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69节:美不胜收涵碧楼(4)   我在涵碧楼纪念馆的《风云际会涵碧楼――两岸关系滥觞地》说明词中,见 到这么一行字:   民国四十五年(引者注:即1956年)7 月,蒋公亲点香港作家曹聚仁前往北 京,周恩来在颐和园与曹见面,提出" 第三次国共合作" ," 只要政权统一,其 他问题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 的构想。   曹聚仁作为一位香港作家,非国又非共,他向来宣称" 我是一个绝对不带政 治色彩,也不夹杂政党利害关系的记者" 。他怎么会被蒋介石" 亲点" 作为国共 和谈密使前往北京,而且到了北京,又马上受到周恩来的接见?   原来,曹聚仁与国共双方高层都有过非同寻常的友情,而他能够被国共双方 高层所看重,恰恰正是在于他非国又非共,诚如他自称," 我这个人嘛,国共两 党中,只要是榜上有名的人,我都认识" 。   曹聚仁能够被蒋介石" 亲点" ,是因为曹聚仁与蒋经国交谊深厚。那是在抗 日烽火燃烧的1938年春,曹聚仁作为中央社的特派战地记者,在南昌采访了当时 任江西保安处少将副处长的蒋经国,发表了题为《一个政治新人》的关于蒋经国 的报道。一年之后,蒋经国担任江西第四行政区(赣南)督察专员,在那里实行 新政,曹聚仁也在赣州定居,与蒋经国有了更多的接触。1941年,曹聚仁应蒋经 国之邀,主编专员公署的机关报《新赣南报》。曹聚仁接手之后,改名为《正气 日报》,从此与蒋经国交往甚密,还兼任蒋经国的家庭教师。蒋经国曾说过:" 知我者,曹公也。" 曹聚仁写了关于蒋经国的传记《蒋经国论》一书,在当时江 西的《前线日报》连载……   关于曹聚仁担当海峡两岸和谈密使,我早有所闻。国共双方究竟谁先选中了 曹聚仁充当密使,涵碧楼纪念馆所说" 蒋公亲点香港作家曹聚仁前往北京" ,表 明是蒋介石首先点将曹聚仁。   1956年6 月28日,周恩来在人大一届三中会议上提出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代表政府正式表示: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希望 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开始这 种商谈。   不久,曹聚仁便以新加坡工商考察团随行记者的名义从香港前往北京。由于 他担负非同寻常的使命,7 月16日,周恩来在颐和园宴请曹聚仁, 陈毅、邵力子、 张治中出席作陪。   曹聚仁直截了当地问周恩来:"你关于和平解放台湾的谈话究竟有多少实际价 值?"   周恩来答道:"' 和平解放' 的实际价值和票面完全相符。国民党和共产党合 作过两次,第一次合作有国民党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战的胜利, 这都是事实。为什么不可以来合作建设呢? 我们对台湾,决不是招降,而是要彼 此商谈,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问题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 周恩来这一段 话,首次提出了" 国共第三次合作" 。   听了周恩来的话,曹聚仁颇有感触地说道:   " 国共合作,则和气致祥;国共分裂,则戾气致祸。"   曹聚仁用他的笔,向海外转达了周恩来发出的这一重要信息。他在8 月14日 的《南洋商报》上,发表了《颐和园一夕谈――周恩来总理会见记》。海外报纸 迅即纷纷转载此文。   我在涵碧楼纪念馆又见到这么一段说明词:   民国四十五年(引者注:即1956年)10月3 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 接见曹聚仁,毛对蒋的态度,已从蔑视转向容忍,并承认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作 用,并有" 准备和自己的政敌握手" 的想法。   当时,毛泽东推迟了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见的时间,在中南海接见曹聚仁。   关于毛泽东的谈话,曹聚仁不便马上公开加以报道。一年之后,他才在《北 行小语》中加以透露。他写道:   因为毛氏懂得辩证法。世间的最强者正是最弱者。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 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于水,至坚强者莫之能胜。" 从这一角度看去,毛泽东 从蔑视蒋介石的角度转而走向容忍的路的。他们可以容许蒋介石存在,而且也承 认蒋介石在现代中国史上有他那一段不可磨灭的功绩的。在党的仇恨情绪尚未完 全消逝的今日,毛氏已经冷静下来,准备和自己的政敌握手,这是中国历史又一 重大转变呢。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