可以中之、弃之甚至诛之的恶魔。与“犹大”及其“马加比家族”同样有深仇大恨 的肖恩・迪龙却表现出了少有的超脱。他那复杂的背景和对时局的洞见,成为本书可圈 可点的主题之一。 在本书中,肖恩・迪龙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英雄人物。其实,早年的迪龙本身便是 恐怖活动的化身。迪龙年轻时参加了“爱尔兰共和军”,是其最出色的杀手。他的枪法 举世无双,拳脚功夫也颇为了得,上天能开飞机,地上能开汽车,水下还会潜水,更重 要的是,他头脑冷静、敏锐,有过人的洞察力和魄力。他还有一手易容的绝话,二十多 年闯荡江湖下来竟未让英国情报机关碰过一个手指头,素有“千面人”之称。 他避开重重防卫独闯英国下院,海湾战争期间他用追击炮炮轰伦敦唐宁街,每一桩 事都惊心动魄,令对手伤透脑筋。后来,由于他不赞成“爱尔兰共和军”的爆炸策略, 便脱离组织,只身来到欧洲,给任何出钱雇他的组织当杀手:克格勃、巴斯克分裂主义 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及“摩萨德”(以色列情报机关),无不留下他的身影。可是, 他又不是一个十足的坏蛋,一个冷血杀手,因为人们再一次见到他时,他正驾驶飞机给 波斯尼亚的儿童运送药品。不幸的是他的飞机被塞族武装击落。 此时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被枪毙,一是给英国反恐怖小组的弗格森准将当助手。 于是,他又阴差阳错地成了反恐怖活动的急先锋。尽管他投身于反恐怖活动的事业实属 无奈,但他长期以来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他不是盲目追随某个“事业”的狂热分子,他 的所作所为都是就事论事,而且爱憎分明:因为自己父亲被英军士兵误杀,他就参加 “爱尔兰共和军”报复英军,但他同样对“爱尔兰共和军”里的两名杀手贝尔和巴里的 胡作非为义愤填庸,毫不手软地惩处了他们;他非常同情犹太人曾经遭受到的苦难和目 前犹太人和以色列国的处境、但是看到“犹大”及其手下肆无忌惮地绑架善良美丽的玛 丽和血洗阿拉伯恐怖分子哈基姆的别墅之后,迪龙便自觉而坚定地站到反恐怖活动的一 边。他以大无畏的气概平静地忍受“犹大”对他的精神、肉体的折磨――在地窖深井里 被关了一夜,备受寒冷和硕鼠的侵袭。 为了营救玛丽,他将生死置之度外,故意暴露在“犹大”雇佣的杀手的枪口之下, 以假死来麻痹“犹大”,以便于暗中调查。在最后袭击柯尼希城堡的战斗中,他更是冲 锋在前,撤退在后,可以说,没有他的参与,这次行动将无功而返,甚至全军覆没。 这样一个超人般的人物形象,一方面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一个失去中央情报局、 联邦调查局和特种部队保护的美国总统如何从这场危机中解脱出来?惟有无所不能的“超 人”才能充当这样的“救世主”。 另一方面,迪龙复杂的背景和性格也正是本书主题发掘的需要。正如迪龙对美国特 工布莱克说的,他现在给弗格森准将于跟以前给“爱尔兰共和军”干没有什么区别。对 他而言,重要的是怎么干――不要伤及无辜,最好是从此洗手不干。这也是迪龙在“爱 尔兰共和军”里的战友德默特・赖利二十年风风雨雨之后的心境:他表姐农场里的一草 一木,甚至是那条德国牧羊犬的吠叫声,所代表的平和充实的家居生活,对他来说是多 么地妙不可言!其实,在迪龙和赖利(还有那位“爱尔兰共和军”‘活着的传奇人物”利 亚姆・德夫林)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的希望:人们能不能化千戈为玉帛,化刀光剑影为 歌舞升平呢? 但愿笼罩在世界上空的幽灵般的国际恐怖主义乌云早日消散,各民族和睦相处、共 同发展的阳光早日普照大地! ------------------   文学殿堂疯马 扫校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