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慈溪的故事》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mpanel(1);                慈溪的故事 作者:汪浙成 小时候,听母亲讲慈溪的故事:从前有个叫董黯的青年,很孝顺他妈妈。他妈 小时候得下宿疾,要喝大隐山里流下来的溪水。董黯于是在溪边盖了间茅屋,把妈 妈接了过来,让她每天都能喝上清澈甘甜的溪水。日子久了,人们就以慈名溪,后 又以溪名县,把那地方叫做了慈溪县。 我听这故事时,一边还吃着慈溪三北藕丝糖。藕丝糖色白如雪,长约小孩一根 手指,中间有一大孔,周围皆密密麻麻小孔,酷似一截断藕。它以当地上等隔年糯 米为主料,辅以南京雪麻、优质白芝麻和麦饴糖精制而成。香甜松脆,酥得一嗑牙 便猝然碎成粉状。满口的芬芳,在齿颊间弥漫开来,久散不去。从清雍正年间问世 以来,藕丝糖已成为当地名闻遐迩的传统茶食。许多背井离乡、浪迹天涯的慈溪游 子,不管离家多远,也不管时间多久,只要品尝一口这三北藕丝糖,仿佛就回到了 家乡遍地稻浪棉海铺银的那一片魂牵梦萦的地方了。 慈溪的名字,就这样带着深深亲情,浓浓乡情,留在了我童年的记忆中。 及长,在学校听老师讲慈溪故事。在日本侵略军占领三北的风雨如磐的岁月里, 刚忙完早稻插秧,杭州湾对岸悄悄地过来一支队伍,跟当地见了日军便逃跑的国军 不一样。他们向晒盐的盐民,插秧的农民宣传抗日,打起日本人来毫不怕死,还像 电影《平原游击队》里一样,月黑风高的夜晚,神出鬼没地摸进伪军碉堡,拔除据 点,割断电线,破坏交通,惩治汉奸,用鲜血和生命在慈溪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这 支队伍后来就发展成为威震浙江无人不知的“三五支队”。抗战胜利后,它像一把 尖刀,插在南京国民党政府大门口,闹得蒋介石日夜不得安宁。 在老师的故事里,慈溪带着火,带着血,带着刀光剑影,成了座战斗的桥头堡。 工作以后,听慈溪的朋友讲家乡的故事。改革开放以来,慈溪沸腾了,许多村 里的年轻人,向往外面精彩世界,不甘于将自己一生用来登录生产队里那本统共才 有几千元的收支账。他们发扬老一辈慈溪人能商善贾的传统,走南闯北,瞄准市场, 顺应经济发展大潮,纷纷办起各种各样的企业。一时间,三北大地,城镇乡野,遍 地是工厂和公司,企业多得像夏夜天上的繁星。全市103 万人口,却有五万余家企 业,平均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老板。在朋友的故事里,慈溪成了全国上万个县里率 先富起来的名副其实的“老板县”! 今日,我来到这里,发现全市上下,几乎所有目光,都关注着正在这里兴建的 世人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北起嘉兴海盐郑 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到南岸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南京长江大桥 的2.5 倍多,是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的13倍多。40年前,当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在蛇 山与龟山之间时,一位伟人就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 变通途。”高兴地指出这是个“当惊世界殊”的宏伟工程。而今,一座比武汉长江 大桥长4 倍多的更宏伟的大桥,将飞架在这里的杭州湾两岸,这怎能不让慈溪父老 乡亲欢欣鼓舞日夜翘首以待呢! 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址,选择在当年“三五支队”登陆上岸的地方。这也许纯属 巧合。可我却固执地认为,它们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昔日先烈血沃的原 野上,如今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大桥建设工地。堑桥像道雄伟的钢铁长城,在寒风中 一马当先地突进在一望无际的苍茫滩涂上,把人流车流物流,源源不断地输往海上 作业区。远处烟波凄迷的海上,能隐隐望见作业平台上吊车的高大身影。工程副总 指挥介绍说,为了赶在2008年奥运会时建成通车,这36公里长的作业线上,目前分 七处同时在日夜加紧施工。 堑桥上车来人往,弧光闪耀,吊车的钢铁长臂不停地搬运着粗大的钢管,打桩 的气锤声震撼着沉睡千年的滩涂,将一根根钢管打进地下85米深处的岩层里。清新 洁净的空气里,不时飘过一阵阵热烘烘的建设气息,为工地增添了几分豪情。 mpanel(1); 副总指挥不无自豪地说,建设大桥所需的资金,没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全部 由地方上筹措。宁波承担三分之二,慈溪又承担其中的四分之一,而且已全部到位。 建设大桥是祖祖辈辈慈溪人的共同心愿。慈溪与上海历史上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桥建成后有如海上长虹,将两地距离缩短了120 公里,联结得更加紧密。这对进 一步提升和发挥慈溪在沪杭甬长三角中的区位优势,拉动和促进慈溪乃至整个浙江 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二次腾飞,将产生重大影响! 我忽然想起50年前母亲讲的故事,从小小藕丝糖到今天的世界第一长桥,这就 是慈溪在半个世纪里发展的经历。 明天,大桥将为慈溪带来新的更大的跨越! -------- 解放日报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