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74节:吴国桢的杀手锏(3)   吴氏夫妇从死里逃生后,大彻大悟:现美台关系已好转,他完成了使命,蒋 不必再通过吴来向美国拉关系。有鉴于此,吴国桢认为台湾是不能再待下去了。 回到家后,又发现家中电话有人窃听。惊慌失措的吴国桢忽然想到美国好友美联 社记者阿瑟戈尔,他找到阿瑟戈尔,对他神秘地说:   “阿瑟,把手放在圣经上,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你要发誓,帮我保密”。 “有几封信,请你带回去交给《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和《时代》、 《生活》的亨利鲁斯,假使我不幸去世,全文公布,没有事,请代为保存”。②   吴国桢与阿瑟戈尔会面之事,当局了然于怀。当阿氏离台返美时,宋美龄亲 自为阿氏送行,并邀他为其私人秘书。但阿氏不肯背叛朋友,婉拒宋美龄邀请。   1953年4 月,吴国桢迫于各方面压力,向蒋介石请辞台湾省主席一职。5 月, 吴国桢夫妇得到美国邀请,准备赴美。蒋氏父子欲扣吴,经宋美龄从中周旋,最 终放行。但是近8 旬的老父及次子吴修潢却不准同行,留作人质。   吴氏夫妇临别前,“司法院长”王亮畴为他送行,王问“不回来了吗?”吴 答:“是时候了”。吴的好友、政学系领袖张群赶来送行,并送他曾国藩手书对 联一副:“水宽山远烟霞回,天澹云闲今古同”。当吴氏夫妇登机时,“行政院 长”、吴的政敌陈诚与蒋经国等500 余人到机场欢送这位被打败了的前省主席。   吴国桢初到美国后,顾及老父和次子的安全,谨言慎行,没有半句对蒋氏父 子的不满之词。   1954年1 月,台湾传出“吴国桢携资外逃”的风声。有的报刊发表《劝吴国 桢从速回台湾》的社论。吴国桢立即写就一辟谣启事,将此一启事寄往台岛时任 国民党中央秘书长的张其昀。张氏是蒋介石的心腹重臣,他收到吴的启事后将其 交给吴的父亲,其结果是,吴老先生跑遍各报,无人敢登。   当吴国桢在向台湾当局要求“辟谣”得不到答复的情况下,他毅然于同年2 月7 日向台湾当局发难。在他接受电台访问时,发表对台三点政见,大意是:   (1 )台湾如不实行民主政治,将无法争取美国与侨胞的支持;   (2 )目前的台湾政府过于专权,是“一党统治”;   (3 )政治部一套做法全然照搬苏联。   吴的发言在美国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 月26日,时任“立法院长”并 早已投靠蒋介石的原CC系大将张道藩首先上阵向吴氏开炮,他列举了吴国桢自上 海市长至台湾省主席期间的十大罪状:   (1 )上海市长任内“临阵逃脱”、“放弃职守”;   (2 )将上海市政府汽车数辆运至台湾后,以个人名义出售,“得款自肥” ;   (3 )吴氏由沪迁台时,运来大小行李970 余件,由台迁美时,携走行李10 箱,有装黄金美钞传说;   (4 )上海市长任内派其岳丈黄金畴为上海银行总经理;   (5 )台湾省主席任内“私自滥发钞票”;   (6 )暗中操纵外汇及贸易;   (7 )将5 万吨存粮抛售一空,造成经济恐慌;   (8 )抛售黄金,借此图利;   (9 )在林产方面,上下其手,获利甚多;   (10)包庇贪污、营私舞弊、勾结奸商、牟取暴利。刘振铠:《中国宪政史 话》第374 ―376 页。   张氏又于3 月12日在“立法院”第13期第8 次会议上提出质询,要求“行政 院长”陈诚予以查处。   与此同时,岛内许多忠于蒋家的要员们纷纷指责吴国桢“反动”、“狂妄”。 在一片无中生有的谩骂声中,吴国桢拿出最后的杀手锏,在美刊出《上总统书》, 批评蒋介石“自私之心较爱国之心为重,且又故步自封,不予任何人以批评建议 之机会”。同时,吴氏将攻击的主要矛头直指太子蒋经国,说他是台湾政治进步 的一大障碍,主张送入“美国大学研究院读书……在大陆未恢复以前,不必重返 台湾”。至此,吴国桢与蒋氏父子正式决裂。   对于吴国桢的《上总统书》,台湾方面“义愤填膺”。3 月9 日,《中央日 报》发表《吴案应究办到底》的社论。3 月11日,出席一届二次“国民大会”的 代表每人收到一封吴国桢寄来的信,信的内容大致是: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