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杨树林 在唐波夫省北部有一个乡村名叫“杨树林”。老人们说,过去这里的确有过一片密林。 可是在我的童年时期,人们就早已把那片林子忘记了。 村子周围,种着黑麦、燕麦和黍子的农田延伸得很远很远,可是靠近村子的地面却被许 多深谷割裂得零零散散。深谷逐年扩大,陡峻的高坡上,那些村边的农舍简直就像要跌落到 谷底去了。一到冬季,深谷里往返奔驰着许多饥饿的野狼。我小的时候很怕在冬天的夜晚走 出屋外:冷,死气沉沉,处处是雪,无边无际的雪,还有远处狼的号叫声。有时真的听到了 狼叫,也有时只是过于紧张的儿童的听觉在作怪。……可是一到春季,周围一切都焕然一新 了。草原上开着野花,油绿的嫩草覆盖着大地。处处是红的、蓝的、金黄的野花,像火星似 的怒放着。雏菊、铃铛花、矢车菊,可以满怀地抱回家去。 我们的村子很大,居民约有5000人。差不多每户都有人到唐波夫、贫兹,甚至也到 莫斯科去作工挣钱。可怜的一小块土地是不够养活一家贫苦农民的。 我生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里。父亲齐莫菲・西门诺维奇・秋里阔夫,在村公所当文书 员,他没受过教育,但却知书识字,甚至可以说是博学多识。他喜好读书,在和人辩论的时 候,也常常引经据典。僻如,有一次他对和他交谈的人说: “我记得,我读过一本书,里面关于天体的说明,和您的说法完全不同……” 我上过3年当地的乡村小学。1910年秋季,父亲把我领到基尔山诺夫城去投考一个 女子中学。从那时候到现在,差不多40年了,可是一切大小事情我全记得很清楚,就仿佛 是昨天的事一样。 两层楼房的中学校舍,使我很惊讶,在我们杨树林村没有这么高大的房子。我紧握着父 亲的手,随他走进了学校的前厅,羞答答地停了脚步。一切都是新奇而生疏的:宽大的门、 石地、有栏杆的宽敞的楼梯。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和家长同来的女孩子。最使我不好意思的 就是,她们简直比那新鲜的、在我看来是富丽的陈设更使我不安。基尔山诺夫是一座商业的 县城,在这些和我同样来投考的女孩子中间,农家的孩子很少。我记得有一个女孩子,看外 表是地道商人的女儿,面孔红胖的,用鲜蓝色绸带系着长长的发辫。她鄙视地打量了我一 番,就咬着嘴唇转过身子去。我靠紧了父亲,父亲抚摸着我的头,似乎在说:“孩子,不要 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随后我们上楼去了,有人把我们一个一个地招呼进一间大屋子去,在屋里的长案后边坐 着3位考试委员。我还记得,我回答了一切试题,最后,我就忘记害怕,大声朗诵了以下的 诗句: 今后我们将给瑞典人一点颜色看,在这里建起雄城,气死傲慢的邻人……爸爸在楼下等 着我。我高兴极了,不顾一切地向他跑去,他马上就上楼梯来迎接我,脸色是那么愉快…… 中学时期就这样开始了。我至今还保持着对这一时期的温暖、感谢的回忆。阿尔喀基・别洛 乌索夫在我们学校里讲授数学,讲得明白有趣。他的夫人耶里萨维塔・阿法娜谢夫娜讲授俄 文和文学。 耶里萨维塔・阿法娜谢夫娜总是微笑着走进教室,我们也随着她微笑。她是那样活泼、 年轻、和蔼可亲,她坐在讲桌后面,沉思地看着我们,不用任何开场白,开始就念道: “树林脱下紫色的衣裳……” mpanel(1); 我们能一直不倦地听着她讲。她一面仔细地讲给我们听,一面她本人也陶醉于她所讲述 的美景之中。她努力给我们讲解俄罗斯文学的动人力量,它那鼓舞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它 的深刻的人道性。 听着耶里萨维塔・阿法娜谢夫娜的讲解,我明白了:教师工作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当一 个真正的好教师,必须具有活泼的心灵,清晰的头脑,当然,还必须非常喜爱儿童。耶里萨 维塔・阿法娜谢夫娜虽然一向没有说过爱我们,可是我们无需任何解释就知道她是爱我们 的。根据她看我们的眼神,根据她有时候亲切地把手放在我们的肩上根据她在我们任何人遭 到失败的时候怎样地伤心,我们就能理解到她对我们的爱。我们同样也爱慕她的一切:爱她 的青春、美丽而沉思的面貌,愉快仁慈的个性和她对于自己的工作的爱好。一直到我成年之 后,抚育着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仍时常回忆我所敬爱的阿法娜谢夫娜先生,并且在困难的 时候,常会设想:如果她在这里,她可能告诉我怎样做。 另外还有一些很使我怀念基尔山诺夫中学的事情:我很爱好绘画,美术教员也发现了我 有绘画的才能,但是我对自己不敢抱有成为画家的希望。 有一次,美术教员谢尔杰・谢民诺维奇・波马佐夫对我说:“您需要学习,一定要学 习,您有很大的绘画天才。” 他和耶里萨维塔・阿法娜谢夫娜一样,也很爱好他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我们上了他的 课,了解了什么是颜色、线条、比例、远近画法等等以外,也了解了构成美术精神的东西, 是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怎样学会随时随地了解生活,看出它在各方面的表现来。谢尔杰・谢 民诺维奇给我们介绍了列宾、苏里柯夫、列维唐等大画家的创作,他有一大本画册,粘着很 精致的复制名画。那时候在我心里就引起了到莫斯科去,到特列佳柯夫画馆参观参观的念 头……但是,无论自己怎样希望继续学习,我知道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家里的生活只能勉 强维持,需要我帮助父母。中学毕业后我就回到杨树林来了。 新的生活 关于十月革命的消息,我是在基尔山诺夫就得到了的。老实说,那时候我并没有清楚地 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我仅记得有一冲欢欣的感觉:一个盛大的群众的庆祝节日临到了。城市 中充满了热闹,狂欢;红旗迎风飘扬着。在大会上普通的人--士兵、工人--登台演说, 响亮地说出新的充满着热烈信心和果敢的字眼: 布尔什维克党,苏维埃,共产主义……在我回到故乡以后,我的哥哥谢尔杰(他是我童 年时的朋友,也是年龄略长于我的伙伴)对我说:“新生活开始了,柳芭,你明白么?是完 全新的生活。我不愿意袖手旁观了,我要参加红军去。” 谢尔杰只比我大两岁,可是我跟他比起来还完全像小孩子一样。他了解的事比我多,他 会更清晰地分析时事。我也看出他的意志是坚决的。 “哥哥,我干什么呀? ”我问他。 哥哥毫不犹豫地回答了我:“教书呀!当然教书。你知道吗?从此以后学校就要像雨后 春笋般地增多起来。你以为今后在杨树林还依旧是两个学校,供5000人口用吗?不能那 样了!以后人人都能上学。你看吧,人民不能再过文盲的生活了。” 我到家后两天,他就参加红军去了。我也不迟疑,马上到人民教育局去了,他们立刻就 分派我到索罗维延卡村任小学初级班教员。 索罗维延卡村距离杨树林3俄里,是一个贫穷偏僻的小乡村,简陋的农舍,屋顶全是用 麦秸盖成的。 学校给了我一点安慰。 那是在村尾上,隐没在绿荫中的一所过去地主的住宅。 那时树叶虽然有些发黄了,可是远远地就可以看见满树鲜艳火红的山楂,很悦目地伸到 窗前,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愉快起来。这所房子是相当坚固和宽敞的。有前庭、两间屋子和一 间小厨房,较大的一间屋子是教室,另外,带有铁窗板的一小间是指定给我住的。我马上把 随身带来的识字课本、算题本、钢笔杆和钢笔尖,还有一大瓶黑水,全放在桌上,自己就走 进村子里去了。我要把村2子里所有的达到学龄的男女儿童都登记起来。各家我都挨门地串 到了。 最初他们对我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后来才渐渐地跟我畅谈了。 “噢,你是教员哪!? 教吧,教吧!”一位身高、枯瘦,并且似乎不耐烦地皱着浓眉的老太婆对我这样说, “可是你登记那些小丫头们是多余的。她们没有什么可学的。织布,纺线,将来嫁人,这些 还用得着识字吗?” 可是我仍然坚持我的主张。 我用我哥哥对我说的话,回答说:“现在不是以往的时代了。今后人人都要开始过新生 活了,人人都得学习。” ……第二天教室就挤得满满的了。前一天我登记的30个孩子全来了。 挨近窗户边的一行坐着年幼的孩子,是一年级的学生,中行坐着二年级的学生,靠另一 边墙坐着年龄最大的孩子,他们仅仅4个人,都是14岁。在我面前,最前面一张书桌旁坐 着两个长着浅色头发,脸上有雀斑的,蓝眼睛的,穿着一样花衣裳的女孩子。她们是最年幼 的,她们的名字叫丽达和玛露霞,两人都姓格列伯娃。靠墙坐的4个年岁较大的男孩子很规 矩地站起来,其余的孩子们也随着他们站起来了。 “您好,柳鲍娃・齐莫菲耶夫娜!”“我们欢迎您!”我听到了不整齐的孩子们的问安。 “你们好,谢谢你们! ”我回答了他们。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第一课。以后就一天接一天地过下去了。一个人照顾三个班,我觉得 很吃力。趁着年幼的孩子们热心地学习写字母,年龄大的孩子在做算题的时候,我就给当中 的一班讲为什么日夜交替。接着我又去看孩子们的算术本子,中级班在这时写哨音字母后带 有软音符号的阴性名词。 年幼的孩子们写字母写得厌倦了,我回到他们桌前,他们就大声地开始一字一字地念: “妈--妈,”“玛沙--吃--饭!” 我全心全意地做着工作,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快活。日子在不知不觉地过着。有一位那时 我看来是富有经验的教员由邻村来访过我两次,他已经在小学教学三年了。他坐在教室里听 我给孩子们上课,他给我提过意见,每次临别他总是说我的教学很有成绩。他说:“孩子们 喜欢您!这是很好的现象。” 重新在家里 在索罗维延卡我做了一个冬季的教员。从新学年开始就把我调到杨树林来了。 我很舍不得离开索罗维延卡的那些孩子们。我们已经习惯在一起了,但是这个调动也使 我很高兴,因为又能重新在家里,在亲人之间,多么好! 回到杨树林后,我又遇到了童年时的朋友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他和我同岁,但是看 来似乎比我大得多:论老成,论经验,我全比不上他。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在红军中服了 一年兵役,现在他在杨树林管理阅览室的图书馆。演剧小组就在这阅览室里集合排剧。杨树 林和周围农村的青年们,小学生和教员们准备演出《贫非罪》。我扮演留葆夫・果尔杰夫 娜,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扮演了留比木・托尔佐夫。他是我们的领导人兼导演。 他给我们的指导是愉快的,饶有趣味的。如果有人说错了台词,颠倒了奥斯特罗夫斯基 ①的话,或者大声怪叫,莫名其妙地瞪眼,挥手,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就那样滑稽地、无 恶意地模仿那个人,使得他就不好意思出风头了。他笑时,声音很大,不易遏止。我再也没 听见过任何人这样天真地欢喜地笑过。 不久以后,我就和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结了婚,我搬到他家里去了。阿那托利・彼得 罗维奇同他的母亲里吉亚・菲多罗夫娜,弟弟菲嘉在一起生活。另外一个弟弟(阿列克谢) 在红军中服务。 我和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相处得很好,很和睦。他是一个有涵养、不随便甜言蜜语的 人,但是我在他的每一顾盼、每一举动中全感觉着他对我的关怀,我们彼此是不需说明就能 互相了解的。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就要有小孩子的时候,我们非常高兴。“一定是儿子!”我 们这样的断定,并且共同给孩子起了名字,还预测了他的未来。 “你只要想想吧,”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说着幻想的话,“这多么有趣呀:头一次给 孩子看看火,看看星星,看看鸟儿,再带他到树林里去,到河边去,到海滨去,到山上 去……你知道吗?他是头一次看见啊!” 孩子生下来了。 “恭喜,柳鲍娃・彼得罗夫娜,得了一位千金,”接生的老太太对我说:“您听,她哭 出声音来了。”这时在屋里听见了婴儿的啼哭。我伸出了手,他们就抱给我看:一个白脸、 黑发、蓝眼、身体很小的女孩子。在这一瞬间里,我觉着我一向也没有盼望过儿子,并且一 向所盼望的就是这个女孩子。 “我们给女儿起名叫卓娅。”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说。 我同意了。 这是1923年9月13日。 ①奥斯特罗夫斯基是革命前俄国有名的剧作家,《贫非罪》是他的名剧之一 女儿 向来没有过小孩的人们可能以为一切婴儿都是一样的: 在一定的时期以前,他们什么也不理解,只会啼哭,号叫,妨碍大人。当然,这话是不 对的。我曾深信我能在一千个新生的婴儿中,认出自己的小女儿来,我相信她的脸和眼睛的 表情是特殊的,她的声音也是与众不同的。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似乎能够--连几个钟头看 着她怎样睡觉,怎样在梦中把被我紧紧地包裹了的小手由被子里伸出来,又怎样睁开眼睛由 长密的睫毛下凝视着前方。 此外,还有令人惊讶的事,那就是每一天都有一些新的变化。我明白了,婴儿不只是每 一天,而是每一点钟,都在生长和变化着。看这孩子,她甚至在大声啼哭的时候听到人声就 不哭了。她开始会寻找细微的声音了,听见钟表的嘀嗒声就把头转过去。她开始会把视线由 父亲身上,转移到我身上,又由我身上转移到奶奶身上或“菲嘉叔叔”身上了(我们在卓娅 出生以后就这样开玩笑地称呼阿那托利的12岁的小弟弟)。有一天,女儿认识我了。这是 最好的,最愉快的一天,我永远都记得这一天。我在摇篮上俯下头去,卓娅注意地看了我之 后,想了想,就忽然笑了。人家全对我说这是无意识的微笑,说这么大的孩子对于所有的人 都一样地笑,可是我却知道实际上不是这样! 卓娅生得很小。我时常给她洗澡。农村里的人们说,洗澡能让婴儿长得更快。 她在新鲜空气中的时间很多,虽然冬季已经近了,可是她仍旧露着脸在院子里睡觉。我 们并不无故地把她抱在怀里。 我的母亲和婆婆里吉亚・菲多罗夫娜全劝我这样做,免得把孩子宠坏了。我老实地遵从 了这个劝告,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卓娅才在夜里睡得很甜,不要人摇她或抱她。她长大 了也很安静。有时候“菲嘉叔叔”走近摇篮对她说:“卓娅,你说叔--叔!说呀!你再 说:妈--妈!奶--奶!” 他的小女学生张着嘴对他笑着,并且喃喃地说出完全别的声音。但是过了些时候她的确 开始会重复“叔叔”、“妈妈”了,最初不准确,以后就渐渐清楚了。我还记得,在“妈 妈”、“爸爸”之后是一句奇怪的话:“阿波”。她站在地板上,很小很小的,忽然足尖着 地挺起来说:“阿波!”以后我们猜中了这句话的意思,原来是:“抱起我来!” 噩耗 一个严寒的冬天,连老年人也不记得冬天曾像这样冷过。 在我的记忆里,这年的正月是冰冷的、暗淡的:当我们听到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逝世 的消息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变样了和暗淡了。他对于我们不只是领袖和伟大的、出众的人。 不,他简直就是每一个人的密友和导师;在我们村子里和我们家里发生的一切事,全是 和他联系着的,全是由他那里发动起来的。人人都是这样想的和这样感觉的。 从前,在我们那里只有2所小学,现在超过10所了,这是列宁建立的。从前人民过着 贫困饥饿的日子,现在人民站起来了,强壮了,过着完全另样的富裕生活。我们为这个不感 谢列宁感谢谁呀?电影院也出现了;教员,医生,农业技师都和农民们恳谈,给他们讲解各 种问题;阅览室和俱乐部的人总是满满的。农村迅速地发展了,生活也更光明愉快了。 以前不识字的人,现在学会识字了;已经识字的人就计划着继续学习。这一切全是由哪 里来的呀。谁给了我们这个新生活呢?对这一个问题,人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回答,只能用一 个亲爱的和光辉的名字来回答:那就是列宁。 可是,突然他不在了……这是意识中容忍不了的事,这是使人不能甘心的事。 农民们每天晚上都来找阿那托利,对他倾诉共同的深切悲哀。 “多么好的人死了!……伊里奇应该活着,活着,活到一百岁,可是他死了……”斯捷 潘・阔列次老头儿这样说。 登载着斯大林同志在第二次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演说词的《真理报》在2月间寄到 了杨树林村。阿那托利在阅览室高声读报给大家听。屋子里面,人挤得水泄不通。斯大林的 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打动了人心。 阿那托利读完之后,报纸就在人们的手里传递着:每人都想亲眼看看,亲手摸摸这张印 着勇敢的、真诚的宣誓词的报纸。 过了几天,工人斯捷潘・扎巴布林回到杨树林来了。他过去是我们村中的牧童。他给我 们述说了全国各处的人们怎样接连不断地从远方奔来吊望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遗容。 他说:“真冷啊,呼吸都被冻结了,时间已经是半夜了,可是人们还不断地来,来,看 不见尽头。有的连孩子们也带来了,为的是叫他们也趁最后一次机会来瞻仰瞻仰。” “可是我们不能看见他了,卓娅也不能看见他了。”阿那托利凄怆地说。 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后来要靠着克里姆林宫的城墙修建列宁墓,并且在很多年以后都可 以来瞻仰伊里奇。 我把刊登着斯大林同志的誓言的报纸收存起来了。 当时我想:“女儿长大了,让她看看吧。” 儿子 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喜欢在桌子旁边坐着的时候把卓娅放在自己的膝上。他一向是在 吃午饭时候阅读什么,女孩儿头倚着他的肩安安静静地坐着,向来没妨碍过他。 她依然和过去一样,长得很小,很瘦弱。由11个月的时候开始会迈步。周围的人都喜 欢她,因为她对人是亲热和信任的。她有时走到门外,对每一个过路人都微笑着,如果有人 逗她说:“到我那里玩去吧?”她就高兴地伸出小手随着新朋友走去。 到2周岁的时候,卓娅就会清楚地说话了,她时常在“作客”回家以后说: “我到彼得罗夫娜家去啦。你知道彼得罗夫娜吗?她家有格里亚,克山尼亚,米莎,萨 尼亚和老爷爷。有牛,还有羊羔。它们跳哇!” 卓娅还没满2周岁,她的小弟弟舒拉就出生了。这个男孩子生下来就大声哭叫,他喊叫 的声音很粗,哭泣来就不停。 他比卓娅肥大和健壮得多,但是眼睛却同她的一样亮,头发也是黑的。 在舒拉出生以后,我们就时常对卓娅说“你是姐姐”,“你是大孩子”。在吃饭的时候 她和成人坐在一起,但是坐在高椅子上。她很照顾舒拉:如果橡皮乳头由他的嘴里落出来, 她就给他放入嘴里;如果他醒了,而屋里恰巧又没有别人,她就摇摇他的摇篮。这时候我也 常常要卓娅帮助我做些事情。 “卓娅,把尿布拿来。 ”我说,“请你把碗给我。” 或者: “卓娅,帮助我整理整理:把书收起来,把椅子放在原来的地方。” 她做这些事总是非常高兴,做完之后总是问: “还做什么呀?” 在她3周岁,舒拉1周岁多的时候,她就会拉着舒拉的手,拿着瓶子到祖母那里取牛奶 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挤牛奶,舒拉在我的身边转,卓娅拿着碗站在对面等待鲜牛奶。 蝇子落在牛身上扰害它,它忍不住了就一挥尾巴打着了我。卓娅很快地把碗放在一旁,一手 抓着牛尾巴,一手用树枝驱逐蝇子,嘴里说着: “你为什么打妈妈?你别打妈妈!”以后她看着我,似乎是问,又似乎是肯定地说: “我帮助你!” 看着两个孩子在一起才有趣哪:卓娅那么瘦小,舒拉那么肥壮。 村子里的人提到舒拉,就这样说:我们女教员的那个小子横竖一样长,侧身倒在地下或 是站起来,都是那么高。 实在,舒拉很胖也很结实,在一周岁半的时候,力气就比卓娅大得多。但是,这并不妨 碍她照顾他,并且有时候严厉地申斥他。卓娅一开始说话就说得清楚,始终没咬过舌,可是 舒拉在3周岁的时候还不会说卷舌音。卓娅很为这事担忧。 “舒拉,你说:列舍托。”她要求他照着说。 “勒舍托。”舒拉重复说。 “不对!你说:列。” “勒。” “不是‘勒’,是‘列’!你这孩子,多么糊涂!” 有一次卓娅忍耐不住了,就用手在他的额上打了一下。可是2岁的学生比4岁的先生更 有力量:他愤慨地摇摇头就把卓娅推到一旁去了。 “去吧!”他气忿地喊道,“你干什么打人!” 卓娅惊讶地看着他,但是并没有哭。过了不久我又听到了: “你说:柯罗瓦支。” 舒拉的声音驯服地重复着: “柯鲁瓦支。” 我不知道舒拉是否了解他在家里是最小的孩子,但是从很早的时候起他就会利用这点。 他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总是委屈地说:“我小!” 如果他想一定要得到什么东西,大人却不给他,他就喊着要求说:“我小!”有时候他 无故地、但是自觉是理直气壮地、骄傲地说:“我小!”他知道我们爱他,他想使所有的 人:卓娅、我、他的父亲和祖母全服从他的意志。 只要他一哭,祖母就说: “谁欺侮我的舒拉了? 快到我这里来,宝贝儿!看我给我的小孙孙什么!” 舒拉就欢喜地、脸上带着撒娇的样子爬到祖母的膝上去。 如果他的什么要求被拒绝了,他就倒在地下大声哭号、踹腿或是可怜地呻吟着,他的样 子清楚地表示出:“我是一个可怜的小舒拉,没有人怜惜我,没有人抚爱我!” 有一次舒拉因为要在午饭以前吃粉羹(一种酸甜的糊状羹,通常在饭后吃),大声哭号 起来了,我和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就由屋里走出去了。屋里只剩下舒拉自己。最初他仍然 大声哭号,并且不时地喊着:“给我粉羹!”“我要粉羹!”以后,显然是他决定不多费话 了,就简单地喊:“给我!我要!” 他在哭号的时候,没有留意到我们已经走出去了,但是感觉到屋里没有声音,他抬起头 来,周围看了一遍,就不哭了:既然没有人听,还值得费气力假装哭吗!他考虑一会儿,就 用木片堆什么东西了。嗣后我们回来了。他见我们回来,又打算哭,于是阿那托利・彼得罗 维奇就严厉地对他说: “如果你哭,我们就把你一个人放在这里,我们不再和你一起住了。明白了吗?” 舒拉不响了。 又一次,他在哭的时候,通过手指缝用一只眼偷看我们,看是否同情他的眼泪。 可是我们丝毫没理会他:阿那托利在看书,我在看学生们的本子,这时候舒拉就像没发 生什么事故一样,悄悄地走近我,爬到我的腿上。我轻轻地在他的头发上拍了一下,就把他 放在地板上,自己仍继续工作,他也就不再打搅我了。这两件事把他治好了:自从我们不顺 从他以后,他的撒娇、哭号,就全停止了。 卓娅很爱舒拉。她时常现出庄重的神气,重复成年人说的话:“用不着娇惯孩子,让他 哭会儿吧,算不了什么!”她这样说是很惹人笑的。 但是在她一个人伴着小弟弟的时候,她对他一向是很温柔的。 如果他跌倒了,开始哭了,她就跑来拉他的手,努力地把这个胖子抱起来。她用自己的 衣襟替他擦泪,还劝着他说: “别哭,你要作一个聪明的孩子。对啦,好孩子,……你拿着木块。来,咱们建设一条 铁路,你愿意吗?……这是画报,我给你看看画儿好吗?你来看……” 最有趣的是:如果卓娅不了解什么东西,她就率直地承认这个;可是舒拉的自尊心特别 强,“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很难由他口中说出来的。为了避免承认不了解某一种事物,他 任何狡猾办法都会使用。我还记得有一次阿那托利买了一本内容很丰富的儿童读本,里边附 有很好看、很生动的图画:画着各种不同的动植物、物件和人。我们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翻 阅这本书。 有时候我指着图画问舒拉:“这是什么呀?”如果是他所认识的东西,他就马上高兴地 并且骄傲地说出名称来,可是如果遇到他不知道的东西,那么,为了避免回答,他什么诡诈 的办法不想呀! “这是什么呀?”我指着火车头问他。 舒拉叹了一口气,踌躇一会儿,忽然带着诡诈的微笑说: “你自己说好啦!” “这是什么呀!” “小鸡儿,”他迅速地回答着。 “对啦。这个呢?” 画着的是他不认识的、奇怪的动物:骆驼。 “妈妈,”舒拉要求说,“你把这页翻过去,给我看看别的吧!” 我想知道他还能发明出什么样的遁辞来。 “这是什么呀?”我指着河马狡猾地问他。 “你等一会儿,我吃完了就告诉你。”舒拉回答说。然后就开始那样细嚼,好像他完全 不打算嚼完似的。 于是我又指着一张画着身穿蓝色长衣、带白色围裙的微笑着的女孩子的图画问他: “这个小姑娘叫什么名字,舒拉?” 舒拉狡猾地微笑着回答说: “你自己问她吧!” 外祖母 孩子们很喜欢到外祖母玛夫拉・米海洛夫娜那里去作客。她很欢喜地接待他们,给他们 牛奶喝,请他们吃饼。以后她腾出一会儿时间来,就和他们做他们所喜爱的游戏,他们把它 叫做“拔萝卜” 。 外祖母一边想一边说: “姥姥种了一个萝卜。她就说: ‘萝卜,你长得甜甜的,结结实实的,顶大,顶大的。’萝卜就长成了很大的,甜的, 结实的,圆的,黄色的。姥姥拔萝卜去了:拔,拔,总是拔不出来(这时外祖母就表演着怎 样拔那个顽强的萝卜)。 姥姥把外孙女卓娅叫来了(这时卓娅就来揪着外祖母的裙子) 。卓娅拉着姥姥,姥姥拉着萝卜,一齐拔,拔,还是拔不出来。卓娅叫来了舒拉(舒拉 正在急待着去揪住卓娅),舒拉拉着卓娅,卓娅拉着姥姥,姥姥拉着萝卜,一齐拔,拔(这 时候在孩子们的脸上就现出来等待什么事的神色)……到底把萝卜拔出来了!” 就在这时候在外祖母手里出现了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个苹果,一块点心,或者一个真的 萝卜。孩子们连笑带喊地搂抱着外祖母,悬挂在她身上,于是,她就把礼物交给他们。 “姥姥,咱们拔萝卜呀!”舒拉刚迈进姥姥的门坎就这样问。 过两年之后,有人又给他们讲这个故事,用习惯了的话开始说:“爷爷种了一个萝 卜……”他们两人就异口同声地抗议说: “姥姥种的,不是爷爷,是姥姥!” ……我母亲一生始终是由早到晚地忙着。她要照管全部家务和田地里的工作,6个孩 子:要给所有的孩子穿衣服,洗脸,缝补衣服和做饭吃。妈妈把腰都累弯了,但是毫不怜惜 自己。妈妈对待她自己的孩子们,和以后对待孙子孙女们,一向是公平的,也是和颜悦色 的。她向来没有简单地说过“尊敬长者”,她向来是尽力地使她的意思能让孩子们了解,真 能达到孩子们的脑子里和心里。她对卓娅和舒拉说:“我们住在房子里,这房子是老人盖起 来的。你们看彼得罗维奇给我们砌的火炉多么好哇!彼得罗维奇年纪大了,懂的事情多,他 的手艺巧极啦。怎么可以不尊敬老人呀?”母亲是很仁慈的人。 还是在我幼年的时候,她每次看见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就要把他叫进家里,让他喝 够了,吃饱了,还要赠给他一件什么旧衣服。 有一次父亲弯腰在箱子里寻找了很长时间之后,问母亲说: “我那件蓝色衬衫在哪里呀?” “你不要生气,”母亲难为情地回答说,“我把它给斯切帕奈赤了。”(斯切帕奈赤是 一个无人照顾的、患病的、赤贫的老头儿,母亲常去看他,并尽可能地帮助他。) 父亲只是无可奈何地挥了一挥手。 现在,在经过许多许多年之后,我还时常回忆着:我的母亲是一个多么能忍苦耐劳和意 志坚强的女人啊! 有一次,我们的牛被偷去了。人人都知道这样的事对于一个农家是多么大的痛苦。可是 母亲没发一句怨言,没流一滴眼泪。另外一年,我记得,发生了火灾,我们的房子和一切物 品都被烧光了,这件事使父亲非常悲观失望。他坐在放倒了的树干上,垂着手绝望地看着地 下。 “我们还能挣来呀,爹爹,不要紧!”母亲向他走着说。走近他身边,站了一会儿,母 亲又说:“你不要伤心,我们会有办法!” 我母亲是完全不识字的人,直到死她连一个字也不认识,但是她对识字却很重视。由于 她关心我们,我们才成了识字的人:她曾坚决主张把我们送入小学,以后又送入中学。 我们家中常感困难。我记得,在十分困难的时候,父亲曾决定了叫在中学四年级读书的 哥哥谢尔杰休学。可是这样的打算母亲连听都不爱听。为了她的儿子继续学习,她什么都肯 作。如去谒见校长,客客气气地恳求给她的儿子以公费。 “你看你,妈妈,一个字也不识,可是一样活着呀。”父亲愁眉不展地说。 母亲不跟他争辩,但是坚持着自己的主张。俗语说得好: “读书是光明,不读书是黑暗”。她常喜欢重复这句话。她根据经验就知道,没读过书 的人的生活是多么黑暗。 “将来你们上学可要好好学习呀。”她这样叮咛着卓娅和舒拉,“你们成了更聪明的 人,知道很多事,这对于你们本身好,对于你们周围的人们也有帮助。” 姥姥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她知道很多故事,也会一分钟不停止自己的工作:织补, 削马铃薯片,或是和面,同时不慌不忙地把故事讲出来。她仿佛自言自语地念道: “一只狐狸在林子里跑着,它看见树上落着一只山鸡,它就说: ‘山鸡,山鸡!我到城里去了。’‘咕-咕-咕!去了就去了吧。’‘山鸡,山鸡!我 讨来圣旨了。’‘咕-咕-咕!讨来就讨来了吧。’‘不许你们山鸡在树上蹲着,你们都要 到青草地上去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