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68节:平抑物价进口替代(2)   尹仲容上台后,协助陈诚采取了以下措施:   其一,在“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促进农业”的方针下,大力发展农业, 为实现工业化创造条件。在发展农业方面,台湾当局政策是:增加粮食产量,以 减少进口,节约外汇,稳定粮价;增产木材,出口高级木材,进口普通木材;修 建渔船,发展远洋及近海渔业;推广优良种畜,提高生产效率;兴建排灌水利工 程,满足农业需要。随着台湾农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而 且农产品出口,为代替进口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同时农民收入增加,也为代替 进口工业准备了市场。总之,农业迅速发展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其二,发展以非耐用消费品生产为中心的代替进口工业。这类工业主要是纺 织品、食品、合成纤维、塑料产品、金属制品等。在这些工业的创建与发展方面, 尹仲容真可谓是劳苦功高,并被誉为台湾“工业化之父”。   尹在担任“中央信托局长”与生管会副主任期间,认为岛内制造平板玻璃的 原料十分丰富,公私建筑所需平板玻璃很多,长期仰仗进口,实为当局外汇支出 一大漏洞。“中信局”在尹的指令下,首先聘请实业专家温步颐拟定设厂计划, 随即劝导民间企业界人士经营。当时日本的平板玻璃在台湾销量最大,无人愿意 投资,不得已由“中信局”筹资办理,待筹办快完成时,民间企业人士陈尚文等 愿出资接办,并协助申请“美援”贷款。因尹仲容的全力支持,该厂生产的平板 玻璃十分走俏,很快打开了岛内外市场,成为台湾玻璃业一大企业。   在尹仲容扶植的诸多工业中,以纺织业最为重要。自尹任生管会副主任以来, 他对扶植纺织业的发展是不遗余力的。在纺织工业建立的初期,他主管生管会纺 织小组一切事务,对纱布进口实施管制,鼓励民间投资办厂,使纺织工业逐渐扩 大。例如:台北纺织工业公司开办时,仅有50万元资金,虽然生管会通过贷款300 万元,但时任台湾省主席的吴国桢反对,不准贷借。那时某单位正拟向日本进口 一批布,尹就向某单位负责人商量,由“中信局”负责供应布,然后将棉花交由 台北纺织公司代纺。从那时起,台北纺织公司才能开工。对于纺织业遇到的困难, 尹尽力解决,台湾纺织业有今日,应该说是尹一手创造的。著名经济学家王作荣 提及此事时说:   1951年前后,“尹仲容先生为解决我们衣着问题,断然管制价廉物美的日本 布进口,用代纺代织办法发展自己的纺织工业,织出来的布品质既差,价格又高”, 一时“民怨沸腾”、“舆论哗然”,“所有自由贸易,比较利益,通货膨胀理论 全部出笼,外加官商勾结,剥削消费大众,为少数资本家图利罪名,情势为可谓 不严重。但是请看20年后之今日,我们的纺织工业除了应全国(指台湾)消费者 价廉物美的衣着外,去年仅出口所得外汇便是4?27亿美元,占出口第一位”, “假如当年尹先生一经压力便告屈服”,试想今日是何景象。   1952年秋,台湾纺织专家吕凤章赴美考察时,尹仲容面嘱吕到美后多看看人 造纤维工业。1953年春,吕凤章考察结束返台后,尹立即令“经安会”工业委员 会拟定设立人造纤维工厂计划,并由“中信局”出面与美国著名的万可宏公司签 订技术合作设了合约。当时纺织工业正处于黄金时代,台湾各纺织厂老板对此项 没有把握可与纺织业一样赚钱的事业,多不愿投资。尹仲容为了加速建立此项工 业,原计划照创办平板玻璃工业的做法,先由政府出资创办,然后才交由民营企 业人士接办。因遭财政当局负责人拒绝,计划延至1954年。最后由石凤翔、李占 春等共同出资接办,接办期间还经历不少惊涛骇浪,但都因获尹仲容的全力支持 而获得成功。   50年代中期,尹仲容鉴于台湾工业需要,力主创办纯碱与PVC 塑料业。纯碱 是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台湾没有纯碱工业,只有烧碱工业,因烧碱用电力制造不 经济,所以建立纯碱业势在必行。1957年旅日华侨张子良决定投资纯碱工业,定 名为东南碱业公司。但因资金不足,无法支付机器运费,尹仲容断然决定先准予 结汇,以解决东南碱业公司的困难。后因该厂生产的纯碱价格偏高,用户以品质 不过关为由拒绝订货。其后他多次召集用户与产家会议,数次调停,后动用行政 手段硬性规定采用东南碱业所产纯碱,同时规定东南碱业公司不得擅自提高价格。 由于尹仲容的推动,东南碱业公司发展很快。后来东南碱业公司负责人说:假定 东南碱业公司没有尹仲容的支持,那就无法顺利成功了。   纯碱工业创办之后,多余出来的副产品氯气无法利用,需要花钱用石灰水吸 收后再运往海中遗弃。尹仲容嘱化工专家、台湾碱业公司总经理黄人杰研究用废 料制造PVC 塑料。经专家研讨,认为尹仲容所提方案可行,后由王永庆投资兴办 福懋塑料公司(后更名为台湾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因资金不足。王永庆申请 “美援”,美国反对在台湾创办塑料企业,致使该项计划一度搁浅,后又经尹仲 容多方奔走,终于促使美方照案拨款。   尹仲容为何一上台立即改变传统做法去大力扶植民营工业呢?因为在尹看来, 自清末李鸿章、张之洞标举实业以来,渐形成官营、公营的传统,导致各地区之 间发展极端不平衡,经济发展一直未能在民众心中扎根。他还认为:国民党在大 陆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集中的官僚资本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还在阻 碍台湾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挽救台湾经济,他认为必须“开拓自力成长的新 局面”。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根本重要性,并非在于直接生产单位,而在于扶植、 引导民营生产事业,便大众的自觉努力部集中于生产事业。这样既可以充分地发 挥人才资源中的生产潜力,也可以抑制官僚经济的弊端,且可将国家承担的经济 风险化整为零,实为一举多得。他认为“政府”应勇于为民营开路,同时切忌去 抢占民营企业的成果。   尹仲容不仅对发展民营工业极力扶植,同时大力整顿公营事业,努力改变公 营企业冗员多、效率低、浪费大等弊端。总之,对于台湾工业的创立与发展,尹 仲容真可谓是费尽心机。   经过10年的代替进口工业的发展,台湾的消费品工业进展迅速,省内需要基 本得以满足,有些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其三,实行系列管制与保护措施。为了促进面向省内代替进口工业的发展, 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进口、保护省内工业发展的内向型贸易、金融政策和 外汇措施。具体为:严格进口管制;实行外汇管理;保护关税;实行设厂限制; 合理利用“美援”与侨资。以上管制和保护措施的实施,使外汇得到有效的运用 ;同时保护了省内新兴工业走向成熟,且效果显著。   由于发展代替进口工业政策的实施,在台湾工业初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使台湾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业品的自给能力大大提高,为劳动密集型轻工 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然也应看到,由于岛内市场狭小,也出现了生产 过剩的对外贸易发展缓慢等严重问题。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