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1节:记起电影《家在台北》……(1)   序章   记起电影《家在台北》……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之后,一道冰凉的海峡隔断了海峡的此岸与彼 岸。那时候,身在海峡此岸的我,只知道海峡彼岸的" 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 之中" !   第一次给了我感性的认识,使我窥见真实的台湾,是在1970年。那是中国内 地处于" 文革" 的岁月,正在电影制片厂工作的我,有一天获准看一部" 内部" 电影,看这部电影的目的是为了进行" 大批判" 。这部电影就是台湾导演白景瑞 拍摄的《家在台北》。   我来到当时上海专门放映" 内部" 电影的电影院――新光电影院。   这部电影写的是几个台湾留学美国的学子回到台北发生的事业与爱情的纠葛 故事。女主角是归亚蕾,男主角是柯俊雄。这部原本是" 供批判用" 的台湾电影, 却使我感到震撼。因为电影是强烈而真实的视觉艺术,影片中展现的台北街景、 台北人的生活细节,都非常清楚地表明,台湾人民并没有"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而是比当时的上海要先进得多!   这就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的台北。影片主题歌《我的家在台北》的旋律," 台 北,台北,我的家在台北" ,一直在我的耳际回旋……   真没有想到,随着中国内地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 看了那部《家在台北》电影的三十多年后,我的家一半在台北!   说" 我的家一半在台北" ,这一点也不假。如今我的一家总共八口:我与妻, 长子、长媳,次子、次媳,孙子、孙女。其中四口生活在台北,即长子、长媳与 孙子、孙女,正好是家的一半。   我的家,怎么会" 一半在台北" 呢?   在我的家中,第一个走出国门的是长子。他在大学毕业之后,考" 托福" , 考"GRE" (研究生英语),获得了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1990年飞往美国读研 究生,获得硕士学位。   紧接着,次子同样考" 托福" ,考"GRE" ,获得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于 1992年飞往美国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   1993年,我前往美国探亲,看望两个儿子。那时候,我写过一本书《我的家 一半在美国》,因为当时两个儿子都尚未成家,我一家四口,两人在中国,两人 在美国,当然是" 我的家一半在美国" 。   两个儿子在获得硕士学位之后,相继在美国工作。   1999年,长子被美国公司派往台湾,在那里担任台湾分公司的副总裁兼总经 理,从此在台湾生活。   我的长媳是美籍台湾人。她出生于台湾,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随母亲移民到 美国旧金山,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大学。   我和妻在2003年前往台湾看望长子和长媳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孩子。此后, 2004年、2007年孙女、孙子先后在台北出生。我们家增添了两位小台胞。由于母 亲是美国公民,按照美国政府的规定,美国公民在任何地方生下的孩子都是美国 公民,这样我的孙子、孙女在出生后也都拿到美国护照。他们是以美国公民的身 份生活在台北。当然,他们出生在台北,理所当然是" 小台胞" 。   海峡两岸的交流是不对等的。台湾人前往中国内地的手续非常简便,除了那 些属于台湾党、政、军的干部按照台湾当局的规定不能前往内地者之外。然而, 中国内地人民要前往台湾,则规定甚多、手续繁杂、审批漫长。   记得,2003年我是以" 内地专业人士" 的身份赴台,除了附上近照两张之外, 还要有内地身份证复印件、护照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还要附上大学毕业证书 复印件(证明学历)、工作证复印件(证明工作单位)、高级职称证件复印件 (证明职称)。台湾的邀请方,则要提供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程表,台湾有关部门 的批准文件,邀请方代表的台湾身份证复印件等。由于是与妻一起去的,还要提 供结婚证书。   即使手续齐全、符合台湾入境条件,由于需要海峡两岸的相关机构层层审批, 通常没有三个来月的时间是批不下来的。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