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三十八回 挽道心勤施苦口 游东岳得遇神仙 七窍与文玺夜宿晓行,已抵都中。七窍落于馆驿,文玺归部。郝相先到部内, 与七窍求情。文玺曰:“看丞相面,吾于复命之际,自然保奏,活罪恐不可宥也。” 郝相称谢数语,辞别回府。 次早,文玺上朝复命,皇上嘉其忠勇,当传旨意,转升礼部尚书。至七窍以管 辖不严,酿此变端,免官回籍。文玺谢恩退出,呼七窍入部而斥之曰:“吾不念郝 相情面,应以斩决论。 今圣上下旨,免官回籍,尔其速行,毋得濡滞在兹,致干罪戾。“言毕吼令驱 出。七窍回到馆驿,自觉无颜,因入岳丈府中,告辞归里。郝相夫妇不舍珠莲,乃 劝七窍曰:”尔毋归去,且在京都隐秘住之,吾自乘机与尔讨一差事,将功折罪, 原职不久可以复还。“七窍因郝相苦留,不忍拂情,只得仍居馆驿,杜门不出。 韶光易逝,倏忽已至半载。虽有珠莲朝夕惑以冶容,然住居甚久,不堪纳闷, 时时微服遍寻寺观之幽深者,入乎其间,或住一日,或住半日而返,日以为常。紫 霞得知,化作老道入都,将会仙阁化出一番幽深雅趣之象,静坐以候之。七窍微服 出游,历遍寺观,总无一爽心豁目者。他日独出都门之外,遥见一阁高耸凌云。七 窍惊曰:“是阁如此高爽,谅其中必幽雅可爱也。”于是曲曲折折,信步所之。街 巷过余,似一乡村,入村而行,鸡犬桑麻,俨若故乡光景,七窍于此不禁忽起归隐 之志。村庄尽处,高阁在焉。 刚到阁门,翘首望挂额题金字曰“会仙阁”。二重将到,又一额曰“别有天地”, 旁挂一联曰:“看淡了红尘富贵,勤修些白手功夫。”及进三重门内,四面花墙, 蕉梧围绕,墙内盆花数百,或黄或紫,或白或红,怪怪奇奇,名多不识,香风微拂, 如入兰麝之乡。七窍不舍他游,总在花间曲折周详,缓缓细看。 不知不觉转出地外,千竿修竹覆着小溪,水洁无尘,游鱼可数。随溪而上,露 一大池,池中莲开五色,鲜妍可爱。池岸之上,尽种异卉奇花。池左一亭,面面俱 空,壁题诗句甚伙。 七窍慵于记忆,惟中一绝下注“三缄”二字,七窍惊心诵之云:“访友征车逐 日游,未停鞭处足难休,忽来仙地慵他适,愿向名花静里修。”七窍睹是诗句,口 不停吟,因而盘桓者久之。 无何,蜂衙闹午,饥火微薰。七窍暗自思曰:“如斯福地,岂无住持?”试由 是亭望之,高阁尚在数重以上,忙忙踱出亭外,又入一重,仍然四面花墙,盆花济 济,恍似前之所窥者。向左而望,池亭又相似焉。七窍舍此复入,乃一带长廊,廊 外名花较花墙之地更众。七窍独游廊内,见廊之中壁有一联云:“到此应忘尘世事, 来兹必是学仙才。”七窍得此佳境,止止行行,由榭穿台,由亭穿榭,非花即竹, 愈走愈深。 久之,行力已疲,意欲归都,向外望之,万巷千门,不识归从何处。七窍异, 愈向内面直入,谁知每入一重,必有一重景像,或花墙相似而亭不同,或亭相似而 花墙不同,或亭墙相似而蕉梧花卉不同,变幻百般,莫名其妙。穷尽其地,始见高 阁耸然。缘梯而登,上至三层,一道冠道服者,须眉古峭,坐于其中。见七窍入门, 徐徐下座,惊而询曰:“先生何来?”七窍曰:“闲暇无事,偶游到斯耳。”老道 曰:“何时来耶?”七窍曰:“今晨已至矣。”老道曰:“尔腹得毋馁乎?”七窍 曰:“馁甚。”老道曰:“如是此有果焉,尔且食之,吾呼道童为黍食子。”言毕, 予以一果,不知何名,入口生香,味甜若蜜。 将帮食讫,黍藿呈案,举箸而食,美逾海味山珍。黍藿既餐,老道导至阁之上 层,其中床榻精美,名字名画高挂两旁。 七窍赏玩一周,坐而询诸老道曰:“动问道长,住此多年?”老道曰:“吾非 是阁住持,原系初住于此者,缘海南太守叫什么七窍,不知与道何仇,示禁甚严, 捕捉亦厉。吾于黑夜将所用之物窃负而逃,暂借此阁安身。近闻七窍遭了天厌,官 阶削去,吾道中人个个欢欣,拜谢天地,但愿再加重报,丧乃孽障,吾道方行。” 言犹未已,七窍颜为之赤,假易其词而乱之曰:“聆道长言,似以七窍不应禁道也。 以吾言之,则有可禁者焉。”老道曰:“其可禁者安在?”七窍曰:“吾思游方野 道,辄言道能成仙,究其所行,一无可取,兼之假结缘以敛财,夸仙道以惑世,行 为种种,不惟当禁,亦且宜诛。”老道曰:“子言乃方外野道,傍道为生活者也。 若夫真入大道,先敦五伦,五伦克敦,然后加以清心寡欲,炼其精气,而为长生不 死之躯。自古仙真谁不由是而成者,子何执一格以相绳乎?”七窍曰:“如道长所 说,人人习道,人人成仙,则见仙不久人矣,不几全无人道耶?”老道曰:“天下 至大,未必人皆习道。愿习者宜由正孰,不落旁门,道自易于成之。愿入人道者, 亦不之强,酒色财气随其所好,无殊花开结实,大者大而小者小,因各培之,根有 厚薄耳。”七窍曰:“天下事原各随其所好,道长之言不差,然好道而习道者,亦 未必成其道焉。”老道曰:“道在天壤,无不可成,视其习者之有恒无恒,犹之求 名而习儒业者之时与与不时习也。”七窍曰:“以吾思之,人生斯世,不若富贵两 途。 是二者,人人父母所乐在此,我而得富,父母享受丰盈,我之孝也;我而得贵, 父母享受华荣,亦我孝也。以视习道者之清净为高,弃父母而不亲,绝血食而不悔 者,其孝不孝,为何如也?“老道曰:”习道一事,无处不宜,即在家庭,又胡不 可,奚必入林惟恐弗密,入山惟恐弗深,而始称习道哉?为是说者,皆野道之言也。 尔言得富得贵,可以全孝,彼得道而七祖九玄亦可升仙,同享仙福者,独不足为孝 乎?“七窍曰:”依尔道家所言,七祖九玄俱可同为仙品,但其事属荒渺,谁得见 之,究不若爵享朝廷,乃祖乃宗得受泥封紫诰,荣显当世,以夸耀于乡党邻里,明 明朗朗,为众人所瞩目者,不亦愈于无凭之事乎?况大道之成,尤非易事,居今稽 古,如钟离、国舅以及蓝、韩诸仙,尚且属诸传闻,未知果有其人否。彼言修道非 难,成仙最易,是徒以动人闻听,惑人心志之说耳。稍有识者,恐不取焉。“老道 曰:”功名富贵,固为现在之物,人皆得而视之。 mpanel(1); 吾问富者长富,贵者长贵而不失乎?“七窍曰:”由贫而富,由富而贫,由贱 而贵,由贵而贱,转移之理,自古如是,何足为荣辱耶?“所以似又超然世外。老 道曰:”以富贵而贫贱,既不足为荣辱,而富者贵者,果能长生不死而享富贵乎? “七 窍曰:”人世有生必有死,生死二字,亦属天地之常道,又何足为喜,又何 足为悲。“老道笑曰:”不足为喜为悲,君胡存好生恶死之念而不置也?“七窍曰 :”恶死好生,人情皆然,何犹于我?“老道曰:”既好其生,奚不求其长生?既 恶其死,奚不求其不死?不生不死,道中至乐之境,得入其境而长生不死者,人但 如有钟离诸仙,安知后之入道而成仙者,代不乏人也。他如东晋之黄敬,王屋之王 王余,福州之刘长生,

Search


Share