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15节:忆日内瓦(1)   忆日内瓦忆日内瓦   羡林按:   偶检旧稿,无意中发现了这一篇散文。我的眼立刻亮了起来,简直像是在陈 年古旧的书中发现了一片几十年前夹进去的红叶。时光的流逝好像在上面根本没 有留下任何痕迹,依然鲜艳照人。我既惊且喜,立即读了一遍。虽然已经过去了 三十年,但文中所写的印象至今依然鲜明、生动。文中提到了美国大兵,迹近不 敬。但是,当时他们确是如此。我留下了这一幅写照,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难道 一点意义也没有吗? 质之黄伟经同志,不知以为然否?   扩大的日内瓦会议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目光都集中 到这一座世界名城上来。十几年前,我曾在那里住过。现在我的回忆的丝缕又不 禁同这一座美妙绝伦的城市联系起来了。   我首先回忆到的就是日内瓦美丽的风光。大家都知道,瑞士全国就是一个花 团锦簇的大花园,到处都可以看到明媚秀丽的山光水色,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 接。到过那里的人,自然会亲眼观察,亲身经历。连没有到过那里的人也会从画 片上领略一二,聊当卧游。在全世界范围内,瑞士之美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脍 炙人口,看来用不着我在这里浪费笔墨加以描绘了。   我只想谈一点我的观察,我的体会。在我们国家里,一提到山水之美,肯定 说是" 青山""绿水" 。这对不对呢? 当然是对的。因为这是我们从实际观察中得 出来的结果。如果有人怀疑的话,有诗为证。用不着到处翻阅,仅就我记忆所及, 就可以举出不少的例证来。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东郊》里有这样两句话:" 杨柳 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杜 甫的《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最全面的当然是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你看," 青山""绿水" 这里全有了。如果还需要现在的例证的话,那就是毛主席的《送瘟神》。青和绿 这两样颜色,确实能够概括中国山水之美。不管是阳朔,还是富春;不管是峨嵋, 还是雁荡,莫不皆然。   然而,谈到瑞士的山水,我觉得,青和绿似乎就不够了。我小的时候,很喜 欢看瑞士风景画片。几乎在每一张画片上,除了青和绿之外,都还可以看到一种 介乎淡紫淡红淡黄之间的似浓又似淡的颜色。我当时颇不以为然,以为这是印画 片的人创造出来的,实际上是不会存在的。但是,当我到了瑞士以后,我亲眼看 到了这一种颜色,我的疑团顿消,只好承认它的存在了。在白皑皑的雪峰下面, 在苍翠蓊郁的树林旁边,特别是在小湖的倒影中,有那么一层青中透紫的轻霭若 隐若现地浮动在那里,比起纯粹的青和绿来,更是别有逸趣。如果有人想把这种 颜色抓住,仔细加以分析研究,亲身走到山下林中去观察,那么他看到的只是树 木山峰," 青霭入看无" ,他什么也看不到的。   我不懂光学,我不知道这种颜色是怎样形成的。我只是觉得它很美。对我来 说,我看这也就够了。中国古代诗文描绘山水,除了上面说到的青和绿外,也有 用紫色的。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就有" 烟光凝而暮山紫" 这样的句子。住在北 京的人黄昏时分看西山,也会发现紫的颜色。但是,这只限于黄昏时分。而在瑞 士却不是这样。一日之内,只要有太阳,就能看到这一团紫气,人们几乎一整天 都能够欣赏这种神奇的景色。   我虽然谈的是整个瑞士,实际上也就是谈日内瓦。不过有一条:在日内瓦城 内,这景色是看不到的。一旦走进附近的山林中,却可以充分地尽情地享受这种 奇丽的景色。我之所以特别喜欢日内瓦,这也是原因之一。   其他原因是什么呢? 恐怕首先就是莱茫湖。我住在那里的时候,每天都是很 早就起来。我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到莱茫湖边去散步。湖这样大,水这样深,而且 又清澈见底,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确实是极罕见的。湖的对岸是高耸入云的雪峰, 就是在夏天,上面的积雪也不融化,一片白皑皑的雪光压在这一座美丽的小城的 上面,使人随时都想到" 积雪浮云端" 这样的诗句。而湖面的倒影,似乎比上面 的对立面还更动人,比真实的东西还更真实,――白色显得更白,红色显得更红, 绿色显得更绿,――这一些颜色混合起来,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绘上了一幅绚 烂多彩的图画。   在湖边漫步的时候,几乎每次都能够看到一两只或者三四只白色的天鹅,像 纯白的军舰一样,傲然在湖里游来游去。据老日内瓦说,这些鹅都是野鹅,它们 并不住在日内瓦,它们的家离开日内瓦还有上百里的路程。每天它们都以惊人的 速度从那里游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再游回去,天天如此。对我来说,这也是非 常新鲜的事。我立即想到欧洲的许多童话,白鹅在里面是主人公,它们变成太子 或者公主,做出许多神奇的事情。我面对着这样如画的湖山,自己也像是走进一 个童话的王国里去了。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